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感恩一些探索|学会感恩的句子

时间:2021-10-11 16:53:55  来源:网友投稿

让学生学会感恩的一些探索

【摘要】感恩作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优秀美德,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宏观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而具体而微来谈则是一个个体对自身、对别人、对社会的恰当认识。此外,感恩也是一类责任,不但是个人情感的反馈,也是体现素质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即人生境界的表现。而人文教育就是着眼于人本身,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合理适当地处理问题,换而言之,也就是教授学生学会怎样解决人-人、人-社会、人-自然的关系,由浅入深,将自身的理性判断、情感色彩、意志品质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推进塑造一个科学的“三观”。

【关键词】 感恩 平等 宽容 引领

要知道世界万物的起源离不开阳关的沐浴,生命的根须离不开水的滋润与灌溉,而我们是母亲怀胎十月问世于这个万千世界,父母含辛茹苦地培养我们,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我们,同样,世界如果缺少亲情、友情与爱情,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单调乏味的,没有人气的,每个地方都是冰冷的黑暗。古人曾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至今仍脍炙人口,成为我们信奉的理念,此外,国外也有学者说,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担当、体味世间百态、感受幸福生活。那么究竟该怎样让感恩一词深入学生的生活中呢,本人结合日常管理与教学,做如下探索:

一、平等是感恩的基石

人在社会,最基本的原则是平等,如果连平等意识都没有的话,那么就不能原谅社会,原谅周围的一切,更不能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感恩的处世态度的基础是平等,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呢?我尝试下面两点入手: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
  很多时候,学生根本对自己没有一个很好地了解,一些孩子就是把自身的弊端放达到最大化,过于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总是最差劲的那个人。有的则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觉得别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迁就于己,从而找不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正视客观事实。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我学习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写“两个自我的对话”,或开设“找优点”班会、“成功展示会”,或针对班里的不良现象,开展自察自纠活动等。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自我认知更上一层楼,也能够在客观全面地剖析自我、评价自己等。
 (二)引导学生平等待人。
  若同学不借球给他玩时,打架的事情便发生了,而且极其频繁;
当妈妈一次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时,便赌气好几天,甚至离家出走……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实质还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很高,以为全世界都该围绕他转动,根本不知晓“平等”是什么。平时父母、老师、同学对他所付出的一切,他接受得理所当然,觉得他们就是应该这样对他。其实老师和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真可谓倾尽所有,但孩子仍旧漠然。因此笔者,很多时候都会让孩子们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另一方的思维模式,从而理解、感悟到老师、父母伟大的付出,用细腻使学生领略人间之爱。
  我班有位走读生,每天早上他爸爸总要送她到公共汽车上落点,都目送着公共汽车远去后才离开,常年如此,从不间断。我抓住了这一细节,讲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也找一找关于父母类似的细节。很多孩子蓦然发现:平时习以为常、看似普通之处都凝聚着父母那无微不至的深情。
  二、宽容是感恩的桥梁
  平时日常生活里,困难与挫折难以避免,但是很多人都不能释怀,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心怀感恩,答案就是“宽容”。
  (一)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宽容。
  陶行知先生的育人方式如下:某一天陶校长看见一位男生正要使用砖头砸人,立即制止这种行为,并叫他速到校长室,当陶先生返回校长室时,男生已等候多时。这时,陶先生把一块递给男孩,因为他很懂得时间观念,比陶先生先到,接着又拿出一颗糖,因为他的尊师行为,让不打同学就立马停手,男孩将信将疑,认为不可置信。接着 ,陶校长再次拿出一颗糖,说明其打架的缘由是由于正义感,并不是其他的恶念,这个时候男孩忍不住嚎啕大哭,知道了自己错误的行径,明白以后不会使用这种危险的方式。陶校长的做法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宽容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在日常班级管理里,我也感受到了宽容的重要意义,这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某一天,我进入教室,发现有两个日常学习中比较调皮的男生正修理椅子,看见我进来立马吓得站了起来,茫然不知所措,我恍然大悟他们用椅子打架把椅子摔坏了。此时原本嘈杂的教室立马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等待我发火,但是我没有训斥而是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们修理椅子的好行为,而不是置之不理。第二天,两个男生主动认错,并在检讨书中说到以后一定爱惜公物,不再打架。你看,多么伟大的教育方式,宽容让孩子们学会了认识自己。
  作为一个教育者,只有心中有爱、有宽容,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而让他们的心田盛开着永不凋谢的宽容之花。

(二)让学生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宽容。

儿童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在与各种人交往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否宽容坦荡,对他未来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我要求他们与人相处时要做到四点:一是胸襟要宽广。“量小非君子”,胸襟宽广的人能赢得众人信任,广交朋友,而心胸狭窄的人只会斤斤计较、目光短浅。二是能忍让。古语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里的“退”就是要有忍让之心,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染他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三是善于换位思考。我们有时候会对别人所做的事评头论足,对他人的错误不依不饶,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因此被人疏远,为何不进行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呢?宽容就是谅解别人的过失,宽容就是一种理解和尊重,宽容还是一种胸怀气度,雨果曾说:“天地万物中,宽广无边的是大海,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宽容别人时,便架起通向感恩之心的桥梁。
  三、积极引领,真切感悟感恩
  教育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说教的方式,更需要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真切感悟。于是我借助各种载体让学生抒感恩之情,表感恩之意。
 (一)举行“感恩”主题班会。

例如其中的一节:首先让学生“采撷感恩的精华”,诵读感恩格言诗词,如:“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然后让学生铭记“成长的恩情”,体味自己那些融入别人恩情的成长故事。很多学生讲了令自己终生难忘的情节,如发烧时母亲的焦急、心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爸爸到车站送行时风尘仆仆的样子。接着,师生共唱《懂你》一歌。此时,很多学生哽咽了。最后是感恩行动,让学生用行动去回答,去证明,铭记恩情,回报恩情,班会在《感恩的心》的旋律中结束。
 (二)生日也是“感恩节”。

生日,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就意味着香喷喷的蛋糕、亮闪闪的烛光、精美的礼物。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特别的生日聚会,应邀前来的客人都被提前告知不接受任何礼物。相反,每位到场的客人,包括孩子的父母都收到了“小寿星”的礼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在每张贺卡上,孩子都用他那稚嫩的手写下了不一样的话语,画上了不一样的插图,却又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
  孩子的母亲告诉我,为了让孩子的生日过更得有意义,全家开了家庭会。为了制作贺卡,孩子整整忙了一周。“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得到了太多,付出的太少,家长有必要引导他们付出,懂得回报。”这位明智的母亲和她可爱的孩子,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生日是感恩节”。试想,当这种“感恩”的情感体验内化为孩子的道德行为时,谁能否认孩子不会实现从“唯我独尊”到懂得感谢,从一味索取到乐意付出的超越呢?
 (三)周末感恩。

这个学期,我校开展了“我为父母做好事”的感恩活动,要求同学周末回到家为父母做好事。有一个家长打电话跟我说:“老师,我孩子周末坚持要让他洗碗,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呀!”这位母亲激动地流泪了。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懂事多了,他们不再厌烦爸妈的唠叨,在爸妈面前无理取闹的次数少了,当爸妈身体不适时,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懂事。
 (四)感恩自然。

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应将感恩情感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感恩不仅仅对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对事、对物也能拥有同样的感恩心理。人是自然的人,由此我培养学生这种感恩情感时,也延伸到这一层面。比如,我们学校处于大山脚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交流,雷雨过后的一个午后,我到班上上课时,一般学生围在一起,原来是一个男生在食堂的山脚边捡到了一只小鸟,用一个纸盒装着拿回教室玩,大家七嘴八舍地讨论着怎么把它养起来。我把小鸟捧起来,轻轻一放,小鸟翅膀“啪啪”拍几次就掉下来了,心想是小鸟妈妈带着它“练飞”的时候,被响雷一惊掉下来的。我说:“同学们,如果妈妈带着你去玩,你在陌生的大街上走丢了,妈妈会焦急吗?”一会儿,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目光后,我又问:“那小鸟妈妈怎样才能找到她的小宝宝呢?”这时,同学们的讨论比当初更起劲了。一位小女生说:“应该让小鸟在走丢的地方,等它妈妈”。看我默许后,刚才“捡”来小鸟的男生捧着小鸟,在一大帮同学的簇拥下重返食堂的山脚边。傍晚,又有学生向我报告,小鸟已经不在,可能被它父母带回去了。通过这件事,让学生明白了自然界的万物一样是有感情的,爱自然,爱与我们一起生活的“朋友”,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记得有位先哲说过,这世上有一种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当你付出的越多,你的失去并不因之减少,相反,你得到的心灵快乐就越多。愿我们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也得到更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江满娣:《立足品德教学主阵地,栽种感恩树》 《新课程(小学)》 2017年06期

[2]王冠:《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课外生活:小学版》2011年 第6期 

推荐访问:感恩 探索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