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局对于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21-10-21 11:30:46 来源:网友投稿
应急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委办发〔2019〕76 号)文件要求,结合 ** 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 ( 一) ) 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 二) )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明确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党委和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市级统筹指导、地方就近指挥,各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同的救灾应急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同时保障生产、生活、财产安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技能,通过减轻灾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人口、经济同资源环境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减少因人为因素引发自然灾害概率。
——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把自然灾害防治融入有关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大战略,实现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健全自然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建设应急救援关键力量,完善灾后恢复重建体制,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
二、重点工程
( ( 一) ) 实施灾害风险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开展全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所在,查准重点区域抗灾能力,梳理和核实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形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牵头单位: :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市气象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 ( 二) ) 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恢复森林、草原、河湖、湿地、荒漠、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推进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工作等。
牵头单位: :市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 ( 三) ) 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沿海地区海岸防波堤、防护设施建设,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能力。建设生态海堤,发挥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减灾功
能。在海洋灾害易发多发的滨海湿地分布区实施海堤工程生态化建设,对已建设海堤的滨海湿地分布区,要区分不同情况实施生态护岸改造、退缩建坝、增设潮汐通道等。对历史上建设的连岛海堤、围海海堤或海塘,要从恢复海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逐步实施海堤开口,退堤还海。对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不利于防范灾害的沿岸建设工程,要坚决依法整治。
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
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 ( 四) ) 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以自然灾害普查基础数据图为基础,在地震灾害易发区,以居民小区、大中小学校校舍、医院,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危化品厂库、水库大坝、重要设施等为重点,及时进行抗震加固。其他地区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要科学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对应急避难场所要高度重视,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牵头单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应急局
配合单位: : 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五)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因地制宜统筹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等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推进大江大河中下游河势控制和河道整治,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对一些河流和湖泊被侵占的行蓄洪空间,要加大整治力度。防洪排涝任务重的城市,要统筹考虑河湖调节、外排等措施。加快完善堤防、排水管网、滞蓄场所等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牵头单位: :市水利局
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 ( 六) ) 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对已查明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大工程治理和除险排危工作,新建工程要尽量避开。对地质灾害风险特别大、群众疏散条件困难的地区,该搬迁的就搬,该移民的就移。落实好“十三五”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妥善安排新居所和就业、就学等,提高搬迁群众的积极性。
牵头单位: :市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 ( 七) ) 实 施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完善平战结合条件下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实施市县乡应急“一张图”项目,全面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持续推进市、县、乡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丰富储备品种,落实协议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制度。
牵头单位: :市应急局
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 ( 八) ) 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网络建设,整合利用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海洋、森林、草原地理信息等监测基础设施,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加强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提高覆盖面、精准度、时效性,增强决策指挥科学性和有效性。
牵头单位: :市应急局
配合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 ( 九) ) 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重点突破极端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灾
害信息获取、生命搜索救援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智能化、轻型化、标准化水平,重点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特种交通应急保障、专用紧急医学救援、智能无人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急产品。通过推广应用、引进、购买、租用先进救援应急设备,加大救援队伍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掌握一批在关键时候能够起作用的重要设备,提高投送能力,提高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
牵头单位: :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局
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十)实施气象灾害防御信息支撑工程。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QX/T336-2016)建立覆盖全市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数据库,明确灾害防御责任人,形成全市气象灾害防御“一本账”。以县(市)区为单位绘制气象防灾减灾“一张图”。在城市低洼地段、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场所布设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及时收集各类实时气象灾害观测数据,为气象灾害防、抗、救提供信息支撑。
牵头单位:市气象局
配合单位: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三、保障措施
( ( 一) ) 健全领导体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和政府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统一领导,市县应对自然灾害的事权划分明确,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有关议事协调机构及指挥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指定专业部门、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制定落实方案和年度工作进度表,坚决抓好重点工程落实,确保 3年时间明显见效。
( ( 二) )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承担本地区自然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担负统筹自然灾害防治的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应对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健全城乡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应急、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为牵头单位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重点工程的实施。
( ( 三) ) 健全自然灾害防治法规。依据国家、省关于自然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健全 ** 市灾害防治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行业管理和协调配合职责,进一步理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关系,提高灾害防治法治化水平。完善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应急响应、现场指挥救援等工作规程和标准,逐步完善覆盖全灾种、全过程的自然灾害防治标准框架,形成具有本地区特点的自然灾害防治法规和标准体系,按照职责分工,修订《** 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总体应急预案的地位、效力、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组织修订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完善分级应对机制,进行合成演练。
( ( 四) ) 完 善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开展全市灾害风险普查,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完善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编制市县乡三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加强重点区域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利用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森林等监测设施,形成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感知网络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整合信息发布资源,完善全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强化面向公众预警信息传播能力,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实效性。
( ( 五) ) 提高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以居民小区、大中小学校校舍、医院,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油气管道、危化品厂库、矿山尾矿库等为重点,及时进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防灾能力。协调推进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动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地区防汛“大喇叭”预警广播建设等工作。大力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推动科学编制实施消防规划,加强消防队站、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林区和牧区的防火道路、航空护林站、停机坪、应急取水站点、消防队伍营房等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加强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高标准建设,大资金投入,做到标志明显,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确保灾害发生时灾民安置平稳有序。
( ( 六) ) 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各级应急救援力量要坚持专业能力建设与综合能力建设“两手抓”,加大先进关键装备配备力度,在实战中磨合练兵。加快实现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切实担负起各类灾害抢险救援任务。统筹安全生产、地震救援、航空护林等应急力量,推进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应急救援主力军的定位,突出加强市级应急救援核心力量建设。积极引导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举办应急管理培训课程。增强干部灾害风险意识,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 ( 七) ) 强化与军队、武警、预备役部队的协同配合。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协同、灾情动态通报、灾区联合勘测、救灾力量需求、应急资源保障等机制,加强与国防动员相关工作的衔接,实现军地高效有序联动。充分利用军地双方有关设施设备,开展军地间抢险救援联合训练演练,共同担负重特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任务。
( ( 八) )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和技术装备建设。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理论和政策研究,发挥市内高校、科研院所优势,注重自然灾害应用理论、专题理论研究。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发挥专家学者在防范自然灾害的决策...
[应急管理局对于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意见]相关文章
- 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_食品企业应急预案
-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
- xx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
- 2023年防治自然灾害措施,菁选2篇
- 企业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3篇(全文完整)
- 自然灾害防控应急预案
- 县交通运输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汇报
- 2023年县长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会议上讲话(范文推荐)
- 副县长在上半年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会议上部署讲话【完整版】
- xx市农村物流发展实施意见
- X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篇
- 乡村振兴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意见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意见
- 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实施意见
-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5篇
- 2022年度党建工作实施意见
- 2022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 的实施意见(精选文档)
- 上一篇:X县20xx年防汛工作实施方案
- 下一篇:2021年时事政治模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