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学讲话鼓干劲做先锋主题党课讲课稿
时间:2021-11-03 10:40:35 来源:网友投稿
努力成为新时代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 “ 学 讲话鼓干劲做先锋" " 主题党课讲课稿
近两年,党中央相继修订印发了《支部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这些党内法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吸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中探索形成的新经验新成果,积极回应了组织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深刻阐明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根本要求,突出了基层党组织应有的政治功能,明确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指明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工作方略,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来学习这些党内法规,并用这些法规条例来指导工作实践。作为组工干部,我们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管党治党的“形象代言人”,围绕******指出的“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如何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清楚自己的职责使命,还要努力做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创新型的“五型”干部。落到实处,作为机关的干部,我们很多时候基本不需要太多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行政指挥能力、抓班子带队伍能力,而是需要说、写、干的基本功。说、写、干体现的是干部的思维水平,反映的是干部适应工作岗位的宽度,展示的是干部经过艰苦努力所能达到的高度。说、写、干基本功是干部领导能
力的基石,如果这方面缺乏、不过硬,领导能力既难以提高,也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随着组工干部更替、交流力度的加大,一大批新同志调整或充实到组工干部队伍中来。因此,组织集中业务培训帮助大家特别是新加入组工干部队伍的同志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成长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是一些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依靠过去的“三板斧”、啃老本、办事凭经验,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亟需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学习不培训,就会出现知识透支和本领恐慌,就会影响我们组工干部的成长进步。
1965 年 7 月 26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时,突然主动向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一时茫然不知所对。毛泽东**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具备的对问题的人们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总结经验就是在实践和再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识和再认识的工作,分析、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经验落到书面上就是写材料。写材料,对上级是汇报、请示、建议,有参谋咨询、决策参考之用;对下级是安排、要求、部署,有指导推进、落实落地之用;对同级是交流、交换、交际,有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之用。说、写、干,写在中间,既是说的表现形式,也是干的总结表现。电影《张思德》中,毛泽东**与张思德有两句精彩的对话,一句是“你最大的优点是只做不说";
另一句是“你最大的缺点也是只做不说。”话虽简短,听来却颇耐人寻味。只做不说、只说不做、多说少做、多做少说、又说又做和不说也不做,种种工作作风一眼明了,不用多说。今天我和大家更多的是交流一下写的基本功。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要抓组建促覆盖,围绕富民强基推进农村党建,围绕治理创新推进城市党建,围绕释放活力推进国企党建,围绕立德树人推进学校党建,围绕提升效能推进机关党建,围绕融合发展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切实消除党建空白点。要抓规范促提升,认真贯彻组织工作法规,强力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质量、减少落后支部存量。要抓载体促创新,创设零距离服务、岗位竞赛等日常载体提升带动力,创设交叉学习、挂职锻炼等交流载体提升互动力,创设网上党支部、手机 APP 等“互联网+”载体提升影响力,努力推出更多像“党性体检”那样的党建工作品牌。无论你喜不喜欢写材料,从进入体制内(无论机关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第一天起,你就无可选择地走上了写材料这条路。在体制内,一切工作几乎都离不开材料,都以材料为载体。材料就像是四通八达、上天入地的互联网,从党中央和国务院,直通每一个乡村,直达每一个需要了解它、运用它的人。越是大机关,对写材料就越重视。在别的部门,写材料是一门专长;但在我们组织部,写材料只是“敲门砖”“基本功”。我体会,在体制内工作,没有写不写材料的分别,只有写得多与少、大与小、好与差的区别。目前,我们很多的机关干部谈“材料色变”,不愿写材料,不想写材料,最后不会写材料的情况可以说比比皆是,因为写材料累、苦,俗称“材料狗",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能拖则拖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这些情况,除了上级
机关检查指导工作多、本级领导逐级送审把关多外,与有的机关干部不愿写、不会写关系巨大。具体来讲,有的公文知识缺、文字功底弱,工作经验少、平时不记录,材料缺积累、未建文档库,岗位交流频繁、缺少传帮带,等等。但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原因,我们吃了这碗饭,不写是可能了,不把它写好看来也是不可能了。我想,在写材料这条路上,没有“退到”,只有“先来”和“后到”;“行动”比“心动"重要,“努力”比“实力"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写材料的体会。
一是思考。组工干部都是经过组织千挑万选的,应该说自身素质都比较高。但我们这支队伍是否完全符合新时代组织工作要求,能否担当起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有的组工干部借口工作忙,平常基本不学习业务知识,业务工作很多是被动应付;有的习惯于啃老本,办事凭经验,任职时间稍长就有疲态;有的业务不精,遇到复杂工作,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漏洞百出。有人总结,我们干事的方法经常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蚂蚁式的,蚂蚁搬家,看见啥搬啥,不分青红皂白,先搬回家再说,这是一种机械式的干事方法;第二种是蜘蛛式的,先织好网,然后守株待兔,网到什么算什么,这是一种思维定式的干事方法;第三种是蜜蜂式的,遍采百花园,然后加工、酝酿,奉献出香甜的蜂蜜,这是一种有机合成式的干事方法,也是我们应大力提倡的、花心思的干事方法。
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组工干部必须懂政治、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这是履职之魂。但是大家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把“讲政治”当成了一个空话套话,当成了写文章必须要放在最前面的一句话?是不是发自内心地做到了拥护党的领导、维护习总
书记的核心地位?是不是能够准确把握和坚持党的政治立场?是不是能够在面对错误观点时敢于批判和斗争?组工干部讲政治是具体的,必须见人见事见思想。深思熟虑、博采众长,梳理分析、取其精华,精心打造、力求完美,这就是用心干事的过程。用心并不只限于花心思,还包括用恒心、用匠心。用恒心,就是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用匠心,就是要有工匠精神,刻苦钻研、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用恒心、用匠心,我们才能不怕重担压肩、不畏山高路远、不惧坡陡坎深,完成更艰巨的攻坚任务、挑起更沉重的千钧重担,这也是我们堪当重任的必经之路。用心就是思考,回到写材料这个事,我们接到一个材料的任务,不是转身就写。我们应该想到的是上级是怎么要求?我们是怎么考虑?其他地方是怎样在做?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要勤于思考,善于琢磨,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行不行,不能人云亦云。在思考中不能闭门造车,要多看原来怎么写、多请教前辈、多请示上级、多听取下级意见等等。一个好的文字工作者,往往是十分注重向他人学习、善于同他人交流的。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相互间要善于碰撞。思想的火花、灵感的突发,常常是在不经意的碰撞中产生的。同时,我们都知道,思路偏一寸,行文偏一尺,越往下写就离题越远。思路偏了,写出来的材料基本是“废料",做的都是无用功。另外呢!思维一变思路宽,思维一新文章新。思维不仅决定着写作的思路、效率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脉络、特色和质量。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思维不同、立意不同、切入点不同,文章的水平高下立现。问题是,怎样才能找准、把住正确的思考方向和行文方向?换句话说,正确的方向从哪里来呢?主要有这几种实用方法:一是上级指向。上级精神是我们
确定行文方向的“风向标",领导意图是“指挥棒”。说得简单直白点儿,就是领导往哪儿指,咱就往哪儿打。领导让你向东,你偏偏向西,这样写文章,后果很严重,“毙掉"是难免的,可能还会有其它“后遗症”。二是目的导向。在机关单位写材料,一定是有所为。这个“为",就是行文目的。机关文稿宜用直笔,怎样能直达目的,就应该怎样写。与目的导向相似的,还有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效果导向。三是需求导向。机关文稿不是诗歌、散文写给自己看的,不能自言自语、自弹自唱,必须看对象、看需求。从行文关系看,机关文稿有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 种。我们写稿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行文方向,考虑受文对象关注什么、需要什么,甚至是不需要什么、厌恶什么,做到从需求侧着眼,在供给侧发力。四是问题导向。我们起草机关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稿和所谓的“红头文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要力求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不解决问题的文。写材料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找到关键症结,然后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综合施策。总之,在文路之上,我们既要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更要善于给自己的头脑里装上思想灯塔、安上指路明灯。上路之前,一定要先辨清方向;上路之后,不要只顾埋头拉车,还要经常抬头看一看“天”、对一对“标”,保证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开拓前行。
二是积累。钉子为什么能钉入坚硬的墙?就是钉钉子时把所有的力集中于一点。用力也要找到着力点,把劲用到最关键、最要害的地方,不然的话,眉毛胡子一把抓,空使蛮力、傻力,就跟挠痒痒挠不准地方一样,事倍功半、白耗力气,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常讲“功夫在诗外",功夫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就能练成的,就像歌中
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过硬的功夫,需要日积月累、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刻苦磨炼。没有一个人天生是写材料的,写材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为什么有的人能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积累,而且是长期的积累。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实现质的飞跃,这就是聚沙成塔的道理。积累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累,关键是学习的积累。首先要积累文件精神,对于我们来讲,上级文件要求的就是我们写材料的基础,说一千道一万,按照要求不会错。其次要积累会议精神,领导在会议上的指示,就是材料要体现的精髓,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录音。第三,要积累简报、报刊材料。无论想不想学习,作为组工干部这些简报、报刊是必须要看的,我给大家推荐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组工信息、组工通讯,中组部办的《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的理论评论版、《组织人事报》的“部长笔谈"栏目。其次是摘编的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是信息时代,但还是要注意对各式各样好的标题、提纲,比如,辩证关系的、诗句的、成语的、比喻的,经验材料的、汇报材料的、调研报告的,带“一”字、“不”字、“人”字、“有”字、“心”字的等等,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信手拈来的,要记下来、摘出来,争取结合实际用出来。
三是转化,要作风好。打铁还需自身硬。组织部门天天与党员、干部和人才打交道,只有把自身作风搞好了,管理别人才有底气,要求别人才能让人服气。一是要吃苦耐劳。组织工作任务重、标准高,遇到紧要任务,起早贪黑、灯火通明是常事。有的同志遇到事情多了就急躁,遇到加班加点就抱怨,甚至有厌战情绪,这些都是修为不够的表现。组工干部应该是不畏困苦,不言辛苦,始终都要保持高昂的
精神状态和干事激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把工作干好。二是要甘于奉献。许多组工干部都是在幕后默默地付出,不显山不露水,成绩也不那么显现;有些工作还不被他人理解,认为是搞假的、做虚功,得不到支持;有些是给人做嫁衣、为人梯的活,看到别的干部被提拔了,心中难免会羡慕。这些都是对组工干部的考验。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实际行动体现自己的价值。三是要严于律己。人们对组工干部往往高看一眼、敬畏三分,对此,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切不可自我感觉良好,高高在上,或摆架子、耍威风,盛气凌人。要清醒地认识到信任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敬慕的背后是神圣的使命。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我们在写材料过程中,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要积累?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形成、转化为自己的材料。衡量一个同志的文字水平和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转化的水平和能力。什么叫转化?这里所讲的转化,就是要善于转化上级的要求,不能“原封不动”;善于转化外地的经验,不能“照搬照套”;善于转化书面的语言,不能“一成不变"。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是有道理的。有一位教授说过:“参考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抄袭,参考三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模仿,参考十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创造。写文章不可能不“抄”,“抄”是一种学习,一种借鉴,一种启迪。因为写文章不可能不看上面的精神,不借鉴外地的经验,但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抄”,“抄”得妙不妙,“抄”得有没有水平,能不能“抄”出新意。写材料最快的成长捷径就是模仿着写,照着写、照着改,先完成、再修改、再完美。这种照葫芦画瓢的办法,是生手成为熟手的必经之路。有的同志写的文章,找不出一个错字,也没有一句错话,但细细看来,要么非常空洞、
不切实际,要么面面俱到、不得要领,抄的痕迹十分明显。真正会写的人,会“抄"的人,文章往往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风格,让人看起来、读起来有滋有味,一点也看不出“抄”的痕迹。这就是转化的水平和能力。具体操作中:要言之有物。我们写材料中最大的问题是言之无物,除了照抄照搬一些大而无当、虚头巴脑的话之外,感觉其他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这样写出的材料即使文字通顺、文笔优美,也只是个空皮囊,虽然好看却不中用。正如我经常和很多同志说,写材料不能空对空,必须加入实打实的内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那么,如何写实呢?最常见的办法是:①加入工作,就是采取了哪些举措、办法;②加入数据,就是取得了哪些成绩、成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说话。要言之有理。我们写材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逻辑不清、语言不通、次序混乱,爷爷孙子乱了辈分,前后相互矛盾,导致说理不力。大概率统计,写材料到位的大多是“工科生”,因为“工科生"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在大部分材料中不需要过多形象化、阐述性的语言。写材料就像“剥笋子”,必须一层一层地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以理服人”,产生共鸣。
同时,我们在写材料中,要注意几个关系:长与短的关系。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实话,话不在多而在精,言简意赅的表述才是最好的,但不能过分强调简短,否则有时候会造成过于简单,使材料成了有骨头无肉的空架子。所以,必须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为了长而废话连篇,也不能为了短而缺东少西。虚与实的关系。材料的内容要充实、文字要朴实,把工作中的做法、举措、成效如实写出来,尽量做到有数据、有事例、有故事,切忌空洞论述、泛泛而谈,但材料也不能仅仅是数据和事例的堆砌,需要政治站位、职责定位、工作方位
来支撑。新与旧的关系。古人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写材料,我们必须观点鲜明、主旨突出,体现思想性、指导性和启发性,讲新时代,讲新思想、讲有新意的话。但规矩和规范一定要挺在前面,材料的体例、语言的规范、表述的套路等等,不能哗众取宠。
各位同志,大家也不用担心,不要妄自菲薄。写材料不论出身、不讲关系,只看实力,这把“刷子"从来不是学文者的专长,而是有心人都能掌握的工具。在座的每位同志,其实都具备写好材料的潜质。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但经常打交道的也就 2000 多个。有人做过统计,1000 个字就可以覆盖 90%的书面材料,2000 个字可达 98%,3000 个字就到了 99%。所以,只要你能熟练运用 2000 个汉字,你就具备了写好材料、成为写手的潜质。但是,潜质毕竟只是潜质,如果不学习不练习,再好的潜质也不能转化为现实中的材料“生产力"。
注重运用扎实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培训搞得怎么样,既要看通过学习,大家对组工业务是否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又要看能否不断面向新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希望大家回去后,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能够充分运用培训所学知识,指导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践,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狠抓落实、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推动全县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机关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更多的体现在写的水平上,贯彻落实******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写好材料,努力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关于努力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 学讲
话,鼓干劲,做先锋 ” 主题党课及主题教育红色故事学习
作为组工干部,我们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管党治党的“形象代言人”,围绕******指出的“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如何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清楚自己的职责使命,还要努力做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创新型的“五型”干部。落到实处,作为机关的干部,我们很多时候基本不需要太多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行政指挥能力、抓班子带队伍能力,而是需要说、写、干的基本功。说、写、干体现的是干部的.思维水平,反映的是干部适应工作岗位的宽度,展示的是干部经过艰苦努力所能达到的高度。说、写、干基本功是干部领导能力的基石,如果这方面缺乏、不过硬,领导能力既难以提高,也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1965 年 7 月 26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时,突然主动向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一时茫然不知所对。毛泽东**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具备的对问题的人们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总结经验就是在实践和再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识和再认
识的工作,分析、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经验落到书面.上就是写材料。写材料,对上级是汇报、请示、建议,有参谋咨询、决策参考之用;对下级是安排、要求、部署,有指导推进、落实落地之用;对同级是交流、交换、交际,有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之用。说、写、干,写在中间,既是说的表现形式,也是干的总结表现。电影《张思德》中,毛泽东**与张思德有两句精彩的对话,一句是“你最大的优点是只做不说";另一句是“你最大的缺点也是只做不说。”话虽简短,听来却颇耐人寻味。只做不说、只说不做、多说少做、多做少说、又说又做和不说也不做,种种工作作风一眼明了,不用多说。今天我和大家更多的是交流一下写的基本功。
无论你喜不喜欢写材料,从进入体制内(无论机关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第一天起,你就无可选择地走上了写材料这条路。在体制内,一切工作几乎都离不开材料,都以材料为载体。材料就像是四通八达、上天入地的互联网,从党中央和国务院,直通每一个乡村,直达每一个需要了解它、运用它的人。越是大机关,对写材料就越重视。在别的部门,写材料是一门专长;但在我们组织部,写材料只是"敲门砖”“基本功”。我体会,在体制内工作,没有写不写材料的分别,只有写得多与少、大与小、好与差的区别。目前,我们很多的机关干部谈“材料色变”,不愿写材料,不想写材料,最后不会写材料的情况可以说比比皆是,因为写材料累、苦,俗称“材料狗”,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能拖则拖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这些情况,除了上级机关检
查指导工作多、本级领导逐级送审把关多外,与有的机关干部不愿写、不会写关系巨大。具体来讲,有的公文知识缺、文字功底弱,工作经验少、平时不记录,材料缺积累、未建文档库,岗位交流频繁、缺少传帮带,等等。但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原因,我们吃了这碗饭,不写是可能了,不把它写好看来也是不可能了。我想,在写材料这条路上,没有“迟到",只有“先来”和“后到”;“行动”比“心动”重要,“努力“比“实力"重到""过程"比“结果”重要,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写材料的体会。
一是思考。有人总结,我们干事的方法经常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蚂蚁式的,蚂蚁搬家,看见啥搬啥,不分青红皂白,先搬回家再说,这是一种机械式的干事方法;第二种是蜘蛛式的,先织好网,然后守株待兔,网到什么算什么,这是一种思维定式的干事方法;第三种是蜜蜂式的,遍采百花园,然后加工、酝酿,奉献出香甜的蜂蜜,这是一种有机合成式的干事方法,也是我们应大力提倡的、花心思的干事方法。深思熟虑、博采众长,梳理分析、取其精华,精心打造、力求完美,这就是用心干事的过程。用心并不只限于花心思,还包括用恒心、用匠心。用恒心,就是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用匠心,就是要有工匠精神,刻苦钻研、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用恒心、用匠心,我们才能不怕重担压肩、不畏山高路远、不惧坡陡坎深,完成更艰巨的攻坚任务、挑起更沉重的千钧重担,这也是我们堪当重任的必经之路。用心就是思考,回到写材料这个事,我们接到一个材料的任务,不是转身就写。我们应该想到的是.
上级是怎么要求?我们是怎么考虑?其他地方.是怎样在做?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要勤于思考,善于琢磨,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行不行,不能人云亦云。在思考中不能闭门造车,要多看原来怎么写、多请教前辈、多请示上级、多听取下级意见等等。一个好的文字工作者,往往是十分注重向他人学习、善于同他人交流的。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相互间要善于碰撞。思想的火花、灵感的突发,常常是在不经意的碰撞中产生的。同时,我们都知道,思路偏一寸,行文偏一尺,越往下写就离题越远。思路偏了,写出来的材料基本是“废料”,做的都是无用功。另外呢!思维一变思路宽,思维一新文章新。思维不仅决定着写作的思路、效率和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脉络、特色和质量。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思维不同、立意不同、切入点不同,文章的水平高下立现。问题是,怎样才能找准、把住正确的思考方向和行文方向?换句话说,正确的方向从哪里来呢?主要有这几种实用方法:一是上级指向。上级精神是我们确定行文方向的“风向标”,领导意图是“指挥棒”。说得简单直白点儿,就是领导往哪儿指,咱就往哪儿打。领导让你向东,你偏偏向西,这样写文章,后果很严重,“毙掉”是难免的,可能还会有其它“后遗症”。二是目的导向。在机关单位写材料,一定是有所为。这个“为”,就是行文目的。机关文稿宜用直笔,怎样能直达目的,就应该怎样写。与目的导向相似的,还有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效果导向。三是需求导向。机关文稿不是诗歌、散文写给自己看的,不•能自言自语、自弹自唱,必须看对象、看需求。从行文关系看,机关文稿有上行文、平行文、
下行文 3 种。我们写稿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行文方向,考虑受文对象关注什么、需要什么,甚至是不需要什么、厌恶什么,做到从需求侧着眼,在供给侧发力。四是问题导向。我们起草机关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稿和所谓的“红头文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要力求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不解决问题的文。写材料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找到关键症结,然后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综合施策。总之,在文路之•上,我们既要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更要善于给自己的头脑里装上思想灯塔、安.上指路明灯。上路之前,一定要先辨清方向;•上路之后,不要只顾埋头拉车,还要经常抬头看一看“天”、对一对“标”,保证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开拓前行。
二是积累。钉子为什么能钉入坚硬的墙?就是钉钉子时把所有的力集中于一点。用力也要找到着力点,把劲用到最关键、最要害的地方,不然的话,眉毛胡子一把抓,空使蛮力、傻力,就跟挠痒痒挠不准地方一样,事倍功半、白耗力气,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常讲“功夫在诗外”,功夫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就能练成的,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过硬的功夫,需要日积月累、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刻苦磨炼。没有一个人天生是写材料的,写材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为什么有的人能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积累,而且是长期的积累。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实现质的飞跃,这就是聚沙成塔的道理。积累的过程就
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累,关键是学习的积累。首先要积累文件精神,对于我们来讲,上级文件要求的就是我们写材料的基础,说一千道一万,按照要求不会错。其次要积累会议精神,领导在会议上的指示,就是材料要体现的精髓,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录音。第三,要积累简报、报刊材料。无论想不想学习,作为组工干部这些简报、报刊是必须要看的,我给大家推荐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组工信息、组工通讯,中组部办的《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的理论评论版、《组织人事报》的“部长笔谈”栏目。其次是摘编的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是信息时代,但还是要注意对各式各样好的标题、提纲,比如,辩证关系的、诗句的、成语的、比喻的,经验材料的、汇报材料的、调研报告的,带(2—”字“不”字“人”字、有”字、“心”字的等等,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信手拈来的,要记下来、摘出来,争取结合实际用出来。
三是转化。我们在写材料过程中,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要积累?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形成、转化为自己的材料。衡量一个同志的文字水平和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转化的水平和能力。什么叫转化?这里所讲的转化,就是要善于转化上级的要求,不能“原封不动”;善于转化外地的经验,不能“照搬照套”;善于转化书面的语言,不能“一成不变”。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是有道理的。有一位教授说过:“参考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抄袭,参考三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模仿,参考十篇文章写一篇文章是创造。写文章不可能不“抄”,“抄”
是一种学习,一种借鉴,一种启迪。因为写文章不可能不看上面的精神,不借鉴外地的经验,但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抄”,“抄”得妙不妙,“抄”得有没有水平,能不能“抄”出新意。写材料最快的成长捷径就是模仿着写,照着写、照着改,先完成、再修改、再完美。这种照葫芦画瓢的办法,是生手成为熟手的必经之路。有的同志写的文章,找不出一个错字,也没有一句错话,但细细看来,要么非常空洞、不切实际,要么面面俱到、不得要领,抄的痕迹十分明显。真正会写的人,会“抄”的人,文章往往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风格,让人看起来、读起来有滋有味,一点也看不出“抄”的痕迹。这就是转化的水平和能力。具体操作中:要言之有物。我们写材料中最大的问题是言之无物,除了照抄照搬一些大而无当、虚头巴脑的话之外,感觉其他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这样写出的材料即使文字通顺、文笔优美,也只是个空皮囊,虽然好看却不中用。正如我经常和很多同志说,写材料不能空对空,必须加入实打实的内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那么,如何写实呢?最常见的办法是:。加入工作,就是采取了哪些举措、办法;②加入数据,就是取得了哪些成绩、成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说话。要言之有理。我们写材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逻辑不清、语言不通、次序混乱,爷爷孙子乱了辈分,前后相互矛盾,导致说理不力。大概率统计,写材料到位的大多是“工科生”,因为“工科生”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在大部分材料中不需要过多形象化、阐述性的语言。写材料就像"剥笋子”,必须一层一层地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以理服人”,产生共鸣。
同时,我们在写材料中,要注意几个关系:长与短的关•系。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实话,话不在多而在精,言简意赅的表述才是最好的,但不能过分强调简短,否则有时候会造成过于简单,使材料成了有骨头无肉的空架子。所以,必须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为了长而废话连篇,也不能为了短而缺东少西。虚与实的关系。材料的内容要充实、文字要朴实,把工作中的做法、举措、成效如实写出来,尽量做到有数据、有事例、有故事,切忌空洞论述、泛泛而谈,但材料也不能仅仅是数据和事例的堆砌,需要政治站位、职责定位、工作方位来支撑。新与旧的关系。古人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写材料,我们必须观点鲜明、主旨突出,体现思想性、指导性和启发性,讲新时代,讲新思想、讲有新意的话。但规矩和规范一定要挺在前面,材料的体例、语言的规范、表述的套路等等,不能哗众取宠。
各位同志,大家也不用担心,不要妄自菲薄。写材料不论出身、不讲关系,只看实力,这把“刷子”从来不是学文者的专长,而是有心人都能掌握的工具。在座的每位同志,其实都具备写好材料的潜质。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但经常打交道的也就 2000 多个。有人做过统计,1000 个字就可以覆盖 90%的书面材料,2000 个字可达 98%3000 个字就到了 99%所以,只要你能熟练运用 2000 个汉字,你就具备了写好材料、成为写手的潜质。但是,潜质毕竟只是潜质,如果不学习不练习,再
好的潜质也不能转化为现实中的材料生产力”。作为机关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更多的体现在写的水平上,贯彻落实******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写好材料,努力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第二部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红色故事 2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 7 个公社和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 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
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 年 1 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 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誉为“老实人”o 宁都会议后,毛**“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 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 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
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9. 董必武与何连芝 1937 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聲、董良翩。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 年 1 月 28 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子》诗:“蓄势如鹰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10. 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11. 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研究打仗这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12. 毛泽东同志 1938 年 4 月 9 日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时对学员说,你们若想在抗大站住,首先要下定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
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是毛泽东同志给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标定的精神高地。这“三个牺牲”,非但没有吓跑抗大学员,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形成“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颗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滚滚洪流。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民众希望和平的意愿,蒋介石不得不作出姿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会谈。蒋介石开始不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放在眼里,但一经与毛泽东见面,就改变了看法。蒋介石对其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能做到数小时不抽一支烟。他所表现出的决心和精神,说明此人绝对不可轻视!”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准的。
14. 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引用一首咏泥神的诗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他尖锐地把官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大声疾呼“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15. 红军长征中,吴起镇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毛泽东十分高兴,赋诗赞扬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后深
感不安,将诗中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朝鲜战场上,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彭德怀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实,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16. 陈云曾讲,工作作出成绩时,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个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他强调,这样的次序是不能颠倒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深谙“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真谛,真正在感情上思想上和工作上信赖、依靠党和人民,始终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17.1927 年夏秋,正是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之际,年届五十的徐特立面对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的白色恐怖,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 年 1 月 30 日,徐特立六十大寿时,毛泽东写信祝贺徐老生日提到此事时说:“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 1927 年秋天加入共产党。”徐特立的入党,给今天的我们以深刻启示,这就是: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党绝对忠诚,矢志不渝为民工作。
18. 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无工作者总理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允许请客送礼;不允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说出与总理的
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敬仰。
19. 在长征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半条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 抗战时期,毛泽东经常到延安的一些高校讲党课。有一次,毛泽东等领导同志走进教室时,大家站起来热烈鼓掌。毛泽东微笑着摆摆手,让学员们坐下。他先介绍了跟随他来的几位领导同志,然后说:“我今天帮你们请来几位教员,有洋的,也有土的,我就是土的一个。”当介绍到徐特立时,他说:“他不仅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1937 年 4 月至 8 月,毛泽东又在“抗大”开设了“辩证唯物论"课程。每周二、四上午上课,每次 4 学时,下午参加学员讨论,总共达到 110 多学时。
[组工干部学讲话鼓干劲做先锋主题党课讲课稿]相关文章
- 党课讲稿:忠于信仰 执着前行
-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党课讲稿
- 党课讲稿:《强化组织纪律 扎紧制度牢笼 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 村(社区)主职干部示范培训班上廉政辅导党课材料
-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经典四篇
- 某街道党工委书记主题党课讲稿: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斗力量
- 公司党委书记廉政党课讲稿2篇
- 党课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 党课讲稿2篇: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
- 党课讲稿:学党史,促工作,提价值
- “学先进典型,树先锋形象”会议议程工作总结
- 党支部书记对照党员先锋模范要求,自身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和为身边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方面差距个人检视材料
- 对照党员先锋模范要求,自身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和为身边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方面差距个人检视剖析材料
- 2篇,倡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专题党课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问题及整改措施
- 评某科技入股动视暴雪游戏成海外战略先锋
- [2020年党员“先锋创绩”半年评议表]
- 争创“党员先锋服务岗”管理办法|
- 党员先锋岗岗位职责|党员先锋岗位职责
- 有关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弘扬“塞罕坝精神”争当时代先锋有感、“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学习心得
- “用信念激发干劲”“把挑战当作激励”:担当作为类过渡句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