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稳态教案]

时间:2021-10-24 16:47:34  来源:网友投稿

PAGE 1

本学期主要内容:

§3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主要内容:

1、网络元件(线路、变压器)电压降落、功率损耗计算;

2、辐射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3、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4、电力网络潮流控制。

问题:给定运行条件,求网络中电压、功率的分布情况。

§3.1 电力线路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与分析

1、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计算与分析

1.1、几个符号约定

—复功率;—视在功率;—的共轭。

1.2、 P+jQ与的关系

1.3、电力线路上的电压降落

已知:.求

取与实轴重合,则:

可得

令——电压降落纵分量;

——电压降落横分量。

将上式改写为:

有:

一般情况下,,则。

例、10kV线路的等值电路如图所示,已知。试求始端电压并作电压相量图。

解:

1.4、电力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图3.1 电力线路的电压和功率

图3.1中,已知末端电压为,末端功率为.

求:。

1)末端导纳支路的功率为

2)阻抗支路末端的功率为

3)阻抗支路中损耗的功率为

4)阻抗支路中始端的功率为

5)始端导纳支路的功率为

6)始端功率为

注:(1)求解步骤;

(2)当已知,求时,注意符号。类似于已知末端求始端,两点不同a)电压,b)功率符号;

(3)当时,注意符号。

1.5、几个基本概念(定义)

(1)电压降落:

(2)电压损耗:;电压损耗%:

(3)电压偏移

始端电压偏移 或

末端电压偏移 或

(4)电压调整;电压调整%

(5) 输电效率%

1.6、电力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1)分段计算求和

(2)实用计算(不介绍)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一年中负荷消耗的电能除以一年中的最大负荷。

年负荷率:一年中负荷消耗的电能除以一年中的最大负荷与8760的乘积。。。。。。。。

1.7、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分析(G=0)

(1)空载运行

(容性)

结论:空载时,,线路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末端电压过高。

(2)仅有无功功率(线路末端导纳功率略去)

结论:负荷为纯感性无功功率时,始端电压总高于末端,但其相位却总滞后于末端,即。。且

(3)仅有

结论:,且

(4)都有

结论:时,

(5)电力线路功率圆图。类似于同步电机运行极限图。

2、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

2.1、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

电压降落:

功率损耗:

注:(1)若已知,计算时注意符号;

(2)线路:; 变压器:

3、节点注入功率、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化简网络)

—电源功率;—等值电源功率;—运算功率;

—负荷功率;—等值负荷功率;—运算负荷。

4、本节小结

(1)掌握几个基本概念

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电压调整,运算功率,运算负荷

(2)掌握电力线路、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

(3)理解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分析。

§3.2 辐射形和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1 辐射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1.1 辐射形网络

辐射式、干线式、链式(双回线、单回线)

特点:各线路有明确的始端和末端(相对于电源端来说)。潮流计算时逐段进行计算即可。

1.2、辐射形网络潮流计算

(a) 网络接线图

(b) 等值电路

(c)简化等值电路

(1)已知,(推算法)

当未知,则设一个略低于额定电压值的,进行上述计算,并把计算得到的各母线电压归算至原级,检查各母线电压偏移>10%?是,则重新假设,重新上述计算。

(2)已知,(试算法)(常见)

a、设(近似于额定电压)

推算过程:

始端 末端

……

经过反复推算,即可得足够精确的结果。

b、设(近似算法)

一起推算功率:

回来推算电压:

1.3、辐射形网络潮流求解步骤

(1)由已知的电气接线路做出等值电路,并简化等值电路

(当变电所较多时,运用运算功率和运算负荷进行简化)

(2)当已知时,用推算法。

当已知时,用试算法。

例:110kV网络阻抗参数及负荷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求功率分布及各母线电压。(可以不计)

解:设

已知

2、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2.1、环形网络

环形网络、两端供电网络

特点:没有明确的始端和末端,要求找出功率分点,将环网变成辐射形网络进行计算。

2.2、环形网络潮流计算

(1)求初始功率分布

(a)网络接线图

(b)简化等值电路

据KVL,

(1)

设全网电压恒定,即

将代入(1)式,得

对均一网,有:

对于上式可理解为将节点1一分为二,得一等值两端供电网络的等值电路如下图所示。其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校验:

初始功率发布: , ,

(2)找功率分点

功率分点:功率是两侧向其流动的

且 功率分点( )

且 有功分点( )

且 无功分点( )

(3)环形网络中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在功率分点处将环网解开,将环网看成两个辐射形网络由功率分点开始,分别从其两侧逐段向电源端推算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注:无功、有功功率分点不一致,从无功分点处打开环网。

(因为)

2.3、有关循环功率

对两端电压大小不等、相位不同的两端供电网络,或变压器变比不匹配的环形网络,等值于回路电压不为零的单一环网。

两端供电网络的等值电路

等值环形网的等值电路

回路方程式:

计及,代入上式有

同理

结论:两端电压不等时,各线路中流通的功率为两部分的叠加()。

循环功率:

方向:与的取向一致

*上式还可用来计算环网中变压器变比不匹配时的循环功率。

2.4、环网潮流计算步骤

(1)作网络等值电路并简化(运算功率、运算负荷);

(2)初步功率分布(负荷矩法);

注:对两端电压不等的两端供电网络、及变压器变比不匹配的环网,应计及。

(3)找功率分点;

(4)在功率分点处把环网打开,按辐射网潮流计算方法进行潮流计算。

例:如图,线路每公里参数相同,,,;负荷参数:,;电源参数:;试求:环网上的潮流分布及C(B)点电压值(不计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解:(1)求初始功率分布

初始功率分布

(2)找功率分点

有功功率分点、无功功率分点都为节点C

(3)在C点把环网打开,

作业:例中,求环网上的潮流分布及C(B)点电压值(不计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3.3 电力网络的简化方法(不介绍)

1、等值电源法

同一节点上有源支路的合并

原则:合并后,网络中其它部分的电流、电压、功率仍保持不变

从等值电源支路功率还原求各原始支路功率

(m=1,2,…,l)

其中

2、负荷移置法

2.1、将一个负荷移置两处

2.2、两个负荷移置一处

消去节点法

(a)原网络 (b)移置负荷后

(c)星网变换后

负荷移置:(i=1,2,…l)

星网变换:(i,j=1,2,…,l.ij)

§3.4 电力网络潮流的调整控制

1、潮流调整控制的必要性

辐射形网络: 潮流取决于各负荷点的负荷

环形网络: 按阻抗分布 不可调整

两端供电网络:功率受电源容量限制; 调整幅度不大

电压调整受电压质量要求限制

要保证可靠、优质、经济供电,需调整潮流。

2、潮流控制的措施

2.1、串联电容

以容抗抵消感抗,转移其它重载线路上的流通功率,操作频繁。

2.2、串联电抗

串联在重载线路上,避免该线路上过载,但影响电压质量和系统运行稳定性。

2.3、附加串联加压器

产生一环流式强制循环功率,使强制循环功率与自然功率分布的叠加达到理想值。

2.4、借FACTS装置控制潮流

可控串联电容、可控移相器、统一潮流控制器(UPFIC)

§3.5 线路和变压器上电能损耗的计算

1、电力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不实用)

定义: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年负荷率

年负荷损耗率

另一种方法: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直接查取最大负荷损耗时间。

2、变压器中的电能损耗

本章小结

1、基本概念

(1)电力线路与变压器电压降落与功率损耗的计算

(2)运算功率、运算负荷

2、潮流计算

(1)辐射网潮流(推算法,试算法)

(2)环网潮流(单环、两端供电网络)

a)、初始功率(负荷矩法)

b)、功率分点

c)、潮流计算

(3)网络变换

PAGE 25

等值变压器模型及其应用

变压器形或形等值电路

(1)不具有电压变换功能;

(2)参数折算存在误差(变压器变比不匹配时)。

1、变压器工作在不同抽头上对变压器参数的影响

1.1、在额定变比时

,,

—标准变比变压器

1.2、在调压抽头上

,,

—非标准变比变压器

非标准变比

结论:从非标准变压器两端看,电抗和标幺值不同。

2、等值变压器模型

由,得:

(a)支路导纳表示 (b)支路阻抗表示

3、等值变压器模型的应用

(1)、有名制,网络参数未经归算,变压器参数在低压侧

(,为变压器高低压侧实际电压)

※理想变压器变比为变压器实际变比

(2)、有名制,网络参数按选定的变比,,归算至高压侧

※将已经归算到高压侧的网络参数按所选变比归算回低压侧,然后按实际变比归算至高压侧

(3)、标幺制,网络参数已按基准电压,折算为标幺值

※将已折算为标幺值的网络参数折算回有名值,然后按实际变比归算至高压侧,并在高压侧折算为有名制。

变压器变压变换功能参见p107,例3-2

的计算参见p145,例4-1

PAGE 48

§4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主要内容:

1、掌握节点导纳阵及节点阻抗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

2、掌握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与修改方法

3、掌握节点阻抗矩阵的形成与修改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

(2)确定计算方法

(3)编制程序计算

§4.1电力网络方程(数学模型)

1、节点电压方程

Y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

自导纳:节点i施加单位电压,其它节点全部接地时,节点i注入的电流

计算方法:等于与该节点直接连接的所有支路导纳之和

互导纳:在节点j施加单位电压,其它节点全部接地时,经节点i注入网络的电流

计算方法:等于连接i,j支路导纳的负值

Y阵的特点:(1)对称方阵;

(2)稀疏性(计算存储方便);

(3)元素与网络结构关系明了。(便于形成与修改)

令,则有:

Z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

自阻抗:节点i注入单位电流,其它节点都不注入电流时,节点i的电压

互阻抗:在节点j注入单位电流,其它节点都不注入电流时,节点i的电压

Z阵的特点:(1)对称方阵;

(2)满阵;

(3)Z阵元素与网络结构关系复杂。

2、Y阵的形成与修改

2.1、Y阵的形成

按,物理意义直接形成

(1)一般支路

(2)接地支路

(3)接非标准变比变压器

例:

2.2、Y阵的修改

(1)追加一支路

i,j间添加一支路

(2)切除一支路

(3)支路参数由换成

(4)原有网络节点i,j间变压器变比由变为

(5)原有网络追加一支路(需增加一节点)

例:某网络Y阵如下,现将35支路切除,如何修正Y阵?

解:

现网络新建一变电所,增加一节点6与节点4接,阻抗为,如何修改Y?

3、Z阵的形成与修改

3.1、节点阻抗矩阵的形成

追加树支—增加节点而不增加回路数

追加链支—增加回路数而不增加节点数

(1)追加树支

方法:Z阵增加一行一列

新增加行的等于第i行

新增加列的等于第i行

新增加对角元

例:

求Z阵。

1)追加 2)追加

3)追加 4)追加

(2)追加连支

追加前:

追加后:

如何用原有矩阵元素求这个矩阵中的元素?

追加后: (1)

实际流入原有网络各节点的电流:

(2)

—支路—节点关联故障C中第i行。

从图中虚线向左看: (3)

(2)代入(3)有:

(4)

又因为 (5)

(4)代入(5):

(6)

解(6)式得: (7)

其中

将(7)代入(4)得: (8)

将(7)式与(1)式对照,可见:

注:(1)追加顺序不影响最后结论;

(2)在条件满足(树支已搭好)情况下尽量先追加连支。

3.2、Z阵的修改

相当于追加树支或连支

例:

求Z阵?

解:(1)追加树支

(2)追加树支

(3)追加连支

改变追加顺序,看结果如何?

§4.2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1、功率方程

(i=1,2,…n)

其中:;

—直角坐标;

—极坐标;

2、变量的分类

—不可控变量(扰动变量);

—控制变量;

—状态变量。

3、节点的分类

(1)PQ节点(大量)

P,Q已知,待求。

变电所,发固定功率的发电厂母线,联络节点。

(2)PV节点(少量)

P,V已知,未知。

有无功储备发电厂,具有可调无功的变电所。

(3)平衡节点(一个)

已知,P,Q未知。

调频发电厂

4、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

(1)节点电压(电压质量)

(i=1,2,…n)

(2)电源节点的有功、无功(运行极限)

(3)某些节点之间电压的相位差(稳定性)

5、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4.3 N—R法潮流计算

1、N—R法的基本原理

(1)设单变量非线性方程:

其近似解,与真解误差为,则

将上式在处泰勒展开

略去高次项(条件:很小)

—线性方程式

修正量

近似解:

通解:

收敛判据 或

N—R法几何解释:

(2)对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组

设其变量初值及修正量,则

将上述方程组在初值附近展开,并略去高次项。

将上式写成矩阵形式

—牛顿法修正方程式

修正方程式通式:

变量修正通式:

其中J—雅可比矩阵

收敛判据

2、节点电压用直角坐标表示时的N—R法

2.1、节点电压用直角坐标表示时的N—R法

电压:

导纳:

代入功率方程(),得

设为PQ节点,其中第i个节点的给定功率为,则

(i=1,2,…m)

设为PV节点,则

(i=m+1,m+2,…n-1)

第n个节点为平衡节点,是给定的,不需迭代。对照前式,则:

其中:

中元素的求取:

时:

时:

将写成分块矩阵形式如下:

其中

对PQ节点:

对PV节点:

2.2、雅可比矩阵的特点:

(1)各元素是节点电压的函数,迭代过程中是变化的;

(2)和节点导纳矩阵具有相同的稀疏结构;

(3)不具有对称性。

2.3、N—R法求解步骤

平衡节点功率:

输电线路功率:

例:P135,例4-3

3、节点电压用极坐标表示时的N—R法

节点电压:

功率方程:

有功功率不平衡量方程式:(PQ节点、PV节点)

(i=1,2,…,n-1) (1)

无功功率不平衡方程式:(PQ节点)

(i=1,2,…,m) (2)

以上方程中:方程个数:n-1+m个

未知量个数:2m+n-1-m=n-1+m个

对照N—R法,可写出(1)、(2)的修正方程式:

式中:

其中

当时:

当时:

2、P—Q分解法潮流计算(改进的N—R法)

2.1改进原则

(1)高压电网中,X>>R(3倍),P的变化受电压角度变化影响较大,Q的变化受电压模值影响较大

令N=0,K=0,,得:

—PQ分解法

含义:节点的有功功率不平衡量只用于修正电压相位

节点的无功功率不平衡量只用于修正电压幅值

(2)把H,L化为常数

很小(不超过)则

2.2、H,L中元素的计算

考虑和以上(2),则H和L中元素表示式简化为:

2.3、P—Q分解法修正方程式

其中

以上修正方程式可以改写为:

2.4、P—Q分解法与N—R法的比较

(1)以一个(n-1)阶和一个(m-1)阶系数矩阵,替代原有的(n+m-2)阶系数矩阵J,提高了计算速度,降低了对贮存容量的要求。

(2)以迭代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系数矩阵,取代起变化的系数矩阵J,显著的提高了计算速度。

(3)以对称的系数矩阵,替代不对称的系数矩阵J,使求逆等运算量和所需的贮存容量都大为减少。

(4)收敛精度相同。

计算精度等(不全)

2.5、P—Q分解法的计算框图

系数阵求法及迭代方法与N—R不同

3、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小结

1、基本概念

(1)电压降落的计算

(2)功率损耗的计算

(3)运算负荷、运算功率

2、手算潮流

环网(两端供电网络)

1)由负荷短距法找计算初始功率分布

(变压器变比不匹配环网及两端供电网络要计及)

2)找功率分点(定义)

3)在功率分点处把环网打开,按辐射网潮流计算方法计算潮流。

3、Y,Z阵

1)物理意义

2)Y阵形成与修改

4、变量及节点的分类

5、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

6、N—R法潮流计算

1)

2)J阵的求取及特点

3)N—R法步骤

4)N—R法的极坐标形式

7、PQ分解法

1)改进原则

2)PQ分解法修正方程式形式

3)PQ分解法和N—R法的比较

作业:华中,例11-5、11-6计算下一步

PAGE 59

§5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及频率调整

电能质量指标:电压、频率、波形

调压调频

经济性能指标:网损、比耗量、厂用电

最优运行(机组组合、负荷最优分配)

主要内容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负荷变化的构成

1)、负荷变化幅值很小,周期很短

没有规律性,计划外负荷波动

2)、负荷变化幅度较大,周期较长(2‘~5’

规律性较小,冲击性较强,如轧钢厂

3)、负荷变化幅度很大,周期很长

规律性强,由生产、生活、气象条件引起

2、有功负荷的预报(有规律变化的负荷)

日负荷曲线(第三种)

方法:回归分析、曲线拟合、时间序列分析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系统、模糊系统

3、有功及频率的调整

1)一次调整

针对第一种负荷波动 发电厂调速器(自动调速系统)

2)二次调整

针对第二种负荷波动 发电厂调频器(直接开动汽门或水门)

3)三次调整

针对第三种负荷波动 机组组合、最优分配

*负荷控制

4、有功电源及备用容量

发电机负荷=系统综合负荷+网损+厂用电

(系统最小电源容量)

网络损耗(包括不变和可变损耗)(6%~10%)

为满足可靠性,电源容量>发电容量

备用=电源容量—发电容量

备用按负荷变化分为:

(1)负荷备用(热备用)

承担计划外负荷变化 2~5%

(2)事故备用(热备用、冷备用)

承担发电线路设备故障的容量 5%~8%>单机容量

(3)检修备用(冷备用)

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4)国民经济发展备用(冷备用)

§5.2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1、各类发电厂的特点及合理组合p200

2、负荷最优分配

目标: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约一次能源

依据:单位时间内输入与输出关系(耗量特性)

1)基本概念

a)耗量特性

火电厂:

水电厂:

b)比耗量、耗量微增率

2)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不计网损)

目标:

约束条件:

a)等约束条件

a、全网功率平衡(不计损耗)

b、电网各节点功率平衡

b)不等约束

(1)、火电厂之间的有功最优分配

新的目标函数:

求极值: i=1,2,…n

—等耗量微增率原则

(火电厂之间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原则)

几何意义:p207,图5-9

注:当时,取

当时,取

例:同一电厂有两台机组并列运行,耗量特性分别为:

求负荷为100MW时的最优分配方案。

解:按等耗量微增率原则

经不等约束来校验,,为最优方案。

若条件改为

则此题变为:经不等约束校验为最优方案。

(2)、水、火电厂之间有功最优分配(两个厂:水厂、火厂)

目标函数:火电厂T时间的耗量最小

约束条件:(1)、对电网任何瞬间

(2)、满足水库调度的约束(水厂消耗的水量)

(3)、不等约束(同上)

新的目标函数:

变量个数:、 、、一共(3t+1)个变量

求极值:

—水煤换算系数(单位:)

—按发出相同数量的电功率进行比较;1立方米水相当于吨煤

(3)、考虑网损时的有功分配(了解)

补充作业:已知系统中有两台发电机组(一水、一火),它们的耗量特性为,其中均为常数,如果发电厂的耗水量微增率与火电厂燃料微增率的折算系数已求出,且能满足给定的日用水量要求,设系统的有功负荷为,试求出两台机组的最优分配负荷?

§5.3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频率调整的必要性(对用户、对电力系统)

1、离心式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次调整—有差调整,改变改变

二次调整—无差调整(能够)(负荷变化较大时)

2、负荷与同步发电机组的功频特性

A:负荷的P-f特性

表达式:

其中百分系数,且

以为基准,(标幺值表达式)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定义:

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标志随频率的升降负荷消耗功率增加的多寡。

说明:(1)、有下降的效应。

(2)、不可控(取决于负荷的成分)

B:发电机组的P-f特性

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

定义:

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标志了随频率的升降发电机组发出功率减少或增加的多寡。

说明:<1>、有上升的效应;

<2>、可以整定。

—调差系数

3、频率的一次调整(负荷微小波动)

(一次调节方程)

其中—系统单位调节功率

物理意义:标志了系统负荷增加或减少时,在原动机调速器和负荷本身的调节效

应共同作用下频率下降或上升的多寡

说明:(1)、的组成

(2)、有差调整

4、频率的二次调整

如果不满足要求,要进行二次调整

—频率二次调整方程

说明:(1)、的组成

(2)、时,—无差调节;

(3)、二次调整时在一次调整基础上完成的。

5、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

分析:联合前:

对A:

对B:

联合:

其中:

例:A、B互联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间无交换功率,A系统容量1000MW,B系统容量500MW,两系的P-f特性的系数分别以各自容量为基准,当A系统负荷增加100MW时,试求下列情况下联络线的交换功率及系统的频率差。

(1)A、B两系统均参加一次调频;

(2)A、B两系统不参加一次调频;

(3)A系统不参加一次调频;

(4)两系统都参加一、二次调频,且各增发50MW;

(5)两系统都参加一次调频,且A部分机组参加二次调频增发70MW。

解:

(1)

(2)

(3)

(4)

(5)

例:A、B两系统并联运行,A系统负荷增大50MW时,B系统向A系统输送的交换功率为300MW,如果这时将联络线切除,则切除后A系统的频率为49Hz,B系统的频率为50Hz,求:

(1)A、B两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2)A系统负荷增大750MW,联合系统的频率变化量。

解:(1)

(2)

作业:p52 5-9 5-12

本章小结:

(1)

注:不等约束校验

(2)调频

a、一、二次调整方程

b、互联系统的调频

PAGE 68

§6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主要内容

1、电压中枢点的概念及电压管理曲线的制定

2、中枢点电压的三种调压方式,其要求及适用场合

3、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措施

4、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的计算、线路串联电容调压的计算、借补偿设备调压的计算

1、调频与调压的区别

有功电源:发电机

无功电源:发电机、电容器、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调频:发电厂

调压:发电机、电容器、调相机、静止补偿器、变压器

2、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1)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

滞后功率因数

变压器、电力线路

2)无功电源

(1)发电机

(2)调相机—只发无功,处于枢纽变电所

(3)电容器—只发感性无功

(4)静止补偿器

控制灵活 工作特性同调相机

3)无功功率平衡

3、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电压管理曲线)

中枢点:一般选在区域发电厂的高压母线,枢纽变电所的二次母线,有地方

负荷的发电厂母线

j,k负荷的日负荷曲线

j,k对电压质量的要求:

分别满足j,k的要求:

对于j

对于k

当无公共区时,采取其它措施。

4、电力系统电压的调整方式

(1)、逆调压

高峰负荷时提高中枢点电压至105%

低谷负荷时保持中枢点电压为

适合场合:供电线路较长,负荷波动较大

(2)、顺调压

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但不低于102.5%

低谷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高,但不高于107.5%

适合场合:供电线路不长,负荷波动不大

(3)、常调压

任何负荷下都保持中枢点电压与一基本不变的值(102~105%)

5、电力系统调压的基本原理

调压措施:

6、利用发电机调压(逆调压)(书上图)

不需消耗投资,但调节范围窄,基本不适合多电压等级。

如上图,设各部分网络最大、最小负荷时的电压损耗分别如图所示。则最大负荷时,由发电机至最远负荷处的总电压损耗为,最小负荷时为,即变动范围为。如果采用逆调压,最大负荷时升高至,最小负荷下降为;如果变压器的变比,即一次侧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时,二次侧的空载电压较线路额定电压高,则全网的电压分布如图所示。由图可见,这种情况下,最远负荷处的电压偏移最大负荷时为,最小负荷时为,即都在一般负荷要求的范围内。

7、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顺调压)

问题:确定变压器分接头工作位置

适合场合:无功充足但分布不合理的场合

1)降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选择

分析:

第一步:计算分接头的位置

同理

兼顾二者:(计算位置)

第二步:选择分接头的位置

原则:由选与之最相近的分接头位置,处在中间时校两遍

第三步:校验分接头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选定位置计算二次侧实际电压

(a):(10~11)kV给定

(b):利用百分比

2)对升压变压器注意功率流向

注:(1)有关最大最小负荷时的电压范围(顺调压、逆调压或者直接给出最大值最小值时的电压范围)

(2)有功功率损耗(高压侧流过,不计损耗;低压侧流过(可计可不计))

例:某降压变压器参数及负荷如图所示:

变压器:

低压侧允许电压在10kV到11kV,求变压器的接头位置。

解:(1)计算分接头位置

(2)选择分接头的位置:110kV(110/10.5kV)

(3)校验分接头是否满足调压要求

110/10.5kV满足调压要求。

作业:P58例6-6

3)三绕组变压器分接头选择

p267;何书:P95 例12-4

8、改变电网无功功率调压

假设不变

补偿容量计算公式:

X—归算到高压侧的母线间总电抗;

—变电所低压侧要求保持的电压;

—变电所低压侧归算到高压侧的值;

—加补偿设备前归算到高压侧的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

变比k的选择原则:在满足调压的要求下,使无功补偿容量为最小。

a、加并联电容器

原则:变压器的分接头按最小负荷时,电容器全部退出运行的条件来考虑,确定分接头后,再按最大负荷时的调压要求确定应设置的电容器容量。

例:系统如图,变压器励磁支路和线路电容被略去。节点1归算到高压侧的电压为118kV,且维持不变。受端低压母线电压要求保持为10.5kV,确定并联电容器的补偿容量。

解:(1)确定k;(2)计算;(3)校验。

(1) 求k

(2)计算

(题目给定的话,选最接近的值)

(3)校验

需加并联电容8.7Mvar,能满足常调压要求((1.02~1.05))

b、加调相机补偿

原则:在最大负荷时,过励运行,按额定容量发,在最小荷时,欠励运行,按1/2额定容量运行来确定分接头位置。

(1)求k:(1)

(2)

(2)由算出的k值确定分接头位置,代入(1)式或(2)可求

(3)最后校验。

例:同上,要求补偿设备为调相机时的补偿容量

解: (1)计算k

(1)

(2)

(2)选择k:110/11kV

计算:

选择容量为7.5Mvar的调相机(查表)

(3)校验

满足调压要求

作业:6-11

补:各种调压措施的适用情况如何?当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足时,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变压器的变比来调压?为什么?

本章小结

1、电压管理曲线的制定

2、电压中枢点的概念

3、中枢点电压的三种调压方式,其要求及适用场合

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措施

5、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的计算

6、线路串联电容调压的计算

7、借补偿设备调压的计算

推荐访问:电力 稳态 教案 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稳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