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函范文网>发言稿 >

智慧城市建设心得体会发言

时间:2022-01-10 13:16:58  来源:网友投稿

 智慧 城市建设心得体会发言

 在未来,城市将变得越来越“聪明”,智慧城市建设有力推进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公众可以享受更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据媒体报道,杭州自 2 月 3 日起暂停现有错峰限行措施,此举是基于杭州“城市大脑”对全市近期交通分析,精准控制交通信号灯和限时限行政策等,展示了未来智慧城市的一种应用场景,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

 城市建设的智慧化,是一种新趋势和新特征。理解智慧城市和市域治理现代化,要理解其智慧性、有机性和系统性。智慧城市是一个智慧的有机体,如同人一样,要有能感知采集城市事态数据的“感官”、存储和思考分析数据的“大脑”、传输往来数据的“神经”、推进各项应用的“肢体”。同时智慧城市是人、事、物多元融合系统,也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的系统。在智慧有机系统的支撑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才能利用市级政策制定自主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和统筹规划优势,实现治理主体的整体协同,创新治理工具,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以及推动城乡融合治理的引擎作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回应社会需求、赋权赋能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有机融合的智慧系统,是人生产生活和相关治理的系统,遵从人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智慧城市不是“零”与“一”组合的、冰冷的信息系统,而是体现人的价值和追求的、有温度的有机系统。城市智慧化不是便于监督管理人,而是有利于服务人。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不仅要体现为通信系统、数据底座、算力和应用平台建设,而且更要体现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的积极成果。

 未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基于有温度的智慧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基于通信“神经”,不仅要连接各个“感应器”,更要连接各种主体。在党委统筹各方和政府负责下,各主体共同感知和参与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例如,成都简阳市“大联动、微治理”平台通过实时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推动治理服务向每户、每人延伸,提升公众参与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域社会治理作为系统,要推进体系现代化,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实现法治、自治、德治和智治于一体。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形成职能优化、运行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建设科学完备、公正权威的法治体系;建构民主开放包容的自治体系;构筑和谐稳定道德高地;打造“智感、智防、智辅、智助、智利”

 的智慧体系。依循法规治理,赋权赋能社会自治,强化激发德治,都离不开智治体系的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要重塑整体性结构,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智治体系,实现智慧感知社会事态,智慧预知和防范社会风险,智慧辅助科学民主决策,智慧助力精准打击犯罪,以及智慧赋能社会和服务民生。智治体系的建构,实现数据“聚通用”是基础,以流程再造推进职责体系重构,以数据运行“整体化”**市域社会治理“碎片化”。杭州“城市大脑”打通了交通、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 10多个大系统,日均协同政府和社会数据 1.2 亿条,有效推进了治理的整体性。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同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提升统筹各方行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能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流程和机制的能力;精准科学辨识民情民意,善于发挥民力民智的能力;解决城乡融合、城市包容和“城市病”难题,以及及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善于引导舆论,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能力。

 市域社会治理各项能力的实现,有赖于并要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治理运行机制一体联动。在市域社会治理各领域,要完善信息系统和平台,形成准确感知、及时反应、智能预判、科学决策、协同行动的运行流程,达成市县乡村联动、部门联动、政社企联动、军地联动的运行机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人民性、整体性、系统性和智慧化,基于市域社会治理特定优势和作用,锻造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实的中间环节,坚强有力支撑“平安中国”建设。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城市建设 发言


[智慧城市建设心得体会发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