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1-10-27 16:37:38  来源:网友投稿

 2021 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新文科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数据的文科。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经史子集原为图书分类,虽然也具有稀薄的学科分类意味,但毕竟和现代学科分类有巨大距离。

 “五四”前后,我们才开始对欧美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第一次大规模移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曾照搬过苏联的学科分类。改革开放后,我们向西方敞开了大门,开始第二次全盘照搬西方学科,大规模地从西方移植了社会科学。这对中国传统学术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场深刻的学术革命,填补了现代学术空白;但“言必称希腊”的弊端也使其具有了浓厚的西方气质。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吴文藻即主张“人类学中国化”,他指出:“现在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其内容是促进中国欧美化和现代化的,其结果是使我们与本国的传统精神越离越远”,以至“已铸下了历史的中断”。张伯苓先生甚至提出:我们要办“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但这一状况至今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国文科各领域都面临着从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向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转型这一挑战或任务。

 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交叉或科际融合,甚至走向一些新生的文科门类,是新文科发展要解决的方向性问题。分科治学是现在所有学科的基本存在方式,不分科没办法实现专业化、专门化,而没有专门化和专业化,研究根本无法深入。这种学术生产方式是大工业初始时代特别强调分工的产物,分工才有效益,分工才能提高效率。这是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拿出相当的或者最重要的篇幅谈分工的重要原因,投射到科学研究上,就是特别强调分科,特别强调学术上的精细分工。已经进入产业发展史上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强调学科联合,更强调学科融合、科际融合,乃至现在的新趋势不是“联合”“融合”“整合”的问题,而是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带有交叉性质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

 等等。现在的文史哲、数理化等学科分类,已经只具有教育学的意义,不具有学术研究的意义。但对于科研而言,现在的分科已成为学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壁垒。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刻变迁,跨学科的团队将是未来文科科研的主要组织形式,如同分工单干曾是以往文科科研的基本形式一样。

 学科存在的终极根据是为了解决问题。现在的学科建设过于强化学科自身的存在;更加突出问题,更加强调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可能将是新文科的核心追求。我们现在的学科建设已出现了较大偏差,就像一个手术师一个外科大夫,他成天打磨自己的手术刀,你看我这手术刀多好,多漂亮,多精致,多豪华,多锋利,但他忘了手术刀的存在是为了解除人类的痛苦,是为了救死扶伤。未来新文科建设的重心就是弱化学科,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而不是以学科为平台切割问题。譬如说研究乡村社会的转型,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政治学问题,也是法学问题,也是人类学问题,也是历史学问题,甚至还是农学问题,是气象学问题等等,任何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

 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可能将会成为未来新文科的突出特征。近 40 年,几乎每个学科都在追求“学术独立”,主张“为学术而学术”,在拒绝了“学术研究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口号的同时,进而放逐了现实和时代,最后则整体遁入象牙塔。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没有“现实”就没有任何“学术”,“学术史”演变的最大动力、最活跃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不是学术自身而是“外部现实”。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为学术而学术”的时代看来已趋向终结,与现实、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缔结更加紧密的新关系,似乎将攸关每个学科的新生命,也肯定将构成“新文科”的最鲜明特征。

 摘编自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材料二:

 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或称“哲学社会科学”)的简称,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其中,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除了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基本上都可纳入“文科”范畴。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摘编自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文科,“五四”前后我们曾进行大规模移植,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先后两次全盘照搬。

 B.斯密和马克思都拿出相当或最重要的篇幅谈分工,是因为分科这种方式是大工业初始时代特别强调分工的产物。

 C.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深刻变革,现在的文史哲等文科分类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和壁垒。

 D.新文科与传统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对立,它们将与现实、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缔结成更加紧密的新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随着学科分类思想传入,中国学人逐渐意识到分科治学的重要性,质疑起传统经学的知识系统框架。

 B.吴文藻和张伯苓都发现了照搬西方分科治学的弊端,从而指出并号召文科要走中国化道路。

 C.分科治学是我国一场学术革命,提高了效率推动了文明,但也造成了不同学科间相互隔离的局面。

 D.新文科要求回答现实问题,要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对经史子集的内容进行研究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文科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A.融合新技术于中文学科

  B.人工智能中的科技伦理 C.带交叉性质的生物物理

 D.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 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新文科应具备的主要特征。(4 分)

 5.材料一在阐述“新文科”这一概念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具体分析它们的作用。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运气 【英国】克里斯廷·格尔曼 一位姑娘把一束鲜花放在火车站的书摊上,选取好一本杂志,然后打开钱包。那束花开始向边上滑,我伸出手去将花挡住。她当即对我嫣然一笑,接着拿起杂志和花转身走了。

 我上了火车后,又在车厢里见到了那位姑娘,她旁边还有一个空座位。“这里有人坐吗?”我问她。她抬起头说:“没有,你请坐吧。” 于是我就坐了下来。我想与她交谈,但又找不到话题,真是着急。于是我就抬头看行李架。她的那束花放在上面,还有她的蓝色小提箱。我看见小提箱上印着她姓名的缩写字母 Z·Y。这个名字不多见,我心里想。

 火车开动了,驶出站台时,她站起身来推窗子。

 “等等,让我来。”我说,连忙起来把窗子打开。

 “我本来是想把窗子关上的。”她微笑着说。自然,我表示了歉意,并把窗子关上了。从这以后就随便多了,我们开始交谈起来。

 “你是去度假吗?”我问她。

 “不,”她回答说,“只是去和父母亲住几天。” “我也是,去一个星期。” 列车员推着食品车过来了,我提出请她喝咖啡。

 “谢谢,”她说,“从早晨 4 点到现在,我还未喝一口水。” 后来我们又交谈了一会儿。当火车到达一个车站时,她站起身来,从行李架上拿下她的东西。我问她是否要下车,她说:“是的,要换车了。希望能再次见到你。”我对她说。

 她说她也希望如此,然后下车走了。火车离开车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太笨了,竟连她的姓名也没有问。我不知道她住在哪里,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工作。我或许在这个城市里转上几年也不会碰到她。

 而我很想再见到她,但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我知道她姓名的首个字母是 Z·Y,她

 叫“佐伊·耶顿”还是“普诺比亚·亚罗”? 不得而知。返回市里以后,我翻看了电话簿,以 Y 开头的姓有好几页,但没有以 Z开头的名字。看来是没有希望了。我努力回忆着,有关她的情况我还知道些什么。她有一只印着她姓名首个字母的小提箱,她还拿了一束花。

 花!那不可能是早上买的花,因为花店要 9 点才开门,而我们乘的火车是 8:45 开。

 对了,火车站的西边有一家已经开门营业的花店。要看得见这花店,她一定是从西边进站的。

 在西边停的有哪些公共汽车呢?我查询着,一共有三路,都通向市郊。

 我还能想起些什么来呢?书摊,她在那里买了一本杂志。是什么杂志呢?我不知道,但我确实记得她挑选杂志的那个书架。

 我走到那个书架前看了看,上面摆放着各种杂志——《建筑业者专刊》《高保真画刊》《教师月刊》„„她会不会是个教师呢?这不可能——她乘车那天不是周末。还有《电子学评论》《护士杂志》„„难道她是位护士? 我突然记起来,在火车上她说从早上四点起一口水也没有喝。早上四点,说明她刚下夜班。我又看了看公共汽车的路线表,其中有一路车经过一家医院——皇家医院。

 我来到这家医院,站在门口的车道上,观察着该在哪里询问。我看到一个房间门上写着“问询处”,想往那里走去,突然一辆救护车飞快地驶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让开,我只觉得被车的侧面撞了一下,以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我问道:“我这是在哪里?” “你在医院。”一位护士告诉我。

 “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位姓名的首个字母是 Z·Y 的护士?”我问她。

 “我就是,”她说,“我叫泽娜·耶茨。有什么事吗? “你不可能是,”我说,“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有两个姓名首个字母都是 Z·Y的人。” 我在那里想了好几个小时,思考着如何才能找到我要找的人。后来我与这个名叫泽娜·耶茨的护士说起那件事情,她解开了这个谜:“我把自己的小提箱借给了另外一位护士,她的名字叫瓦莱里娅·沃森。” 我想见的她终于出现了。她坐在我床边,嘴角带着一丝愉快的神情。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她问道。

 “运气,”我微笑着说,“就是一点小运气。”

  (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开篇就描绘了一位气质不俗、情调高雅的女护士形象,而且“我”被她深深吸引。

 B.本文故事并不复杂,“我”邂逅一位心仪的姑娘,但因为经验不足,差点儿就错过了。

 C.“我”有绅士风度,在火车上时,就赢得了女孩的好感;后来更是得到了女孩的欢心。

 D.“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说男女主人公的遇见也恰如此这般。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作者眼光独到,选材别致,人物描绘细腻,故事引人入胜,虽过程曲折,而结局美

 好。

 B.姓名首字母“Z·Y”贯穿全文,是文章的重要线索,据此读者可以掌握情节思路脉络。

 C.对话是本文重要部分,是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言为心声,都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

 D.本文情节安排得精巧,故事的悬念、铺垫与伏笔设置得非常巧妙,在尺幅间频现波澜。

 8.简析小说以“运气”为题的好处。(5 分)

 9.文中的“我”何以能找到那位心仪的姑娘?请分条简析。(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

推荐访问:葫芦岛市 辽宁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