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委(县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1-11-03 09:59:00  来源:网友投稿

 2021 年在市委(县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 2020 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 2021 年经济工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回顾了 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分析了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 2021 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和推进“十四五”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省经济工作作了系统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筹疫情防控,顽强拼搏奋斗,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精准施策、积极应变,革故鼎新、真抓实干,付出艰苦努力、不断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共克时艰战疫情、筑防线,疫情防控常态长效。疫情应对及时有力。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和覆盖全市的网格化防控体系,迅速建成医学隔离救治点、发热门诊和分诊中心,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复工复产快速有序。认真落实复工复产各项举措,建立领导干部包保联系企业制度,派驻疫情防控指导员 376 名,帮助企业融资 45.8 亿元,减免税费 5.65亿元,实现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学生安全有序返校,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保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常态化防控持续巩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不断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组建了流行病学调查、消杀应急、采样检测、医疗救治等 4 支应急队伍,储备了可供 1 个月的防疫物资。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系统开展防疫指挥体系应急演练。建成 38 个核酸检测机构,可实现 5 日内全市全员检测。

 二是戮力同心抓落实、促成效,三场战役扎实推进。精准脱贫高效深入。坚持“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全力对冲疫情影响。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攻势,投入扶贫资金2.97 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486 个,开发公益性岗位 3734个,剩余 1869 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动态清零,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返贫致贫风险全部

 消除。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清河行动”,清理河道 220 公里。环城河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开发区工业集中供热建成运营,PM2.5 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 13.6。大力开展固废专项整治行动,处置违规倾倒固废行为 6 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 95。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顺利完成。新增造林 7560 亩,完成森林抚育 13 万亩。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全面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扎实做好各领域风险防控。全口径政府债务监控机制初步建立,148 家机关事业单位及融资平台纳入动态监测,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清理整顿违规违法金融机构 3 家,金融环境秩序良好。依法依规做好问题楼盘处置工作,积极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风险。

 三是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12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14 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2 家。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 29 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有序推进,市级以上合作社达 167 家、家庭农场 106 家。数字农业加快发展,创建国内首个“区块链村”。工业经济企稳复苏。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 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4。完成工业技改投资 14.8 亿元,增长 3.5。“3111”工程首位产业产值 210 亿元,实现税

 收 2.79 亿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8 家、高新技术企业 2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8.5 亿元,增长 20。通过质量管理认证企业 46 家,授权发明专利 54 件。第三产业亮点纷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马术耐力锦标赛,创新举办线上“梨花节”,累计“云游”2200 余万人次。电商交易额突破 60 亿元,全省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电视电话会议专题介绍我市发展成效,被评为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市、省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示范市。

 四是持之以恒抓改革、促创新,活力动力充分激发。优化环境再出招。新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投用,首批推出“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 10 件, “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近 75,全流程网办事项占比超 50。企业开办实现“一窗通办、当日办结”,新增市场主体 3.8 万多家。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智能化扎实推进,节约政府资金 5 亿多元。重点改革再突破。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属地管理”责任事项梳理工作成为试点。市属五大国有集团整合重组为三大集团,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完善,资产总额超 470 亿元。成立中介组织执业管理专项督导组,推动中介服务走向阳光规范。修订政府投资小规模工程简易招投标规定。完善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机制,基层运转更有保障。创新活力再释放。主攻智能制造,完成重点技改项目投资 13.7 亿元,推广自动化生产线 180 条,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 7 家。抓科技赋

 能,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促成 14 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新认定高层次科技人才 124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9 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 23 家,科技特派员做法成为全省典型。五是千方百计补短板、促和谐,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市建设提速提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启动,47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60亿元。全年征收房屋 70 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 2 个,新建保障性住房 2000 套。7.5 万吨水厂、高铁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小区 38 个。万达广场建成开业,多中心城市商圈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保障稳步提高。投入 17.4亿元,完成 33 项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 7793 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7.2、医疗保险参保率 104.1。城乡低保统筹合一,在全市率先实现审批权下放。发放救助资金 1.6亿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体 4 万余人。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初步建立。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 所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完成,实验小学分校开工建设。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实现全覆盖。深化文明村镇建设,新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6 个。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投入使用,精神病院主体完工,内科综合楼开工建设。成功创建综合二级医院 5 所,组建紧密型医共体 2 个,分级诊疗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国土调查顺利完成。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深入开展“1+6+N”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推深做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开展“行业清源”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不懈努力,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啃下了许多制约发展活力的改革硬骨头,“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我们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政策环境和机遇更加有利。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肩负起新发展阶段赋予的重大使命,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挥优势潜力,补齐短板弱项,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加快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用“五个根本”总结概括了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一年来全市上下艰苦卓绝、成之惟艰的发展实践,使我们对这“五个根本”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面对疫情冲击,******运筹帷幄、果断决策、亲自指挥,我国取得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世界经

 济发展的奇迹,我市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们从中体会到,******的领航掌舵是应对惊涛骇浪的定海神针,只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二是必须统筹发展安全、做到执政为民。应对这场大危机,我们从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再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从按下“暂停键”到局部复工、再到全面复工。我们从中体会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部署,促社会安定有序。三是必须坚持科学应变、做到精准施策。我们因应情势变化调整策略,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落实减税降费、稳企稳岗、金融支持等纾困惠企政策,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们从中体会到,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之举,只要增强识变之智、求变之方、应变之勇,善于靶向施策、狠抓落实,就能够把握发展主动权。四是必须善于 危中寻机、勇于开辟新局。我们在疫情防控初期迅速填补防护用品产能空白,落实国家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等短板,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我们从中体会到,挑战应对好了就是机遇,只要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五是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凝聚磅礴力量。大灾大难面前,党中央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凝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合力。我们从中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只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攻坚克难、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能量。在重大考验面前,我们得到的这些认识和体会弥足珍贵,可以从中把握规律、启迪未来,运用到今年经济工作中,体现到振兴发展各方面。

 二、认清机遇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准确把握总体工作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作了深刻分析。从我市面临的机遇看,中央和省委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安排,提出把粮食产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等工作提出要求,有利于发挥我市优势潜力,为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创造了更大空间。我们有在国内产业链条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之重器,有经受疫情考验坚韧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投产、存量项目扩大产能、新动能逐步释放,这些都是今年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从我市面临的挑战看,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对我市经济发展形成传导和冲击,外部需求萎缩会影响对外经贸发展,部分骨

 干企业经营困难较多,服务业中小企业尚需恢复,稳就业工作存在一定压力,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人民群众生活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问题、又要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做到趋利避害,攻坚克难、实干苦干,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精神,深入贯彻******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 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6 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委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 6 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拟设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考虑到 2020 年基数比较低,今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我们把今年经济增长定位在 6 左右,是符合实际、较为稳妥的,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回到合理区间。其他指标也是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和各行业增速预期,科学测算确定的。具体执行时要结合实际,力争取得更好结果。

 一要把握好国家宏观政策取向。今年国家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妥推出一些临时性的救助政策,更加注重科学精准实施,在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的情况下,使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要把握好国家政策变化,制度性政策要抓好落实,阶段性政策要争取国家后备工具箱支持,确保平稳过渡,避免出现退出的叠加效应。

 二要继续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今年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一大考验。我们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要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坚持政府要过紧日子,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守住“六保”底线,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进而实现

 更大发展。

 三要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进一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配性,提升融入度,增强服务功能,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三、突出重点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后面市长还要作安排,我就全市工作的发力重点讲一些意见。

 (一)聚焦产业升级,拓展高质量发展新增量。优化升级主导产业。扎实做好“十四五”园区产业规划,推进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链长制”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立主导产业 28 类产品及 79 类上下游配套产品循环体系,提升园区企业产品配套率。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健全完善“小微企业”“小升规”名录库,确保全年新增规上企业 5 户以上,力争新增产值 10 亿元企业 1 户以上。创新驱动工业发展。持续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滚动实施技改项目 50 个以上,竣工投产 20 个以上,投资增长 5 以上。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

 企业 4 户以上。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科技走廊平台对接力度,健全完善人才“引留育用”机制,持续实施企业家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工人高质量发展匠心培育工程。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战新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建立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战新企业 3 户以上、高新企业 4 户以上。发力新基建 5G 发展,促进数字与工业深度融合,赋能工业转型升级,全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 20个以上,力争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1 个。注重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力争实现“0 到1”的质变和“1 到 N”的量变。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现代物流园,吸引入驻互联网物流、智能化仓储物流等现代化物流企业,建立园区配套的现代化物流体系。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立足群众生活迫切需要,加大服务供给力度,整合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资源,培育引进一批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并进。

 (二)聚焦乡村振兴,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夯实农业基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抛荒地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和生猪稳定生产。突出“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精致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茶、蜂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新增“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 2 个、特色产业基地 3 个。注重农

 业品质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提升农村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 2 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启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完成 40 个自然村整治,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 200 户以上。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系列评比表彰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主动性。推广培育一批美丽经济示范村,加快“美丽乡愁”向“美丽经济”转换。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六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6 个。建立低收入群体监测预警机制,推进产业扶贫园区建设,动态调整扶贫项目库,确保产业项目资金占比达 50 以上。深化农村“三变”“股改”改革,推动 19 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股份分红,确保全年经营性收入超 50 万元村达 24 个。鼓励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超、农企、农旅产销对接。加大“新农人”培养力度,力争实现“培育一个,带富一村”。

 (三)聚焦文旅融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热点。推动资源优势转化。提速风景区换乘中心、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配套,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深入推进“旅游+”,加快农文旅体深度融合,以绿水青山运动会为载体,整合区域山水、民俗、民宿等资源优势,打造系列体育赛事,打响“乐享山水”文旅品牌,推动山水增值、生态变现。紧盯长三角城市目标人群,加强与都市圈城市友好交流,实施

 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持续提升旅游热度。丰富文旅产品业态。突出规上文化产业、限上住宿业企业培育,新增规上文化产业企业 3 户、限上住宿企业 2 户。推进景区品质提升,注重文化业态植入,推出国乐、非遗、红色等研学游产品,建设新型文旅示范景区。策划花田跑、徽博会、康养大会等活动,针对性设计亲子游、家庭游项目产品,打造四季可览、可游、可享的乡村旅游“打卡点”。拉动文旅消费升级。加大分时预约力度,优化数字文旅产业消费。大力发展夜经济,加快建设以小镇、梦潜口等为核心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扩大美食影响,打造小吃街,注重品牌塑造,促进游客二次消费。

 (四)聚焦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突出招大引强牵动。完善招商导则,突出新兴产业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加大主导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力度,发挥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探索政校企产学研用招商合作机制,支持新建研究院、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平台,主动承接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动态调整“十四五”重点项目库。落实“双进双产”要求,以省市重点项目和投资亿元项目为重点,谋划开工新建项目 80 个以上,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等亿元续建项目 25 个以上,实现综合整治等竣工投产项目 55 个以上,确保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竣工达产率始终走在全市前列。提升对上争资成效。紧盯上

 级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动态,结合“十四五”重点项目库编制,突出“两新一重”关键领域,持续加大交通、水利、教育、环保、卫生等传统民生领域项目争取力度,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5G 网络、物联网等新兴业态领域项目谋划能力和水平。

 (五)聚焦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聚力改革攻坚。打好“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组合拳”,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区属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监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持续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开放合作。深化落实“1+2+2”战略合作协议,加深区域间产业协作,确保全年新引进长三角亿元以上项目 3 个以上。发挥跨境电商孵化中心作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外贸市场。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鼓励外资投向新兴产业。支持“双创”示范基地与上海科技孵化器等开展联合联建,打造创新创业重点展示品牌。营造亲商环境。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修订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跟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办理”,提速项目审批,营造亲商安商投

 资环境。

 (六)聚焦城乡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释放城乡发展空间。继续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调整“三区三线”布局。争取两侧地块的建设用地规模。高质量完成全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高起点谋划城北新区开发建设利用,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创新集聚、产业强劲、美丽现代的高品质城市新区。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城乡公交一体化提质等六大工程,积极争创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高质量完成养生小镇产业规划,努力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的生态社区。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区主次干道整治提升工程,加快市政道路续建项目,推进城区出入口重要节点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更新城市排水系统,新建污水管道 5.6公里,改造管网 8.5 公里。巩固提升创城创卫成果,继续抓好市容市貌整治,加大重点地段管理力度,完成 6 个老旧小区改造及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无物业小区管理机制,建成垃圾处理综合中转站,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营造规范有序、优美整洁、安全畅通的宜居环境。

 (七)聚焦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园区。持续实施循环园“五大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第三轮废气深度治理、污水预处理,实施循环

 园东扩、城北工业园三期扩建,实现园区有序扩容。建成循环园智能控制系统、大气精细化管理平台等项目并投入使用,提升园区智能监管水平,保障集中供热扩容稳定运行。树牢“亩均效益”导向,健全“五未”土地清理工作机制。探索推进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实现园区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三线一单”,严格落实“气 30 条”“水 30 条”“土 20 条”污染防治措施,深入推进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餐饮油烟整治、禁燃禁放等工作,确保 PM2.5 平均浓度控制在 30 微克/立方米以下;加快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常态化运行已建成污水治理设施,确保饮用水源地及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 100。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公益林管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稳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农药集中配送、“生态美超市”等工作,让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人心。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开展节水、节电、节粮活动,积极创建绿色社区,提升全民绿色环保意识,加快形成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

 (八)聚焦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让民生

 幸福更有温度。落实稳就业政策,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2 以内。完善覆盖全民社保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帮助困难群众。坚持教育优先,完成教学楼综合扩建工程建设。加强妇幼健康和老龄健康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应急广播体系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启动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城市社区“15 分钟”便民服务圈。持续推广“安康码”应用,实现覆盖更多领域。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加强市三院综合能力建设,建好村医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社会稳定更有秩序。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秩序。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大力构建“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省乡村治理先进试点工作落实,完成新一届村(居)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持续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推进“守护平安”系列行动,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四、坚持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抓好工作任务落实

 做好经济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发挥党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坚持和完善党抓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增强政治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健全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创造性开展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好经济运行综合分析研判,拿出务实管用对策办法,抓好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增强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实效性,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对各县区抓经济发展成效进行排榜,强化正向激励和鞭策督促,规范开晨督查工作,对不抓落实、抓而不实的要亮红牌、抓典型,切实形成真抓实干浓厚氛围。

 二要突出重点见实效。坚持经济由负转正的经验做法,统筹兼顾抓好经济工作。要持之以恒抓好面上工作整体推进,积量变为质变,力争每月都有新进展新变化。聚焦重点领域抓突破性工作,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强化工作调度,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组织推进。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这次会议确定的突破性重点工作要纳入各地各部门考核,逐个跟踪问效、敲钟问响,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三要提高能力应变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

 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风险意识,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要抓紧补课充电,顺应科技变化趋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强化专业素养,发扬“工匠精神”,落实“五细”要求,提高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水平,狠抓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在实践锻炼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四要凝心聚力促发展。推动发展没有局外人,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汇聚强大合力,人大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强化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政协要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机制,提高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水平群团组织要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要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作用,为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同志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 100 周年!

 

推荐访问:县委 区委 工作会议上


[2021年市委(县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