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稳态教案]
时间:2021-10-24 16:47:34 来源:网友投稿
PAGE 1
本学期主要内容:
§3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主要内容:
1、网络元件(线路、变压器)电压降落、功率损耗计算;
2、辐射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3、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4、电力网络潮流控制。
问题:给定运行条件,求网络中电压、功率的分布情况。
§3.1 电力线路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与分析
1、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计算与分析
1.1、几个符号约定
—复功率;—视在功率;—的共轭。
1.2、 P+jQ与的关系
1.3、电力线路上的电压降落
已知:.求
取与实轴重合,则:
可得
令——电压降落纵分量;
——电压降落横分量。
将上式改写为:
有:
一般情况下,,则。
例、10kV线路的等值电路如图所示,已知。试求始端电压并作电压相量图。
解:
1.4、电力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图3.1 电力线路的电压和功率
图3.1中,已知末端电压为,末端功率为.
求:。
1)末端导纳支路的功率为
2)阻抗支路末端的功率为
3)阻抗支路中损耗的功率为
4)阻抗支路中始端的功率为
5)始端导纳支路的功率为
6)始端功率为
注:(1)求解步骤;
(2)当已知,求时,注意符号。类似于已知末端求始端,两点不同a)电压,b)功率符号;
(3)当时,注意符号。
1.5、几个基本概念(定义)
(1)电压降落:
(2)电压损耗:;电压损耗%:
(3)电压偏移
始端电压偏移 或
末端电压偏移 或
(4)电压调整;电压调整%
(5) 输电效率%
1.6、电力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1)分段计算求和
(2)实用计算(不介绍)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一年中负荷消耗的电能除以一年中的最大负荷。
年负荷率:一年中负荷消耗的电能除以一年中的最大负荷与8760的乘积。。。。。。。。
1.7、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分析(G=0)
(1)空载运行
(容性)
;
结论:空载时,,线路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末端电压过高。
(2)仅有无功功率(线路末端导纳功率略去)
;
结论:负荷为纯感性无功功率时,始端电压总高于末端,但其相位却总滞后于末端,即。。且
(3)仅有
;
结论:,且
(4)都有
;
;
结论:时,
(5)电力线路功率圆图。类似于同步电机运行极限图。
2、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
2.1、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
电压降落:
功率损耗:
注:(1)若已知,计算时注意符号;
(2)线路:; 变压器:
3、节点注入功率、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化简网络)
—电源功率;—等值电源功率;—运算功率;
—负荷功率;—等值负荷功率;—运算负荷。
4、本节小结
(1)掌握几个基本概念
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电压调整,运算功率,运算负荷
(2)掌握电力线路、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
(3)理解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分析。
§3.2 辐射形和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1 辐射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1.1 辐射形网络
辐射式、干线式、链式(双回线、单回线)
特点:各线路有明确的始端和末端(相对于电源端来说)。潮流计算时逐段进行计算即可。
1.2、辐射形网络潮流计算
(a) 网络接线图
(b) 等值电路
(c)简化等值电路
(1)已知,(推算法)
当未知,则设一个略低于额定电压值的,进行上述计算,并把计算得到的各母线电压归算至原级,检查各母线电压偏移>10%?是,则重新假设,重新上述计算。
(2)已知,(试算法)(常见)
a、设(近似于额定电压)
推算过程:
始端 末端
……
经过反复推算,即可得足够精确的结果。
b、设(近似算法)
一起推算功率:
回来推算电压:
1.3、辐射形网络潮流求解步骤
(1)由已知的电气接线路做出等值电路,并简化等值电路
(当变电所较多时,运用运算功率和运算负荷进行简化)
(2)当已知时,用推算法。
当已知时,用试算法。
例:110kV网络阻抗参数及负荷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求功率分布及各母线电压。(可以不计)
解:设
已知
2、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
2.1、环形网络
环形网络、两端供电网络
特点:没有明确的始端和末端,要求找出功率分点,将环网变成辐射形网络进行计算。
2.2、环形网络潮流计算
(1)求初始功率分布
(a)网络接线图
(b)简化等值电路
据KVL,
(1)
设全网电压恒定,即
将代入(1)式,得
对均一网,有:
对于上式可理解为将节点1一分为二,得一等值两端供电网络的等值电路如下图所示。其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校验:
初始功率发布: , ,
(2)找功率分点
功率分点:功率是两侧向其流动的
且 功率分点( )
且 有功分点( )
且 无功分点( )
(3)环形网络中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在功率分点处将环网解开,将环网看成两个辐射形网络由功率分点开始,分别从其两侧逐段向电源端推算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注:无功、有功功率分点不一致,从无功分点处打开环网。
(因为)
2.3、有关循环功率
对两端电压大小不等、相位不同的两端供电网络,或变压器变比不匹配的环形网络,等值于回路电压不为零的单一环网。
两端供电网络的等值电路
等值环形网的等值电路
回路方程式:
计及,代入上式有
同理
结论:两端电压不等时,各线路中流通的功率为两部分的叠加()。
循环功率:
方向:与的取向一致
*上式还可用来计算环网中变压器变比不匹配时的循环功率。
2.4、环网潮流计算步骤
(1)作网络等值电路并简化(运算功率、运算负荷);
(2)初步功率分布(负荷矩法);
注:对两端电压不等的两端供电网络、及变压器变比不匹配的环网,应计及。
(3)找功率分点;
(4)在功率分点处把环网打开,按辐射网潮流计算方法进行潮流计算。
例:如图,线路每公里参数相同,,,;负荷参数:,;电源参数:;试求:环网上的潮流分布及C(B)点电压值(不计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解:(1)求初始功率分布
初始功率分布
(2)找功率分点
有功功率分点、无功功率分点都为节点C
(3)在C点把环网打开,
作业:例中,求环网上的潮流分布及C(B)点电压值(不计线路上的功率损耗)
§3.3 电力网络的简化方法(不介绍)
1、等值电源法
同一节点上有源支路的合并
原则:合并后,网络中其它部分的电流、电压、功率仍保持不变
从等值电源支路功率还原求各原始支路功率
(m=1,2,…,l)
其中
2、负荷移置法
2.1、将一个负荷移置两处
2.2、两个负荷移置一处
消去节点法
(a)原网络 (b)移置负荷后
(c)星网变换后
负荷移置:(i=1,2,…l)
星网变换:(i,j=1,2,…,l.ij)
§3.4 电力网络潮流的调整控制
1、潮流调整控制的必要性
辐射形网络: 潮流取决于各负荷点的负荷
环形网络: 按阻抗分布 不可调整
两端供电网络:功率受电源容量限制; 调整幅度不大
电压调整受电压质量要求限制
要保证可靠、优质、经济供电,需调整潮流。
2、潮流控制的措施
2.1、串联电容
以容抗抵消感抗,转移其它重载线路上的流通功率,操作频繁。
2.2、串联电抗
串联在重载线路上,避免该线路上过载,但影响电压质量和系统运行稳定性。
2.3、附加串联加压器
产生一环流式强制循环功率,使强制循环功率与自然功率分布的叠加达到理想值。
2.4、借FACTS装置控制潮流
可控串联电容、可控移相器、统一潮流控制器(UPFIC)
§3.5 线路和变压器上电能损耗的计算
1、电力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不实用)
定义: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年负荷率
年负荷损耗率
另一种方法: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直接查取最大负荷损耗时间。
2、变压器中的电能损耗
本章小结
1、基本概念
(1)电力线路与变压器电压降落与功率损耗的计算
(2)运算功率、运算负荷
2、潮流计算
(1)辐射网潮流(推算法,试算法)
(2)环网潮流(单环、两端供电网络)
a)、初始功率(负荷矩法)
b)、功率分点
c)、潮流计算
(3)网络变换
PAGE 25
等值变压器模型及其应用
变压器形或形等值电路
(1)不具有电压变换功能;
(2)参数折算存在误差(变压器变比不匹配时)。
1、变压器工作在不同抽头上对变压器参数的影响
1.1、在额定变比时
,,
—标准变比变压器
1.2、在调压抽头上
,,
—非标准变比变压器
非标准变比
结论:从非标准变压器两端看,电抗和标幺值不同。
2、等值变压器模型
由,得:
(a)支路导纳表示 (b)支路阻抗表示
3、等值变压器模型的应用
(1)、有名制,网络参数未经归算,变压器参数在低压侧
(,为变压器高低压侧实际电压)
※理想变压器变比为变压器实际变比
(2)、有名制,网络参数按选定的变比,,归算至高压侧
※将已经归算到高压侧的网络参数按所选变比归算回低压侧,然后按实际变比归算至高压侧
(3)、标幺制,网络参数已按基准电压,折算为标幺值
※将已折算为标幺值的网络参数折算回有名值,然后按实际变比归算至高压侧,并在高压侧折算为有名制。
变压器变压变换功能参见p107,例3-2
的计算参见p145,例4-1
PAGE 48
§4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主要内容:
1、掌握节点导纳阵及节点阻抗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
2、掌握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与修改方法
3、掌握节点阻抗矩阵的形成与修改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
(2)确定计算方法
(3)编制程序计算
§4.1电力网络方程(数学模型)
1、节点电压方程
Y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
自导纳:节点i施加单位电压,其它节点全部接地时,节点i注入的电流
计算方法:等于与该节点直接连接的所有支路导纳之和
互导纳:在节点j施加单位电压,其它节点全部接地时,经节点i注入网络的电流
计算方法:等于连接i,j支路导纳的负值
Y阵的特点:(1)对称方阵;
(2)稀疏性(计算存储方便);
(3)元素与网络结构关系明了。(便于形成与修改)
令,则有:
Z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
自阻抗:节点i注入单位电流,其它节点都不注入电流时,节点i的电压
互阻抗:在节点j注入单位电流,其它节点都不注入电流时,节点i的电压
Z阵的特点:(1)对称方阵;
(2)满阵;
(3)Z阵元素与网络结构关系复杂。
2、Y阵的形成与修改
2.1、Y阵的形成
按,物理意义直接形成
(1)一般支路
(2)接地支路
(3)接非标准变比变压器
例:
2.2、Y阵的修改
(1)追加一支路
i,j间添加一支路
(2)切除一支路
(3)支路参数由换成
(4)原有网络节点i,j间变压器变比由变为
(5)原有网络追加一支路(需增加一节点)
例:某网络Y阵如下,现将35支路切除,如何修正Y阵?
解:
现网络新建一变电所,增加一节点6与节点4接,阻抗为,如何修改Y?
3、Z阵的形成与修改
3.1、节点阻抗矩阵的形成
追加树支—增加节点而不增加回路数
追加链支—增加回路数而不增加节点数
(1)追加树支
方法:Z阵增加一行一列
新增加行的等于第i行
新增加列的等于第i行
新增加对角元
例:
求Z阵。
1)追加 2)追加
3)追加 4)追加
(2)追加连支
追加前:
追加后:
如何用原有矩阵元素求这个矩阵中的元素?
追加后: (1)
实际流入原有网络各节点的电流:
(2)
—支路—节点关联故障C中第i行。
从图中虚线向左看: (3)
(2)代入(3)有:
(4)
又因为 (5)
(4)代入(5):
(6)
令
则
解(6)式得: (7)
其中
将(7)代入(4)得: (8)
将(7)式与(1)式对照,可见:
注:(1)追加顺序不影响最后结论;
(2)在条件满足(树支已搭好)情况下尽量先追加连支。
3.2、Z阵的修改
相当于追加树支或连支
例:
求Z阵?
解:(1)追加树支
(2)追加树支
(3)追加连支
改变追加顺序,看结果如何?
§4.2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1、功率方程
(i=1,2,…n)
其中:;
—直角坐标;
—极坐标;
2、变量的分类
—不可控变量(扰动变量);
—控制变量;
—状态变量。
3、节点的分类
(1)PQ节点(大量)
P,Q已知,待求。
变电所,发固定功率的发电厂母线,联络节点。
(2)PV节点(少量)
P,V已知,未知。
有无功储备发电厂,具有可调无功的变电所。
(3)平衡节点(一个)
已知,P,Q未知。
调频发电厂
4、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
(1)节点电压(电压质量)
(i=1,2,…n)
(2)电源节点的有功、无功(运行极限)
(3)某些节点之间电压的相位差(稳定性)
5、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4.3 N—R法潮流计算
1、N—R法的基本原理
(1)设单变量非线性方程:
其近似解,与真解误差为,则
将上式在处泰勒展开
略去高次项(条件:很小)
—线性方程式
修正量
近似解:
通解:
收敛判据 或
N—R法几何解释:
(2)对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组
设其变量初值及修正量,则
将上述方程组在初值附近展开,并略去高次项。
将上式写成矩阵形式
—牛顿法修正方程式
修正方程式通式:
变量修正通式:
其中J—雅可比矩阵
收敛判据
或
2、节点电压用直角坐标表示时的N—R法
2.1、节点电压用直角坐标表示时的N—R法
电压:
导纳:
代入功率方程(),得
设为PQ节点,其中第i个节点的给定功率为,则
(i=1,2,…m)
设为PV节点,则
(i=m+1,m+2,…n-1)
第n个节点为平衡节点,是给定的,不需迭代。对照前式,则:
其中:
中元素的求取:
时:
时:
将写成分块矩阵形式如下:
其中
对PQ节点:
对PV节点:
2.2、雅可比矩阵的特点:
(1)各元素是节点电压的函数,迭代过程中是变化的;
(2)和节点导纳矩阵具有相同的稀疏结构;
(3)不具有对称性。
2.3、N—R法求解步骤
平衡节点功率:
输电线路功率:
例:P135,例4-3
3、节点电压用极坐标表示时的N—R法
节点电压:
功率方程:
有功功率不平衡量方程式:(PQ节点、PV节点)
(i=1,2,…,n-1) (1)
无功功率不平衡方程式:(PQ节点)
(i=1,2,…,m) (2)
以上方程中:方程个数:n-1+m个
未知量个数:2m+n-1-m=n-1+m个
对照N—R法,可写出(1)、(2)的修正方程式:
式中:
其中
当时:
当时:
2、P—Q分解法潮流计算(改进的N—R法)
2.1改进原则
(1)高压电网中,X>>R(3倍),P的变化受电压角度变化影响较大,Q的变化受电压模值影响较大
令N=0,K=0,,得:
—PQ分解法
含义:节点的有功功率不平衡量只用于修正电压相位
节点的无功功率不平衡量只用于修正电压幅值
(2)把H,L化为常数
很小(不超过)则
2.2、H,L中元素的计算
考虑和以上(2),则H和L中元素表示式简化为:
2.3、P—Q分解法修正方程式
其中
以上修正方程式可以改写为:
2.4、P—Q分解法与N—R法的比较
(1)以一个(n-1)阶和一个(m-1)阶系数矩阵,替代原有的(n+m-2)阶系数矩阵J,提高了计算速度,降低了对贮存容量的要求。
(2)以迭代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系数矩阵,取代起变化的系数矩阵J,显著的提高了计算速度。
(3)以对称的系数矩阵,替代不对称的系数矩阵J,使求逆等运算量和所需的贮存容量都大为减少。
(4)收敛精度相同。
计算精度等(不全)
2.5、P—Q分解法的计算框图
系数阵求法及迭代方法与N—R不同
3、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小结
1、基本概念
(1)电压降落的计算
(2)功率损耗的计算
(3)运算负荷、运算功率
2、手算潮流
环网(两端供电网络)
1)由负荷短距法找计算初始功率分布
(变压器变比不匹配环网及两端供电网络要计及)
2)找功率分点(定义)
3)在功率分点处把环网打开,按辐射网潮流计算方法计算潮流。
3、Y,Z阵
1)物理意义
2)Y阵形成与修改
4、变量及节点的分类
5、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
6、N—R法潮流计算
1)
2)J阵的求取及特点
3)N—R法步骤
4)N—R法的极坐标形式
7、PQ分解法
1)改进原则
2)PQ分解法修正方程式形式
3)PQ分解法和N—R法的比较
作业:华中,例11-5、11-6计算下一步
PAGE 59
§5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及频率调整
电能质量指标:电压、频率、波形
调压调频
经济性能指标:网损、比耗量、厂用电
最优运行(机组组合、负荷最优分配)
主要内容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负荷变化的构成
1)、负荷变化幅值很小,周期很短
没有规律性,计划外负荷波动
2)、负荷变化幅度较大,周期较长(2‘~5’
规律性较小,冲击性较强,如轧钢厂
3)、负荷变化幅度很大,周期很长
规律性强,由生产、生活、气象条件引起
2、有功负荷的预报(有规律变化的负荷)
日负荷曲线(第三种)
方法:回归分析、曲线拟合、时间序列分析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系统、模糊系统
3、有功及频率的调整
1)一次调整
针对第一种负荷波动 发电厂调速器(自动调速系统)
2)二次调整
针对第二种负荷波动 发电厂调频器(直接开动汽门或水门)
3)三次调整
针对第三种负荷波动 机组组合、最优分配
*负荷控制
4、有功电源及备用容量
发电机负荷=系统综合负荷+网损+厂用电
(系统最小电源容量)
网络损耗(包括不变和可变损耗)(6%~10%)
为满足可靠性,电源容量>发电容量
备用=电源容量—发电容量
备用按负荷变化分为:
(1)负荷备用(热备用)
承担计划外负荷变化 2~5%
(2)事故备用(热备用、冷备用)
承担发电线路设备故障的容量 5%~8%>单机容量
(3)检修备用(冷备用)
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4)国民经济发展备用(冷备用)
§5.2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1、各类发电厂的特点及合理组合p200
2、负荷最优分配
目标: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约一次能源
依据:单位时间内输入与输出关系(耗量特性)
1)基本概念
a)耗量特性
火电厂:
水电厂:
b)比耗量、耗量微增率
2)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不计网损)
目标:
约束条件:
a)等约束条件
a、全网功率平衡(不计损耗)
b、电网各节点功率平衡
b)不等约束
(1)、火电厂之间的有功最优分配
新的目标函数:
求极值: i=1,2,…n
—等耗量微增率原则
(火电厂之间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原则)
几何意义:p207,图5-9
注:当时,取
当时,取
例:同一电厂有两台机组并列运行,耗量特性分别为:
求负荷为100MW时的最优分配方案。
解:按等耗量微增率原则
经不等约束来校验,,为最优方案。
若条件改为
则此题变为:经不等约束校验为最优方案。
(2)、水、火电厂之间有功最优分配(两个厂:水厂、火厂)
目标函数:火电厂T时间的耗量最小
约束条件:(1)、对电网任何瞬间
(2)、满足水库调度的约束(水厂消耗的水量)
(3)、不等约束(同上)
新的目标函数:
变量个数:、 、、一共(3t+1)个变量
求极值:
—水煤换算系数(单位:)
—按发出相同数量的电功率进行比较;1立方米水相当于吨煤
(3)、考虑网损时的有功分配(了解)
补充作业:已知系统中有两台发电机组(一水、一火),它们的耗量特性为,其中均为常数,如果发电厂的耗水量微增率与火电厂燃料微增率的折算系数已求出,且能满足给定的日用水量要求,设系统的有功负荷为,试求出两台机组的最优分配负荷?
§5.3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频率调整的必要性(对用户、对电力系统)
1、离心式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次调整—有差调整,改变改变
二次调整—无差调整(能够)(负荷变化较大时)
2、负荷与同步发电机组的功频特性
A:负荷的P-f特性
表达式:
其中百分系数,且
以为基准,(标幺值表达式)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定义:
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标志随频率的升降负荷消耗功率增加的多寡。
说明:(1)、有下降的效应。
(2)、不可控(取决于负荷的成分)
B:发电机组的P-f特性
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
定义:
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标志了随频率的升降发电机组发出功率减少或增加的多寡。
说明:<1>、有上升的效应;
<2>、可以整定。
—调差系数
3、频率的一次调整(负荷微小波动)
(一次调节方程)
其中—系统单位调节功率
物理意义:标志了系统负荷增加或减少时,在原动机调速器和负荷本身的调节效
应共同作用下频率下降或上升的多寡
说明:(1)、的组成
(2)、有差调整
4、频率的二次调整
如果不满足要求,要进行二次调整
—频率二次调整方程
说明:(1)、的组成
;
(2)、时,—无差调节;
(3)、二次调整时在一次调整基础上完成的。
5、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
分析:联合前:
对A:
对B:
联合:
其中:
例:A、B互联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间无交换功率,A系统容量1000MW,B系统容量500MW,两系的P-f特性的系数分别以各自容量为基准,当A系统负荷增加100MW时,试求下列情况下联络线的交换功率及系统的频率差。
(1)A、B两系统均参加一次调频;
(2)A、B两系统不参加一次调频;
(3)A系统不参加一次调频;
(4)两系统都参加一、二次调频,且各增发50MW;
(5)两系统都参加一次调频,且A部分机组参加二次调频增发70MW。
解:
(1)
(2)
(3)
(4)
(5)
例:A、B两系统并联运行,A系统负荷增大50MW时,B系统向A系统输送的交换功率为300MW,如果这时将联络线切除,则切除后A系统的频率为49Hz,B系统的频率为50Hz,求:
(1)A、B两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2)A系统负荷增大750MW,联合系统的频率变化量。
解:(1)
(2)
作业:p52 5-9 5-12
本章小结:
(1)
注:不等约束校验
(2)调频
a、一、二次调整方程
b、互联系统的调频
PAGE 68
§6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主要内容
1、电压中枢点的概念及电压管理曲线的制定
2、中枢点电压的三种调压方式,其要求及适用场合
3、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措施
4、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的计算、线路串联电容调压的计算、借补偿设备调压的计算
1、调频与调压的区别
有功电源:发电机
无功电源:发电机、电容器、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调频:发电厂
调压:发电机、电容器、调相机、静止补偿器、变压器
2、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1)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
滞后功率因数
变压器、电力线路
2)无功电源
(1)发电机
(2)调相机—只发无功,处于枢纽变电所
(3)电容器—只发感性无功
(4)静止补偿器
控制灵活 工作特性同调相机
3)无功功率平衡
3、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电压管理曲线)
中枢点:一般选在区域发电厂的高压母线,枢纽变电所的二次母线,有地方
负荷的发电厂母线
j,k负荷的日负荷曲线
j,k对电压质量的要求:
分别满足j,k的要求:
对于j
对于k
当无公共区时,采取其它措施。
4、电力系统电压的调整方式
(1)、逆调压
高峰负荷时提高中枢点电压至105%
低谷负荷时保持中枢点电压为
适合场合:供电线路较长,负荷波动较大
(2)、顺调压
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但不低于102.5%
低谷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高,但不高于107.5%
适合场合:供电线路不长,负荷波动不大
(3)、常调压
任何负荷下都保持中枢点电压与一基本不变的值(102~105%)
5、电力系统调压的基本原理
调压措施:
6、利用发电机调压(逆调压)(书上图)
不需消耗投资,但调节范围窄,基本不适合多电压等级。
如上图,设各部分网络最大、最小负荷时的电压损耗分别如图所示。则最大负荷时,由发电机至最远负荷处的总电压损耗为,最小负荷时为,即变动范围为。如果采用逆调压,最大负荷时升高至,最小负荷下降为;如果变压器的变比,即一次侧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时,二次侧的空载电压较线路额定电压高,则全网的电压分布如图所示。由图可见,这种情况下,最远负荷处的电压偏移最大负荷时为,最小负荷时为,即都在一般负荷要求的范围内。
7、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顺调压)
问题:确定变压器分接头工作位置
适合场合:无功充足但分布不合理的场合
1)降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选择
分析:
第一步:计算分接头的位置
同理
兼顾二者:(计算位置)
第二步:选择分接头的位置
原则:由选与之最相近的分接头位置,处在中间时校两遍
第三步:校验分接头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选定位置计算二次侧实际电压
(a):(10~11)kV给定
(b):利用百分比
2)对升压变压器注意功率流向
注:(1)有关最大最小负荷时的电压范围(顺调压、逆调压或者直接给出最大值最小值时的电压范围)
(2)有功功率损耗(高压侧流过,不计损耗;低压侧流过(可计可不计))
例:某降压变压器参数及负荷如图所示:
变压器:
低压侧允许电压在10kV到11kV,求变压器的接头位置。
解:(1)计算分接头位置
(2)选择分接头的位置:110kV(110/10.5kV)
(3)校验分接头是否满足调压要求
110/10.5kV满足调压要求。
作业:P58例6-6
3)三绕组变压器分接头选择
p267;何书:P95 例12-4
8、改变电网无功功率调压
假设不变
补偿容量计算公式:
X—归算到高压侧的母线间总电抗;
—变电所低压侧要求保持的电压;
—变电所低压侧归算到高压侧的值;
—加补偿设备前归算到高压侧的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
变比k的选择原则:在满足调压的要求下,使无功补偿容量为最小。
a、加并联电容器
原则:变压器的分接头按最小负荷时,电容器全部退出运行的条件来考虑,确定分接头后,再按最大负荷时的调压要求确定应设置的电容器容量。
例:系统如图,变压器励磁支路和线路电容被略去。节点1归算到高压侧的电压为118kV,且维持不变。受端低压母线电压要求保持为10.5kV,确定并联电容器的补偿容量。
解:(1)确定k;(2)计算;(3)校验。
(1) 求k
(2)计算
(题目给定的话,选最接近的值)
(3)校验
需加并联电容8.7Mvar,能满足常调压要求((1.02~1.05))
b、加调相机补偿
原则:在最大负荷时,过励运行,按额定容量发,在最小荷时,欠励运行,按1/2额定容量运行来确定分接头位置。
(1)求k:(1)
(2)
(2)由算出的k值确定分接头位置,代入(1)式或(2)可求
(3)最后校验。
例:同上,要求补偿设备为调相机时的补偿容量
解: (1)计算k
(1)
(2)
(2)选择k:110/11kV
计算:
选择容量为7.5Mvar的调相机(查表)
(3)校验
满足调压要求
作业:6-11
补:各种调压措施的适用情况如何?当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足时,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变压器的变比来调压?为什么?
本章小结
1、电压管理曲线的制定
2、电压中枢点的概念
3、中枢点电压的三种调压方式,其要求及适用场合
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措施
5、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的计算
6、线路串联电容调压的计算
7、借补偿设备调压的计算
推荐访问:电力 稳态 教案 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稳态教案
[820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稳态教案] ]相关文章
- (新版)电力机车钳工高级工考试题库(完整版)
- 电力企业管理电力企业管理试卷(电力企业管理):
- 【电力调度员电力调度员技师试卷(电力调度员)_0】
- [电力诗歌巾帼电力女工-20210419112054x]
- 电力诗歌巾帼电力女工-20210419044851x
- _电力诗歌巾帼电力女工-20210420054111x
- 电力诗歌巾帼电力女工-20210409051336x
- _电力技术发展与电力生产安全-20210409040949x
- 【(电力安全)电力运行五防-20210404051707x】
-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x】
-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教案]
- 2021九年级语文总复习优质教案
-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小老虎吃糖》|爱吃糖的小老虎
- 预防感冒幼儿教案
- 《四个太阳》教案
-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数对的表示方法
- [哈尼音乐《舂》教案]
- 2021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
- 2021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幼儿教案】
- 【Unit,6,Do,you,like,bananas?教案】do you have a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