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_北京传统文化学校
时间:2021-10-15 10:22:49 来源:网友投稿
谈谈传统文化与学校管理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很显然,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来词汇。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愿意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学校管理的问题。因为文化是民族的DNA,它蕴含着民族的历史与成就,永远无法替代。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管”,竹制乐器,类笛,六孔。所以管的含义是要想奏出美妙音乐,必须错落有致地按好六个孔,还要求嘴和手的配合,“管”就引申出了合作协调的涵义。“理”,治玉也,把玉石雕琢成玉器。治玉的过程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可重复性。做之前要想好怎么充分利用材料,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否则就糟蹋了珍贵的玉材。“理”就引申出了事先精心部署的意思。那么,怎样在学校管理中做到精心部署,合作协调呢?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种基本的治国思想,即儒家、法家和道家。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总是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综合使用。学校是微缩的社会,完全可以借鉴。
一、儒家思想与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队伍的管理。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不同思想的人聚集在一起,如何管理?如何形成具有统一的价值认同感的有凝聚力的团队?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强调人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努力追求的和谐社会。儒家管理思想之一就是重人,管理就是解决人的问题。如何做领导?靠领导的人格和智慧造成群体的归附感。领导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强迫,压制,而是靠感化,通过人格感化促成下属对领导的信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行”,管理要重德,以德治校。“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通过用一种人形成良好的群体导向,这就是儒家教给我们的用人之道。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所倡导的模范引领作用。而儒家管理中所强调的激发人的自觉,又让我们想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的问题。治本,是管理的最根本的目的。在生活中人的道德自觉最重要,很多问题不是靠强迫,而是靠个人自觉正确的行动。总之,儒家文化倡导的是一种伦理型的管理。考虑感情、道德关系的实现,亲情关系的实现。它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了教育领域,校长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一校之长,必须与师生之间建立起长期的和谐关系,这是管理好学校的基础,也是学校管理的效益和目标之一。
二、法家思想与学校管理
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他律,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天性,主张制度管人,照章办事。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行事讲究效率,不拖拉积压,崇尚“无宿治”;
强调制度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主张“国贵少变”。校规校纪是治理学校的最高准则,参照现代通行的管理模式,校长可以民主地制定出完整、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并加强监督执行与考评,对于那些触犯制度的人,无论是谁,都要做到“法必明,令必行”。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离开了个人的自我教育,良好的校风是很难形成的。由此可见,对于一所好学校来说,集体的权威与个体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不应该互相分离,而必须有机融合于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便是“校规校纪”。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也就显得异常重要。要让大家自觉遵规守纪,则必须让大家认可校规校纪。为达到此目的,任何制度的出台必须科学民主。要让大家意识到:规矩是我们自己定的,不是谁强加给我们的。校规一旦正式生效,便成了学校的“法律”。在它面前,任何人既是守“法”者,又是执“法”者。不管是校长书记,或是普通教职员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道家思想与学校管理
依法治校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有一个度。如果校长事无巨细一直奉行法家思想,校园风气就会变得专制、独裁,可能会挫伤师生的自尊。此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道家提倡无为,但并不是排斥有为。而是告诫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妄为。道家的无为,提倡的是顺势而为。即顺应自然,不刻意去改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一点在学校管理中有着极强的借鉴性。每一个集体大致都会有两类人,性情随和的按部就班﹑工作认真﹑踏实,但可能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而个性鲜明的则刚好相反。为什么大多数领导不喜欢后者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不好管理。笔者认为,既然这两类人各有优劣,就不必厚此薄彼,更无须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强行改造他们。不妨多一点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抱着无为的态度,顺势而为,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引导他们自己去相互取长补短,不是很好吗?美国开国元老杰佛逊有句名言:“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管得最好的政府。”从这里引申,我们也可以说:管得最少的学校,才是管得最好的学校,也是管理得最有效的学校。这就是说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不可事事关心时时关心,必须建立在尊重师生、相信师生的基础上,为师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发挥其潜能而减少干预,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益。
总之,我认为学校管理是有层级的,一是无意识管理,想起一出是一出,毫无章法:二是量化管理,条分缕析,一板一拍;
三是无为而治,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三者有高下之分,无为而治应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从我们民族文化之根上去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