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02章_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时间:2021-10-11 17:00:30  来源:网友投稿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节 货币时间价值

一、含义:一定量货币资本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

二、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一)复利的终值F=P×(1+i)n和现值P=F×1/(1+i)n

(二)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

年金是指间隔期相等、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包括:普通年金(后付年金);预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隔若干期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永续年金(一系列没有到期日的现金流)

1.年金终值

(1)普通年金终值FA=A×(F/A,i,n)

(2)预付年金终值F=普通年金终值×(1+i)或:期数n加1,系数减1,F=A[(F/A,i,n+1)-1]

(3)递延年金终值FA=A(F/A,i,n)

2.年金现值

(1)普通年金现值

(2)预付年金现值P=普通年金现值×(1+i)或:期数n减1,系数加1,P=A[(P/A,i,n-1)+1]

(3)递延年金现值(式中,m为递延期,n为连续收支期数,即年金期)

【方法1】两次折现P=A(P/A,i,n)×(P/F,i,m)

【方法2】先算m+n期再减m期:P A=A[(P/A,i,m+n)-(P/A,i,m)]

【方法3】先求终值再折现PA=A×(F/A,i,n)×(P/F,i,m+n)

(4)永续年金的现值P=A/i

3.年偿债基金:已知年金终值求年金

偿债基金系数,记作(A/F,i,n),与年金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偿债基金和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

4.年资本回收额: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债务的金额。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与年金现值系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三、利率的计算(插值法)

名义利率是指票面利率,不符合得利计息原理,但它包括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若1年计息多次,换算关系:1+i=(1+r/m)m,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年计息次数。

1+名义利率r=(1+实际利率i)×(1+通货膨胀率)

第二节 风险与收益

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

(一)资产的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一般指资产的年收益率(报酬率)。

资产的收益额包括:利息、红利或股息收益和资本利得

资产的收益率或报酬率包括:利(股)息的收益率和资本利得的收益率

(二)资产收益率的类型(6种)

实际收益率,已经实现或确定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存在通货膨胀时还应当扣除其影响)

名义收益率,在资产合约上标明的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种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最低必要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包括: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通常用短期国债利率近似的代替无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无风险资产(国债)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存在违约风险;二是不存在再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风险收益率,因承担该资产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额外收益,它等于必要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主要影响因素:风险大小;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

(三)风险,是指收益的不确定性。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期望值Ё=∑Xi×Pi 反映预计收益的平均化,不能直接用来衡量风险。(也可用历史数据分组法和算术平均法来计算)

衡量风险的指标主要由收益率的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方差σ2= ∑(Xi-Ё)2×Pi 标准离差σ 标准离差率V=σ/Ё×100%

风险控制对策:规避风险,当资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收益予以抵消时,应当放弃该项目,以规避风险。例如,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减少风险,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转移风险,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项目,企业应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等措施实现风险共担;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指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四)风险偏好

风险回避者,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而对于具有同样风险的资产则钟情于具有高预期收益率的资产。

风险追求者,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

风险中立者,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

二、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资产组合。如果资产组合中的资产均为有价证券,则该资产组合也称为证券资产组合或证券组合。

(一)预期组合收益率:组成证券资产组合的各种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为各种资产在组合中的价值比例。

E(RP)=∑Wi×E(Ri)

影响组合收益率的因素:投资比重和个别资产收益率。不论投资组合中两项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ρ如何,只要投资比例不变,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不变,则组合收益率就不变。

(二)证券资产组合风险分散功能(非系统风险)

组合风险的大小与两项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变动关系(相关性)有关。反映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关性的指标是相关系数。

组合方差σP2=W12σ12+W22σ22+2W1W2ρ12σ1σ2 组合标准离差σP

例ρ12=1,完全正相关,表示两项收益率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同,组合标准离差σP达到最大,组合不能抵消任何风险。

ρ12=-1,完全负相关,表示两项收益率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完全相反,组合标准离差σP达到最小,甚至可能是零,组合可最大程度地抵消风险。

ρ12=0,不相关

一般来讲,随着证券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将趋于平稳,这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三)风险和分类及特点

非系统风险(公司风险、可分散风险)由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所特有的,可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来消除掉的风险。可通过增加组合中资产的数目而最终消除。

非系统风险的种类:经营风险(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因举债引起的。当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使自有资金利润率提高。但是,若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系统风险(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由市场的风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税制改革、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世界能源状况、政治因素等等)所致,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的风险。它是始终存在的。

单项资产的系统风险: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用β系数表示。当β=1时,表示该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呈同方向、同比例变化(市场组合β=1,是指由市场上所有资产组成的组合);若β>1,该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幅度大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其所含的系统风险大于整个市场组合风险。β<1反之。

β=ρim×σi/σm =某种资产和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ρimσiσm)/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σm2

绝大多数的β系数是大于零的,如果是负数,表明这类资产收益与市场平均变化方向相反。

证券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β:是所有单项资产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组合中所占价值比例。资产组合不能抵消系统风险,但可通过替换资产组合中的资产,或改变不同价值比重,来改变组合的风险。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R=Rf+β×(Rm-Rf) R表示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β表示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 R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通常以短期国债的利率来近似替代;Rm表示市场组合收益率,

某资产的风险收益率=β×(Rm-Rf)

市场风险溢价(Rm-Rf)反映市场整体对风险的偏好,如果风险厌恶程度高,则证券市场线(证劵市场线对任何公司、任何资产都是适合的)的斜率(Rm-Rf)值就大,若β稍有变化,收益率就会大幅度的变化。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每项资产预期收益率应该等于其必要收益率。

证券资产组合的必要收益率=Rf +βp×(Rm—Rf),此公式与前面的资产资本定价模型公式非常相似,它们的右侧惟一不同的是β系数的主体,前面公式中的β系数是单项资产或个别公司的β系数;而这里的βp则是证券资产组合的β系数。

局限性:一些新兴行业的β值难以估计;历史数据估算的β值对未来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建立在CAPM假设之上,(市场是均衡的并不存在磨擦;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不存在交易费用;税收不影响资产的选择和交易等),一些假设有较大偏差。

第三节  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性态分析对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预算编制、业绩考评,以及成本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一、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单位固定成本会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方向变动。

①约束性固定成本: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行动不能改变的,又称“经营能力成本”。如固定折旧费用、房屋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降低途径:合理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②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能改变的,又称“经营方针成本”。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研究开发费等。降低途径: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编制出积极可行的费用预算并严格执行,防止浪费和过度投资等。

二、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但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①技术变动成本:与产量有关系的,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设备折旧等。②酌量性变动成本:管理当局可以改变的,如按销售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等。

三、混合成本“混合”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

①半变动成本,在有一定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固定电话费、水费、煤气费等

②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变动成本。如:企业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

③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当业务量增长超出了这个范围,它就与业务量的增长成正比例变动。如职工工资=基本+加班

④曲线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不变的初始量,在这个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非线性的变化。它分为递增曲线成本(如:累进计件工资、违约金)和递减曲线成本(如:有折扣的水电费、封项的通信费)。

【混合成本分解】

①高低点法:它是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它计算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②回归分析法: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③账户分析法:又称会计分析法,是根椐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它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④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材料和人工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⑤合同确认法:它是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四、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推荐访问:第二章 财务管理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