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学——社会文明形态对殡葬影响(6页)_
时间:2021-10-28 12:12:18 来源:网友投稿
第十章 社会文明形态对殡葬的影响
目的要求: 掌握社会文明的界定、隆丧厚葬的社会根源、 隆丧厚葬之风不能加诸儒家、 西欧
古代农业文明对殡葬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对殡葬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隆丧厚葬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前两章我们从社会的“静态”考察了影响殡葬的那些条件。本章从“动态”入手,即从一个社会的整个文明背景讨论问题, 尽力揭示造成一类死亡文化及其殡葬形态的那些更深层的原因。
第一节 社会文明的界定
文明,是人们在一定的时、 空中通过某种协作方式建立起来的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和政治财富的总和。
每一文明都是一个大系统, 此三者均为其子系统, 故分别被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当然,这需要解释。我们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予以说明。
文明的内涵方面,即文明的本质属性。同时, 文明有其外延方面, 即一个文明在空间和
时间上的延伸范围。
一个文明的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即所谓社会的文明形态, 它构成个别社会的宏观背景。
下面, 我们以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为对象具体解说“文明形态”, 并以此说明它是如何规
定中国古代社会的殡葬活动的。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概述
一、中国古代农业大社会的由来
中国古代是一种典型的农业大社会。 我们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情形。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
带封闭性的大陆型农业区域。 这一独特而优越的地理条件对古代中国逐步演进为一个封闭性
的农业经济大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并由此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如下一些特征: 其一, 农
业经济类型。其二,地域辽阔。其三,由于发达的农业和辽阔的地域,因而,人口众多。其
四,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社会治理就变得极为困难,所谓人多难调,地广难治。
封闭性的广袤地域、 发达的农业、众多的人口、社会治理的困难。
──这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关键,也是造成中国传统的死亡文化及其殡葬形态“何以如此”的最根本原因。
二、中国古代农业大社会的“三个大一统”
社会难于治理, 其表现或后果就是各地的纷争、分裂乃至战乱。欲达成社会治理, 就必
须造成足以抑制离心力或足以维系向心力的社会力量, 这便产生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社会
治理工程,即“三个大一统”。
政治大一统, “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真实含义只是在于:秦始皇建立起了高度中央集权形式的统一国家。
意识形态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以来,儒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推行天下。
经济大一统,指自秦、汉以来的国家从上到下提倡并推行“重农抑(工)商”政策,带强制性地使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在农业上。
经济大一统提供物质基础的保障, 政治大一统是统率机构, 它和教化、 规范人的意识大一统形成文、武两手(所谓“文武之道”),三者又构成一个大系统,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出产丰富而又难于治理的古代中国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治理。
第三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家族为中心、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区分嫡庶、 亲疏或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等级制
度。在中国,宗法制源远流长。 但各时代由于血缘组织的形式不同,曾有过三种类型的宗法
制,即:西周时期的宗法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式的宗法制、 宋以后祠堂式家族组
织的宗法制。
一、西周时期君、亲合一的宗法制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是“宗统”与“君统”高度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二、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式的宗法制。
大体上, 这一宗法制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其一、作为经济实体的地主庄园和农民对豪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其二、 门阀士族政治及九品中正制。通过庄园制经济和门阀士族政治,魏晋南北朝在很大程度上复活了西周的宗法制。
三、宋以后祠堂式家族组织的宗法制
这一宗法制大致有如下特点:
其一、聚族而居。其二、 以“族长”为首领的家族组织系统。 其三、 缜密的族规、 家法。
其四、祠堂。其五、家谱。其六、族田。大体上,祠堂、家谱和族田是宋元以后的家族宗法制区别于从前宗法制的主要标志,各家族组织以此三者相联结。
通过这套家族宗法制度,每一小家庭从根本上是国家 (官府) 的赋税、劳役和兵源的基
本单位,直接对象;但又在某种程度上被纳入其宗法势力即“族权”的管辖之中。这一宗法制度被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受到国家的保护,称为“官绅合治”。
第四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偶像崇拜
中国古代在精神信仰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偶像崇拜。
以祖先为本位的偶像崇拜的产生并作为传统得以延续的最根本原因, 在于大农业所形成
的宗法制社会结构。 这一偶像崇拜的核心是孝道文化,与宗法制相互维持, 相互促进, 大有
助于社会治理, 因而得以世代相传。
在宗教发展关系上, 偶像崇拜源于原始时代的灵魂崇拜和图腾崇拜, 其核心是深信祖先的灵魂依然存在, 且能够影响后代的生活; 其形式则是能直观的偶像。
孝文化、 宗法制、 祖先偶像崇拜, 这三者是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死亡文化及其殡葬的理论出发点
第五节 中国古代隆丧厚葬的社会根源
一、隆丧厚葬的社会需求
我们要区别两个概念:重视殡葬和隆丧厚葬。
导致中国古代隆丧厚葬传统的社会需求, 首先是消耗社会的过剩精力。
其次,社会心理需求。其三,社会联谊、娱乐的需求。其四,社会教化需求。上述四类社会需求,归纳起来就是:满足人,如渲泄过剩精力、抚慰、娱乐等心理满足;教化人。
二、隆丧厚葬的社会机制
首先这里有相对充裕的物质财富和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二、宗法制的社会结构。
其三、祖先偶像崇拜民族心理的根深蒂固。其四、儒家“孝道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五、国家的干预。
中国殡葬传统的最大特点在于:“隆丧厚葬”(或“长殡厚葬”、“隆殡厚葬”)。对此,我们从两个方面讨论了社会根源:一是社会需求,它们构成隆丧厚葬的可能性。二是社会机制,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之成为现实性。
第六节 隆丧厚葬之风不能加诸儒家
这里再就孔子儒家原本的殡葬观作一说明,直接等同,即不能加诸儒家。
以图说明: 中国隆丧厚葬的传统不能与孝道
我们可以从孝、哀(敬)、节(制)几个相关概念来理解儒家的殡葬观。
对于丧事,孔子主张的是“哀”、“节(制)”,它们属于“礼”的要求。礼就是要按规范行事, 并非将丧事办得越奢侈就越孝。孔子对丧葬的铺张、虚浮深恶痛绝。孔子还主张办丧事、哭泣、祭祀都要有节制。
儒家将丧葬礼仪纳入了其塑造理想人格和社会治理的伦理、
政治总框架中。
从个人言, 它是推行 “孝道” 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社会言, 则是“慎终追远” ,强化代际、家庭(族)内部的凝聚力,以图推进社会治理。儒家只是“崇尚丧葬”,绝非主张“隆丧厚葬”,这应予以严格区别。
第七节 西欧古代农业文明对殡葬的影响
一、古希腊、古罗马的情形
古希腊人对殡葬的热情必然非常有限。 在葬式上, 希腊世界并行土葬和火葬, 丧礼也非
常简单。迄今, 考古学未听说发掘出这一时代的大型墓葬。罗马人实行火葬,为国家作过贡
献或为国捐躯者可以享受隆重的丧礼, 但火葬不可能产生厚葬。 因而,古罗马帝国迄今也未
发掘过大型墓葬。可以说,在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古希腊、 古罗马世界一直未形成过一种
统一的文化(及其宗教),即便罗马帝国最强盛时期也是如此。显然,这不利于促进殡葬文化的发展。
二、西欧中世纪的情形
社会不鼓励通过殡葬以唤起家族意识的行为。
更重要的还在于, 崇尚灵魂的升华而轻视肉体。
它的结果是简丧薄葬,这与那时社会财富的相对缺乏也相适应。
***的丧礼, 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尘世的痛苦; 灵魂需要宁静,因而丧礼是肃
穆安静的。至于躯体何处?***似乎不大关心。中世纪的欧洲,上至国王、诸侯,一般贵族,下至平民和农奴,丧葬基本从简,所谓***的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迄今未听说欧洲中世纪遗留有大型墓葬的。
第八节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对殡葬的影响
近代以来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科学精神”。它淡化了社会对于殡葬的热情。
西方社会工作的兴起对殡葬的社会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各家庭遭遇丧事, 不再是各自操办, 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全部包干。
第九节 中、西方古代死亡文化之比较
中国古代死亡文化,指夏商周三代、尤其是西周以来围绕死亡问题而形成的文化传统,
它对整个东亚、 东南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西方古代死亡文化主要是指古希腊、 ***时期围绕死亡问题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已如前述,由于各自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状况、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等差别, 造成了东、 西方之间在死亡文化上的诸多不同。
现试归纳出如下:
其一、由于(祖先)偶像崇拜的作用,中国人大体是以一元论的眼光看待死者及丧事、丧物的。西方古代则是以二元论的观点看待死亡的,即躯体和灵魂是两回事。
其二、中国人重血缘、 重家庭(家族) 、重孝道的社会原则被充分地融入了死亡文化中。
西方宗法组织不发达,但教会势力强大,其社会作用相当于中国的宗法组织。
其三、 由于祖先偶像崇拜和宗法制的影响,中国人在丧葬上尤重外在形式,所谓“隆丧厚葬” 。西方人有简丧薄葬的传统, 他们更多地是在为死者办丧事,打发灵魂比打发偶像物(躯体)当然要容易得多。
在殡葬上,中国人历来是一个爱热闹、爱面子、重人伦、重形式(主义)的民族,也可
以说是一个人情主义的民族。 西方人则显得相对冷漠或冷静一些, 比较重个人、 重实际效益。
当然,中、西方死亡文化之间,既同属死亡文化,也必然有相同之处。这里我们略举出几点:
首先,它们都从属于各自的社会总文化,是它的一个分支、一个侧面。其次,殡葬活动
作为一类文化性行为, 它的每一举动、 一招一式都是有含义的, 无不体现着该社会总文化的某一精神, 并深藏着人们的各类心理需要。
此外,死亡文化及殡葬活动最终仍然是为了生者,不管是西方的和东方的、 古代的和现代的, 统统如此。
最后,生存文化和死亡文化恒相联系。
思考题:
1、概述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三个大一统”以及它们的产生由来。
2、概述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三种形态。
推荐访问:悼词殡葬 殡葬 文化学 形态 殡葬文化学——社会文明形态对殡葬影响(6页)
- 上一篇:2篇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讲话
- 下一篇:钢筋原材第4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