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歌会》导学案
时间:2021-10-26 16:01:06 来源:网友投稿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体会云南歌会的美。(学习重 点)
2、探寻并初步领略民族风情。(学习 难点)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知识链接: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她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乐曲发展的胚胎,她不仅孕育了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歌词可以变换,一般是乐手见景生情,随感而发,即兴编成歌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和同学们在电视或广播中接触过的演唱会、音乐会大不相同,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呢?我们通过学习《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
二、我预习、我快乐 音与形(加粗画线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î)米 蹲(dūn)踞 忌 讳(huì) 酬和(chïuhè)铁 箍(gū) 熹(xī)微 词义理解: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淳朴:诚实朴素。
三、我阅读、我感悟 生齐读第一段,全班分四大组南边一组、中间二组、北边一组,重点研读 2、3、4、5 段。
1、文章第一段“云南本是个 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 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 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其中画线短语各有什么作用?(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突出强调了云南民歌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2、找出文中都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比较一下他们在地点、方式、歌唱内容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山野对歌(2——3)
分写三中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
村寨传歌(5)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以人衬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以景衬人)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点面结合)
四、我探究、我自信 沈从文的文章往往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那么本文当中也同样流淌着其对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的情感,请从三个场景中找出相关的一个或几个语句谈谈。请以“我喜欢句或场景,因为从中我能感受到。” 如“2-3”段中“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析:作者从肖像描写着手具体到服饰、牙齿、面容等,笔笔细致、如在眼前,流露出纯朴、开朗、活泼、勤劳之美。
第 4 段中关于“赶马女孩”的相关描写,作者采用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绘出一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
五、拓展延伸、我期待 我们身边有没有如此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要怎样才能像作者一样感
受民俗文化的美?
帖春联、吃饺子、闹元宵等。
作业:仿写句子:
例句:“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 上一篇:食品经营管理制度汇编
- 下一篇:[博物馆社教工作方案x]博物馆社教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