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事故统计(标准版)x|2019年公务员出差标准

时间:2021-10-26 11:03:44  来源:网友投稿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安全管理理论

伤亡事故统计(标准版)

伤亡事故统计(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安全管理 )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第 PAGE 1 页

第 PAGE 2 页

伤亡事故统计(标准版)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做好伤亡事故统计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重复现象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从而揭示各个时期发生工伤事故的情况,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规律,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指导作用。

  一、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1.事故统计报表规定

  (1)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1992年10月15日,劳计字[1992]74号文件印发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对企业基层单位填报报表、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填报综合报表以及说明做出具体规定;

  (2)原劳动部办公厅1992年10月26日,以劳办计字[1992]21号文下发关于实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实施《报表制度》、《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事故统计劳动部内各单位分工》以及建立计算机报表系统等事项提出要求;

  (3)原劳动部办公厅1993年9月17日,以劳办发[1993]140号文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执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统一的解答;

  (4)原劳动部办公厅1995年3月20日,以劳办发[1995]71号文下发《关于实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快报制度的通知》,为尽快掌握全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总体情况,及时对全国的劳动安全监察工作进行指导,决定从1995年7月1日开始实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快报制度;

  2.统计报表的填报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劳办计字[1992]21号文附件2表(表2.8),是企业建立伤亡事故管理台帐使用的原始记录表,对发生的每起伤亡事故进行登记,并以此做为企业填报伤亡事故统计月(年)报表的依据;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表号:劳安1-1、1-2表),为基层表“称为A表”,由企业安技部门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原始记录,编制统计月(年)报表。此表由独立核算的基层企业单位填报,(是指经济上、行政上独立的单位。行政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独立核算盈亏,独立编制资金平衡表或会计预算、决算表;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在银行有独立的户头)。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不单独填报,而由其上一级企业统一填报。企业上报时限是在每月3日前、每年1月10日前,报送当地劳动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及工会组织;

  (3)《非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综合表一、二、三、四,表号:劳安综1—1表、1—2表、1—3表、1—4表,称为“B1表”),由非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和各市、县级劳动部门职业安全监察机构,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基层表“A表”汇总上报。(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矿山安全监察机构汇总填报综合表报“B2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劳动部门职业安全监察机构,使用劳动部统一制发的主结构软件汇总(B1、C表),按规定时限向劳动部职安局上报(B1表)伤亡事故统计报表;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中的“C表”,是各级劳动部门汇总非矿山和矿山表》(表二),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将本地(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r)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其中: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职工当月死亡事重伤数字,经单位负责人签章后,于下月的6日前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特快专递等快速传递形式分别报告原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和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局。

  二、事故统计范围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范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

  1.非矿山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范围具体划分为五种经济类型。

  (1)全民所有制企业;

  (2)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含劳动就业服务公司);

  (3)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4)其它各种类型所有制企业(含“三资”)企业、不同经济类型的紧密联营企业、独立核算的股份制企业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类学校等所办的具有独立核算的企业);

  (5)私营企业。

  2.非矿山企业统计报表中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包括:

  (1)农业——其中:农场;畜牧场;渔场。

  (2)工业——采掘业:其中:木材及竹材采运;自来水生产、供应。

  制造业:除其中栏里已列出的8类行业外(金属冶炼、压延加工、炼焦、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工业;石油加工;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还包括以下各类行业:食品、饮料、饲料和烟草制造业;缝纫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煤气及煤制品业;医药工业;化学纤维工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其他行业。上述各类行业的企业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计入制造业合计数内。

  (3)建筑业——土木工种建筑;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勘察设计。

  (4)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

  (5)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6)“其他”项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居民服务企业;市内公共交通企业;文件企业(包括校办企业);金融、保险企业(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技术性开发企业;综合性开发企业等。

  三、事故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我国所用的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国际通用的测定方法。以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用来表示某时期内,地区、部门或企业单位劳动安全工作状况,鉴定安全措施对策实施的成效。

  几种主要计算方法及应用可选用如下计算公式:

  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某地区、行业部门、企业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计算公式:

  (2.1)

  例:某县一年内死亡4人,年平均职工人数为8000人。

  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某地区、行业、部门或企业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计算公式:

  (2.2)

  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企业以及省、市、县级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其特点是简便易行,但不利于综合分析。

  3.伤害频率:是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发生伤害事故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

  计算公式:

  (2.3)

  例:某企业一个月内,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14人,共167人,职工出勤总工时数为220万小时。

  (2.4)

  伤害频率是常用的计算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安全状况。但利用伤害频率来估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效,还有一定局限性。例如:甲乙两个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甲企业发生死亡3人次,乙企业发生轻重伤3人次,两个企业事故严重程度显然不同,但计算出来百万工时伤害频率却是相同的不合理的。另外也还存在其它因素。例如:甲单位工作认真,发生的事故都做了登记和统计记录,伤害频率数值就比较大。乙单位怕评比影响自己单位的奖金,只对发生的重伤事故作了登记统计记录,而对轻伤事故没有统计记录,所以伤害频率数值相对比较小。显然伤害频率并不是全面衡量一个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好与差的绝对参数。因此,应用伤害频率计算方法时,要全面考虑其它因素。

  4.伤害严重率:是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数。

  计算公式:

  (2.5)

  例:某企业在一个月内,轻伤、重伤、死亡伤害查表折合损失8100工作日,职工出勤总工时为220万小时。

  这种计算方法能用数值区别事故的严重程度。安全工作主要是控制有严重后果的事故,因此,应用这种计算方法就有着重要意义。但也有缺陷,个别严重伤害事故,会对伤害严重率的计算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对小企业的反应,总工时数较少,将会更加突出。因此,这种计算方法应用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5.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

  计算公式:

  (2.6)

  例:

  伤害平均严重率反映了每次伤害事故,导致的损失工作日数的平均值,也就是反映出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控制的平均效果,其数值下降,说明伤害事故得到控制的趋势。

  伤害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计算方法,适用于行业和企业部门的事故统计分析。

  6.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

  计算公式:

  (2.7)

  (2.8)

  百万吨死亡率、万米木材死亡率计算是从一些行业特点出发,是以吨、立方米为产量计算单位,按公式计算、分析、评价企业的伤害事故的严重程度。适用于“月(年)报表”和综合分析。

  四、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

  企业发生伤亡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在经济上也带来严重的损失。从经济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对于定量地、全面地了解事故的危害程度,正确评价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又互相的制约的紧密关系,提高安全工作中的经济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规定了经济损失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

  1·经济损失基本定义

  (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3)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损失的价值。

  2·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a·医疗费(含护理费)

  b·丧葬及抚恤费用

  c·补助及救济费用

  d·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

  a·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b·现场抢救费用

  c·清理现场费用

  d·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a·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b·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3·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其它损失费用

  4·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E=Ea+Ei

  式中

  E——经济损失、万元;

  Ea——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分项计算方法

  a·医疗费用,指用于治疗受伤职工所开支的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等在卫生部门开支的费用,以及为照顾受伤职工企业委派的护理人员支付的费用。此项费用是由事故单位支付的实际费用。

  对于医疗时间超过事故结案时间的,在统计医疗费用时,可用以下测算公式计算:

  式中:M——被伤害职工的医疗费、万元,

  Mb——事故结案日前的医疗费、万元;

  P——事故发生之日到结案之日的天数、日;

  De——指事故结案后还需医疗的时间,由企业劳资、安技、工会根据医疗诊断意见确定、日。

  b·歇工工资,指受伤害职工事故后实际歇工期间,企业发给本人的工资。若歇工日超过结案时间的,可用下式测算:

  式中:L——被伤害职工的歇工工资,元;

  Lq——被伤害职工日工资,元;

  Da——事故结案日前歇工天数,日;

  Dk——事故结案日后还需继续的歇工时间,由企业劳资、安技、工会与有关部门酌情商定,日。

  c·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如:交通费、差旅费、接待亲属费用和调查处理工作中所需的聘请费、器材费以及尸体处理费用等。此项费用按实际支出如实统计。

  d·现场抢救费,指事故发生时,外部人员为控制和终止灾害,援救受伤人员所支付的现场费用。

  e·清理现场费用,指清理事故现场尘毒污染及恢复生产而开支的费用,如修复管道、线路等支付的费用。

  f·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指按有关法规对事故单位罚款和因事故导致赔偿外单位经济损失和赔偿损坏公共设施的赔偿费用。不包括对个人罚款和对个人的赔偿及因污染环境的赔偿。此项费用,应按实际支付情况统计。

  g·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指企业的机器设备、工具及生产用的建筑物(厂房)运输工具等报废的固定资产损失价值,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固定资产残值计算(按财务部门规定统计),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h·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指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成品、半成品等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i·处理环境污染费用,包括排污费、洗理费、赔偿费(单位或个人),保护费等。

  j·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费用,按实际需支付的总数计算。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计算损失价值。

  k·技术工人培训费用每人按2.000元计算。技术人员培训费用每人按1万元计算。其它人员培训费用参考上述人员酌定。

  (3)工作损失价值计算方法

  公式:

  式中: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标准规定数值,死亡和永久性全失能伤害定为6000日),受伤的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表中规定数值确定。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5·经济损失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

  经济损失评价指标,即用经济损失来评价伤亡事故的规模和严重程度,有下述两种方法:

  (1)千人经济损失率

  计算公式:‰

  式中:RS——千人经济损失率;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计算公式:%

  式中: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E——全年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3)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为了定量衡量事故的经济损失,把经济损失分为四级:

  a·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b·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c·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少于100万元的事故。

  d·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五、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事故统计分析方法,是以研究工伤事故统计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在事故统计分析中,为直观地展示同时期伤亡事故指标和事故发生的趋势,研究分析事故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事故对策的目的。因此,不仅要对每一起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分析,而且还要对已发生的事故,应用事故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几种常用的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1.综合分析法——是将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总结分类,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通过对大量的事故资料综合分析,从各种变化的影响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下列分析:事故类别分析;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析;对受伤害者的年龄、工种、工龄、本工种工龄、技术等级、接受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分析;对事故件数、伤亡人数、伤害部位、伤害程度、致害物、实害物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分析;对损失工作日、经济损失进行分析。

  2.统计分析——用这种分析方法,可比较各地方、各行业以及企业之间、车间、工段之间的事故频率。可采用:

  (1)算数平均法

  以X1、X2、X3……Xn代表各项标志值,以h代表单位总数(即项数),以E代表算数平均值,以“(x”代表加总符号。

  则:算数平均法的一般公式为:

  (2.9)

  例如:某单位某年1—12月发生事故总起数分别为24、26、36、29、28、31、22、29、33、34、36、39,则(x=366

  (2)相对指标比较法

  即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运用相对指标比较法:

  (可以体现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某厂30年死亡事故中,车辆伤害占19.6%,物体打击占15.7%,机械伤害占13.4%,高处坠落占9.3%,其相互比例为5:4:3和5:2:3。

  (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指标,找出共同比较的基础。如各省之间、各企业之间由于工业规模、职工人数等不同,很难比较,但采用相对指标,如:千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万米木材死亡率等指标则可以互相比较,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安全生产的情况。

  3、统计图表法

  统计图表是将事故资料数字变成图和表格,利用表中的绝对指标或相对指标、及平均指标,来表示各类事故统计数学的比例关系。

  统计图表是用点的位置、线的转向、面积的大小来形象地表达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事故统计图表来直观地展示事故的趋势或规律,是事故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常用的事故统计图有:

  (1)趋势图,即折(曲)线图。直观地展示伤亡事故的发生趋势,对比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指标等。其横坐标多由时间、年龄或工龄域等组成,而纵坐标可以反映出:

  (表明工伤事故规模的指标(如工伤事故次数、工伤事故伤害总人次数、事故损失工作日数、事故经济损失等);

  (反映工伤事故严重程度的指标(如平均每次事故的伤害人数、平均每个工伤人员的损失、每百万工时的事故损失工作日数、百万元产值事故经济损失等);

  (r)反映工伤事故相对程度的指标(如千人负伤率、千人死亡率、万吨钢死亡率、百万工时伤亡率等)。

  (2)排列图,又称因素主次图,是柱状图(直方图)与折(曲)线图的结合。直方图用来表示某项目的各分类工伤频数(人次),而折线点则表示各分类的累积相对频数。利用排列图能直观的显示属于各分类的频数的大小及其累积频数的百分比例。

  (3)控制图或称管理图。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经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应用于安全管理中,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排列图、趋势图等的计量值、分布规律及其图形等所表示的都是数据在某一时间内的静止状态,而企业或部门在安全管理中,用静止方法不能随时发现所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调整安全工作。因此,在事故统计分析中,不仅需要处理数据的静止方法,而且需要能了解事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管理方法,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这种动态的方法是将控制图用于安全管理中,以此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人数,明确伤亡事故管理目标,有目标的降低伤亡事故发生的频率,掌握伤亡事故发展趋势,有利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动态中强化安全管理,以达到预测、预防、控制事故的目的。

  伤亡事故控制图做法,如掌握统计期间内伤亡事故次数的变化动态,可应用伤亡事故次数(频)控制图。

  如果用于评价行业部门或企业以及地区某时期的安全状况的指标,目前大多应用伤亡事故频率(千人负伤率或千人死亡率)控制图,以千人负伤率或千人死亡率做为某时期的伤亡事故频率做为评价指标,掌握伤亡事故的动态变化,具有实际意义。

  伤亡事故控制图是衡量统计年度内各个阶段相对年度水平管理程度的一种方法,如果各个阶段(月份)的统计值数在中心线两侧,上、下控制限之间无规则跳动、则认为事故的水平都保持在统计年度水平上。若出现统计值超出上控限时,说明有新的事故触发因素,必须分析原因,制订控制伤亡事故措施。统计值低于中心线或下控制限时,表示事故触发因素减少,总结经验,促进安全工作的发展。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推荐访问:统计 标准版 伤亡事故 统计


[伤亡事故统计(标准版)x|2019年公务员出差标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