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九年级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17页) 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本
时间:2021-11-03 12:04:06 来源:网友投稿
第
第 PAGE # 页
常熟市 2019 年九年级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
常熟市 2019 届初三调研测试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 22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一部分 (26 分 )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 )
(ji a o)洁②斟(zhuó)③无边无(yín)
融会 (guàn) 通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 表中,然后改正。
(4 分 )
①仰望这缕芊弱而执著的绿色, 总令我心旷神怡, 思序万端, 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碧波万倾的尚 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 别有一翻滋味。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 篇名。
(10 分 )
蒹葭凄凄, 。
( 《蒹葭》 )
② ,长河落日圆。
( 王维《 》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无题》 )
千嶂里, 。
( 范仲淹《渔家傲》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则不复也。
( 《〈论语〉八则》 )
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文后问题。 (3 分 )
经过两个月认真筛选,备受关注的常熟方言发音人今最终确 定。来自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的三男三女六位常熟方言 发音人,将把最具代表性的三代常熟话以语音形式录入中国 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永久保存。据了解,本次活动以虞山 镇发音为标准,共有四十四位市民报名参加。通过初选,十 八位市民进入到最后的复选。他们按照顺序,通过表述、读 字、读词、读句子进行全程录音,并在现场接受专家组的提 问,随后专家组通过听录音来进行最后的打分,并最终确定 六人为常熟方言发音人。
(1) 请为上面这则材料拟写标题( 15 字以内)。
(1 分) 【答】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一些土生土长的常熟人,已不 能熟练地使用常熟话进行交流,
在“90 后”中甚至出现了“无方言”人群。 对这种现象, 有
人认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
人则认为常熟人就应该说好常熟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理由。
(2 分 )
【答】
5.名著阅读。
(5 分 ) ①他装出很有自信能找到搜寻的人或者找到出洞的路的样 子,然后,他手拿着风筝线, 手脚并用地在一条通道里往前爬,饥饿使他备受煎熬,而大 限将临的预感则使他心如刀割。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请揣摩一下他此刻的内心世界。
(3 分)
【答】
《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脍炙人口,请 联系相关情节谈谈鲁达粗 中有细的表现。
(2 分 )
【答】
第二部分 (44 分 )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6?10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 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 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
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
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也。”
6.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2 分 )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
今或闻无罪 (《陈涉世家》 ) 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 是进亦忧,退亦忧 每以天下事为己任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捕蛇者说》 ) 故不为苟得也 ( 《鱼我所欲也》 )
【答】
7.与甲文画线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哪一项? (2 分 )
A.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B.孔子云:
“何陋之有?” ( 《陋室铭》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记承天寺夜游》)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答】
8.句子翻译 (4 分 )
(1) 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
(2)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9.结合甲文,谈谈乙文的画线句子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情 怀? (2 分 )
【答】
10.《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 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2 分 )
【答】
比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3 题。
(9 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 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 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 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 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叶圣陶《苏州园林》 )
【乙】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 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 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 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 的粗干外, 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
每到春天, 我走在树下, 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 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 - 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 -- 隐约看到一朵 朵紫红 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 地意识到这一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 季羡林《幽径悲剧》 )
【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 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 色的大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 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宗璞《紫藤萝瀑布》 )
11.有人认为【甲】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 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说说你的 看法。
(2 分 )
【答】
12.【甲】【乙】【丙】三段文字同样都写到了藤萝,但在写 作目的上有所不同,请做具体
分析。
(3 分 )
【答】
13.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
味。”下面的两个句子就能让人
“反复地品味”,请你分别说说它们的精彩之处。 (4 分 )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 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答】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 光互相挑逗。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6 分)
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地使用 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 实际上是个穷光蛋, 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 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 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 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 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 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 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 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 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 ! 那个没有固定目标, 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 么劳累啊 ! 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 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 助于他的目标的东西,避开不符合他的目标的事物。人们发 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 标是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 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已成 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
恰恰相反, 他们要创造环境, 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 确定的目标, 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
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 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 效抛掉的窃贼。
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的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 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
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 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 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 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14.通读全文说一说怎样才能使时间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 2 分)
【答】
研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材料中所讲的意思与文章第③
小节划线句阐述的道理是否矛盾?( 2 分)
材料一:冬 , 民既入(入睡);妇人同巷 , 相从夜绩 (晚上聚在 一起织麻纺线 ), 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班固《汉书 ?食 货志》
材料二: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你愿挤, 总还是会有的。
鲁迅
【答】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 分)
文章开始用金钱的价值与时间的价值作类比,这样写的
好处是具体形象地论述时
间的价值在于很好的利用它。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阐述时间失去 了就无法挽回的道理。
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确定目标的必
要性。
在作者看来要想充分体现时间的价值就不能把时间花在
逛街、打游戏等活动上。
【答】
阅读《大地的语言》 ,完成 17-21 题。
(17 分) 大地的语言 阿来
还在车上,热情的主人已经开始提供讯息,我知道了将要去 的是一个古迹众多的地方。这让我有些心情复杂。
我不大愿意去那种古迹众多的地方。那种地方本是适于思想 的,但我反而被一种莫名的能量罩住了,脑袋木然,不能思 想。拜血中的因子所赐,我还是一个自然之子,更愿意自己 旅行的目的地, 是宽广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 土地、 群山、 大海、高原、岛屿、一群树、一棵草、一簇花。所以,此行 刚刚开始,我已经没有抱什么特别的希望。
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 我对河南想象的景观出现了。
令我兴奋的仅仅是在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
野。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 与叶互相摩挲着嘘嘘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波,把风 和自己的芬芳推向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 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 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 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 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支撑。但在这样的 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原野里 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字在几千 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 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刚刚生长出来时的 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铸刻到青铜上的 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 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 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 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 些字。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 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 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 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 扬地落入下方那些雌蕊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 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 会从田野走进农家小小的仓房。
就因为在这让人心生安好的景色中描摹过这些形状美丽的 字眼,我得感谢让我得以参加此次旅行的朋友。就在这样的 心情中, 我们到达了周口市淮阳县。
我是说到达了淮阳县城, 因为此前,已经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 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 的古老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 八落的田野。
正是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全。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土地不 可能满布工厂。中国人自己不再农耕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会 施舍给十几亿人足够的粮食。中国还有这样的农业大县,我 们应该感到心安。国家有理由让这样的地方,这样地方的人 民,为仍然维持和发展土地的生产力而感到骄傲自豪,而不 因另外一些指标的相对滞后而气短。
离开淮阳前,我去龙湖边漫步。水汽氤氲,水生植物生机勃 勃,“有蒲与荷”, “有蒲与莲”, 让人心灵也丰沛而滋润。
因为这宽广的土地,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庄稼,因为这丰盈 之水,短暂的淮阳之行值得永远忆念。
(选自《人民文学》 2009.1 ,有改动)
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2 分 )
【答】
18.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 象?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 (4 分 ) 【答】
19.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 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一句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 4 分)
【答】
20.结合文意,说说以“大地的语言”为题有哪些含义? (3
分)
【答】 21.文中反复出现“心安”一词,作者在强调什么?当今, 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作者 的观点是否有点不合时宜?联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
【答】
第三部分 (60 分 ) 25.作文。
(60 分 )
请以“心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剧本)。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 本人姓名、校名。
常熟市 2019 届初三调研测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皎 酌 垠 贯 ( 4 分)
2、芊 纤 序 绪 倾 顷 翻 番 (4 分)
3、略 (10 分)
4、 (1) 六位常熟方言发音人最终确定。
(1 分 )
(2) 示例:我们既要学好普通话,又要会说常熟话。普通话 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我们使用的第一语言,学好普 通话,能与更多的人交流。但是,提倡普通话并不排斥常熟 话,常熟话是常熟地区最基本的文化符号,是宝贵的文化遗 产,常熟人讲常熟话,地方特色鲜明,更有一种亲切感。 ( 2
分)
5、①“他”指汤姆·索亚(1分)在死亡与恐怖的威
胁中,汤姆也感到了恐慌和失望,但为了蓓姬,他很快又镇 定了下来,并决心以他的沉着和勇敢去寻找出路。
(2 分,意 思对即可)②为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离开,鲁达在店门口
“坐了两个时辰”,阻止店小二拦截金氏父女。
在惩治恶 霸镇关西的时候,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引郑屠先动手,并 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之举。不慎 失手打死郑屠后,他随机应变,称其诈死,而后安然脱身这 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2 分,
答出两点得全分)
6、C (2 分)
7、B (2 分)
8、( 1)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2)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 乐。(每句 2 分)
9、范仲淹遭到贬谪后,仍然刻苦磨炼自己,生活简朴,体 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博大情怀。 ( 2
分)
10、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他不受个人荣辱、 悲喜的局限, 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 能可贵的。(2 分)
11、示例:文中说到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 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更具体 鲜明地突出“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 一特点。( 2 分)
12、【甲】文以几个园里藤萝的奇特造型和开花风韵生动展 示了苏州园林栽种花木“着眼画意”的特征; 【乙】文以幽 径这株古藤萝的生机无限又不事张扬来反衬灭美者的残忍, 揭示了“愚氓灭美”的悲剧意味。
【丙】文以紫藤萝瀑布的 盎然生机与无穷活力引出“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的人生
哲理。(3 分,答出一点给一分)
13、 ①此句重在绘形,以“无棚”、“无架”、“攀附”表 现古藤萝需求甚少,又用夸张写出古藤萝“直上青云之 概”,突出了它的积极向上,让人感到生机无限。②此句中 的“挑逗”是贬词褒用,以拟人的手法将藤萝花的活泼、淘 气、可爱的形态与神态写活了。
(4 分,每题 2 分)
14、 确定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断奋 斗。(2 分,答出两点给全分)
15、 不矛盾,第③小节画线句是就时间的总量来说的,它是 一个定量。而材料中表达的意思是,善于利用时间,就能节 约出不少时间,用多出来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 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2 分,意思对即可)
16、 D ( 2 分)
欲扬先抑,与下文描写令人兴奋的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 的田野形成对比,更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大地的热爱,对农 耕文明的赞美。
(2 分)
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 2 分)让人心安,感到喜悦 和欣慰(只答“让人心安”也可, 2 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面上高速 路将城市与乡村连为一体,实际上,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过 程中,乡村处于弱势地位, 乡村向城市源源不断地输出资源, 换来的只是城市的繁荣和自己的落后。
(或: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养与支持,是 农民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哺育了城市文明,古老的土地培育 并滋养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
)(写出比喻 1 分,具体分析 3 分)
①指大地上大片农田和生长茂盛的庄稼;②借此表达对 农耕文明的依恋与热爱;③也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农耕文明 被挤压的现状的忧虑,希望引起人们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的重视。( 3 分)
意在强调无论城市怎么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 养与支持。( 2 分)作者没有否定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 全球化,( 1 分)他是在善意地提醒人们要冷静地看待农业, 土地、庄稼,永远是人类最宝贵、最值得信赖的资源,这样 写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
(1 分)
22.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 56-60 分二类卷 51-55 分三类卷 45-50 分四类卷
38-44 分五类卷 37 分
内容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实在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实在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泛文不对题 语言语言流畅语言流畅 偶有语病语言基本通顺 有少量语 病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文理不通
结构结构完整 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结构尚完整 层 次较清楚结构不完整 层次不清楚层次混乱
1.内容、语言、结构三项条件都具备,可得该类卷的上限 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一类上限的,可得 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一类 上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
2.这里的语病是指明显的语法、修辞或逻辑上的错误,不 是明显的语病不计。“偶有语病”是指明显的病句不超过 2 个,少量语病是指明显的病句不超过 4 个。
3.卷面整洁,书写格式正确,字体美观,另加 3 分;卷面
整洁,书写格式正确,字体端正,另加 2 分;卷面整洁,书 写格式正确,字迹清楚,另加 1 分。加 3 分者应经阅卷组长 同意。
卷面脏乱,扣 1 分;字迹潦草扣 1-2 分。卷面、书写累计扣 分不超过 3 分。
标点符号明显错误较多的扣 1 分。
4.切合题意,中心基本突出,表达基本过关,情节基本完 整, 48-49 分。
5.表达、主题、情节等某一方面较好的,提高一个档次( 3 分),两个方面加 6 分,依次类推。
6.在三个基本要求以下的,依次下浮 1-3 分,或更多。
7.文体特征鲜明,所选文体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否则 做文体不明处理,不超过切入分。写成其他文体只要不是诗 歌和剧本的,正常给分。写成诗歌剧本的不超过 10 分。
8.完篇的,字数不满少 50 字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明显 未完篇的,不超过 35 分,不再扣字数分。
9. 抄袭经查 2/3 以上的文字与发表文章相同的,最高不超 过 20 分。
推荐访问:调研 常熟市 九年级 调研 常熟市九年级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17页)
[常熟市九年级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17页) 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相关文章
- 教育发展“对标一流”学习调研总结报告
- “对标一流”学习调研总结报告
- 尾菜处理设备报价_尾菜资源化处理利用调研报告
- 对于日常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 对于增强日常监督情况调研报告
- [物业管理实习调研报告]
- 财会监督调研报告 [关于人大监督调研报告]
- 关于振兴农村调研报告_关于农村电气市场监管现状调研报告
- 教学调研活动美篇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 初中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中职学校调研报告]
- 常熟市工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验收评分表
- 分子九年级化学教案
- 《至女儿的信》九年级语文教案总结
- 九年级入团申请书
- 2023九年级入团申请书范文8篇【完整版】
- 2023年九年级下年级主任工作计划精选7篇(精选文档)
- 2023年九年级生物复习计划3篇(全文完整)
- 九年级历史个人工作计划7篇
- 2023年九年级上班主任工作总结3篇【完整版】
- 九年级物理老师工作计划7篇(全文完整)
- 2023年度九年级上学期年级主任工作总结7篇
- 教育发展“对标一流”学习调研总结报告
- “对标一流”学习调研总结报告
- 尾菜处理设备报价_尾菜资源化处理利用调研报告
- 对于日常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 对于增强日常监督情况调研报告
- [物业管理实习调研报告]
- 财会监督调研报告 [关于人大监督调研报告]
- 关于振兴农村调研报告_关于农村电气市场监管现状调研报告
- 教学调研活动美篇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 初中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中职学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