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物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3 动能和动能定理

时间:2021-11-02 11:17:44  来源:网友投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动能的概念及动能定理。

 科学思维 经历动能概念的建立过程,提高演绎推理能力,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中的实际问题。

 科学态度与责任 感知生活中动能定理的应用,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知识点一 动能的表达式 [观图助学] 如图甲所示,是古代战争中攻击城门的战车,战车上装有一根质量很大的圆木,有很多士兵推着以很大的速度撞击城门,轻而易举地将城门撞破。圆木的质量很大,速度很大时,是为了增加圆木的什么能?

  甲

 乙 如图乙所示,人用铁锤打击石头时为什么要用质量较大的铁锤,还要高高抡起来?这样可以增大铁锤打击石头时的什么能? 1.定义:在物理学中用“ 12 mv2 ”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

 2.表达式 E k = 12 mv2 。

 3.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符号为 J。1 kg(m/s) 2 =1 N·m=1 J。

 [思考判断] (1)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3)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 初中学过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动能的“三性” (1)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速度不同,动能也不同,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标量性: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

 (3)瞬时性:动能是状态量。

 知识点二 动能定理

 1.推导: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 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 l,速度由 v 1 增加到 v 2 ,此过程力 F 做的功为 W。

 2.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表达式:W=E k2 -E k1 。动能定理中的功“W”指合力做的功。

 4.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思考判断] (1)合力做正功,物体动能可能减小。(×) (2)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肯定不变。(√) (3)物体做变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动能一定变化。(×) (4)若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5)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它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

 E k2 -E k1 是动能的变化,定理中“变化”一词,并不表示动能一定增大,它的确切含义为末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数值可正、可负。

  核心要点一 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与速度的三种关系 (1)数值关系:E k = 12 mv2 ,质量一定时,速度 v 越大,动能 E k 越大。

 (2)瞬时关系:动能和速度均为状态量,二者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3)变化关系:动能是标量,速度是矢量,质量一定的物体当动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了变化;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可能仅是速度方向的变化,物体的动能可能不变。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对“力”的两点理解 ①“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②“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 数量关系 合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相等 单位关系 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因果关系 合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3.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试题案例] [例 1] 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B.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 D.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 解析 由 W=Flcos α 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做功为零,可能是 α =90°,故选项 A 正确,B 错误;由动能定理 W=ΔE k 可知,合外力做功越多,动能变化量越大,但动能不一定越大。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但物体合外力不一定为零,选项 C、D 均错误。

 答案 A [针对训练 1] (多选)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大小为 v,再前进一段距离使物体的速度增大为 2v,则(

 ) A.第二过程的速度增量等于第一过程的速度增量 B.第二过程的动能增量是第一过程动能增量的 3 倍 C.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的功 D.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功的 2 倍 解析 第一过程速度增量为 Δv 1 =v,动能增量为 ΔE k1 = 12 mv2 ,合外力做功 W 1 =ΔE 1 = 12 mv2 ;第二过程速度增量 Δv 2 =2v-v=v,动能增量 ΔE k2 = 12 m·(2v)2 - 12 mv2

 = 32 mv2 =3ΔE k1 ,合外力做功 W 2 =ΔE k2 = 32 mv2 =3W 1 ,故选项 A、B 正确,C、D错误。

 答案 AB 核心要点二 动能定理的应用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注意事项 (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标量方程,但在应用动能定理时,需要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

 2.对动能定理的几点说明 名词 释疑 正负关系 W>0,ΔE k >0(动力做功);W<0,ΔE k <0(阻力做功) 研究对象 一般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过程要求 适用于全过程,也适用于某一阶段 对应关系 一个过程量(做功)对应着两个状态量(动能) [试题案例] [例 2] 如图所示装置由 AB、BC、CD 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 AB、CD 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 BC 的长度 s=5 m,轨道 CD足够长,且倾角 θ=37°,A、D 两点离轨道 BC 的高度分别为 h 1 =4.30 m、h 2 = 1.35 m。现让质量为 m 的小滑块自 A 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2 ,sin 37°=0.6,cos 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 D 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 B 点的距离。

 【审题指导】

 题干关键点 信息提取 圆弧平滑连接 速度方向变化时大小不变 AB、CD 段是光滑的 滑块在斜面上运动时没有摩擦 轨道 CD 足够长 滑块在右端斜面上滑时直到速度为零 解析 (1)如图所示,小滑块从 A→B→C→D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 1 -h 2 )-μmgs= 12 mv2D -0 将 h 1 、h 2 、s、μ、g 代入得 v D =3 m/s。

 (2)对小滑块运动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设小滑块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 总 。

 有 mgh 1 =μmgs 总

 将 h 1 、μ 代入得 s 总 =8.6 m 故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 B 点的距离为 2s-s 总 =1.4 m。

 答案 (1)3 m/s (2)1.4 m [例 3] 质量为 4 t 的卡车,由静止出发在水平公路上行驶 100 m 后速度增大到 54 km/h,若发动机的牵引力为 5×10 3

 N 不变。则:

 (1)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2)卡车动能增加了多少? (3)卡车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解析 (1)W=Fs=5×10 3 ×100 J=5×10 5

 J。

 (2)ΔE k = 12 mv2 -0= 12 ×4×103 ×15 2

 J=4.5×10 5

 J。

 (3)由动能定理知 W 合 =ΔE k ,即 W-W 阻 =ΔE k

 W 阻 =W-ΔE k =5×10 5

 J-4.5×10 5

 J=5×10 4

 J。

 答案 (1)5×10 5

 J (2)4.5×10 5

 J (3)5×10 4

 J [拓展] 在[例 3]中如果汽车速度从 54 km/h 继续行驶至速度为 75.6 km/h,此过程中假设汽车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数值不变,求汽车速度从 54 km/h 加速至 75.6 km/h过程中,汽车前进的距离。

 解析 设汽车前进过程中阻力为 f,前进位移为 s, 由题知 W 阻 =fs, 即 f= W阻s= 5×104100 N=5×10 2

 N。

 由动能定理有 Fs 1 -fs 1 = 12 mv22 - 12 mv21

 将 v 2 =75.6 km/h=21 m/s,v 1 =54 km/h=15 m/s 代入上式得 s 1 =96 m。

 答案 96 m 方法总结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针对训练 2] 如图所示,物体从斜坡上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 B 处后又沿水平面前进到 C 处停下。如果物体从 A 处以一定的初速度 v 0 滑下,求物体停下处 D距 C 多远?(设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

 解析 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时只有摩擦力做功。

 物体从 A 由静止运动到 C 处停止的过程中,设摩擦力在 AB 段、BC 段做的功分别为 W 1 、W 2 ,由动能定理得 mgh AB +W 1 +W 2 =0① 物体从 A 处以初速度 v 0 滑下到 D 停止的过程中,设 CD 段摩擦力做的功为 W 3

 由动能定理得 mgh AB +W 1 +W 2 +W 3 =0- 12 mv20 ② 由①②式得 W 3 =- 12 mv20 ,即-μmgs CD =- 12 mv20

 s CD = 错误! ! 。

 答案 错误! !

 [针对训练 3] 在[针对训练 2]中如果 AB 的高度差为 h,物体质量为 m,使物体由C 点沿原路返回 A 点,则外力做的功至少为多少? 解析 物体从 A 由静止到 C 处停止的过程中,设摩擦力做的功为 W f ,由动能定

 理得 mgh+W f =0① 物体从 C 至 A 处速度恰为 0 时,外力做功最少,设为 W F , 由动能定理得 W F +W f -mgh=0② 由①②式解得 W F =2mgh。

 答案 2mgh

 1.质量一定的物体(

 ) A.速度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一定变化 B.速度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 C.速度变化时其动能一定不变 D.动能不变时其速度一定不变 解析 速度是矢量,速度变化时可能只有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动能是标量,所以速度只有方向变化时,动能可能不变;动能不变时,只能说明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不一定不变,故只有 B 正确。

 答案 B 2.一质量为 m 的滑块,以速度 v 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方向与原来相反),在整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 32 mv2

 B.- 32 mv2

  C. 52 mv2

 D.- 52 mv2

 解析 由动能定理得 W= 12 m(-2v)2 - 12 mv2 = 32 mv2 ,选项 A 正确。

 答案 A 3.如图所示,在短道速滑运动中,“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不计冰面阻力,则在乙推甲的过程中(

 )

 A.甲对乙做正功,甲的动能增大 B.甲对乙做正功,乙的动能增大 C.乙对甲做正功,甲的动能增大 D.乙对甲做正功,乙的动能增大 解析 甲对乙的作用力方向向后,与乙的速度方向相反,对乙做负功,乙的动能减小;乙对甲的作用力向前,与甲的速度方向相同,对甲做正功,甲的动能增大,故选项 C 正确,A、B、D 错误。

 答案 C 4.如图所示,某人骑自行车下坡,坡长 l=500 m,坡高 h=8 m,人和车总质量为100 kg,下坡时初速度为 4 m/s,人不踏车的情况下,到达坡底时车速为 10 m/s,g 取

 10 m/s 2 ,则下坡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

 ) A.-4 000 J

  B.-3 800 J

 C.-5 000 J

  D.-4 200 J 解析 由动能定理有 mgh+W f = 12 m(v2 -v 20 ),解得 W f =-mgh+ 12 m(v2 -v 20 )=-3 800 J,故 B 正确。

 答案 B 5.(2018·全国卷Ⅱ,14)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析 由动能定理 W F -W Ff =E k -0,可知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A 正确。

 答案 A 6.半径 R=1 m 的 14 圆弧轨道下端与一光滑水平轨道连接,水平轨道离地面高度 h=1 m,如图所示,有一质量 m=1.0 kg 的小滑块自圆弧轨道最高点 A 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水平轨道末端 B 时速度为 4 m/s,滑块最终落在地面上(g 取 10 m/s 2 ),试求:

 (1)不计空气阻力,滑块落在地面时速度的大小; (2)滑块在轨道上滑行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解析 (1)从 B 点到地面这一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 12 mv2 - 12 mv2B , 代入数据解得 v=6 m/s。

 (2)设滑块在轨道上滑行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 Ff ,对滑块从 A 到 B 这一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 mgR-W Ff = 12 mv2B -0, 解得 W Ff =2 J。

 答案 (1)6 m/s (2)2 J

 基础过关 1.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率,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 2 倍的是(

 ) A.质量不变,速率变为原来的 2 倍 B.质量和速率都变为原来的 2 倍 C.质量变为原来的 2 倍,速率减半 D.质量减半,速率变为原来的 2 倍 解析 由 E k = 12 mv2 知,m 不变,v 变为原来的 2 倍,E k 变为原来的 4 倍。同理,m 和 v 都变为原来的 2 倍时,E k 变为原来的 8 倍;m 变为原来的 2 倍,速率减半时,E k 变为原来的一半;m 减半,v 变为原来的 2 倍时,E k 变为原来的 2 倍,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2.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某过程中,外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单独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只要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动能定理只适用于直线运动,不适用于曲线运动 D.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又适用于变力做功的情况 解析 外力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单独做功的代数和,选项 A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决定动能是否改变的是总功,而不是某一个力做的功,选项 B 错误;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又适用于变力做功的情况,选项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 3.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 1∶4,速度大小之比为 4∶1,则这两个物体的动能之比为(

 ) A.1∶1

  B.1∶4

  C.4∶1

  D.2∶1 解析 由动能表达式 E k = 12 mv2 得 E k1E k2 =m 1m 2 · v 1v 22= 14 × 412=4∶1,C 正确。

 答案 C 4.(多选)一质量为 0.1 kg 的小球,以 5 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与竖直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若以弹回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碰墙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和动能的变化分别是(

 ) A.Δv=10 m/s

  B.Δv=0 C.ΔE k =1 J

  D.ΔE k =0 解析 弄清速度的变化是矢量而动能的变化是标量,是分析问题的关键。由于速

 度是矢量,故 Δv=v 2 -v 1 =5 m/s-(-5 m/s)=10 m/s。而动能是标量,初、末状态的速度大小相等,故动能相等,因此 ΔE k =0,故选项 A、D 正确。

 答案 AD 5.有一质量为 m 的木块,从半径为 r 的圆弧曲面上的 a 点滑向 b 点,如图所示。如果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木块所受的合力为零 B.因木块所受的力对其都不做功,所以合力做的功为零 C.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为零 D.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 解析 物体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变化,加速度不为零,故合力不为零,A 错误;速率不变,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知,合力做的功为零,而支持力始终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但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不为零,C 正确,B、D 错误。

 答案 C 6.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 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 v 1 增加到 v 2 时,上升高度为 H,重力加速度为 g,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或表达式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W N = 12 mv22 ,其中 W N 为支持力做的功 B.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W 合 =0,其中 W 合 为合力做的功 C.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W N -mgH= 12 mv22 - 12 mv21

 D.对电梯,其所受合力做功为 12 Mv22 - 12 Mv21 -mgH 解析 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根据动能定理得 W N -mgH= 12 mv22 - 12 mv21 ,故选项 C 正确,A、B 错误;对电梯,合力做功等于电梯动能的变化量,故选项 D错误。

 答案 C 7.一辆汽车以 v 1 =6 m/s 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 s 1 =3.6 m,如果以 v 2 =8 m/s 的速度行驶,在同样的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 s 2 应为(

 ) A.6.4 m

  B.5.6 m

  C.7.2 m

  D.10.8 m 解析 急刹车后,水平方向上汽车只受摩擦阻力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由动能定理可得 -F Ff

 s 1 =0- 12 mv21 ①,-F Ff

 s 2 =0- 12 mv22 ②,②式除以①式得 s2s 1 = 错误! ! 。故汽车滑行距离 s 2 = 错误! ! s 1 = 错误! !2×3.6 m=6.4 m,选项 A 正确。

 答案 A 8.如图所示,AB 为 14 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 R,BC 的长度也是 R。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

 当它由轨道顶端 A 从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 C 处停止,那么物体在 AB 段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

 A. 12 μmgR

  B. 12 mgR C.mgR

  D.(1-μ)mgR 解析 设物体在 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 AB ,物体从 A 到 C 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W AB -μmgR=0,所以有 W AB =mgR-μmgR=(1-μ)mgR,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9.如图所示,用与水平方向成 θ 角的恒力 F,将质量为 m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从 A点拉到 B 点后撤去力 F,若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A、B 间的距离为 x,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从 A 到 B 的过程中力 F 做的功 W;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 (3)物体的最大滑行距离。

 解析 (1)由功的公式可求得 W=Fxcos θ。

 (2)由题意知:物体在 AB 段做加速运动,在 B 点有最大动能,在 AB 段 F f =μF N=μ(mg-Fsin θ), 对物体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Fxcos θ-μ(mg-Fsin θ)x=E k -0, 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 E k =Fx(cos θ+μsin θ)-μmgx。

 (3)撤去力 F 后,物体所受摩擦力变为 μmg,设物体从 B 点到停止运动的位移为 l,则-μmgl=0-E k

 物体的最大滑行距离 x 总 =l+x= Fx(cos θ+μsin θ)μmg。

 答案 (1)Fxcos θ (2)Fx(cos θ+μsin θ)-μmgx

 (3) Fx(cos θ+μsin θ)μmg 能力提升 10.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为 l 的轻绳悬挂于 O 点,小球在水平力 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 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 Q 点,如图所示。则力 F 所做的功为(

 )

 A.mglcos θ

  B.Flsin θ C.mgl(1-cos θ)

  D.Fl(1-sin θ) 解析 小球的运动过程是缓慢的,因而小球任何时刻均可看作是平衡状态,力 F的大小在不断变化,F 做功是变力做功。小球上升过程只有重力 mg 和 F 这两个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mg(l-lcos θ)+W F =0,所以 W F =mgl(1-cos θ)。选项 C正确。

 答案 C 1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小物块,O 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

 块的位置。物块由 A 点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 点。在从 A 到 B 的过程中,物块(

 )

 A.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经过 O 点时的速度最大 C.所受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 D.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解析 当合外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这一位置在O 点的左侧,此时加速度为 0,速度最大,选项 A、B 错误;弹簧弹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选项 C 错误;从 A 位置到 B 位置,动能变化量为零,外力所做的总功也应当为零,而整个过程只有弹簧弹力和摩擦力对物块做功,即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12.如图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 A,若将小球 A 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 A 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 h。若将小球 A 换为质量为 3m的小球 B,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 B 下降 h 时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

 A. 2gh

  B.4gh3

 C. gh

  D.gh2 解析 小球 A 下降 h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W 1 =0;小球 B 下降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3mgh-W 1 = 12 ×3mv2 -0,解得 v=4gh3,故 B 正确。

 答案 B 13.如图,一半径为 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 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自轨道端点 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 Q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小球自 P 滑到 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14 mgR

  B. 13 mgR

  C. 12 mgR

  D. π4 mgR 解析 在 Q 点,F N -mg= mv2R,所以 v= gR;由 P 到 Q 根据动能定理得 mgR-W Ff = 12 mv2 ,解得 W Ff = 12 mgR,故 C 正确。

 答案 C 14.如图所示,AB 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 14 光滑圆弧轨道,轨道的 B 点与水平地面相切,其半径为 R。质量为 m 的小球由 A 点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小球滑到最低点 B 时,小球速度 v 的大小; (2)小球通过光滑的水平面 BC 滑上固定曲面,恰到达最高点 D,D 到地面的高度为 h(已知 h<R),则小球在曲面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W Ff 。

 解析 (1)小球从 A 滑到 B 的过程中, 由动能定理得:mgR= 12 mv2B -0 解得 v B = 2gR。

 (2)从 A 到 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h)-W Ff =0-0, 解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 Ff =mg(R-h)。

 答案 (1) 2gR (2)mg(R-h)

推荐访问:动能 定理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