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讲话&对于赴XX、XX学习考察人才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2021-11-03 08:55:18  来源:网友投稿

 在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讲话

  同志们、志愿者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全县“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及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与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的志愿者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今年是毛**“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周年。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忠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县委、县政府把今年确定为“环境综合整治年”,并于近期召开了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动员会议,团县委等部门迅速落实会议精神,确定 3 月 5 日为全县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活动统一行动日,3 月份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手段,保护环境、发展生产都是为了美好的生活,那种牺牲环境以求发展的路再也走不通了。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纪性问题,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深化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

 出不懈的努力。

 当前,我县的改革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舞台。

 环保志愿服务能够促进环保文化建设,是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环保志愿者的引领作用,精心培育环保文化,培育全民认同共有的环保理念,以文化理念催生广大群众参与环保的自觉行动,使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全县上下共同的信念和追求,努力建设小康和谐活力新静宁。志愿服务精神已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志愿服务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吸引和带动着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志愿服务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有效载体。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及其蕴涵的精神,既与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又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是一个文明传递的过程,能够发挥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希望广大志愿者树立远大理想、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成为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团县委等部门要加强网络建设,通过不断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和工作网络建设,不断延伸服务网络,实现志愿服务事业对社会的覆盖面。要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志愿者注册工作,坚持重点招募和普遍招募相结合,集中招募与经常性招募相结合,骨干队伍建设与一般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确保各项机制的良好运转,确保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同志们、志愿者朋友们!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片土地,共同的命运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奉献是爱心的流露,奉献是善意的升华,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让我们携起手来,弘扬伟大的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关于赴 XX、XX 学习考察人才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领导: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 XX 同志亲自部署,由副市长 XX 同志带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XX、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XX 及市委编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相关人员一行 XX 人,于 XX 月XX 日至 X 日赴 XX 市、XX 市,通过实地参访、座谈研讨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人才政策、工作成效及机构运转等经验做法。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特点 XX 和 XXX 市人才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经过几天的学习考察,大家普遍深受触动,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

 (一)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领导规格高。党委领导重视、强力推进、高效落实,是两市人才工作成功的首要经验。两地目前推行的人才新政,是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领衔推动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的,是“一把手”工程和重点工作;在各级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干部队伍中,人才思想和人才意识深入人心,把提升服务品质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内容,全力兑现承诺,加速政策落地,营造高效、规范、优质、温情的人才生态。

 (二)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工作落地推力足。两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人才工作体制顺、力量实、队伍强、分工细,注重把党管人才原则抓到实处。

 一是整合配套政策抓落实。X XX 市“XX 英才”行动计划,将原来分布在不同部门针对同一类人才的政策进行了系统整合,整合率达到 80%以上。新集成的政策明确了主管部门、办理程序和申报要件,同步印发 14 个实施细则,绘制 80 幅经办流程图,实行一单申报、一口受理,很好解决了政策重叠、多头治理的问题,强化了人才政策整体功效。X XX 市“XXX”人才新政,市委、市政府人才新政的总揽纲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宏观协调、督促指导;“22”是 8 个局委办的实施细则各职能部门发挥职能优势,抓落实落地的具体举措。

 二是强化部门职责抓联动。通过优化整合涉及人才工作的部门职能,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X XX 市根据人才工作形势任务需要,新增市委网信办、市国家安全局、市外办、市市场监管委、市医保局、市总工会等 12 个职能部门和 XX 新区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实工作力量。

 X XX 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相统一,积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将人才工作列入职能部门“三定”规定,完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人才工作实现了从“部门推动”向“齐抓共管”的转变。同步制定《XX 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人才工作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组织、结果运用进行量化考核,明确每项政策的负责局委、处室、电话,确保责任落细落实。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抓成效。X XX 市区分四类人才,明确奖励资助标准。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给予个人 5 万元到 200 万元的奖励资助,签订 3 年以上工作协议的,还可获得 1000 万元科研经费;高层次产业人才,给予每人 50 万元到 200 万元奖励资助;高技能人才,给予 20 万元到 50 万元的奖励资助;急需紧缺人才方面,给予经费资助、津贴、配套经费、奖励等多项奖补资金。X XX 市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明确奖补待遇,顶尖人才,享受 500 万元奖励和不超过 300 平米的免租住房;国家级领军人才,享受 200 万元奖励和不超过 200 平米免租住房;在郑工作满 10 年的,可无偿获赠免租住房;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突出贡献人才,分别享受 50 万元、20 万元奖励;对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给予 5-10万元奖励;对各级别高技能人才给予 10 万元到 200 万元奖励。青年人才,按照学历层次,享受三年内每人每月 500 元、1000 元和 1500 元生活补贴;在郑首次购房的,享受 10 万元、5 万元、2 万元购房补贴。同时,对新引进的人才团队(项目)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奖励资助,XX 两地也突出本地特点,分别出台了明确的奖励政策,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借鉴。

 (三)人才理念领先,人才工作创新引领好。从考察的总体情况看,两市人才工作领先,关键在于思想解放、理念领先 。一是服务意识强。考察中感受到,XX 市人才工作的重心已经聚焦于为产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上。以“产业第一、企业家

 老大”理念统一思想,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下放引才自主权,企业急需的人才,只要董事长签字,政府照单全收办理落户手续。XX 市在全面引才汇智的基础上,已将工作重心转向针对产业需求精准引才上。

 二是忧患意识强。两市在做好人才工作方面,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始终在对标国际先进、国内先进,不遗余力地在学习赶超。在座谈交流时,两地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把定期组织赴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列入工作机制。

 三是切合实际强。XX 市充分考虑靠近 XX 的利弊因素,充分发挥落户 XX 的优势效应和聚焦产业的正回馈效应,重点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XX 市人才工作的基调定位于“汇聚国外、省外的 XX 籍人才”,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很多人才愿在 XX 工作,但不愿在 XX 落户”的情况,及时研究调整政策措施。

 (四)聚才环境优越,人才工作汇聚引力强。有好的人才政策,更要有优的软硬件平台和环境支撑,人才工作才能真正做强。

 一是硬件平台强。XX 人才市场落户XX,XX 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019 年启动建设,“一园两核多点位”产业化布局基本形成,招商引资步伐不断加快。《XX 市人才公寓认定支持办法》,共认定15 处 100 万平米市级人才公寓,解决各类人才安居问题。XX 市建设覆盖各区域的人才公寓,已开工 25689 套,全力落实“2019 年底前主体封顶、2020 年拎包入住”目标。着力优化平台建设,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综合体齐头并进,高标准建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

 二是软件环境优。XX 市实施引进人才“绿卡”制度,持卡人才可享受金融、交通、医疗、购房安居、小客车摇号竞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配套服务。成立市引进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将市人社局相关处室20 多引才服务事项下放到引才“一站式”窗口,整合市人社、公安、教委等 8 部门人才服务职能,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基本实现人才“进一个门,办所有事”。

 合并事项、压缩环节、精减要件,提升服务,90%以上事项实现即来即办。

 三是服务实效优。XX 市畅通人才服务渠道,实施人才服务绿卡制度,打造“时间最短、流程最简、要件最少”服务模式。率先建立包含学信网在内的全数据共享申报平台,只需一张社保卡即可足不出户完成生活补贴申报、领取,秒报秒批,即时到账。优化完善“XXX”人才网、微平台、96567 人才服务专线、人才服务 APP 等服务载体,在市县两级建立人才之家,构建人才服务联动阵地,着力打造人才政务服务最优体验。

 二、我市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差距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人才工作特色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体制机制上还有薄弱环节。

 一是牵头抓总的力量不足。从牵头抓总的角度看,市委组织部人才力量偏薄弱,发挥牵头抓总力量明显不足。个别县区组织部门机构改革后没有专门负责人才工作的科室或机构。

 二是责任体系不够明确。XX人才工作的每项政策、每个计划都具体到局委办、处室,直至具体责任人,我市在这方面尚未真正做到细化具体化。

 (二)在工作理念上还不够先进。

 一是思想解放得还不够。我们充分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但在打破条块分割、健全工作机制上创新不够;结合产业招才聚才的思想确立得不够明确,在放下身段、为企业家、为各类人才倾心服务上还有差距。

 二是结合市情上还不够。主要是全面撒网、平均用力的多,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上做得不够;聚焦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

 才聚才上政策措施效果不够理想;还有一些职能部门单以引进数量评价工作成效,对产生的实际效应重视不够等。

 (三)在引才聚才环境上还有明显短板。与 XX 两市相比,我市人才工作最直观的差距,表现在硬平台和软环境的不足上。

 一是没有建立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没有建设人才公寓; 二是人才工作的政务服务效能不高,尊崇人才、尊崇企业家的氛围不够浓厚等。

 (四)人才专项资金投入上还有差距。与 XX 两地的人才资金投入上比较,我市在对人才、科技团队等引进方面的奖补资金政策相对落后,市级财政投入有限。

 三、对我市加强人才工作的有关建议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是我市掌握发展主动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借鉴 XX 两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从组织领导入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力量。建议参照 XXX 模式,强化人才办工作力量,成立人才信息服务中心,便于人才政策推动和工作督导落实。

 二是进一步充实配强各相关局委办、市县区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机构。学习借鉴两市经验,优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具体化各职能部门的行业职能,把条块分割的壁垒深度融合,形成一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考核机制,更有效地推进工作落实。

 (二)从优化体系入手加强人才工作政策整合。

 一是出台纲领性政策文件。以人才工作重大工程为统领,形成,进一步整合各职能部门针对同一类人才的政策,切实解决“碎片化”问题。

 二是配套出台若干细则、计划。围绕纲领性文件的落地落实,进一步分解细化各部门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各级各单位部门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联动性。

 三是持续加大全市人才财政专项的资金投入。围绕新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市县两级财政和用人单位,都要根据来安工作的各级各类人才匹配资金,给予人才“真金白银”奖补政策,确保政策有吸引力,有操作性、精准见效。

 (三)从切合市情入手优化人才工作发展理念。

 一是切实摸清人才工作底数。建立台账、分类调查,搞好现有人力资源的盘点,搞清人才流失状况;结合我市“XXX”战略目标、四大千亿级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做好各类人才需求调研论证,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制定针对性引才策略。

 二是突出聚焦产业发展。把人才工作的主要方向放在促进重点产业发展上,如我市高端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作为规划的四大千亿级产业,其发展还有不小差距,重点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引进人才团队、项目等。三是着力减少人才流失。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是我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实际。在制定人才政策时,也要充分考虑现有人才的激励政策,把人才留好用好。

 (四)从吸纳能力入手缩小人才工作环境差距。

 一是筹建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吸纳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人才服务能力。

 二是筹建市、县(区)两级人才公寓,解决引进人才安居问题。

 三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力度,打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各类专家人才。

 四是突出聚焦服务产业,全方位制定服务企业家、服务人才具体措施,营造拴心留人、吸纳项目、吸引人才的优

 质环境。

 五是提升孵化器、创业园区、众创空间等青年人才创业平台建设水平,打造更高更优的人才创业环境。

 六是赋予各县(市、区)足够的人才政策自主权,鼓励大胆尝试创新。

推荐访问:学雷锋 工作情况 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