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戈王后中法国宗教矛盾】 《玛戈皇后》
时间:2021-10-31 12:18:16 来源:网友投稿
PAGE
PAGE
PAGE 14
《玛戈王后》中的法国宗教矛盾
摘要 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十六世纪的法国,由于新教思想的流行,新教教派人数的不断增多,占地领域和宗派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新教派提倡的宗教改革运动对天主教的威胁日益明显,天主教联盟也对新教予以打击和压制,对抗导致新教与天主教矛盾日渐激烈,两派之间的争夺和战争频频爆发,与此同时,宫廷内部也不得安歇,王室与贵族家族之间互相争夺政权。法国宗教战争,又叫胡格诺战争,它以宗教纷争为核心,是一场延续三十多年的内战,在此期间,法国社会动荡纷乱,生灵涂炭,这场恶战最终以亨利四世颁布南特赦令而结束。小说取自1572年前后(第四次战争期间),法国作家大仲马以这段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写下了著作《玛戈王后》(1845)。其中圣巴托洛缪大屠杀是这段历史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使得两派对抗激化。
关键词 《玛戈王后》 法国宗教权力 宗教矛盾
French religious contradictions in Queen Margo
Abstract In the 16th century, the religious reform movement in Germany aro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in France. In France in the 16th century, because of the popularity of Protestant idea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rotestant sects, the expanding of land occupation and influence of sects, the threat of the religious reform movement advocated by Protestant sects to Catholicism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and the Catholic League also attacks and suppresses Protestant religion, 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stant and Catholicism, and the frequent struggle and w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as no rest in the palace. The royal family and the noble family fought for power. The religious war in France, also known as the hugueno war, is a civil war that lasted for more than 3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French society was in turmoil and devastation. This vicious war ended with Henry IV issuing the Nantes amnesty. The novel is from around 1572 (during the fourth war). French writer Alexandre Dumas wrote Queen Margot (1845)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is changeable and complicated historical period. The Saint Bartholomew massacre i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which intensifies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Key words Queen Margo France religion power Religious contradiction
目 录
引 言……………………………………………………………………………………………………4
一、《玛戈王后》前夜——“圣巴托洛缪大屠杀”…………………………………………………4
二、《玛戈王后》中的法国权力与社会矛盾——宗教的延伸………………………………………6
(一)玛戈——被利用的棋子……………………………………………………………………6
(二)天主教徒卡特琳与偏袒胡格诺派的查理九世……………………………………………7
(三)太后卡特琳与新教国王亨利的矛盾………………………………………………………9
(四)吉兹公爵与科利尼将军的矛盾——旧贵族与新贵族的纷争……………………………10
三、《玛戈王后》矛盾背后——法国宗教……………………………………………………………11
(一) 法国社会内部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11
(二)法国天主教与罗马天主教的矛盾…………………………………………………………11
(三)法国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12
四、《玛戈王后》后宗教宽容与和解的道路…………………………………………………………13
结 语……………………………………………………………………………………………………13
参考文献………………………………………………………………………………………………14
致 谢 …………………………………………………………………………………………………15
引 言
《玛戈王后》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该作品主要讲述了胡格诺派和天主教派之间的矛盾,以法国皇宫内部的政治斗争为主线,描绘了一五七二年到一五七四年查理九世去世之间的历史氛围等。《玛戈王后》以法国宗教战争为创作背景,其中圣巴托洛缪惨案的发生过程是大仲马撰写的最精妙绝伦的情节,该作品同样丰富地展现了法国宫廷的政治风俗画。卢浮宫的繁华 舞会, 皇家的狩猎,枪林弹雨的杀戮,城市街头巷尾的生活,多画面的描绘再现了十六世纪的法国社会习俗。“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只是一个开始,宗教战争促进了国家和谐。在紧张而又欢腾的法国上层社会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知名人士,也是王室与贵族间势力的较量,作家大仲马通过细致巧妙的描述,向读者展示出法国社会氛围的瞬息万变,全文紧紧围绕天主教派和 胡格诺教派之间的矛盾,塑造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历史气息浓厚。《玛戈王后》这部佳作不仅展现了法国优雅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影射出法国的历史氛围、政治局势和宗教环境,本文力图从《玛戈王后》文本出发去探索法国宗教与政治和权利的交织。
一、《玛戈王后》前夜——“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1572年的圣巴托罗缪之夜是一场惨绝的诛戮,凶手巴黎天主教徒大批地屠杀新教徒,这场惨剧又被称作“圣巴托洛缪大屠杀”。这场惊心动魄的屠杀运动正式宣告了天主教派与胡格诺教派的战争,不出几天,巴黎各处都出现了新教徒的尸体,新教徒的家也被洗劫一空。这场运动的影响还蔓延到了法国其他各省,天主教徒们纷纷抡起衣袖,见到新教徒就暴揍一顿,新教徒们的生命和财产岌岌可危。
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米什莱认为,这次事件席卷了整个法国,直到那年十月才有所停歇。巴黎三千人以上遭到杀害,其他省份也被杀一万多人。这场诛戮对于法国社会,乃至整个欧洲发展的历史进程皆意义非凡,是法国发展史上的一场重大事件。
法国当代研究者阿莱特·茹阿纳认为,王室当局查理九世和卡特琳太后应对这场屠杀负主要责任。探究这场屠杀的根本原因,首先,从其乐融融的婚礼到灭绝人性的诛戮,剧情走向和人物关系都发生了激烈曲折的转变。故事开始,新教国王亨利?德?纳瓦拉和天主教公主玛格丽特在巴黎举办婚宴。“这一片令人不安的、乱哄哄的、拥挤的人群,在黑暗中就象是阴沉沉的大海,波涛汹涌,每一个浪头都发出一阵轰隆声。[[] 亚历山大·仲马:《玛尔戈王后》,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跳舞的人沉醉在音乐中,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亚历山大·仲马:《玛尔戈王后》,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 亚历山大·仲马:《玛尔戈王后》,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 亚历山大·仲马:《玛尔戈王后》,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 阿莱特·如阿纳:《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一桩国家罪行的谜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9页。
法国史家雅尼亚?加里松为代表的传统史家认为,凶手是宫廷里的皇室成员及其贵族们。而德尼?克鲁泽觉得,国王是因为担忧胡格诺教徒的骚乱才下的命令。而让?路易?布尔荣则把责任归于吉斯公爵,他所倒向的天主教贵族阵营唆使查理九世准许了这次行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源于不同的政治和历史立场的不同观点。
这场内战不仅涉及两大宗派各自的信仰,还包含了国王与大贵族之间的政治纷争。这场内战受到欧洲宗教战争的影响,使得国内两大对立的教派可以借助于国外势力。天主教徒可以受到来自西班牙和罗马教廷的支持,新教徒可以受到来自英国和尼德兰的支持。由于国际和国内环境如此纷乱多端,国王查理举步维艰,只能采取左右逢源的方式,来支撑国家的安全与和平,因此1572年的婚礼成了进一步缓和矛盾的突破口。
圣巴托罗缪大屠杀由萌芽到爆发可以分成四步。首先是婚礼,到场的不仅有王室成员和天主教贵族,还有来自巴黎城外的新教徒和他们的领袖。不过,这场短暂的相聚增添了巴黎天主教徒对胡格诺教徒的轻蔑和顾忌,这奠定了情绪上的基础。
其次是在8月22日夜晚,科利尼元帅被暗杀,这场袭击由天主教贵族首领吉斯公爵策划,虽未成功,但却打破了原有的脆弱的和谐。冲突的起因看似是宗教信仰之争,但在当时,法国贵族家庭的暴力和侵略性更强,这场冲突也是两派自相仇杀的妄为。凶手的意图不仅是谋害科利尼一人,还要破坏两大教派之间难得可贵的和谐。
果然,8月23日,查理九世下令处决包括科利尼在内的新教徒首领,圣巴托罗缪大屠杀由此进入第三阶段。查理认为杀掉科利尼等人是消灭威胁的最佳手段,并避开法律程序立刻进行了处置。但他没有猜到,这场行动被巴黎天主教徒认作是可以大肆杀戮胡格诺教徒的默许,令巴黎天主教徒感到欣慰的是,国王终于要完成清除异端的任务了,这是所有国王在罗马大教堂戴冠时的郑重允诺。
8月24日,狂热的天主教徒在巴黎城内兴奋地执行着国王的命令,大肆屠杀新教徒平民,一时间,法国烽烟四起。国王采取调和的态度处理信仰问题,巴黎市民却以神的命令看待国王的决定,双方在政治文化上的差距也许是和解政策最后发成全面动乱的重要原因。
这场暴动使得宗教矛盾更加尖锐,人们的误会和猜忌声逐渐给王权招致了不少麻烦,查理九世立即准备了解决措施。先是委托作家写书洗白,然后指示外交官公开替自己辩解。查理坚持认为,在大屠杀之前,新教派领袖打算发起反对君主制的对战。国王以叛乱为理由处置,而不是以异端。但是,巴黎天主教徒无所顾忌的残酷诛戮扭曲了皇室秩序。国王试图撇清自己的责任:他仅将新教徒的计划当作叛乱来处置,从未因为信仰不同而将他们视为异端,国王执行上帝的意志,可以不受普通法的约束,国王为了重建王国的治安,在特殊情况下,避免常规程序,直接执行反叛主体,这是可行的。
二、《玛戈王后》中的法国社会与权力矛盾——宗教的延伸
十六世纪后半叶,法国处于宗教战争时期,天主教与新教之间进行了多次凶恶的搏斗。众多显要人物出于野心或贪婪,纷纷投身于宗教变革之中;相反,普通民众却出于信仰,并不指望获得什么益处。皇宫内部豪阔颓废,为了停止多年内战,信仰天主教的法国王室只得将玛格丽特公主嫁给新教的领袖纳瓦拉国王亨利。
1572年8月24日,巴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众多胡格诺派教徒及其领袖纷至沓来,正当人们沉浸于纵乐之中时,1572年8月23日至24日的夜晚,卡特琳皇后突然下令发动了一场针对新教徒的血腥杀戮,胡格诺派教徒惨遭赶尽杀绝,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玛格丽特的婚礼也因此而被称为“巴黎的血腥婚礼”。
在《玛戈王后》中,作者大仲马戏剧性地再现了16世纪法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亨利·纳瓦拉与玛戈大婚、太后卡特琳的长期摄政生涯、圣巴托罗缪之夜、胡格诺战争、亨利四世签署颁布的南特敕令和最终法国统一等。
(一)玛戈——被利用的棋子
《玛戈王后》中人物繁多,集聚在玛格丽特身边的男人们各具特色。亨利勇敢坚决,擅长应付形势;查理软弱无能,一直是卡特琳的傀儡;安如公爵狡猾狠恶;拉莫尔老实善良;他们的存在克制着玛格丽特在情感或政治的付出与行动。在玛格丽特的社交圈中,只有拉莫尔能够真正使玛格丽特摆脱被利用的身份,从而还原成一个有着独立存在价值的人,对于亨利、母亲、兄长而言,玛格丽特只是棋子。大仲马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展现法国社会矛盾与宗教权利的动荡与变化。
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一个来自佛罗伦萨的女人,性格阴狠残暴,冷酷无情,忍心杀害亲生儿子;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懦弱无能,但小说最后对母后的操纵行为做了最强烈的反抗;亨利·德·波旁,新教胡格诺派的首领,十分懂得审时度势,善于借风使船,化险为夷,在玛戈的帮助下,最后顺理成章地登上国王的宝座,成为了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即“亨利四世”。身为王室一员,玛格丽特天生就拥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政治思维能力。她在意的并不是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输赢较量,她只是没有准备好为了确保王位的长期性,而成为瓦卢瓦王朝的牺牲者,太后和哥哥的政治棋子。
在大仲马的作品中,玛格丽特是一名真正的皇室贵族女子。她机智,漂亮,有才能,亲切迷人,但爱没让她忘记责任。最初,她就清楚自己参与的这场婚礼是虚假的政治成就,但是玛格丽特并非为爱情而伤感的寻常女子,她没有怨恨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反而及时地把握时势,与纳瓦拉国王结成同盟,因为她深谙如果亨利在王室的阴谋下殒命,尽管背景如此显赫,她同样不能摆脱沦落为无能寡妇的命运。可如果亨利成功承袭了她哥哥的王位,她就成了法国的王后。亨利的生死才是翻盘命运的重点。大仲马为这个故事织了一张厚厚的网,人物的爱与情、仇与恨就在这张网中竭力挣扎,阴谋如同潮水,或高潮迭起,或暗潮汹涌,不肯停歇,令人惊恐。
玛格丽特出身于宗教战争频发的宫廷世家,幼时就成为她的母亲卡特琳皇太后解决宗教纠纷、扩大帝国势力范围的棋子。卡特琳太后和亨利的母亲让娜·德·纳瓦拉经过漫长而艰难的筹议,最终将玛格丽特嫁给了她的表兄亨利。
玛格丽特爱过许多男人,但她不曾拥有选择爱的权利。她曾与吉斯家的亨利热恋,因这场恋情不被家族允许,被发现后,玛格丽特惨遭母兄的教训,吉斯家的亨利还收到查理九世的死亡威胁。玛格丽特与名义上的丈夫纳瓦拉亨利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感情,除了自己的情人外,玛格丽特并没有从纳瓦拉亨利那儿得到真心的对待。
1578年,太后卡特琳希望她与丈夫重归于好,于是亨利·德·纳瓦拉将她带回了贝亚恩的宫殿,两人分开生活,在卢浮宫呆了一段时间后,1582年她回到了普罗旺斯,她想在这里建立一个独立王国,但是失败了。1599年她与亨利达成离婚协议,还好留下了王后的头衔。1605年她回到巴黎,在塞纳河路建了豪宅,并于1615年5月27日去世。
庆幸的是,大仲马足够仁慈,他怜恤玛格丽特的人生,将她不平凡的身世故事停留在了1574年,让小说在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后就婉然而止。
因此我们不会看到玛格丽特在亨利逃回纳瓦拉后被哥哥亨利三世幽禁在卢浮宫内的那两年,也不会看到玛格丽特在来到纳瓦拉后,与名义上的丈夫过了四年貌合神离的生活,期间伴随着和亨利不间断的争执,与各自的情人潇洒痛快。
(二)天主教徒卡特琳与偏袒胡格诺派的查理九世
1559年7月,亨利二世在决斗中受伤去世,15岁的王子弗朗索瓦二世继承了王位,真正权力掌握在强大的吉斯家族手中。新教和天主教两派阵营的重要人物争抢着更多权力,两派之间的矛盾猛然增多。第二年,纳瓦拉国王安托万、孔代亲王和科利尼等胡格诺派首领在安布瓦斯密谋劫持弗朗斯瓦二世未遂,孔代亲王因此被卡特琳逮捕。安托万以放弃对未来国王 \t "/item/%E5%87%AF%E7%91%9F%E7%90%B3%C2%B7%E5%BE%B7%C2%B7%E6%A2%85%E7%AC%AC%E5%A5%87/_blank" 查理九世的摄政权,换来卡特琳释放他的弟弟孔代亲王。1560年12月5日,弗朗索瓦二世因耳部感染或脓肿去世。年仅十岁的查理九世继位。
在大仲马名著《玛戈王后》中,法国国王是查理九世,自查理小时候,太后便主持他的会议,并以国王的名义制定政策,控制法国的贸易和任免权。即使查理九世成年后,他也不曾独立统治,对政府事务也不怎么上心。可以说查理是卡特琳的政治傀儡,卡特琳在一次次实战操作中无形地锻炼了执政能力,已经比国王更有话语权和行动力。在法国的许多领域,贵族的权力较之王权更有分量,卡特琳机智聪慧,她利用吉兹家族和波旁家族之间的固有矛盾,通过他们之间的制衡来握住她的宝座。卡特琳太后信仰天主教,但她很少是因为信仰的原因而排挤新教派,实际上,太后希望能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基于权力不被分割的初衷,她里应外合,小心谨慎地处理对待新教徒的态度,她一方面不能得罪天主教派势力和国外支持实力,另一方面她也要借助贵族家族的力量,完成她想要铲除的威胁。她阴险狠毒,又果敢直接,为了争夺王权,她抛弃亲情,她原先想毒害女婿亨利,但不小心误杀了儿子查理。查理死前指定要求亨利摄政,太后气急,私下筹划要取亨利的命,并悄悄通知在波兰的德·安茹赶回即位。
查理九世有两个弟弟,他们分别是安茹公爵和阿朗松公爵。查理是个酷爱狩猎的国王,他的母亲和亲兄弟都野心十足,死死地盯着他的王位,因此查理伪装得很深,他只有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随时战斗。他的生活没有一刻安歇,他想要平息一场又一场阴谋,但他不得不计划各种行动。他想保护法兰西的名誉和和平,因此,他可以背叛所有的人,包括他喜欢的妹妹玛格丽特。身为国王,他是伟大的,但是作为儿子和兄弟,他无法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查理九世在历史上是一个懦弱的国王,像圣巴托罗缪之夜这些阴谋也不是他策划的。另外他作为兄长一次次地保护了亨利。
查理九世在母亲的操纵下看起来软弱无能,但他本性善良,在宗教派别矛盾冲突的环境中,他希望国内能重建和平,作为天主教派的一份子,他不顾母亲抛出的“安托万·德·波旁的儿子取代亨利二世的儿子[[] 亚历山大·仲马:《玛尔戈王后》,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 亚历山大·仲马:《玛尔戈王后》,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1.在对待胡格诺派的态度上
查理九世继位后,太后主掌军权,国王实际上不能指挥军队,只能下命令。刺杀科利尼失败后,胡格诺派群情激愤,战争的火苗蓄势待发。碰巧的是,胡格诺派在召唤信任的士兵来到巴黎准备反叛时,皇宫的军队也已经抢先一步,提前布置好了陷阱。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担心王权被削弱,于是以自己的亲生女儿为诱饵,吸引了众多胡格诺教徒来到巴黎参加婚礼,就在宫廷里的新教徒得意洋洋,欢享盛宴时,太后和吉兹公爵企图一举消灭聚集在首都的胡格诺教徒。虽然国王站在天主教这一边反对新教派,但是他毕竟生性善良,不怎么参与政治活动,从一开始是想偏袒和宠爱胡格诺派的,拒绝过于凶猛的战斗,但最终被吉兹公爵说服,放任了这项计划。
2.在对待如何处置纳瓦拉的选择上
查理九世在大屠杀第一晚将纳瓦拉留在自己的武器陈列室里,卡特琳希望处死纳瓦拉,而玛格丽特希望能饶自己的丈夫一命,查理九世感到左右为难,但最终查理还是顶着卡特琳威逼的目光,选择让纳瓦拉活着。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后,查理表面对屠杀新教徒欣喜若狂,实则暗自保护并拉拢纳瓦拉国王,加上纳瓦拉救了查理一命后,查理对纳瓦拉的态度就更加友善和偏护,这与太后希望胡格诺派灭绝的想法截然相反。
3.在对待继承波兰新王位的问题上
大屠杀两月后,法国南方发生暴动对抗中央王权,因为波兰国王去世,查理国王想让自己的弟弟亨利·德·安茹公爵去做波兰国王,卡特琳得知这件事后与查理大吵一架,因为德·安茹去做波兰的新国王就意味着离开国界,被永远排除在外,永远别想再登上法国国王的宝座了,这正是查理想要的结果,但卡特琳更偏爱他的另一个儿子,更想让德·安茹公爵去继承查理的王位,这使得查理与他的母亲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复杂矛盾,最终,太后同意把德·安茹公爵推上波兰的王位,安茹公爵仍然希望母亲一发现有法国王冠可能空出来的迹象就立即通知自己。
(三)太后卡特琳与新教国王亨利的矛盾
亨利全名亨利·德·波旁,出生于纳瓦拉,他是玛格丽特的表兄,也是胡格诺派的一员。纳瓦拉是法国西南部古代的一个小王国,信仰新教,当时常受两边的强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欺压。亨利所信仰的新教在法国是不自由且不能随意公开的,天主教是法国的国教,新教徒发起的宗教改革因可能威胁到王权动荡而逐渐不受王国政府的待见,这不仅使得宗教改革得到镇压,新教徒也受到了虐待。亨利一直惧怕卡特琳太后,不仅是因为听闻过她的手段之极端,他还亲身体验过被卡特琳追杀。而太后不仅不想承认这个新教女婿,而且还利用亲信之人监视亨利,生怕他夺走自己的权力。太后与亨利之间虽然表面和谐友好,但实际上各有各自的打算,互相揣测对方的行动。
1.弑母之仇
1572年初,亨利的母亲只身来到巴黎,儿子的婚事谈成后,她突然暴毙,有传闻说是卡特琳的香水师勒内毒杀了亨利的母亲,凶器是一种带有香味的手套。随着时间的推移,亨利母亲的死因一直都并没有水落石出,亨利因此比任何人都深信母亲是给毒死的,他的怀疑对象无疑就是卡特琳太后。
2.借刀杀人
德·索弗夫人听从卡特琳太后的命令,在几个月内控制了纳瓦拉国王的所有权力的调动力。太后卡特琳继续支持他和德·索弗夫人的爱,同时玛格丽特和纳瓦拉国王还在筹备着婚礼。在这场大屠杀之后,纳瓦拉国王一直被囚禁在卢浮宫,太后借刀杀人,给了索弗夫人两把钥匙,让纳瓦拉去索弗夫人房间里,实际上太后想利用这次机会让玛格丽特认识到纳瓦拉深深爱着的是索弗夫人,借以否认这段婚姻,以便更顺理成章地除掉亨利。
3.赶尽杀绝
在圣巴托洛缪日,天主教徒疯狂地追踪和杀害胡格诺教徒,致使新教徒死伤无数。亨利受到查理九世的庇护,放弃了新的教义,改信天主教,这才活了下来。虽然亨利暂时获得安全,但太后发誓要杀死女婿亨利,亨利被囚禁在卢浮宫并且生命时刻受着威胁,太后依旧借助各种机会想要除掉他,例如太后送给索弗夫人一盒有毒的唇膏,这样纳瓦拉就能因为接吻而死;又例如,在波兰使节到来时,太后逼迫查理签署逮捕令,想把亨利关进巴士底狱,之后又对杀手放宽要求,只要亨利反抗,生死不论。
(四)吉兹公爵与科利尼将军的矛盾——旧贵族与新贵族的纷争
1.杀父之仇
1563年,吉兹公爵的父亲率领天主教军队围攻奥尔良(法国中部卢瓦雷省大城市)时,不幸被暗杀,去世前向儿子透露杀害他的凶手是科利尼元帅,当时吉兹公爵勃然变色,誓死要向海军元帅及其家族报杀父之仇,不把那些异教徒斩尽杀绝决不罢休。吉兹公爵对新教徒的恨不仅来自父亲的死,在他眼里,新教徒有了权势后便能够在法国任意妄为,随时可能对家族造成威胁。
2.地产的争夺
新教将军科利尼打算同英国和德意志新教诸侯联盟,向西班牙开战,夺取弗朗德勒,太后、吉兹公爵和安茹公爵担忧这样的前景对他们不利,于是秘密遣人刺杀科利尼,但未能将其击毙。这两大宗教派别虽然在法国得以共存,但他们各有各自的政治立场和行动,虽有些唇亡齿寒的意义在,但内战之下,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占据法国,因此无论是政权还是外交势力,土地还是财产,对他们有利的东西就会拼尽全力去掠夺,使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三、《玛戈王后》矛盾背后——法国宗教
(一)法国社会内部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
十四世纪中期,意大利北部掀起了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统治的人文主义运动。到了十六世纪,人文主义开始在法国流行,而法国和意大利的差异在于法国的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宗教改革者宣扬“信仰得救”和“回到圣经上去”,否认罗马教廷的权威和封建等级观念,抗议罗马教廷违背圣经,派遣神甫到乡村布讲福音,撤除教堂里圣徒的雕塑和画像,并张贴告示指控教皇,加尔文作为新思想的传播者,针对旧教会的繁杂不堪和腐化堕落,主张废除繁琐的宗教礼仪,取消偶像崇拜、朝圣和斋戒,从而简化和洗洁教会组织。
由于双方和外部的力量,特别是罗马教皇的主张,两派之间的仇视日益高涨。在天主教会统治的地区,胡格诺派的信徒受到骚扰后,就在其他有权利的领域,公然亵渎教会的圣地,甚至对圣地进行了摧毁,与老***徒斗争,作为对天主教的侵入的反击。在宗教狂热主义的煽动下,外省的新教徒也启动了宗教骚乱。在宗教改革运动最成功的莫城,新教公开反对天主教当局,他们还违反了教皇公布的大赦令。
1523年前,路德教会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博弈只是辩论,其中最激烈的是教会考察路德的文章和新教徒传播的小册子。但是,在1523年之后, 双方的对抗更加激进,并转而采取了具有破坏性的暴力攻击:天主教镇压胡格诺教徒,胡格诺教徒破坏圣像,对抗和暴力的升级招来了双方更大的敌意。
在《玛戈王后》中,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不仅宗教信仰不同,而且争夺王权,互相残杀,两派民众互相排斥,王室与贵族之间互相牵制,阴谋不断。罗马天主教会对新教派也采取了压制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对法国王室施加压力的方式。尽管如此,新教教徒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一方面通过战争来扩大统治范围,另一方面通过抵制天主教派的攻击来保全自己。
这里所涉及的新教派就是指胡格诺派,圣巴托洛缪屠杀的是胡格诺教徒。16世纪中期以来,马丁?路德在德国推行宗教改革,加尔文主义的影响在法国逐渐加强,胡格诺派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新教的起源虽然威胁了原来的天主教徒,但影响却与日俱增。
(二)法国天主教与罗马天主教的矛盾
罗马教廷是天主教罗马教皇和梵蒂冈城国的朝廷。十六世纪,法国教会的神学体系表现出对罗马教廷相对独立的民族性倾向。国家统一和封建帝制的逐渐形成,使得法国君主与罗马教皇的关系与德国不同。1438年7月,国王查理七世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规定宗教会议的权力高于教皇的权力。国家的渐趋统一和形成使得法国天主教会有些功能可以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王权可以依法拥有控制教会和获得教会财产的权利,加上新教的诞生,使罗马教廷失去了裁决权,只能依靠一些世俗君主的支持和裁决,新教“异端”蓬勃兴起后,进而在欧洲和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
在对待新教的问题上,法国在弗朗索瓦一世时期有了较大转折,在此之前新教在法国还是有些流行的,直到1533年,法王与教皇言和,同意采取措施处置新教徒,此时法王已经逐渐意识到新教徒不仅仅是信仰不同的问题了,在政治上,新教徒也想获得尊重和权力,这间接地给王权带来了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逐渐升级,由地方小团战发展成主动的军事战争,经过长年累月的矛盾沉积,战争越来越频繁,时间也越拖越久。
(三)法国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
以王室及其贵族为代表的天主教阵营,和部分信仰新教的贵族家族之间有着纠缠不清的矛盾,导致胡格诺战争持续了三十多年。从1562年到1594年,三十多年来,这场战争不仅是一次宗教战争,更是一次各派封建主以宗教分歧为名,争夺政权的斗争。
十一世纪后,国家的逐渐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新兴资产阶级能够花钱变成贵族。可是,那些衰落的封建贵族不愿意权势衰微,为维护他们对国王的特权和控制权,叛变的封建贵族伺机向王权挑战。随着国王逐步成为贵族和教会的首领,反对王权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专制制度的封建贵族又分成两大阵营,他们互相较量,觊觎着国家权力。一方阵营是天主教派势力,他们聚集在王室的近亲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吉斯家族周围,以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吉斯公爵和洛林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红衣主教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查理为首,对国王的决策有较高的话语权。另一方阵营是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新教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胡格诺派势力,以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波旁王朝家族的成员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孔代亲王、 \t "/item/%E6%B3%95%E5%9B%BD%E5%AE%97%E6%95%99%E6%88%98%E4%BA%89/_blank" 纳瓦拉国王和科利尼海军上将为代表。新教徒崇尚信仰自由,但他们在天主教派领域内并不能拥有真正的信仰自由。
专制王权要求的平衡不易维持,在宗教信仰的容忍度上犹豫和摇摆不定。资产阶级要发展,就必须削弱天主教会等封建守旧势力对王权的压倒性影响,因此胡格诺战争的发动就起了很大的削弱作用。
十六世纪上半叶的宗教改革使得国际关系变得复杂而多样,在这样的国际宗教形势中,法国新、旧教派的内战也受到了制约,其中就有来自西班牙、英国、德意志皇帝和新教诸侯以及罗马教廷的干涉和入侵。
在《玛戈王后》中,太后为了维护王权不被侵犯和分割的可能,与吉兹公爵一起秘密策划了这场大屠杀,使得胡格诺教徒损失惨重,胡格诺首领纳瓦拉国王为了重建新教国家,不惜暂时在查理国王的庇护下忍辱负重,处处躲避太后的暗杀和威胁,并暗中与德·穆依一起计划逃出卢浮宫。
《玛戈王后》后宗教宽容与和解的道路
《玛戈皇后》中圣巴托洛缪大屠杀是很重要的转折点。1572年8月24日,上万个天主教徒与巴黎警察部队一起屠杀新教徒。他们提前在新教徒家门口做好标记,还杀死了很多熟睡中的人,这场诛戮不仅发生在巴黎,其影响也蔓延到了其他省份。从8月到10月,屠杀新教徒的计划陆续发生在法国各个城市,当时,法国总人数达到一千八百万,新教徒人数达到一百万。据历史记载,当时法国大街小巷破烂不堪,河道内尸横遍野,虚败破落的景象触目惊心。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发生于第四次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它是一个导火索,也引发了其后多次激烈的交战。1598 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赦令,内容是宣布双方战争停歇,过往一切互不追究,胡格诺教徒在法国所有领域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南特赦令并没有改变胡格诺教徒在法国的地位,天主教徒眼中的新教徒依旧是异类,他们并不想承认新教徒在法国能够获得一定地位。南特赦令虽然并未完全得到实施,但它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份有关宗教宽容的敕令。
亨利四世去世之后,南特赦令的存在价值更加微弱。新教徒在法国受到了不平等的虐待,新教学校与教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法国几乎没有新教徒了。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议会确认宗教自由,新教徒有权担任任何公职或从事任何职业。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第一编中,托克维尔指出法国大革命以宗教革命的形式进行社会政治革命。法国宗教是革命的目标之一宗教既包含个人的信仰和感情,也是政治制度般的存在。教士是世间最有特权和影响力的人。因此,法国革命的本质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进行的政治革命。
结 语
《玛戈王后》以十六世纪法国胡格诺战争时期作为创作背景,主写法国宫廷内的局势动荡,这场战争不仅是宗教战争,也是名为宗教差异的封建集团的权力斗争。小说不仅描述了法国宫殿中王室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而且展现了天主教派与新教派的战争冲突,这些矛盾又突出地集中在宗教矛盾上,宗教信仰的差异引起宗教势力、权力和地产的争夺等等,在此基础上,还有罗马天主教以及其它国外势力对法国天主教派和新教派的干涉和影响,使得两派矛盾更加艰巨。法国宗教是法国史上绕不开的难题,法国政治制度也时刻影响着宗教信仰的自由度。
参考文献
亚历山大·仲马.《玛尔戈王后》[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8.
陈研.浪漫法国的悲剧爱情——大仲马《玛戈王后》的法国文化视角解读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S2).
王加丰.法国宗教战争与欧洲近代政治思想的产生 [J].世界历史,2000(5).
陈翠萍.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物差异——小说中的孝庄太后和法国美地奇太后的对比[J].长治学院学报,2014(4).
甘钧先.论胡格诺派[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5).
甘钧先.路易十四的宗教政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王加丰.胡格诺战争是宗教战争吗?[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04).
刘文立.法国宗教战争始末[J].法国研究,1987(02).
孙巍.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文艺——读大仲马《玛尔戈王后》与历史著作之比较 [J].青年文学家,2013(18).
[10]马生祥.法国大革命的宗教外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推荐访问:宗教 法国 王后 矛盾 玛戈王后中法国宗教矛盾
[【玛戈王后中法国宗教矛盾】 《玛戈皇后》]相关文章
- [引导宗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要汇报] 社会手抄报 简单
- 公益慈善事业包括【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基本情况汇报】
- 【抵制非法宗教活动进校园与防宗教进校园责任书】
- 【宗教知识竞赛宗教政策与法规试卷(宗教知识竞赛)】
- [宗教知识竞赛道教文化试卷(宗教知识竞赛)]
- [宗教知识竞赛宗教哲学试卷(宗教知识竞赛)]
- 【宗教知识竞赛宗教知识试卷(宗教知识竞赛)】
- [统战宗教工作总结-20210419094225x]
- 宗教场所财务报表x:
- 民族与宗教关系x
- 【法国企业薪酬制度考察报告】薪酬制度调查报告
- 不同学历法国留学申请条件3篇
- 法国留学签证办理两大步骤,荟萃2篇【优秀范文】
- 法国留学签证成功小策略(全文完整)
- 2023年法国留学申请签证介绍
- 法国留学签证办理需要材料有哪些(全文完整)
- 2023年度于法国留学签证种类3篇(2023年)
- 2023年度介绍法国酒文化3篇
- 读《矛盾论》有感范文
- 上一篇:全乡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案
- 下一篇:城管系统执法大练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