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对于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及乡村振兴视域下破解偏远山区农村“空心化”难题,国情调研

时间:2021-10-19 11:34:58  来源:网友投稿

 2 篇 关于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及乡村振兴视域下**偏远山区农村“空心化”难题 国情调研

  篇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农村党员是党员队伍的主体,抓好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当前,在广大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削弱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也影响着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为此,笔者以浏阳市葛家镇为例,依据相关党内法规,通过观摩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发放问卷调查、参与座谈等形式,在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员廉洁自律等方面,对当前农村教育管理开展了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

 葛家镇党员管理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葛家镇地处浏阳市西郊,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宋任穷同志的家乡,总面积 107.28 平方公里,人口 2.03 万人,下辖 5 个行政村,现有党员 870 人,其中农村党员 761 人。镇党委下设 6 个党总支部、31 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 19 个。870 名党员中,35 岁以下的党员有 212 人,占 24.4%;35-55 岁党员 243 人,占 27.9%;55 岁以上

 的党员有 415 人,占 47.7%,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状;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党员 88 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 201 人。

 近年来,葛家镇高度重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夯实党建工作的统领地位,抓实浏阳市“1228”党建工程和“三保”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党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彰显。2018 年以来,新增标准化党支部阵地 16 个、党员活动室 4 个,创建了“我爱葛家”党建服务站,农村党支部“五化”达标率 100%。同时,选派了党政领导在内的 25 位党建指导员,全面指导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搭建“把话筒交给群众——书记面对面”平台,累计解答解决民生实事 100 余件。二是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持续凸显。2017 年起,以农村优秀党员和致富能手等为骨干,成立“葛小二宣讲团”,开展“十分钟红色党课”、“葛小二成长手记”等多形式微宣讲;开辟“小二风采在闪耀”专栏,集中宣传党员先进事迹,挖掘了杨意红、易树兵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开展“葛小二”志愿服务活动 5000 余人次,举办“党员微服务,群众大满意”等活动100 余次,办理微实事 320 多个。三是以“党建+微网格”助推基层治理精细化。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让党旗飘扬在抗洪救灾、项目建设等重大工作第一线。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党员领导包村、党支部包片、党员包户的“三包”机制,建立党员联户工作联络群,编织了全覆盖的“经纬网”。使各网格内外地返浏人员数据能够第一时间

 排查精准、服务到位。同时,向湖北返浏人员发放党委、政府的慰问物资和慰问信,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关怀,得到群众的热烈回应,湖北返乡人员通过写感谢信等方式表示感谢,有效将疫情防控之“危”转化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之“机”。

 二、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和座谈交流,总体来看,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其主流是好的、素质是高的。但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及新问题、新矛盾的挑战,目前农村党员中仍有许多与当前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少数农村党员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政治信仰有所淡化。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大背景下,部分党员政治信仰有所动摇、理想信念逐渐消退,出现了思想困惑和信仰危机。有的农村党员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个别党员不关心时事、不关注新闻,却对网络上泡沫新闻、短视频谣言道听途说、信以为真,对瞬息万变的形势说三道四,面对舆情不仅不能第一时间回应,有时还在群众中产生负面作用。有的对党委、政府存在一定的不信任,表现出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不适应。如有的党员对每月举行的主题党日活动存在抵触情绪,对理论学习反感抱怨等。

 二是宗旨意识不够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每名共产党员的一切行动都应围绕这一宗旨。在目前某些农村党员中,他们想问题、办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不是首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不太顾及群众得失,而是从自私、狭隘的角度去地维护自身利益。遇到困难、麻烦和矛盾时,生怕得罪人,不敢较真碰硬,喜欢推诿。面对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行为和现象,不敢去辩论、去抵制、去斗争。如在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行动中,个别党员不能主动带头同亲戚家属做思想工作;在组织生活上,个别党员不敢较真碰硬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组织观念有所减弱。中国共产党是有铁的纪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离不开严明的纪律作保障。在我镇个别农村党员中,目前还暴露出来一定的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的问题。个别党员不按时参加党的活动,有时不参加党的会议,对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交代的任务,好干的就干,不好干的就绕着走,我行我素、充当逍遥派。极个别甚至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都不按时参加,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中体现尤为明显。

 四是带头作用亟待提升。受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消极影响,有的党员逐渐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佳。如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参与服务者较少,观望议论者较多的现象,缺乏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的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发展意识淡薄、进取意识不强,再加上受年龄、学识限制,较多的农村党员发家致富的本领不高、能力不强,缺乏带头致富的本领和引领示范作用。

 三、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透视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党员主观认识上的不足,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基层党组织掌握着农村的主要生产要素,负责组织生产和分配,有着领导群众的经济基础。改革放开后,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基层党组织失去了组织领导农民的基础。与此同时,农民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使得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经济成分。无形之中,农村党支部发挥作用由单纯而变得复杂起来,一时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空间。此外,受限于大部分村的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导致党建经费不充裕,影响了党组织作用发挥,从而导致党员对党支部的认可感降低,归属感不强,组织观念减退。

 (二)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就业学习务工的同时,也使党员和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使得党员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党支部的在家党员平均年龄超过了 55 岁。这直接影响着农村党支部队伍发展,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没有地域和资源优势的村,大量有知识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导致有些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后备干部甚至村两委干部选择面过窄甚至无合适人员可选,很多党支部书记、支委成员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管理和教育党员的能力不能得到保证。

 (三)组织生活开展方式单一。随着党支部“五化”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等制度的出台,农村党员的组织生活日趋正常化。但对于个别农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仍有待提升。一是学习教育抓得效果不够理想,理论宣讲准备功课不够。枯燥的学习教育对党员吸引力低,有流于形式的趋向。在问卷调查中,34.5%的农村党员表示:

 “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优质党员教育教材不足”,68.9%的农村党员感兴趣的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是“党史、党风党纪和反腐倡廉、先进模范事迹”等;二是外出务工党员难以正常参加组织活动。据调查,各基层党支部均有近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党员常年在外务工,成为实质上的流动党员、隐形党员,因务工位置不固定无法办理手续,本地党组织难以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和约束;三是组织生活流程有打折扣现象。个别支部对工作“挑肥拣瘦”,对规定的动作环节进行简化,难以做到学思践悟。有的支部书记一人宣讲,其他党员“洗耳恭听”,类似的学习教育方式难以收到理想的实效。

 (四)党建工作氛围不够浓厚。

 一是个别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精通。自党支部“五化”建设推进以来,基层党支部均选举产生了许多年轻干部担任党务工作者,虽然进行过业务培训,但由于入党时间相对较短,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导致这些党务工作者对党建业务知识掌握不够精通,在传达部署党建工作和宣讲理论政策时,离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支部台账的填写、党务公开栏的更新和发展党员的流程等方面。二是个别支部阵地建设未健全。近年来,随着党建工作不断深入,对党支部阵地的标准更加严格,在支部党务

 公开、先锋指数评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费和场地限制,个别支部阵地建设还不够规范,氛围不够浓厚。三是党支部活动开展不够丰富。大多数情况下,各党支部开展的活动仍停留在传统的“讲-听”、“说-教”等固有的教育模式上,邀请党校老师教授党课、宣讲安全知识等形式也依然遵循这种模式,而能加强互动、提升参与性的知识抢答、消防安全演练、专题展板设计等类型的活动却零零星星。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几点对策

 ******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农村实际,就加强当前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党员管理抓“常”,完善领导责任体系。一是营造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主要责任人要深耕细作,谋划、部署和推进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开展“书记面对面——把话筒交给群众”等形式的党员座谈和走访工作,深化调查研究。通过此类活动收集党员代表提出的民生诉求并对合理诉求予以及时处理和回应,以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群众的认可。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下沉一级、直达党员、全面覆盖”的要求,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建指导员联系一个党支部的常态机制,定期进行高质量理论教育宣讲,每年上好四堂党课,确保上级政策、工作动态、优秀事迹等正

 面信息直达党员,入脑入心,形成正能量。二是构建如臂使指的组织体系。抓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和基层党建首要任务就是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继续专注于党支部“五化”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础工作,逐步建强每一个支部、巩固每一座堡垒、管好每一名党员,让群众听党员的、党员听支部的、支部听党委的,真正做到“两个维护”。如在典型优秀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现场观摩活动,让各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直观知晓组织生活会开好的标准、流程,感受党建对村级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三是突出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着重加强村党总支书记和下辖支部新任书记的教育培训,强化党建工作督查指导,进一步压实管党责任、提高管党水平。积极建立“组织对党员负责,党员对群众负责”的责任体系,保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抓不懈。定期开展运行情况调研、民主评议工作,对党支部运行情况、党员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促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党员教育抓“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讲规矩、能服从、善执行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和建设。一是丰富教育内容。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系统设计、专项规划,积极促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依托当地红色资源,挖掘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打造适合农村实际的通俗易懂的红色党课,用红色故事和身边的榜样来感染、教育、激励党员。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创新性,采取参观走访、案例教学、观看视频等形式,增强教育活动吸引力。利用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阵地,开设“农村讲堂”,既讲

 党的知识,也讲国学知识和传统优秀文化等,让党员群众易接受、记得住、能入心。开展党员专场宣讲和评优评先活动,鼓励一批优秀基层党员走上讲台,分享身边故事,营造了浓厚的基层党建工作氛围。二是区分党员类别。在农村党员管理类别上注重针对性。各支部按照中青年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返乡大中专学生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如在中秋节和春节等固定节假日,组织流动党员召开返乡交流会,激发流动党员拼搏干事创业、关心家乡发展的热情。积极探索通过组建微信群、“网络党组织”等载体开展组织生活,如在主题教育、疫情防控期间分别开辟了线上课堂进行宣传宣讲,同时利用“学习强国”进行理论学习,避免党员教育断层、管理脱节。同时,为各支部配备一定数量的红马甲、红袖标,在志愿服务中提供亮身份的载体,进一步强化党员党性意识。三是务实管理模式。实行“底线管理”与“积分管理”相结合制度。把“群众最期盼、党员应尽的义务”和“群众最反对、党员不能碰的底线”分别作为农村党员日常行为的“基准”和“底线”,对组织观念淡化、无故缺席组织生活的党员进行“底线管理”。同时,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参与“三会一课”等活动作为基础分,创设平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联系群众等活动,参与并落实好的给予积分,积分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评先评优、民主评议党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党员年检”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制度。对农村党员,党支部书记每年重点就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落实党组织...

推荐访问:视域 偏远 国情


[2篇,对于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及乡村振兴视域下破解偏远山区农村“空心化”难题,国情调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