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26 10:34:03 来源:网友投稿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梳理文章脉络,弄清作者论证的思路。
4.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脉络,弄清作者论证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我们学校的教风“琢玉”就出自其中《礼记》之《学记》篇,“玉不琢不成器”一句。
二、 简介《礼记》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中有关学习的内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非凡的生命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学习其中的《虽有嘉肴》,领悟为学之道。
三、 学习新课
教学环节一:朗读课文品美韵
1. 读准字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教学相长(zhǎng)
2.老师范读。
3.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提示自由朗读,读出节奏、重音。
4. 读出韵味。
反复朗读,思考以下三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对偶,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来
朗朗上口,同时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的气势。)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学环节二:疏通文意释妙句
1.学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结合文章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2)文章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开头有什么好处?(类比论证)
2.学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结合文章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2)这两句话分析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
3.学习“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结合文章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2)从“故”字可以看出这句话跟前文有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前文分析教与学的作用,在这里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亮出自己的观点。)
4.学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结合文章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2)引用“学学半”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通过引用古人的话来印证“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说服力。)
5.齐读全文。
教学环节三:梳理脉络明巧思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别人和自我学习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2.文章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文章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 ,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结束全文。全文语言精
练,逻辑严密。)
2.熟读,背诵全文。
教学环节四:拓展延伸探深意
1.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和“学” 是两个主体。课文中的“教学相长”也是这样吗?
2.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下面是《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四、 课堂小结:
一篇《虽有嘉肴》,一句“教学相长”,让我们获益良多。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古人的这些优秀的学习思想,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继承和发扬光大,让自己的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五、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虽有嘉肴》。
2.在读书笔记中摘抄《学记》中的格言警句,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虽有佳肴》课后作业
一、通假字:
《兑命》曰(
)
二、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
(古义:
今义:
)
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
)
三、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
不知其善也(
)
四、一词多义
学学半
(
)
学学半
(
)
其此之谓乎(
)
不知其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