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委书记在学校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专题读书班上党课辅导报告

时间:2023-10-29 11: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委书记在学校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专题读书班上党课辅导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党委书记在学校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专题读书班上党课辅导报告

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建设教育强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深远政治考量和深邃战略眼光,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开拓全省特色全国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下面,根据校党委庆祝建党102周年系列工作安排,由我带头作一堂党课报告。说实话,在座的都是马院老师和学生,这节党课也可以说是班门弄斧,我压力很大,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从四个方面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掌握国际竞争先机的战略性资源,而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高质量人才资源不断涌现的源泉,是强国崛起深刻而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将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系列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与任务,都以教育强国为引领与支撑,体现了教育强国在现代化各领域中的战略先导地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分量之重,具有时代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唯有加快教育强国建设,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方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纵观世界现代化道路,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迈向繁荣发展的引擎,是撬动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和有力杠杆。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只有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赢得国际竞争力,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人才,教育是支撑,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将为筑造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涵养“活水”、厚植“沃土”。教育强国的涵养与厚植之意,首先体现在全民族文化科学水平与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带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为增强综合国力夯实基础;
同时着力于服务各行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更是强调发挥高等教育在科学知识生产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高校应充分展现基础研究与科技突破的深厚优势,为构筑科技大厦贡献原生动力,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教育在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教育之强方能赋能全民素质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能实现物质与精神双层次的共同富裕。教育在扩大人力资本存量、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中起到支撑性作用,为适应新经济形态发展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打牢物质根基。同时,建设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教育强国建设将通过优质教育均衡配置等策略有效解决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整体扩大教育普及普惠范围、努力缩小教育发展差距的同时,也应看到“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扶弱必先扶智,发展优质公平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善代际间收入流动性、突破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的重要机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抓手。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还包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展教育,不仅使人民具备劳动创造的基本条件,更为其供给高品质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更加充盈、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质与精神在其中交织共生,促进人的价值认同、观念变革、情感涵养、知识增长与技能提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要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核心课题,教育强国的目的首先在于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位置,进一步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站在新一轮世界性竞争的制高点上,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强国的目的,还在于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人既是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因此,教育强国建设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最终要将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牢牢把握五个关键问题

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路径,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以五个方面的坚持回应五个关键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教育行稳致远的最大底气和自信根源。党的领导是把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指针,唯有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教育强国建设方向正确与目标实现,才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依靠,唯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坚持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恪守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需求。党的领导是推动教育因应全球技术、产业与社会变革的根本支撑,唯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洞悉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把握全球变革的内在规律,确保教育走在时代之先,抢抓两个大局中的重大机遇,真正发挥出教育作为强国之基的时代使命。

坚持统筹“基点”和“龙头”,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落后的限制,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课程等多个方面仍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建设教育强国,要正视基础教育领域突出的“卡点瓶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大改革力度,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座。建设教育强国,龙头在高等教育。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是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布局为新时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战略指引,要深入把握三者辩证统一关系,注重发挥高等教育在培育高素质人才、致力科技攻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创新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倍增效应。作为“龙头”,高校要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以创新作为强有力的武器,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释放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的活力,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立足基本国情和教情,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聚焦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短板和痛点,勇于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顽瘴痼疾,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更加系统地考察立德树人成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协调发展,通过优化招生考试、学分互认、贯通培养、资源共享等机制,**教育体系割裂化的结构性难题,以“大教育”观念增强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积极推动教育体系重构、教育系统再造,让各级教育、各个赛道变得完整科学、相互融通,实现不同教育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储备优势整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衔接,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坚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坚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积极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强调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对外开放,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交流、科技创新、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高等教育要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要坚持扎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四个服务”,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国际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推进大学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对接世界前沿知识资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走在时代前沿的拔尖创新人才,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对外开放,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多元教育需求。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积极发展出国留学教育等开放机制,将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亦使更多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引、为我所用。进一步以高等教育为支点向各级各类教育延伸,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对外开放,服务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坚持强教必先强师,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师之策是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所在。******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在多次考察、讲话和批示中先后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等系列要求,深刻阐明新时代教师本质、教师地位、教师素质、教师发展等问题,为教师队伍建设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与精神。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谋划、科学布局,吸引适教、乐教、善教的优秀人才成为大国良师,把握和尊重教师发展的科学规律,强化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创新教师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把教师培养工作与乡村振兴、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统一起来,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科技自主创新人才的培育需要整个教育领域的教师队伍走向创新、拥抱创新、培育创新,具备更为广博的素养储备,为未来而教。同时,科技与教育发展趋势呼唤着师范教育不断加大对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及相关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力度,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与工程教师供给,夯实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方案

**师范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着特殊的职责使命,要坚守教师教育核心,既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又强化服务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更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给学校 “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师范大学的育人成就,对青年学子提出殷切期望,为学校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师范大学进一步增强办好教师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教育,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深入实施“优师计划”“强师工程”,构建从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教师职后支持、教育监测诊断改进的系统性改革举措,以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助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方案。

坚持“培养一批”,抓好师范生培养这个“核心点”。学校发挥师范院校排头兵作用,先行先试实施“优师计划”。2020年,首设“志远计划”,为当时尚未摘帽的**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培养师资;
2021年,教育部在我校试点基础上组织实施“优师计划”。作为该计划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学校积极承担培养任务,已招收****余人;
研究完善师范生培养方案,首创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的“双实践”制度,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优师计划”培养要求;
以**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附校为依托,探索建设服务师范生实习实践的“第二校园”,增强“优师计划”师范生乐教善教的硬实力。完善多学科支撑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以教师教育优势学科为主体,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等一流学科引领,凸显多学科助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矩阵效应,为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一专多能的“四有”好老师提供学科支撑。

坚持“输送一批”,激发教师成长全周期的“活水源”。学校实施“启航计划”,引导毕业生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领域从教,对入选者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并提供校友指导、集中培训、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等全方位帮扶。计划实施3年以来已有***人入选,未来“优师计划”毕业生履约后可全员入选,获得该计划的一揽子支持。设立“优师”基金,争取基金会、企业等优质社会资源的支持,初步构建起“优师”公益伙伴体系。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开设教师教育本专科专业10个,“智能+教师培训”五项能力培养模式入选教育部《中国教师培训发展报告(2022)》典型案例。近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余万名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其中****人赴***个贫困摘帽县基础教育任教,有力补充了中西部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坚持“提升一批”,搭建教师能力提升的“立交桥”。学校推出“强师在线”公益平台,面向***个脱贫县、***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免费开放,覆盖**万名教师,为教师自助成长、结伴成长提供平台。落实“国培计划”,作为名师、名校长双培养基地和项目办单位,积极探索教育家型教师培养新路径,近年来培训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和校长**余万人。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和诊断改进,发挥**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完成**个省份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诊断和**万余名教师的工作状况监测,探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规律、教师成长规律,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大力实施“百千万”计划,与中西部百县、千校合作,培训万名县域“四有”好老师,整体提升当地教师队伍的育人水平。已完成与**个县的签约,并精准对接陕西**、云南**、四川**等十余个县域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定制开出“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个性化“菜单”,辐射数万名教育一线工作者,深度服务中西部县域基础教育变革。

同志们,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需要不断强大。国家的强大靠的是人才的支持。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该懂得自己前进的方向,始终把“教好学生,为国争光”作为职业行动的第一准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党课 建党 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在学校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专题读书班上党课辅导报告


[2023年党委书记在学校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专题读书班上党课辅导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