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周南实验初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时间:2021-10-15 10:50:50  来源:网友投稿

 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 0 2020 年上学期初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25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者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共 8 28 分)

 1.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

 A. 襁.褓(qiáng)

  漫.溢(màn)

 寒 噤.(jìn)

  轻歌慢舞 B. 瞭.望(liào)

 眺.望(tiào)

  缭.绕(liáo)

 格物致知 C.卑 劣.(liè)

  卑 鄙.(bì)

 狡.辩(jiă o)

 目炫神迷 D. 旷.野(kuàng)

  妩.媚(fŭ )

  拙.劣(zhuō)

 不修边副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2 分)

 A.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B.在观众 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他率先跑过终点,夺得全市百米赛跑的冠军。

 C.当前,国际社会 风云变幻....,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D.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3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2 分)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湖南省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长沙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4 4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分)

 与 书 为 伴 , 同 古 今 中 外 名 人 大 家 亲 密 接 触 , 收 获 人 生 真 谛 。

 读 《 论 语 》 ,我

  ;读《名人传》,我

  ;读《 陶 行 知 教 育 名 篇 》 , 我

  ; 读 《 曾 国 藩 家 书 》 ,我

  。

 ① 认识到家风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② 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 ③ 明白了生活与教学的艺术

 ④ 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情怀 A.② ④ ③ ①

 B.① ③ ④ ②

 C.③ ① ② ④

  D.④ ② ① ③

 5 5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

 A.古代文人合称中,一般来说,“王孟”指王维、孟浩然,“韩柳”指韩愈、柳宗元,“苏辛”指苏轼、辛弃疾。

 B.梅花,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古代有大量描写梅花的优秀诗词,其中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诗人借梅花抒发自己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C.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就会下雪。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6 6 .综合性学习(共 6 6 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此,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和”关系到我们与他人、与集体、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学校拟开展“和谐校园”系列活动,请仿照示例设计一项活动,并写出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或意义(3 3 分)

 示例:开展“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美校园”专项教育治理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友好交往,做好校园暴力的防微杜渐工作。

 (2 2 )在我们身边会看到许多极富感召力的宣传标语。下列标语中你最喜欢哪一条?请说明理由(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3 3 分)

 ① 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② 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③ 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我选第句,理由:

  7 7 .古诗文默写(共 6 6 分,每空 1 1 分)

 (1)山光悦鸟性,。

 (2),落日故人情。

 (3)床头屋漏无干处,。

 (4),系向牛头充炭直。

 (5)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以象征手法,写出词人贬谪期间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句子是:,。

  8 8 .名著阅读(共 6 6 分)

 (1 1 )下列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是在母亲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B.冬妮娅是保尔少年时期的朋友、恋人,他们后来因为理想和信念产生了分歧,最终分道扬镳。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

 D. 十二岁那年,保尔离开了学校,是因为补考的时候,他把烟灰撒在了瓦西里神父家做复活节蛋糕用的面团上了。

 (2 2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4 4 分)

 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选自 《 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 )

 文段中的主人公是保尔,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的性格;保尔需要“再做一次手术”的原因是。“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一事,这表明保尔已经从过去的伤病、绝望、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并且最终完成的作品叫。

 二、

 阅读(共 2 52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关题目。(共 8 8 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① 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② 我向秦 ③ 。

 【注】①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②潇湘:指今湖南一带。③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9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 不正确...的 两项..是 (

 )(4 4 分)

 A.前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

 B. 第三句中的“离亭”是指驿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故称离亭。

 C.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京城长安。这一点与李白《送友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D.第三句描写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思绪萦绕。最后两位朋友在晨光熹微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

 E.诗中的“愁”是两人的离情,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同是朋友离别,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情怀,则显得乐观而豁达。

 10 .请找出诗歌前两句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对表达情感有哪些作用。(4 4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 8 18 分)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

 “公不见金① 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 ② 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 尔?” 时上封事④ 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 :“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 ;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 :“征与诸葛亮孰贤 ?”岑文本曰 :“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 :“征蹈履仁义以弼⑥ 朕躬 ⑦ 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⑥弼:辅佐。⑦朕躬:我,多用于天子自称。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2 分)

 A.公不 见.金在矿何贵之有 才美不外 见.(《马说》)

 B.卿 虽.疾,未及衰

 虽.有至道(《虽有嘉肴》)

 C. 或.不切事 一食 或.尽粟一石(《马说》)

 D. 亲.解佩刀 人不独亲其 亲.(《大道之行也》)

 12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2 分)

 例句: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 之. A.马 之.千里者

 (《马说》)

  B.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C.其翼若垂天 之.云

 (北冥有鱼》)

 D.具答 之.,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

 A.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B.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C.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14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2 分)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才干超过诸葛亮。

 15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6 分)

 ⑴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⑵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16 .魏征为何能得到唐太宗的敬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 4 分)

 (三)说明文阅读(共 8 8 分)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句式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作国文功课学习过。

 (节选自夏丏 尊《怎样阅读》)

 材料三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读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提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再如,理解、记忆性阅读,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节选自《读书方法指导》)

 17 .以上三则材料主要是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3 3 分)

 18 .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

 A.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B.材料二中“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的“专”字去掉不改变原句意思。

 C.材料三第二段采取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材料二中作者举地理化学的例子和举韩愈《画记》的例子不可调换顺序,因为这和前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9 .以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录”与“单元导读”,请你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学习本单元为什么“要重视朗读课文”?(3 3 分)

 ( ( 四) ) 记叙文阅读( (共 共 8 18 分) )

 旧衣里的暖时光

 ①母亲有一个爱好,凡是孩子穿过的旧衣,她总会挑选几样细心地保存下来。在她的衣柜里,有我几个月大时用过的小围裙、棉披风,还有那些大大小小被时光熏染的发黄的棉布花衣。

  ②有时候,母亲会打开她的柜子,拿出一件我小时穿过的旧衣,翻来覆去地看看,念叨着说:“这是你小时候穿过的,穿上可好看了。那时你才一岁...

推荐访问:二期 上周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