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红楼品人性

时间:2021-11-02 10:13:42  来源:网友投稿

 百味红楼品人性,梦里花落显真情

 ——《红楼梦》整本阅读与探讨设计 吕志明 (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

  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400)

 一、 学习情境与任务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处于中国四大名著之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文艺作品,不管是在文学上,还是在史学上,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她的影响深远,即便是在 21 世纪的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发展性,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的关注,对“人”本身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人生”、“人性”、“人情”、“人缘”方面,挖掘《红楼梦》在现代物质发展相对丰富的社会中,对“人”的关注,对“人”精神的关注,对“人”存在极大心理方面的问题的关注。

 在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中,如何学到具有强烈现代色彩的,并在现在社会中懂得如何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情商”?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细读、细品、细赏这部经典名著,将“人性”的种种都会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

 二、 学习内容与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选取经典读本和评本,如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全二册)、《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年 5 月版 )和脂砚斋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以及蒋勋说《红楼梦》等,还可以结合现代媒体手段观看 87 版和 2010 版电视剧《红楼梦》片断,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借鉴前人阅读《红楼梦》的方法和经验,诵读、评点、批注,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方法阅读整本书,形成阅读古典名著的一般经验;梳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整体把握《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探究《红楼梦》主旨思想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创作技巧手法以及品味语言魅力等。

 2、表达与交流。通读《红楼梦》全书,勾画圈点,可以旁批、旁注;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记录阅读疑问,查找资料,小组合作或寻求教师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就阅读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展开讨论,证明或纠正自己观点;重视阅读直觉体验,捕捉阅读中的灵感火花,梳理自己的发现,撰写评点、批注文字或鉴赏评论文章。

 3、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四个板块的互动探讨活动:①一部经典 ——写人生;②一面镜子——照人性;③一场对话——展人情;④一次遇见——显人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交流、

 上台表演展示、辩论赛和设计猜谜等方式展开互动探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阅读兴趣,锻炼了能力,发挥了能动性,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三、学习活动概述

 本学习活动以《红楼梦》经典选本为研读文本,以挖掘探讨名著中体现的“人性”为主要任务,设置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包括“一部经典 ——写人生;一面镜子——照人性;一场对话——展人情;一次遇见——显人缘”四个活动,涉及学生交流讨论,舞台表演、互猜谜语以及辩论等兴趣活动让每位学生触碰和感受古典名著,切身参与其中感悟名著魅力,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体会品读名著中的人性,感受一个梦里花落的真情。特别是在“宝黛爱情”的交往细节、宝玉为晴雯写的祭文《芙蓉诔》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回目中深深领悟这种“难得、难以名状”的痴情与真情。让这种情感惊天地泣鬼神,更多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心理、关注人的精神,这也是探讨活动的目的。

 四、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示 意图

 一部经典 ——写人生(分组讨论)

 一面镜子——照人性(鉴评猜谜)

 百味红楼品人性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比较异同显真情)

 梦里花落显真情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一场对话——展人情(舞台表演)

 一次遇见——显人缘(概括归纳)

 【学习活动设计一】

 (一)一部经典 —— 写人生。在不同的年龄段,读《红楼梦》有不同的感悟:青少年时期关注的是“宝黛爱情”的故事,更多关注的是处于懵懂时期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关注大观园——青春王国的少男少女的生活状态;中年时期关注的是“为人处世”的哲学,更多关注的是处于现世中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平衡,关注生活中——红尘俗世的人与人的应酬;老年时期关注的是“反省人生”的总结,更多关注的是处于成熟内心中对人生的感受和领悟,关注生命中——精神世界的人性关怀。

 活动一:结合每一年龄段读《红楼梦》不同的感受,相互讨论交流关于人生的认识,对于《红楼梦》中主人公所处时代人生的感怀。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人生,实践自己的人生。明确人生目标,准确“三观”的认识。让一部经典作为每个人人生的“领路人”。

 活动二:反复诵读《好了歌》与《好了歌注解》讨论曹雪芹对人生的积极感悟:感受繁华与幻灭,人生短暂,如何树立正确的远大理想,积极乐观看待人生,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活动三:读《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

 梦,学生自己翻阅相关资料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金钗的判词和《红楼梦》的十四支曲子的解读和考证大概了解每个人一生的结局,由此讨论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并朝着什么方向去努力,实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人生经验和教训。(注:可参考胡适之、周汝昌、周思源、吕启祥、白先勇、蒋勋和刘心武等红学专家学者的解读书籍)

 (二)一面镜子 ——。

 照人性。《红楼梦》又叫《风月宝鉴》,“鉴”就是镜子的意思。《红楼梦》被人称为是一部镜子的小说,不仅可以映出每个人的人生,而且还可以照出作为“人”的“人性”。在此部作品中最能够反映“人性”的人,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物——贾瑞。学生可以细读《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从细微处探讨,贾瑞在道统观念的抑制下对“情欲”的无限渴求,追求作为“人”应该有的正常的“性”的向往,这也是人在青春发育期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但在当时的道统观念下,儒家道统对人“性”的一种禁锢甚至是摧残。曹雪芹在塑造贾瑞这个人物形象时,丝毫没有持好坏、褒贬的看法,只是通过人物塑造,指出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每一位读者去思考、感悟、对照、反省、反思,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贾瑞的“影子”,这也许就是《红楼梦》给我们的启示和影响,在俗世红尘中如何找寻自己“人性”的部分,时常反省自我,不断发展、完善自己。让现代的人用《风月宝鉴》“鉴”出自己最本真的“人性”。

 活动一:评选最美“红楼”人 —— 自己最喜欢的“红楼”人物 。

 小组合作,全班分四组,每组成员根据“人性”之美,指出自己喜欢的“红楼”角色所体现出何种“人性”,自主讨论确定本组展示的最美“红楼”人。可下载视频,可分享原文,可引证资料,可综述观点,可制作 PPT……充分展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红楼人物,评选出本组认为最美的“红楼”人,并写一段评选最美“红楼”人的评选辞。

 此活动旨在利用学生娴熟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甄别、取舍的过程中关注原著、研读原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展示自己,自然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参与热情。通过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对自己喜爱人物“人性”的挖掘,展示出人的“人性”之美。通过写评选辞来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二:风月宝鉴 —— 照省自我,照出别人,照亮人性。

 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周围同学、朋友、亲人等的观察了解,为其在大观园中找到最相对应的人物,并说明理由。例如:才情突出者,冠之黛玉;通古博今者,赞之宝钗;勤勉上进者,比之香菱;活跃能辩者,评之湘云;乖巧懂事者,谓之袭人…… 此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活动,引领学生重新审读文本、审视自我,实现对原著文本的二次探究解读目标。在文本阅读中关注“红楼”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自己、别人来照省自我,照出别人,照亮人性。

 注意不要伤害他人。

 【“风月宝鉴 —— 照省自我,照出别人,照亮人性”活动片段】

 主持人: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出别人,更重要的是也能照省自己。也许红楼人物就在你身边,等待你蓦然回首去发现。请你为自己生命中遇见过的某一个人,在大观园中寻找到最对应的角色!

 主持人:先宣布这一环节的计分规则。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人次

 发言计 1 分,总分与其它阅读活动总分相加,作为最后优秀小组考评依据。

 学生 1:我觉得我初中时的班长特别像袭人,虽然他是男的!理由有三点,①他很喜欢去班主任那里打小报告,就像袭人喜欢到王夫人那里打小报告一样;②他每次都很正能量的样子,喜欢说很正能量的话,就像袭人劝宝玉用功仕途经济一样;③在老师、家长等长辈眼里,他就是那么懂事、乖巧的样子咯!

 学生 2:你不喜欢袭人吗? 学生 1:不喜欢。但还没到讨厌的程度!

 学生 3:我妈就是王熙凤!当然她没有王熙凤那么狠毒贪财、那么坏啦!首先我家里就是我妈管家的,管得比凤姐还好;其次我妈做事情风风火火,行事风格跟凤姐一样,办事干净利落;还有我妈也比较泼辣,口才也很好。

 学生 4: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班的某某有点像林妹妹?你看,某某作文很好,文章很有文采,每次都当范文拿来读,具备黛玉的才情;,某某身体有点弱,虽没有林黛玉那么夸张,“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但也需要多多锻炼哦;某某说话还是蛮幽默的,这也像黛玉,黛玉有时候还是爱开玩笑的,比如惜春说要准备画画材料那一段,好笑极了!

 活动三:猜谜游戏 —— 猜猜我是谁。

 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段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文字。文字可以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人物的诗歌作品。将准备文字统一书写于小纸条上,纸条统一放置于指定的纸盒内。学生依次随机抽取,现场打开纸条进行答题,猜猜所写人物是谁。

 要猜出人物,除了熟悉作品外,更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所分析。所以,“猜”是回忆、联想、推断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

 【“猜谜游戏 —— 猜猜我是谁”活动片段】

 生 1:(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

 “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这样大”“这样粗”,会这样说话的,这么没文化的,非薛蟠莫属了!我记得他形容那莲藕,也是“这么粗这么长”。

 生 2:错、错、错!还有一个人也是这样说话滴:贾环。贾环也是不学无术的呀!这是贾环向他爹贾政黑宝玉时说的一段话,回目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就是宝玉挨打那一回啦!

 生 3:(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哇,好长一段文字!“A 笑道:‘今儿齐全,倒像谁下帖子请来的。’B 道:‘前儿我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哪去了?’A 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多谢多谢!’B 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C 便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D:‘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很好。’”A、B、C、D 分别指的是谁? 让我来分析分析:没等别人回答,C 就敢抢先回答,大观园中可以这么放肆的没几人啊;A 还没回答,C 就替 A 回答了,可见这 A、C 两人的关系不一般:由此推断 C 是宝玉,A 是黛玉。

 生 4:厉害!完全正确!

 生 3:有这么好的茶叶,暹罗进贡的茶叶,B 肯定在贾府地位不一般。贾母不会这样说话,王夫人也不可能这样跟宝黛说话,那 B 肯定就是王熙凤了!这个 D 嘛……有宝黛处必有宝钗,况且宝钗对宝玉除了在读书一事

 上总贤良地规劝宝玉外,在别的事情上都是尽量顺着他的,无原则站在他的一边,赞同他的任何观点。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所以紧接宝玉说“不大甚好”后说出“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的,定是宝钗无疑了。

 生 4:完全正确!

 生 5:(上讲台抽出一张纸条)真真是便宜我了,判词一首:“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刘氏”,这是巧姐的判词!

 (三)一场对话 —— 展人情。在本部名著中让我们每个人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中感受每个人为人处世之道,特别典型的如王熙凤、薛宝钗、探春、平儿、鸳鸯等,她们处世的周到、内心世界的丰富、处理事情的仔细。在高智商的比拼中,也体现出情商的高低,这是《红楼梦》留给现代的我们最直接、最容易看到的为人处世之道,如何交往交际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成为现代人提高情商的一部教材。

 活动一:截取章节片段学生表演亲身感受王熙凤的为人 处世的周到 —— 人情。

 片段一: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来打抽风,刘姥姥是一个年高积古的很有生活经验的农村老太太,她跟贾府并不沾亲带故,只不过偶尔来走动,那么也不能够简慢。那么凤姐揣度着对方的身份和彼此的关系,那么神态之间,当然她有一种凤姐的那种高贵,凤姐的那种矜持,自然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她说话还是很得体的。怎么得体呢?说出来的话,既有谦辞:“我年轻,不大认得,也不知道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同时她又告艰难,说:“外头看着轰轰烈烈,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而且她还不乏人情味:“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才有照应才是,那么你又是第一次来,第一次开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少,这五十两银子暂且拿了去。”这样的语言,既不过分地热络,又不过分地简慢;既不丢份,也不炫耀。

 片段二:五十四回:“元宵夜宴”的时候,贾母就问,袭人为什么没有跟宝玉来啊?言下有责怪的意思,贾母不高兴。那么王夫人立马就回,说:“她妈前日没了,去世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不以为然,她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说,如果袭人还跟自己,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奴才她没有什么个人的自由,跟了主子,一切就要以主子的意志为转移了。所以贾母在这个地方,对袭人没有跟来,她不满意。那么王夫人这个解释,贾母也觉得不以为然。凤姐听了以后,她马上接过来,解释,说出一番三处有益的话来。凤姐怎么说呢?她说:“袭人没有跟来,”一则因为那个是元宵节,她说:“灯烛花炮是最耽险的”。那园子须得细心的袭人来照看;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再则“屋子里的铺盖茶水,袭人都会精心准备,宝兄弟回去睡觉,色色都是齐全的,”;三则“又可全袭人的礼”。凤姐就这样说,那么这番话,既符合主仆上下名分次序,而且更投合老太太的心理,老太太很怕元宵节到处是灯火,灯花花烛,怕失火。另外,更投合了老太太疼爱孙子的心理。那么贾母听了以后就称赞,说:“这话极是,比我想得周到。”她不但不怪袭人,反而是关爱有加,反而说袭人自己在屋子里头,那么让鸳鸯,因为鸳鸯的母亲也故去了,让她们两个做伴,还说应该拿点心,拿什么给袭人吃。同是一件事,

 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活动二:截取章节片段学生表演亲身感受平儿的处事的细腻果断 ——人情。

 片段一:第七回:王熙凤初见秦钟这一回中,平儿在这件小事中表现出非凡的处事公关的能力。王熙凤因宁国府尤氏婆媳邀请到宁国府去玩。正因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也在府中住,了介绍给宝玉同玩。王熙凤又不放心宝玉自己去书房找秦钟,故让秦钟到厅里想见。王熙凤不可能每天都带着给陌生人的见面礼。可当下事出突然,这是有王熙凤身边的小丫鬟急忙跑出来,告诉平儿这件事。平儿马上就会在心里判断,怎样来给见面礼,给多少合适。王熙凤跟秦可卿虽是婶侄关系,却是非常要好的。所以又不比别的外人,自然是要多一些的,我因为只是给小孩子见面礼又不好给多了。所以只选了布料和两块及第金作为见面礼。当王熙凤正和秦钟聊天之际,礼物就已经送到了。咱们来看看平儿的做事风格雷厉风行,处事果断。

 片段二:第五十二回:此回前半段大家在雪地烤鹿肉吃,平儿来了,把自己的镯子褪下来放在一边,后来这个镯子不见了。后来发现这个金镯子是宝玉房里的小丫头坠儿偷的。这种大户人家在管理上是特别麻烦的,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平儿知道以后却把这件事隐藏了,这件事让平儿很为难,本来人赃俱获完全可以马上处罚坠儿,可是平儿觉得这么做的话会伤害宝玉,所以她用人情遮掩了这件事。她处处让你看到了人性的多样和两难,我们一再强调,人心如果能简单到 1+1=2 就好了,可是人性不可能这么简单,他除了法的正直以外还要有很多的隐。这个隐,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是隐瞒,现在我觉得这个字大有深意其实是在讲隐恶扬善。

  活动二:截取章节片段学生表演亲身感受薛宝钗的处事的冷静圆滑、不动声色 —— 人情 薛宝钗一方面秉承“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处世哲学,又“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她暗暗的观察着每一个人,不动声色,十分会做人。

 片段一:第三十回:宝玉将薛宝钗比作杨妃,她“不由得大怒”,但却没有任何感情的流露,而是冷静地不动声色的用话语戳中了宝玉、黛玉的心病,体现出她的心机之重。

 片段二:第二十七回:宝钗听到亭内宝玉的丫鬟红玉与坠儿在说贾芸的事情,宝钗听到心中吃惊,因想到:“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没趣。”由于她已经到了亭外,躲不了了。所以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喊“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还问红玉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那里了?”可以说,宝钗的“金蝉脱壳” 的法子使用的非常成功,一点也没有引起怀疑,相反倒是红玉担心黛玉听见了她们说的话。此事体现出薛宝钗遇事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圆滑的性格。

 片段三: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感到自己形式不利,竟迅速低调地搬出了大观园,体现她的处事低调、不动声色。

 (四)一次遇见 —— 显人缘。学生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展开讨论概括归纳在众人物中寻找感悟人与人的情缘这个神奇又神秘的说不清,道不明,不可解的东西,但在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且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督促、推动每个人的命运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活动一:概括总结贾宝玉与北静王水溶的缘分——慕缘。贾宝玉和北静王水溶的见面两人之间产生相互欣赏、相互爱慕、相互仰慕的缘分,见面之后神清气爽,内心非常欣喜、愉悦。

 活动二:概括总结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缘分——仙缘。他们在神话世界中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草,本来都是神仙,有木石前缘的仙缘,化为人形到了尘世就是人缘,有一种似曾相识,感恩还泪的痴缘。

 活动三:概括总结贾宝玉与二丫头的缘分——奇缘。在秦可卿出殡过程中,贾宝玉与二丫头的相遇,是他们彼此生命中超越自我认识、超越了阶级地位的一种奇特缘分。宝玉虽然出身高贵,但是二丫头其实也是高不可攀的,这个“高”是她生命中自有的高贵。对宝玉来讲,她也高不可攀,因为自己没有办法接近她。宝玉感觉跟二丫头仿佛一生一世有缘。所以不管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在宝玉看来都是平等的,并不因为是短暂的缘分就轻率处理,也同样要慎重。这让我们看到生命各有各的归属,宝玉永远觉得生命里有一个什么东西没有完成。其实人在生命的每一天,都可能碰到这样的事情,匆匆见面又匆匆告别。宝玉和二丫头生命里都有不能完成的部分,有遗憾,也有珍重。

 【学习活动设计二】

 《红楼梦》以“情”贯穿整部作品,特别是本部作品的第一男主角——贾宝玉,当然也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用自己的真情演绎着这一部充满“血和泪”的不朽经典,当“青春王国”遭到毁坏,梦里百花纷纷凋零,让作者和读者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氛围中,感受到一种悲情、一种真情。体现美学中悲剧美的震撼和魅力。

 (一)学生交流讨论:《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这一章中的祭文——芙蓉诔,感受贾宝玉的真情和悲情。

 (二)学生交流讨论:《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这一章中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真情与痴情。

 五、经验总结与迁移

 1.师生将阅读、探究过程中的所感所思重新整理成文字,模仿海棠诗社,小组同学相互评分,推举论文魁首。然后小组魁首参与班级论文魁首评比。教师作为特别嘉宾,友情加入推举活动,其文章可作为特别文章,供每位学生阅读。

 2.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重要的文字需要反复读、简单的文字可以复杂读、单一的文字能够多元读。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需要反复阅读,这是此次《红楼梦》阅读活动所得的可迁移的阅读经验。

 3.学生在阅读、探究《红楼梦》同时,也可以阅读《红楼梦》相关评论文章,比如,脂砚斋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以及蒋勋说《红楼梦》等,还可以结合现代媒体手段观看 87 版和 2010 版电视剧《红楼梦》。

 六、预设活动成果与反思

 (一)活动成果 1.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原著和与之相关的评论书籍,以围绕整本阅读设计的各种实践趣味活动为载体,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学生应该是收获满满。

 2、 读作品——了解《红楼梦》作品基本内容,对主要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自己印象深刻的语言片段,能进行初步的艺术鉴赏;有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能做一定的探究与比较;对《红楼梦》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有感知与认同。

 3、 读世界——在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中,聆听他人的观点与感悟,在认同、质疑或否决中,既有对作品的再认识,更有对他人的再认识。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将《红楼梦》比照现实,在有趣的观察、想像,深沉的回忆、思考中,既完成了对作品的二次阅读,更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再认识。

 4、 读自己——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所得,都带有独特的个人印记。可以说,每一个读《红楼梦》的学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读自己。比如,多愁内向者多理解林妹妹,大大咧咧者多对云儿感兴趣,在论及凤辣子性格时多展现自己的“凌云之志”……以作品反观自我,反观自己的生命状态,这是学生在阅读《红楼梦》的另一大收获。

 5、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而《红楼梦》可观可考,可赞可叹,可评可说。学生在阅读这样一部内涵丰富、具有较高思想文化价值的长篇小说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与品质:

 6、 初具阅读心境。

 在短平快资讯阅读泛滥的时代,静下心来阅读整本书,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考验。学生能静下心来读完一部厚重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无论是速读、略读,还是慢读、细读,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战胜。浮躁尘世间,能静下心来,就具备了真阅读的心境。

 7、 掌握阅读方法。“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与略读结合、浏览阅读与主题阅读结合、指导阅读与自我发现阅读结合等方法阅读整本书。并且学会用评点阅读法,记下零散阅读灵感;用写读后感方法,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使作品内化为“我”的作品。

 8、 提升阅读品位。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阅读 “社会百科全书式”巨著《红楼梦》,学生走近红楼,品味红楼,汲取古典文学作品丰富的营养,提升了自己的艺术品位。

 9、 学会探究与共享。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阅读过程就是一个带着问题阅读、同时又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红楼梦》阅读、探讨、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解自己疑也是学生答他人疑的过程,是学生在分享与合作中获得 1+1>2 的快乐体验过程。

 (二)活动反思 1.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活动的一个前提是,教师必须是跟进阅读的,只有这样才能随时跟学生保持有意义的交流。一次阅读活动结束,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了阅读、探讨、点评、写作的过程,但是,教师在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与思考。这好比师生共同进入林间采蘑菇,教师是与他们一起采,还是就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教师是那个蘑菇指引者,还是采摘陪伴者?教师陪他们走过有微风有阳光有蘑菇的林子这一段生命经历本身更重要,还是采摘来的蘑菇这一收获更重要?这些问题,有答案又没有答案。

 2.多读几部与多读几次,哪一个更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众所周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一年内课外自读 5 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像《红楼梦》这类评论家说“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的宏大作品,是让学生先多读几次,还是先多读几部?两者哪一个方法更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的长远发展? 3.培养阅读的态度,也是在培养一种做事的态度。

 古人说读《红楼梦》应当持这样的态度:“当煮苦茗读之,爇名香读之,于好花前读之,空山中读之,清风明月下读之,继《南华》、《离骚》读之,伴《涅盘》、《维摩》读之。”这恭谨、庄重的读书态度,也正是一种宝贵的做事态度、人生态度。面对同一部作品,相同的阅读要求与阅读时间,不同学生的完成程度与心得收获可以完全不同。这固然有阅读基础、语文水平差异的原因,但一定也有阅读态度差异原因,这不同的阅读态度正是一个人的不同做事态度的体现。探究精神、专心致志、不急不躁、持之以恒……这些是良好的阅读品质与读书态度,不也正是一个人的做事态度与人生境界吗?

 【参考资源】

 1、《红楼梦》(全二册)(曹雪芹、高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2017 年 1 月版)

 2、《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年 5 月版 )

 3、脂砚斋评《石头记》(曹雪芹,花山文艺出版社,2015 年 7 月版)

 4、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全集)(周汝昌较批,译林出版社,2017 年 9 月版)

 5、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 2月版)

 6、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著,上海三联书店,2013 年 1 版)

 7、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推荐访问:红楼 百味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