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方案

时间:2021-11-01 09:05:45  来源:网友投稿

 ** 市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动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全域创建“无废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 ** 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作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 ** 的重要载体,以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危险废物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到 2021 年底,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无废城市”,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提供“** 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全面推动源头减量

  鼓励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在场内开展综合利用处置,严格落实工业固体废物动态清零要求。深化中水回用,强化分质分流处理,提高中水回用率,源头减少工业污泥产生,到 2020 年底全市重污染行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35%以上(▲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经信局、各镇街)。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清洁化改造,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开展循环化园区建设,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各镇街)。

 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探索处理费用与产生量直接挂钩的差别化收费机制,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各镇街)。以电商、快递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商品包装的减量化、循环化、绿色化,提高符合标准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邮政管理局,市场发展委、相关镇街)。

  推广农用地膜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减少地膜使用。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促进应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及其废弃物产生量。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面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

  (二)实施分类收集贮存,全面推动过程严控

  督促企业做好工业固废产生种类、属性、数量、去向等信息填报,重点抓好工业危险废物规范化分类贮存管理,强化重点工业固废全过程监管(▲生态环境分局,经信局、各镇街)。深化工业垃圾“五全制”管理模式,加快建设镇街工业垃圾分拣中心,到2021年6月底工业垃圾分拣中心集中收集体系完成全覆盖,工业垃圾收集率达到 80%以上(▲生态环境分局,商务局、相关镇街)。

  优化生活垃圾“两定四分法”,完善分类运输车辆、转运站、压缩和分选设备等基础设施配备,推动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到 2020 年底,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17 个以上、示范村 5 个以上。(▲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针对畜禽粪污、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主要农业废弃物,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回收利用体系,到 2020 年底实现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全覆盖。(▲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联社、相关镇街)

 积极谋划我市危废集中收储项目,加快推进工业废油、小微产废企业危废统一收储点等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分局,相关镇街)。建立完善城乡医疗废物收集、运输、登记、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统收统管,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网络体系全覆盖;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推进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源头规范化分类(▲卫生健康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以各类院校、登记在册的检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为重点,建立实验室废弃物集中统一收运体系,到 2020 年底实现实验室废弃物集中统一收运体系全覆盖(▲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局,相关镇街)。加大危险废物运输环节管控力度,严查无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资质从事危险废物运输的行为,加强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危废转移交接记录制度,强化运输过程二次污染风险防控(▲交通局,相关部门、各镇街)。

  (三)补齐处置能力短板,全面推动综合利用

  积极拓展工业垃圾资源利用途径,加快推进资源利用项目的落地建设,到2020 年底工业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30%以上(▲生态环境分局,经信局、商务局、相关镇街)。推进污泥制砖、污泥干化焚烧等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稳定运行,重点谋划推进光伏行业含氟工业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分局、▲高新区,相关镇街)。推进废机油、废机油滤芯等危废集中收集处置项目的规范化运营,进一步提升收集处置能力(▲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相关镇街)。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形成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发改局,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行政执法局、商务局、相关镇街)。

 巩固生活垃圾零填埋,推广城乡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方式,充分挖掘垃圾焚烧发电厂、再生资源利用中心等项目的处置潜能,提高运行负荷,到 2021 年 6 月底城乡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 60%以上(▲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经信局、各镇街)。大力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到 2021 年 6 月底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 2家以上(▲商务局,行政执法局、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

  积极推动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及分质利用,推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等建材制品、筑路材料和回填利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质量(▲建设局,市场监管局)。积极谋划拆房垃圾、装修垃圾及大件垃圾等资源化利用设施和项目建设,到 2020 年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60%以上(▲行政执法局,经信局、商务局、各镇街)。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对建筑垃圾堆场开展综合整治,针对建筑垃圾堆放量较大、较集中的堆放点,按要求开展生态修复(▲行政执法局、▲各镇街)。

  提升主要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率,到 2020 年底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 90%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均达到 100%。加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长效运维,以种养循环、就近利用为重点,到 2021 年 6 月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建立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途径秸秆利用模式,到 2020 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持续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到 2020 年底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 100%。(▲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

  (四)实施精准执法监管,全面推动常态严管

 全面压实各方监管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提升整体监管能力,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市编办)。进一步夯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理念,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制度化,有效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生态环境分局,相关部门、各镇街)。落实属地镇街主体责任,督促实行网格化巡查机制,落实“三废”监管的“守土有责”(各镇街)。

  全力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根据省统一部署,推广应用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在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危险废物等领域实现电子化申报,形成产废“一本账”(▲生态环境分局,经信局、建设局、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各镇街)。应用信息监控、数码扫描、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锁等手段,推动固废转运信息化监管能力建设(▲交通局,各相关部门)。完善大气治理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完成大气监测监控网络全覆盖,在实践中拓展完善平台功能,深化在“蓝天保卫战”中的应用(▲生态环境分局,各相关部门)。完善集综合展示、实时监控、人员管理、水量调度、任务派发、辅助决策等智慧化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城乡智慧排水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程实时有效监控管理;完善重污染行业及其他涉水企业废水 24 小时自动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建设,强化在线监控监测结果分析及应用(▲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水务集团)。

  全面实行协同高压严管。创新监管方式,依托“一网通管”监管执法平台,实现数据互通、部门联动,拓宽问题线索来源,实现线上快速“交办-调处-反馈”的工作闭环,使环境问题协同处置与联合“双随机”成为常态(生态环境分局、

 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实现固废环境污染刑事案件 100%查处,实施环境违法黑名单和产业禁入制度,形成环境执法高压震慑态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生态环境分局)。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机制,对直接向环境排放固体废物的违法行为,依法征收环境保护税(▲税务局,生态环境分局)。

  (五)健全长效常治机制,全面推动共建共享

  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中,加大对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生产有机肥的补贴力度,同步减少化肥补贴(▲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相关镇街)。在政府采购中增加绿色循环利用产品种类,在政府投资公共工程中,优先使用以工业固体废物等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推广新型墙材等绿色建材应用(▲财政局,各相关部门、各镇街)。进一步落实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税务局,各相关部门)。

  拓宽社会化治理路径。探索政府、社会以及资本合作的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发展“互联网+”固体废物处理产业,推广回收新技术新模式,鼓励专业化第三方机构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培育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商务局、发改局、经信局、行政执法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

  大力推进公众参与。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文明新风尚,通过全社会广泛宣传,引导公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积极培育“无废”文化(▲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各镇街)。将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项目等基础设施向公众开放,创新采用线上“云参观”等模式扩大开放面,引导公众知晓、参与“无废”建设(▲建设局、▲行政

 执法局,水处理公司、相关镇街)。落实固体废物违法有奖举报制度,推动形成固废、废水、废气“三废”问题快速发现的群防体系(生态环境分局)。依法加强各类固废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全面营造政府有效引导、企业自觉执行、公众积极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良好氛围(各相关部门、各镇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 ** 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喻新贵、朱有清、贾文红副市长任副组长,各镇街、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朱有清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统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明确相关部门和镇街的责任分工,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美丽 ** 建设考核及镇街“红黄旗”攻坚竞赛考核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重点工作、项目、指标等进展情况,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保障“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质效。

  (三)加大要素投入。统筹运用相关政策,加大财政、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保障力度,为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扶持与用地保障,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资金投入,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用平台建设,服务全市“无废城市”建设。

  附件:1.** 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指标体系

  2.** 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推荐访问:工作方案 创建 城市


[xx市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