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30 09:05:02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类能力逐步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供大家参考。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类能力逐步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奉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步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淌、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现代化与人口流淌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

  (一)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到199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户规模降到3.9人/户,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为3.44人/户。中国的家庭结构也转变为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结构,1990年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7.31%,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构成的完全核心家庭占57.81%,比1982年增长4.92个百分点。家庭户平均规模的缩小与完全核心家庭的增多导

  致纯老年户不断增加。1990年四普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单身户与一代户中所占比例为25.6%。据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的一份调查,老人中一代户的比例,城市达到41%,农村达到43%。(7)

  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与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

  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与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给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二)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淌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淌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与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与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与财力都向独子或者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与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农民人口多,占全国12亿人口的74%,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285万,占农村人口的8.2%,同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如何建立与完善,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进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2010远景目标纲要为中国农村养老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指明了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展思路,那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基础是什么、是否已经成熟?能否替代家庭养老?”就成为每一个理论工作者务必关注的焦点。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基础要紧有:(一)货币经济的进展

  非货币经济决定了交换只能在相同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从而使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分离,家庭养老成为必定。只有到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社会化生产达到了极度发达的程度,生产单位由家庭变为工厂,家庭成员各自都是独立的商品者,依靠参加社会化劳动而取得工资收入,即以货币经济完全取代非货币经济,老人才能挣脱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的桎梏,用货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维持生存,参

  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才算成熟。因此,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的前提条件就是现代化的货币经济的存在。哈瑞斯说:“我们正在用老年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办法取代工业化往常孩子照看老年父母的制度。当这一过程完成之后,父母孩子之间真正的反哺关系的遗迹也将消失”。(11)可见,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他们的社会处于非货币经济即农业经济阶段时同样也是实行的家庭养老,不可用其它方式取代。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许多地方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外没有现成的模式

  供使用,国内没有完善的法律作根据,操作的时候难免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当的管理与不周到的服务都会影响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受管理体制改革、利息持续下调及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200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12)

  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养老保险制度越完善、服务越到位,投保者的热情就越高,保险基金也就越充足;反之,越没钱,服务就越无法提高,投保者越没有热情,保险基金就越不充足,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现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制度也不完善,再加上农民素养、社会心理、东方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对保险制度的信任度、非货币经济等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相比,状况很不如意。尽管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但以上数字关于8亿农民来说,社会化养老保险对大部分农民来说还是离他们较远。从目前农民缴费的情况看,人均缴费不到一五0元钱,根据他们的缴费额,几十年后,平均每人每月拿不到几元钱(相关于目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养老保险金,根本达不到保险的目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随着农村经济情况的好转,部分参与社会保险并最终获得部分社会经济来源的条件已经产生:第一,除极少数未脱贫的地区之外,中国农民已通过上了温饱生活,很多农民已经在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具有了一定参加社会保险的经济承受能力。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杭州地区农民,开展养老保

推荐访问: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调研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养老 农村


[2023年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