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铸就师德之魂(4篇)】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时间:2021-10-14 08:32:16  来源:网友投稿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无私、高尚、圣洁的感情。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师爱可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师爱是教育之魂、师德之魂。只有真正地爱学生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能高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一、要让师爱在课堂教学中展现。

一个人心中拥有爱,便会产生一股不竭的爱的源泉,而教师心中拥有了爱,那她的心中所涌动的必定是时刻为学生着想的情。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曾对教育工作者发出倡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因为如此,“三颗糖果”的故事才会经久不衰。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爱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也应该看到,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某些诸如教育方法、教育态度等教育问题,而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的不同位置上,但在人格角度上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特殊的地位和权力轻视学生,侮辱学生的人格;
理解学生,应该充分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
信任学生,就要相信他们的潜力,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缩短心理距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对学生无限的爱心,掌握好激情的调控。假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一无所得,如何谈课堂效益。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你对学生的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促使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要让师爱在课外生活中延伸。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跟踪观察,将师爱延伸到课外。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一些相关的知识是必要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其良好品德,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感恩、负责的人。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孩子相处,会渐渐感觉到他们的独特的被赋予新时代特征的个性,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卤莽;
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包括课外活动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所有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当孩子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们需要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师爱能在他们的心中谱写一曲美好的歌。

三、要让师爱在孩子内心中升华。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于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设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斥责和讥讽,又怎么能换来“浪子”的回头呢?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把批评转化为亲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地调正方向,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
绿叶如云,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
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要掩饰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因为学生渴望老师的爱就像禾苗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真诚的爱心,才会发自内心地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

师爱一旦在学生心田播撒了种子,将收获的就一定是学生幸福的人生。因为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生活在欢乐之中,他就学会了去创造幸福。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师爱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爱而有理、爱而有度、爱而有方、爱而有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育学生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希腊神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神话毕竟是神话,象牙少女是不会真的活起来的,她只不过活在年轻国王的心中而已,但这种由于爱产生的奇迹对于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一种启示?

回顾自己教学的历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使我对师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了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清晰认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之魂,是教育学生的起点,“爱可以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
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
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尊重、鼓励、疏导,能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鼓起奋进的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

最初,总觉得爱学生就是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按规矩教好书就罢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的学习、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听了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五位老师的师德模范事迹报告后,才真正懂得了“爱”字的涵义并是那么不简单。爱学生就是要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用心灵的雨露去滋润每一棵幼苗,用爱的阳光关注他们健康成长。

爱学生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全面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可能视老师为知已或可信赖的人,有话才愿意对你讲、有困难才愿意求助于你,一旦他们的要求在你那里得到满足时,就会更加信赖你。不知谁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和神圣的,作为老师,这里借用一下,爱优秀的学生是伟大的,爱差生和后进生更是伟大和神圣的。当然,每一个任课教师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差生或后进生,去年我带的是二年级,在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为了给后进生树立起信心,我对班委成员及组长进行了调整。我有意识地让几名后进生入选了班委,但任起了小干部,当宣布班委名单后,他们听到有自己名字的时候,高兴极了,真可以用喜出望外一词来形容他们的高兴劲儿,自从那几名学生上任后,我所期望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一个月下来效果可真不错,他们不仅能认真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且其它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或提高。张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工作上严格遵照班规办事,"既然做了小组长,自己应该在小组内起模范带头作用",首先他从自己的作业开始做到日日清、周周清,如听写生字他都能干干净净写完,并且都能得到满分,每次读分数,当读到他的名字时,我都会报之以微笑,从他的眼神中我便读出了他的自信、读出了他的幸福。前几天,她妈妈来学校找我,激动地话都说不流利:"王老师,张凯怎么了?他到底是怎么了?"她的这一发问问得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最后,听了她的解释我才明白:张凯这段时间在家表现也非常好,回到家自己能主动写作业,还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也会体贴爸爸和妈妈了。这件事过了好久,回想起张凯妈妈给我介绍的情况,我的心还是暖暖地,后进生进班委这个举措产生了这么好的效果,也使我暗暗高兴。至此,不由地让想起了上学期期末家长会上讲完话后我走出教室门,张凯在走廊等妈妈,他向我问好后就低下了头,我让他到我办公室等妈妈。看着他一脸地不高兴,我问他怎么了。他说:"王老师,我...我...我考得不好,其实,我也想...也想学好的"。他的眼神中已透出了他渴求上进、渴求学习的进步、渴求能得到老师的喜欢,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予了他鼓励......

有一天,杨洁的妈妈对我说:王老师,杨洁今天可高兴了,她说王老师今天一直在对她笑,因为她今天发言很积极。其实这只是我无意地微笑,却能使她高兴一天。每当想到这些事,我都会愧疚半天的,虽然我也爱孩子们,但对他们缺乏耐心,缺少鼓励,还有受情绪影响对他们过多的训斥,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不管怎样,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我要用爱在他们心里书写一本最美的书。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回想可爱的孩子们总会在节日之际为我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有时也会在课余时间偷偷地在我的水杯里倒上他们最喜欢喝的牛奶。每到星期五我打扫办公室卫生的时间,他们总会来得很早,给我帮忙,怎能不使当老师的我幸福万分?从我曾经教过的学生李高飞身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当时还在小学五年级,他不仅调皮、且不爱学习,爸爸妈妈头疼得没办法,只能用简单的、粗暴的教育方法来管理。有一次把他打得从楼梯上摔下来,血流得满楼梯都是,当时,我在旁边没拦住,心疼地我哭了起来。后来他竟有一次离家出走,被郑州谴送站给送回来。针对李高飞的情况,我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既有多次的单独谈话,也有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给他留下了他一直很受老师关心和重视的印象,我还充分尊重他的强烈自尊心,决不在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即便需要单独批评时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更多的希望,尽量维护到他的面子;
对其优点常号召其他同学学习。我还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尤其是他的父亲,希望他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动仄就棍棒交加。每天放学后,我让他去我家补课,星期天让他去我家补课,有时还在我家吃饭。经过教育,李高飞逐渐克服了缺点,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来到学校后他能主动积极地打扫室内外卫生,上课发言积极,作业能按时完成。平日里也不再惹父母亲生气,回到家里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教师节那天能主动向老师道出节日的祝福。就语文成绩来讲,与上学期同期相比,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在他当兵回来后在一家超市当保安。每当见到我总是大老远地打招呼,节日里总能收他送上他的节日祝福。女儿问我:这个大哥哥是谁?每到这时我都会很自豪地告诉她:这是妈妈的学生。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爱也是种子,谁在播种爱,谁就会收获美丽,成为可爱的天使。

一直以来,我深深懂得,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所有的学生面前,表现出的是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我对待学生不会是因为小干部,是成绩好的学生就偏爱,是调皮,是成绩差的就冷淡;
处理学生发生的事情,也不会是发生在好学生身上就袒护,发生在差学生身上就指责。我始终坚持公正、平等这一条准则。长期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处事公正,待学生平等,是一个教师应有的美德。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在班级管理及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可爱的天使,给孩子们播种真、善、美;
播种热情和关心、播种诚挚和严厉,把爱的雨露洒向孩子的心田,使他们收获学习的方法、知识、技能,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高尔基也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些话都道出了师爱的重要性。当教师最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并不是知识或智慧,而是爱,是对学生真诚真挚的爱。

师爱是大爱,师爱是师德之魂,是教育的精华,是与学生进行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尊重、鼓励、疏导,犹如春风化雨,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师爱将鼓起学生前进的勇气,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老师的爱,要爱学生,更要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是一致的,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教好学生,要做到“爱心启迪,严慈相济。”爱学生不是放纵,不是溺爱,教师爱学生是真挚的爱、严格要求的爱、富有教育意义的爱。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所以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有时该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
有时该如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令人幡然悔悟,而痛改前非。

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所谓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表现为无微不至的关怀,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只有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我们要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等等教师都要放在心上,做在实处。只有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严格要求有的放矢,真正对学生负责。

只有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向交流,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缺乏尊重的教育,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尊重学生是师生人格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缺乏尊重的严格要求与人格平等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这样的教育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容易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所谓“猫鼠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不能宽严失当,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他们优劣的标准,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
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
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热爱学生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自己提出的基本要求。

师爱,无可争议的师德之魂!

师爱,乃师德之灵魂。“亲其师”,才“信其道”。为师者,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

“童心母爱”,是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总结自己七十多年教学生涯得出的为师真谛。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崇高。

师爱,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热情帮助;
师爱,是学生遭受挫折时,老师的亲切微笑;
师爱,是学生获得成功时,老师的真诚赞许。当爱的暖流穿越那些纯朴的心田时,必将会发生神奇的效果。而一个讨厌学生的老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

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那些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须知“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爱学生,就应倾听学生。以真心换得真心,以情感赢得情感,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老师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用赤诚的爱心开启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爱学生 ,就应服务学生。老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孩子,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我们今天所无法预知的未来。他们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帮助,需要老师的鼓励;
他们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发现,需要老师去挖掘。

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得到爱的回报。

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体会爱的价值。    

推荐访问:师德 铸就 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