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时间:2021-10-23 14:11:46 来源:网友投稿
2021 北京各区一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 东城一模 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使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以内。一旦温度升高突破 2℃安全阈值,极地、海洋等关键生态系统损害将不可逆转,全球气候风险将急剧增加。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碳中和也称作“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必要步骤,一方面要减少碳源,另一方面要增加碳汇。森林、泥炭沼泽、土壤等能够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称作“碳汇”,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源”相对。
全球累积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 70%以上来源于化石能源燃烧和使用,只有彻底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才能从源头上化解气候危机。牵住这个“牛鼻子”,多国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在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与市场机制。与此同时,增加碳汇也是重要一环。森林就是一座巨大的“碳库”,其碳汇作用越来越凸显。
2020 年,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德国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减排领域取得显著进步:过去 50年,中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几乎每 20 年就减少一半;自 2000 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超过 800%……观测研究还显示,中国近 20 年来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固碳能力显著提升。
(取材于尚凯元、郑彬、李晓骁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碳中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碳中和”是联合国大力倡导的环保理念。
B.实现碳中和是为了消除地球上的二氧化碳。
C.实现碳中和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
D.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减少碳源并增加碳汇。
材料二 当前全球各国对落实《巴黎协定》高度重视已有 120 多个国家陆续宣布碳中和目标。
在能源供给侧,全球一次能源结构正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快速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导转型。当前,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 19%。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要实现 2℃温控目标,到 200 年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要达到 50%左右。因此,能源清洁化转型的步伐要大大加快。
未来,清洁能源将主要转化为电能,电能的生产和消费都来源于清洁和零碳的能源。在未来的终端能源消费系统中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将取代燃油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海等领域都要大幅提高电气化程度;在工业领域传统观点认为很难通过电能替代实现减排,尤其是部分工业部门,如钢铁、水泥等需要化石能源提供高品位热能但随着技术进步,低品位热能可以由电能直接提供高温供热则通过电制氢的方式借助氢能来实现,进而推动工业领域的电气化和低碳化。
无论清洁能源发电还是终端部门用电,都要通过电网系统进行输送和配置。因此,未来高比例的能源清洁化和电气化必须依靠电网互联才能实现。以中国为例,我国清
洁能源资源丰富,但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超过 80%。但是,我国 70%左右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和中部省份,因此需要通过电网互联实现风光互补、区域互济、发电用电平衡,这样才能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当前各国的行动力度距《巴黎协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各国需将自主贡献目标提升 3 倍才能实现 2℃温控目标。
(取材于刘昌义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 分)
A.多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B.全球能源系统转型任重道远 C.中国能源系统的清洁转型 D.电网建设决定碳中和目标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阈值:指温度最低值。
B.牛鼻子:指气候危机。
C.碳库:指二氧化碳的产生地。
D.负荷中心:指能源消费多的地方。
材料三 目前,已有很多模型研究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并形成基本共识。中国要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系统在 2050 年左右就必须完成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5%的目标,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要控制在 5%以下,整个能源系统要实现清洁化、零排放甚至负排放。其他终端用能部门要尽可能实现电气化,减少直接排放。在工业领域,有一些碳排放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需要碳汇进行中和。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高达 58%,煤电占比大约为 72%。用 30 年的时间颠覆性地改造全国能源系统,我国面临巨大挑战。
如何以碳中和为目标推动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首先,科学研究要先行。研究仅靠模型模拟是不够的,因为很多现实情况在模型中不能很好地被刻画和反映。理论研究必须从政策需求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更细致地考虑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其次,提高决策者和公众对碳中和目标的认知水平。正如*****所说,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最后,依靠技术和政策的配合。在政府主导之外,要充分激发企业的主动性,使企业和行业主动投入新技术研发之中。只有形成合力转型才能够发生。
充分了解碳中和目标下完成深刻社会经济转型的难度,并不是要动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信心,而是要在转型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成本,减少社会问题。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受冲击最大的就是煤炭行业,这是社会变革必须付出的代价。近年来,欧洲提出低碳转型“不能落下一个人”,寻求“公正转型”。中国也需要在碳中和相关政策的设计、制定和执行中充分考虑这个问题,为利益受损的行业、企业和个人提供系统性的帮助和支持。
(取材于陈迎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解决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问题时,碳汇可发挥重要作用。
B.模型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C.全民对碳中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速度。
D.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煤炭行业需做出牺牲,也需被关注。
5.面对碳中和问题,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分别加以概括。(6 分)
1.B(3 分)
2.B(3 分)
3.D(3 分)
4.C(3 分)
5.答案要点:
制定目标;坚持绿化;加快能源供给改革;能源消费以电能为主;电网互联;社会经济转型。
2021 西城一模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储量在不可逆转地减少,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型能源受到广泛关注。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烧,又称“可燃冰”。
研究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固态残渣,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它具有极强的储载气体的能力,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储载量是相同体积气体量的 100~200 倍,其能量密度是常规天然气的 2~5 倍,1m 3 的呈饱和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标准条件下可释放出164m 3 的甲烷气体。简而言之,就是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能量大,燃烧值高。
陆地上 20.7%和大洋底部 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储量极为惊人。据估计,其资源量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量总和的两倍。天然气水合物因潜力巨大,被科学家称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海域和陆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专家预测这些资源的总能量约相当于 1000 亿吨石油,其中南海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分布区,资源能量约相当于 800 亿吨石油。按当前的消耗水平保守估计,我国储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 200 年的能源需求,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取材于方银霞、刘飞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天然气水合物优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洁无污染 B.呈饱和状态 C.燃烧值高 D.储量巨大 材料二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存储于海底,而深水海底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未成岩,松软易垮塌,容易发生井漏,所以它的勘查开采难度极大。另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还会面临巨大风险,如环境风险、装备安全风险和生产管控风险等。不过,与风险并存的还有很多潜在的科学价值。
海底地壳活动以及人类的不当开发,都有可能导致海底水合物气藏中的天然气泄露。因此,开采过程中针对规避风险的各项研究将涉及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等领域,会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一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在开采中应对各种难题亦可促进勘查开采领域科技水平的发展,从而抢占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制高点。我国在全面开展区域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在南海神狐海域先后成功实施了两轮天然气水合物探索性试采工作。第一轮在2017 年 3 月 28 日。试采中运用地层流体抽取法,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地降压,这一方法的理论和技术都是国际创新,我国也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第二轮在 2020 年 3 月 26 日。试采中攻克了天然气水合物水平井钻采的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合物的采收率及产气量,创造了产气总量 86.14 万 m 3 、日均产气量 2.87 万 m 3 两项新的世界纪录。相对于第一轮的垂直井试采技术,水平井试采对技术工艺的要求高,难度大,在此方面亦无先例可以借鉴。我国专家系统分析了第一轮试采获取的数据,提出了“水合物成藏系统”与“三相控制水合物相态”理论,并反复试验推演,细化施工环节,实现了从垂直井试采向水平井钻采的技术升级换代,我国因此又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取材于袁于飞、张辉等人的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水平井钻采技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效提高了天然气水合物的采收率 B.在技术工艺方面比垂直井的要求高 C.第一次在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D.是我国反复试验才得出的自创成果 材料三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纷纷制订了长远发展规划。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深入开展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开发工艺、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等方而的研究工作。
美国是最早研究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上世纪 60 年代就开展了相关的勘探研究工作,由其创立的识别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标志——似海底反射层理论被广泛应用。日本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海洋区域的钻探勘察研究,并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采掘技术的国家。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勘探工作起步晚,1999 年才开始系统性的调查工作。与日本相比,我国开发的难度更大。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为泥质粉砂地层,具有水深更深、埋藏更浅、渗透性更差、颗粒更细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开采的一种类型。但是这类储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最大,占总量的 90%以上,一旦实现产业化,其前景非常广阔。为此,我国提出了“五步走”的发展路径,即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第二轮试采就成功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阶段性跨越。
目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经济性评价较少。美国于 2009 年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数据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开采成本比传统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高0.80~0.95 元/m 3 。日本对其海上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估算结果表明,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 1m 3 的天然气须花费 2.8~10.8 元。我国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 1m 3 天然气的成本为 8 元/m 3 ,远高于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开采常规天然气的成本。因此,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取材于冯猜猜、张文孝等人的文章)
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我国在南海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所遇困难的一项是(3分)
A.储层为泥质粉砂地层 B.储藏在非常深的海底
C.所处地层的渗透性差 D.需经历五个发展阶段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90%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在大洋底部,因此各国都重视海洋开采技术的研究 B.无论人类怎样完善开采技术,都未必能避免海底水合物气藏中的天然气泄漏 C.目前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成本高于日本,说明我国的开采技术不如日本 D.我国已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跨越,即将进行商业开采 5.目前开采天然气的成本较低,我国为什么还要耗巨资去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请根据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6 分)
1.(3 分)B2.(3 分)C3.(3 分)D4.(3 分)B 5.(6 分)
答案示例:
高经济成本可换来很高的科学价值:开采可促进地质学、环境科学、能源工业及勘查开采等领域的科技发展。现在的高耗费可以获得未来的利益:天然气作为传统能源不可逆转地减少,而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开采分“五步走”,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等到了商业开采阶段自然会有很高的经济利益。
【评分参考】“科学价值”“未来能源”“商业化之后的利益”3 个要点,每点 2 分。
2021 朝阳一模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一 材料一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