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报公文金句

时间:2021-10-18 11:36:11  来源:网友投稿

 风暴来袭,没有任何一棵树木能够孑然独立;大疫之下,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新冠病毒用如此沉痛而直接的方式告诉世界,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有携手并肩,才能穿过风雨、迎来阳光。

 天下一家、守望相助向来是中华文化对美好世界的设想,零和博弈、以邻为壑从来不是中国在危难之际的选项。中 国梦照进世界是和平与阳光,是贡献与担当。贫穷、战争、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流行……这些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当下,也侵蚀着下一代的未来,解决哪一个都不能靠丛林里的野蛮搏杀,也不能指望“蝙蝠侠”或“超人”的一己之力。有人说,人类历史已经进入“风险冲击模式”。战胜这场疫情乃至接下来的种种冲击,需要我们摒弃分裂与偏见、坚持团结与合作,用心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平稳前行。

 ——《大战大考炼真金》

 来源《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16 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放手使用他们,使其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数千年发展中历朝盛世的关键依托。

 周公一饭三吐哺,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终至天下归心,国家强盛。

 燕昭王垒黄金台表达求贤意愿,人才接踵而来,将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发展成为富裕兴旺的强国。中唐时, 韩愈为集聚人才,致力于儒学复兴,作《杂说》一文,以千里马和伯乐托物寓意,对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晚清之际,目睹国事衰微, 龚自珍感时忧国,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期待中国社会变革中人才潮的到来。唯有人才,才能使中华文明发扬光大,才能让沉睡的巨人再度崛起。

 当今时代,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也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当今世界,人才的国际化争夺日趋白热化,我们必须具有“ 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眼于中国改革发展的长远大局,将青年人才培养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在具体实践中培养和磨炼人才。

 古往今来,人才从来都是培养而成的,只有不拘一格放手使用,使之战风斗雨直冲云霄,唯此,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才能让千秋基业世代常青。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来源《光明日报》(2020 年 9 月 16 日)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 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

 — 2 —

 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使 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 到 1”的突破,我们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自觉践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来源《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15 日)

  抗疫斗争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

 从抗洪抢险,到抗击非典,再到抗震救灾,中华民族在风霜雨雪中淬炼出的伟大团结精神,也是我们在复杂环境中化危为机的动力源泉。着眼当下,如何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如何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依靠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 亿人民群策群力、凝心聚力,就没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没有什么挑战不可战胜。

 不久前,国际媒体评论,“中国的增长机器再次像疫情前那样轰鸣起来”。14 亿人民是我们战胜疫情、不断前行的最大底气。

 从抗疫斗争中凝聚“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伟力,激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在发展的航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举国同心,激发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

 来源《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15 日)

  千秋基业,人 才为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号召“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近来,全球人才流动格局发生了一些有利于中国“聚才”的变化,海外人才“回流”趋势显现,海外高端人才回国意愿强烈。必 须牢牢把握住海外人才“回流”机遇,提高中国向心力、吸引力,促进海外人才“回流”,妥善安排好“回流”的人才群体并发挥其专业才能,为我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把握好海外人才“回流”机遇》

 来源《光明日报》(2020 年 9 月 15 日)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稳妥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消除因诬告错告等产生的不良影响, 切实维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保护干事创业积极性,营造良好监督环境。

 做好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要坚持审慎稳妥、程序严格,认真履行审批手续。江西省吉安市纪委监委围绕“ 提出、启动、澄清”三个步骤,绘制澄清失实检举控告工作流程图,将信访举报、案件监督管理、监督检查等承办部门的工作通过 11 个环节直观呈现。同时, 制定澄清失实检举控告申请书等 8 张文书模板,推动一体规范执行。

 ——《保护干事创业热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 年 9 月 15 日)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 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从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到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从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到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全国迅速形成 统 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开展了全方位的 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经过艰苦努力夺取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面对前进道路 上的风险挑战,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来源《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14 日)

  当前, 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虽然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紧紧盯住未脱贫人口,因人因户落实帮扶措施, 打好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组合拳,确保剩余脱

 — 4 —

 贫任务全面完成。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查漏补缺,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所有问题解决到位、各项指标合格达标。此外,要统筹抓好非贫困旗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我们 全面排查、密切跟踪,建立定期调度、分析研判机制,抓实抓细贫困地区各项相关政策措施,确保 贫困人口外出务工“稳得住”、扶贫产品“卖得出”、特殊困难群众“兜得牢”。

 ——《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主动权》

 来源《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14 日)

 “ 先定其规摹而后从事。”“规摹”一定是“ 见之明而策之熟也”,即反复进过检验、明白无误的政策和制度。难能可贵的是,苏轼在文中对“规摹”的执行层面还作出了说明:“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日夜以求合于其所规摹之内,而无务出于其所规摹之外。其人专,其政一,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勇”“专”“强”体现了基于恒定意志的严格执行力。此外,大的规划应有“术”的配合,“其所施设,皆有方法”。何为“术”?“ 其术非难知而难听,非难听而难行,非难行而难收” —— 此 “收”即为一定的约束、控制等具体举措、方法。用今天的语言来讲,就是制度实施要与微观的机制、环节结合起来,才能落地、运转。

 “好谋而不成,不如无谋”,一旦制度架构好,就要考虑在机制层面予以配合;若否“眩瞀而不自信”,昏愦迷乱,自信不足,更无暇顾及机制上的管控,则其成事仍难——真要如此,制度就成了摆设。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来源《光明日报》(2020 年 9 月 14 日)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抗疫精神就是当下的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最为亮丽的精神标识。伟大抗疫精神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和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孕育形成,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运筹中强劲发力,更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扬光大。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写文章写出来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艰苦拼搏谱写出来的,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 英雄豪迈凝聚而成的。正因为已经做到了,我们的精神更加生机勃勃;正因为已经做好了,我们的精神更加昂扬向上。

 ——《论伟大抗疫精神》

 来源《学习时报》(2020 年 9 月 14 日)

  这是中国人民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一体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开展全方位的 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强大合力,彰显了 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了出色的 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及时公开疫情信息,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强大的动员和执行能力在重要时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赞叹“中国的做法可以作为典范纳入世界抗击流行病史”。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这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和衷共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凝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之力, 展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本色, 展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展现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 展现了把握规律、崇尚科学的求实态度,展现了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宽广胸怀,铸就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新的精神丰碑。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充分彰显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必将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抗疫斗争铸就民族复兴新的精神丰碑》

 来源《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8 日)

  大疫无常,大义无价。病毒可能在瞬间击垮一个人的健康防线,但绝对动摇不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防线。“虽然我们这个城市失去了往日的活泼,但人间的温暖比昔日更加浓烈”,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名患者在给白衣天使的信中这样感慨。一位送儿驰援湖北的山东母亲,叮嘱儿子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爱是亲情眷顾的“软肋”,却也是抵御疫情的“铠甲”,温暖和保护着每个家庭。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一名记者说,曾经以为,英雄离我们很远。直到这次来武汉参与抗击疫情的报道,我们才真正意识...

推荐访问:读报 公文 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