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函范文网>读后感 >

2023年《飘》初中读后感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4-13 12:20:05  来源:网友投稿

《飘》初中读后感1  《飘》是我在中专时读过的一本好书,现在再看,感觉是如此的不同。《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飘》初中读后感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飘》初中读后感3篇(范例推荐)

《飘》初中读后感1

  《飘》是我在中专时读过的一本好书,现在再看,感觉是如此的不同。《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我开始对书中的主人公思嘉的勇敢坚强,瑞特的机智果断,和媚兰的外柔内刚都有所感染,并被他们深深地吸引。

  而对女主人公思嘉丽这个人物,我很为她而深感惋惜,自己一直在追求爱情,可是却没有发现自己深爱的人和深爱自己的人就在身边。当她明白一切时已经为时已晚,虽然Tomorrowis anotherday,但毕竟明天还没到来,也许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珍贵的。但在第二部,思嘉丽的命运之神在帮助她,给了她和瑞特第二个孩子猫咪,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孩。她们回到了父亲的家乡奥尔兰,在那里她们快乐的生活,猫咪很顽皮常常被大孩子欺负,说她没有爸爸。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瑞特也来到了奥尔兰,并且遇到了思嘉丽,在一次意外中他见到了自己的女儿,他们在起义的混乱中顺利的逃脱了,一个幸福的家庭重新走道了一起。但他们喜欢旅行,他们开始了快乐的生活。读完了整本书,我也摘出了自己最喜爱的两句话:“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贵。”——警告贪慕虚荣的人。

  “我向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们黏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一模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一遍匆匆的略读,并不能体味多少真谛,也许,等你再读几遍时,会有更多的收获吧。《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并不客观和全面,但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

《飘》初中读后感2

  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战争、饥饿、贫穷席卷美国南部的亚特兰大。有人在战争中学会了坚强与独立,有人却只会沉湎于过去而郁郁寡欢,但郝思嘉无疑是前者。她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私欲可以不择手段的人,是一个无论何时都不会被击败的人,是一个为了心爱之人的诺言可以守护他人一生的人。她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身上既有爱尔兰人顽强拼搏、反叛世俗的特点,又有南方贵族恬静、温柔的气质。很显然,前者在她的性格中占了上风。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绝顶、精于算计的女人,在爱情上却是一个傻瓜,什么都不懂,直到最后才明白自己所爱之人究竟是谁,但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

  郝思嘉喜欢卫希礼,这是小说开篇就告诉读者的,至于缘由,思嘉自己也不清楚。在思嘉看来希礼是与众不同的。他既不像别的男子一样围在她的身边,也不爱骑马狩猎,他喜欢看书、听音乐、画画,他身上有一种文艺气息和忧郁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思嘉。思嘉总觉得希礼是遗世独立的,尤其在战后体现的尤为明显。可是她从来都不懂希礼,就像她不懂男人一样。思嘉爱的不过是幻想出来的希礼,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影子。她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揣度别人,就像她一直坚信希礼是爱她的,只不过碍于媚兰的面子不好表露出来。过度的自信也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真爱。

  白瑞德是守护思嘉一生的人,只要她有困难求助于他,他总是会帮助她,给予她物质上的援助,好像他是为了思嘉而存在。可是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在身边,思嘉仿佛瞎了一样,对他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在义卖会上,瑞德看出她眼里露出的不耐烦神色,让她跳里尔舞时领舞,瑞德帮助她解除了服丧的束缚;亚特兰大沦陷那天,瑞德护送她在大火和炮声中逃难;瑞德在她需要钱财创业时借钱给她,解决她的经济问题;晚上她从梦中吓得大哭时,也是瑞德在她身边陪伴她、安慰她……可是这一切的一切,思嘉都没有珍惜,等到最后明白的时候,真的太迟了。

  思嘉根本就不明白爱情,她一直就像是个孩子一样,思想特别单纯,知识也很浅薄。即使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亲人的离世、朋友的分别,她也只是更加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现实。当然,这本无可厚非,可作为读者的我们真的很心急,为这个只执着于自己爱情中的幻象却忽视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女人感到扼腕和叹息。等到所有的人都离开,她才明白自己从来都不理解她爱过的两个男人,所以失去了他们。如果他过去了解希礼,她绝不会爱上他;而如果过去他了解瑞德,她绝不会失去他。

  思嘉爱情上的悲剧当然离不开希礼和瑞德,希礼的懦弱无能、无所作为让人气愤,而瑞德的恶言相向、讥讽嘲笑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是只知道回忆过去、逃避现实,只愿意生活在梦里的男人;一个是抓住机遇、迎接现实,却仍然纸醉金迷的男人。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两个迥然不同的人,却成为思嘉一生的牵绊,绕不过去,解不开来,跳不出去。

  瑞德总说思嘉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那自己又何尝不是个孩子呢?明明知道她在爱情上就是个白痴,明明知道如果不说出来她就不会明白,可他还是选择隐瞒自己的感情。尽管在其他人看来这个男人是爱这个女人的,但是当局者迷,思嘉一直看不透他。瑞德觉得思嘉有时做事情过分不择手段,为满足自己私欲不顾他人利益。可是思嘉一步步走到今天,这里面难道就没有瑞德的推动吗?他总是看穿她的想法,满足她的需求,结婚后更是宠着她,只要他想要月亮都可以为她摘下来。这种一味对溺爱地思嘉来说并非是件好事,长此以往,在他们的爱情里,瑞德就会很卑微,因为他总是在讨好思嘉。他太了解思嘉了,如果让思嘉知道他爱她,她就会羞辱他、嘲笑他,把他的尊严践踏在脚底。而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他希望他们可以彼此相爱,他想得到她的心而不是身体。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愿意吐露心声,他害怕思嘉接受了他的爱,却把这当成鞭子悬在他的头顶,他不愿像她的前两任丈夫那样,在她心里什么都没有留下就离开。于是他就守护在她身边,等待她,等到有朝一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是永恒的爱也会枯竭的,受伤的心也会疼痛。感情里出现了裂痕,即使通过时间的抚慰,裂痕被填补,但还是会留下痕迹,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份感情了。

  思嘉和瑞德似乎是天生一对,他们性格相像,都不畏惧别人的看法,永远地我行我素,一样的冷酷、贪婪、肆无忌惮。瑞德是唯一一个知道思嘉本性的人还依然爱着她的人,思嘉的真性情也让瑞德为之着迷。在瑞德面前,思嘉可以卸下面具,堂堂正正地做自己,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瑞德那只孔武有力的双臂总能在思嘉需要的时候给予她温暖和力量,他对思嘉的爱也是很深沉。他曾经想过忘记,把他从脑海中删去,但他做不到,所以他回来了,回来娶她了,带着他所有的爱来呵护她。但思嘉的心里一直都有希礼的一席之地,即使是在婚后她也没有放弃和希礼在一起的念头。在瑞德最需要思嘉安慰的时候,思嘉却一味地怪罪他,从来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走投无路的瑞德只好借助别的女人温暖的港湾来安慰自己受伤弱小的心灵。邦尼的死是压垮瑞德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这以后,瑞德便心如死灰,爱也随风而去。

《飘》初中读后感3

  泛黄的纸页透出一股霉味,边缘处微微上翘着书的外包装纸,显得残旧不全。残存的部分斜挂着,上面布满了犹如蜘蛛网一般的细纹。这本书沉睡已久,积淀了岁月留下的痕迹。翻起书页来,还能听到那些往事被惊扰后的喧嚣,是阳光下纷飞的灰尘。书上一个黑色立体的“飘”字已经快要被灰尘覆盖。

  是啊!我又有多久都没有打开过这本《飘》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还残存着女主斯嘉丽的结局,至今想起,还是会觉得有些悲伤!

  《飘》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据了中心位置的斯嘉丽、瑞德、艾希礼等就是其间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通过描写斯嘉丽和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用轻柔的笔触描摹着斯嘉丽的生活。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斯嘉丽爱成长、生活和感情上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和对自*利的追求。她由开始时的高傲叛逆、倔强贪慕虚荣,到了最终在战争中磨练出了一个不屈不挠、坚强勇敢、不轻易认输的人物性格。

  另外,便是作者笔下的白瑞德,他是一个神秘而与众不同的人。在小说中瑞德多次追求斯嘉丽,但是被女主拒绝了。但是被女主拒绝了,但是他相信斯嘉丽总有一天会是他的。白瑞德的大胆不羁、睿智而又玩世不恭的行为,以及他对爱情的忍耐与包容这三方面都使我感触很深。

  原本以为斯嘉丽和白瑞德经历了这么多曲折,终归会在一起。可是却因为斯嘉丽对艾希礼的苦苦追求和女儿邦尼的坠马去世的悲惨结局而告一段落,读到最后却让人感到惋惜。

  我想斯嘉丽这样的人,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罢了!她身上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让我崇拜!我想那句:“tomorrow is  other  day !”将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间……。

推荐访问:读后感 初中 《飘》初中读后感3篇 《飘》初中读后感1 读《飘》读后感 飘的读后感高中 读完飘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