地下车库深基坑支护方案Word版(共14页)

时间:2022-01-10 13:34:35  来源:网友投稿

 目

 录

 一、方案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1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四、地面的稳定性与适宜性…………………………3 五、基坑边坡形成原因

 ……………………………5 六、各段基坑边坡概况及防护处理方案……………5 七、土钉护坡技术措施

 ……………………………7 八、安全保证措施……………………………………9 九、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11 十、横道图、基坑平面图、基坑支护剖面图

  某小区地下车库 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方案编制依据 1、小区项目设计施工图; 2、《岩土工程详细地质勘察报告》; 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2;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1、工程概况: 该住宅小区共由有 6 栋高层建筑物及商业用房、裙房组成。高层建筑物楼高为 29-33F,均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商业用房、裙房楼高-1/1F,为框架结构。

  建筑用地面积:43672 ㎡ ,总建筑面积:225593.96 ㎡ 。地基基础形式采用深基础。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类别为一类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烈度为 7 度。

 2、地质情况: ⑴ 场地地形地貌: 建筑场地位于四川盆地,属浅-中切割台状低山地形。

 ⑵ 气象特征 工程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

  期和夏季酷暑期均很短。该区终年温暖,雨量充沛,湿度较大,但四季分明。据气象观测资料: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53.4mm,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 5~9 月,以大雨和暴雨的形势降落,其降雨量为全年总降雨量的 60~70%;年均气温 17.6~18.3℃,每年的 1 月份是一年中的最冷时期,月均气温 7.5~8.5℃,极端最低气温-3℃;最热月为每年的 7 月,月均气温 26.5~27.5℃。主导风向为西北向,风速一般为 1.2m/s,最大风速达 30.20m/s。

 3、安全等级划分: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将本场地边坡安全等级定为土质边坡二级。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场地交通便利,车辆可达场地内。

 2、 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岩石的产状、结构和风化情况 3、 在建筑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 4 ml )和上更新统冲积堆积层地层(Q 3 al )以及侏罗系遂宁组地层(J 3S ),据 ZK1-ZK170 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为: ①层砾砂土:棕红、黄褐色,砾石含量 5-25%左右,砾石成份主要为强风化泥岩和砂岩,以干澡至稍湿为主,结构稍密至中密状,局部地段夹透镜状或薄层状的粉、细砂或粉土。该层布于地表层或人工填土层以下,埋深 0.0~19.1m,厚度 1.3~12.5m,平均厚度 6.2m。

 ②层粉质粘土:黄、暗褐色,稍湿,可塑至硬塑状,干强度中等,以粘粒为主,捻面光滑,无光泽,有粘性,韧性中等,摇震反应快至中,局部含有

  细小砾石。该层主要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于②层砾砂土以下,埋深 3.1~23.0m,厚度 0.7~11.8m,平均厚度 4.2m。

 ③层卵砾石土:黄褐色,卵砾石粒径一般 2~200mm,其间含少量的漂石和孤石,大于 2mm 的卵石含量 50~65%,其成份为石英砂岩、花岗石、玄武岩、砂岩、灰岩等,磨圆度好,孔隙间为粉土、粉质粘土充填,结构中密状。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底部,与基岩呈不整合接触,钻孔揭示在场地南端(23-1/01 地块)卵石以透镜状或薄层状(部分缺失)分布于③层粉质粘土、④层粉细砂以下,埋深 6.5-15.4m,厚 0.7~11.5m,平均厚度 5.7m。场地北端(18-1/01 地块)卵石主要分布于③层粉质粘土以下,埋深 9.3-15.8m,厚 2.7~14.8m,平均厚度 7.2m。

 四、地面的稳定性与适宜性 1. 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 拟建场地范围内,勘察中未发现构造断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好。

 根据勘探显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厚度较大,均为中等风化基岩层,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可不考虑变形问题,平场后场地周围无大临空面,地基稳定性好。

 综上,拟建场地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均为好,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均在设计±0.000m 标高和地下室底标高以下,下伏基岩层处于稳定状态。经勘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下伏基岩层中无岩溶、地下管线、人防工程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1 条中表 4.1.1“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原则,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

  段。拟建场地整体稳定、交通方便,工程建设适宜性为一般。拟建场地范围内,勘察中无构造断层、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为基本稳定场地。

 根据勘探显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厚度较大,均为中等风化基岩层,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可不考虑地基变形,平场后场地周围无大临空面,地基稳定性好。拟建场地交通方便,场地基岩层稳定,填土层成份不均匀,处于欠固结欠稳定状态。

 2. 地基土的均匀性 本次勘探共计布置170点,构成96条纵横剖面,勘探揭露情况表明各岩土层埋深变化较大,且层位不稳定。综合评定该场地为不均匀地基。

 3. 基础持力层的建议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及上部荷载情况,从技术、经济、安全、适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本项目基础采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4. 地质构造 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四川沉降带新华夏系华莹山帚状构造分枝尾部,构造线走向为 40°~50°,生于燕山期。场区处在宜宾背斜的南西倾没端,周边无构造断裂发育。场地上部为第四系冲积堆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遂宁组地层。岩层产状:倾向南东,倾角 10°~14°。

 五、基坑边坡形成原因 城中央 C 南地块工程由 25#~30#楼六栋高层及二层地下室组成,本基坑区域内原始地貌绝对高程约在 341.500-350.000 米,基坑开挖后基底绝对高程为 336.500 米,基顶与基底的高差 6-13.500 米之间。在车

  库周边就形成了 6-13.5 米的人工边坡。基坑总体约呈四边型。按照深基坑的定义,本工程形成的基坑已属于深基坑范畴,为确保基础施工安全,就必须确保基坑及边坡的安全稳定性,故对基坑及边坡采用合理有效的施工措施确保基础施工施工安全。

 六、各段基坑边坡概况及防护处理方案 概况:该基坑边坡坡顶平场后地面绝对高程在 341.500-350.000 米之间,按照基底开挖平场标高336.500米进行开挖就会形成6-13.5米高的人工边坡,根据地勘报告分析,350.000~336.500 米之间为砾砂土、粉质粘土层卵石土层。东侧场地地面标高较西侧高约 6.0 米。东侧(25#-1、30#)基坑开挖深度约 10 米~13.5 米,南侧(25#-2、26#-1)基坑开挖深度约 5~10 米,北侧场地(28#、29#)基坑开挖深度约 10~13.5 米,西侧(27#、26#-2)基坑开挖深度在 5.0 米~10 米之间。

 1、E-A-B 段深基坑边坡段

 ⑴ 概况:该段边坡坡顶自然地面绝对高程为345.60米~350.000米左右,按照基底开挖平场标高 336.500 米进行开挖就会形成 9 米~13.5米高的人工边坡,根据地勘报告分析,334.000~350.000 米之间土质为砾砂土、粉质粘土层卵石土层。土层稳定性较好。

 ⑵ 防护处理方案:因该段土层为砾砂土、粉质粘土层卵石土层,土体本身稳定性好,针对该土层性质情况,在边坡中部设置马道,边坡按 1:0.50~0.60 进行放坡,放坡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为防止雨水及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对边坡的破坏而导致边坡土方流失或垮塌,对该段边坡坡面采取进行钢筋锚钉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防护,对该段边坡顶也采取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护面,同时在坡顶及坡底设截水沟,坡底每隔 40 米设 2 米*1.5 米*1.0 米集水坑,以利于坡顶及坡底雨水有组织排放。排水沟、积水坑采用 M5 水泥砂浆砖砌筑,内抹 1:2.5 水泥砂浆。详见附图边坡剖面图 1-1。

  2、B-C 段、D-E 段南侧深基基坑边坡段

 ⑴ 概况:该段基坑边坡坡顶自然地面绝对高程在 343.500~346.500米之间,基坑开挖平场标高336.500米进行开挖就会形成7.0~10 米高的人工边坡,根据现场地勘报告分析,高程 334.000~350.000 米之间土质为砾砂土、粉质粘土层卵石土层。土层稳定性较好。

 ⑵ 防护处理方案:因该段边坡土层为砾砂土、粉质粘土层卵石土层,根据该土层性质,边坡按 1:0.60进行放坡,放坡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为防止雨水及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对边坡的破坏而导致边坡土方流失或垮塌。对该段边坡坡面采取进行钢筋锚杆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防护,该段边坡顶也采取喷射混凝土进行护面,同时在坡顶及坡底设截水沟,坡底每隔 40米设2米*1.5米*1.0米积水坑,以利于坡顶及坡底雨水有组织排放。排水沟、积水坑采用 M5 水泥砂浆砖砌筑,内抹 1:2.5水泥砂浆。详见附图边坡剖面图 2-2。

 3、C-D 段基坑边坡段 ⑴ 概况:该段基坑边坡坡顶自然地面绝对高程在 341.500~342.500 米之间。基坑开挖平场标高 336.500 米进行开挖就会形成5.5~6.0 米高人工边坡,根据现场地勘报告分析,334.000~350.000 米之间土质为砾砂土、粉质粘土层卵石土层。土层稳定性较好。

 ⑵ 防护处理方案:该段边坡土层为砾砂土、粉质粘土层卵石土层;根据该土层性质,边坡按 1:0.60 进行放坡,放坡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为防止雨水及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对边坡的破坏而导致边坡土方流失或垮塌。对该段边坡坡面采取进行钢筋锚杆挂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防护,该段边坡顶也采取喷射混凝土进行护面,同时在坡顶及坡底设截水沟,坡底每隔40米设2米*1.5米*1.0米积水坑,以利于坡顶及坡底雨水有组织排放。排水沟、积水坑采用 M5 水泥砂浆砖砌筑,内抹 1:2.5水泥砂浆。详见边坡剖面图 3-3。

  七、土钉护坡技术措施 针对该边坡实际情况,我项目部采取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方案进行边坡防护。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对修整好的基坑边坡进行满铺钢筋网(参见附图)。

 2、边坡高度 6 米以上,采取土钉为 HRB400/ 20 钢筋长度 1000~3000mm 进行固定钢筋网片。边坡高度在 6 米以下,采取土钉为HRB400/ 14 钢筋长度 1000mm 进行固定钢丝网。

 3、锚钉间距为纵横 1500mm。

 4、在边坡上以 1500mm×1500mm 间距均匀设置泄水孔(见附图)。

 5、边坡面层喷射 80mm 厚 C20 细石混凝土。

 6、在坡顶设置一条 300 mm(宽)×300mm(深)排水沟。

 7、坡顶面层采取混凝土硬化处理,防止地面水下渗而影响边坡稳定。详图附后。

 八、安全保证措施 为确保施工安全、基坑开挖、边坡防护的顺利进行,从边坡工程开始施工至完工,应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施工全过程边坡、周围土体的受力与变形情况,以便在监测信息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施工方案,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一)施工监测应包括如下内容: (1)边坡沉降观测; (2)边坡土钉防护的沉降; (3)地表开裂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形; (4)基坑底部土体有无隆起,边坡土体有无下沉。

 (二)监测点的设置: 在边坡上顶边缘每隔10米间距设一个沉降变形观测点,观测边坡

  沉降变形情况。具体观测方法如下; (1)监测点、后视点、水准基点应设置土体比较稳定位置、边坡施工影响范围外。

 (2)沉降监测点应设在基坑边壁和基坑底部,间距不宜大于 10m。

 (3)地表开裂,宜采用标记法进行观察和比较,有裂缝时,先测量其宽度并做好记录,然后用水泥浆灌实抹平,必要时可拍照留存。

 (三)监测次数及方法 (1)在边坡防护施工期间及后期,每天监测次数一次为宜,当位移出现发展趋势或接近预警值时,应加大监测的频率。

 (2)下雨季节每天最少对边坡观察2次。

 (3)地下室局部完工后可减少监测次数,地下室全部完工后停止监测。

 (4)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精度为标准二等水准。

 (四)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监测数据应即填入规定的表格,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定期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告。如发现数据明显变化或临近报警值时应即向项目经理、业主、监理工程师报告。

 九、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㈠、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㈡、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

  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㈢、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1、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项目部成员 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是项目部的非常设机构。负责本标段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XX 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共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

  4、后勤救缓组职责: ① 应急救援办公室

  负责人:吴永强

 值班电话:15883158323 主要职责: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经理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伤亡人员的医疗 XX 公司协调理赔事宜。

 在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组长发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命令时,各职能组无条件地服从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救援的行列。

 ㈣、事故报告 1、事故报告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2、紧急通讯联络 紧急报警电话

  110

 紧急救援消防电话

  119 急救中心电话

  120 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电话

  122 天气预报电话

 12121 应急救援领导组办公室电话 6886092

 3、事故报告程序 发生上述事故后现场施工员应立即向工区负责人汇报,工区负责人接到报告的同时向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 110、119、120、122 以及其他相关救援电话联

  系增援。

 4、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领导组组长,组长接报后根据报告的情况判断事故的级别下达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展开现场救援工作,有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到指定地点集结,勘察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就近调动抢险队伍、机械设备实施应急救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

 5、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

 已采取的救援措施。

 6、应急救援 (1)各工区在发生事故向队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报告的同时,应组织有一定救护常识的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或护送伤员去医院救治,保证第一时间的救护工作。

 (2)抢救被堵人员时,可用呼喊、敲击等方法听取回声,并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对被堵人员应在支护好顶板、用掘小巷或绕道通过的方法接近遇险人员。

 (3)清理堵塞物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破土块。

 ㈤、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指挥组应根据救援处置进展情况,在确定没有被困人员、伤亡人员已转移和事故现场已稳定的情况下,由应急救援组组长(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应急状态结束。

 ㈥、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由善后处理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妥善处理。

  2、调查、总结 由事故调查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处理,并写出书面总结材 XX 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重大事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组织应急预案培训,使参加救援的人员熟悉掌握应急预案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救援工作程序,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㈧、演练 本应急救援预案每年演练一次,通过演练(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检查应急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了解程度,及时发现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准备中的不足,增强应急小组及人员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确保预案一旦启动,能及时有序地展开救援。

 ㈨、总结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附表:1. 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

  6.3 应急预案

推荐访问:支护 地下车库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