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2021-11-04 12:35:57  来源:网友投稿

 浙江省 2020- -1 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白云山,平和,素净:没有陡峭壁立的巉(chán)岩,没有惊心动魄的峡谷,没有高不可攀的巅峰,没有矫(jiǎo)揉造作的仿古楼阁,没有怀旧自恋的府第遗址。

 B.即(jí)将倾覆沉没的钻井平台,汹涌激流中的运油车,迫降在海面上的满载(zǎi)客机„„国产大片《紧急救援》以真实宏大的场面、震撼人心的特效深深打动了观众。

 C.中国摄影艺术类金像奖获得者邵大浪认为,摄影的功夫远在摄影之外,真正的摄影成就不可能平空而来,或是短时间的一蹴(cù)而就,而是摄影家学识、修养长期积累(lěi)的效果。

 D.“曲艺助力乡村振兴”演出名家荟粹,星光璀璨。现场一千多名观众中,上至耄耋(dié)老人,下至妇孺稚童,无不津津有味地观赏,对节目啧啧(zé)称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战“非典”到汶川抗震救灾,从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到新冠疫情暴发„„无论是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在经历一次次狂风骤雨洗礼后,中国经济越艰难越向前。

 B.未来智能化养老产品和服务,应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推出更多价格“亲民”的产品。同时,供应商还可通过亲情交互式的场景设计,增加产品的温度。

 C.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带给世界的艺术财富。诗人把个人情怀与家国情怀寄托在诗句中,情感的深沉厚重让我陶醉,词语的精雕细琢更是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

 D.专家指出,应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人脸信息的采集和存储。技术开发方和运营方应在更趋严格的监管和法律、行业规范下使用人脸信息数据。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此前央视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那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系列活动‚古画会唱歌‛则更进一步。(甲)古典雅致的歌词、行云流水的曲调将千年古画青山绿水的场景烘托、渲染得淋漓尽致。这种新形式让现代人不仅用眼睛来欣赏古画的‚静美‛,也用耳朵来聆听古画的旋律,更用心体会诗情画意的韵味,通过创新的艺术通感形式,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乙)《千里江山图》可谓家喻户晓。这幅千古名画就像‚最熟习的陌生人‛一样让不少人魂牵梦萦,从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丙)从《国家宝

 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如今的‚古画会唱歌‛,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借助科技手段,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变得更‚接地气‛,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淋漓尽致 B.通过 C.熟习 D.接地气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三、语言表达

 5.阅读下面的材料,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限 15 字以内)

 本报北京 12 月 2 日电 (记者冯华)12 月 1 日 23 时 11 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完美落月,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接下来,就要开启此次任务的关键环节之一——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12 月 2 日 4 时 53 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目前,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正按计划进行表取采样。据介绍,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根据任务计划,嫦娥五号将在月球获取 2 千克左右的样品带回地球。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后将在月面采样工作 48 小时,之后将迎来返回地球的第一个“大考”——首次从月面起飞上升。

 标题:

 6.元旦来临,学校准备举办“元旦文艺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 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晚上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22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将来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人是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成长成熟的过程,也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此过程共同负有责任。家庭是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教师。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很多校园霸凌事件中的问题少年,往往在其家庭教育环节就缺乏必要引导,致使形成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

 当我们在家中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经常说“宝宝就是对的”,遂其心愿、妥协让步时,我们必须料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校园霸凌事件中扮演邪恶的角色。但是,纵使按照丛林法则,他也不会在社会化进程中永远“旗开得胜”。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孩子的撒娇、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材料四:

 被掴耳光,身心俱伤,“情绪稳定”从何说起?相伴童年应是温煦和友爱,而不是暴力与欺侮,校园霸凌屡禁不止,病灶究竟在哪里?“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依法惩处施害者,更应呵护受害者,对他们进行心理援助,别流于轻飘飘的形式。

 电影《少年的你》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相比剧情,现实更残酷。校园角落里的暴力,可谓不少人的童年噩梦,甚至是一生难走出的牢笼。小孩子无知无畏,社会不能听之任之。“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少年意气固然可贵,面对校园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力的行动。社会学家李银河也发微博推荐说,《少年的你》没有板起脸来“上课”,有个好故事,有可信的人物关系,演员有上佳的表演,特别赞扬易烊千玺是一个演技派好演员。李银河还表示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

 (摘编自《人民日报:<少年的你>把校园霸凌带入公众视野》)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不少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重视,未能及时处理,这是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

 C.起侮辱性绰号是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后,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完全无用,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家庭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学校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就是整个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材料三的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可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D.材料四中李银河认为《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面对校园霸凌,要有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力的行动。

 9.如何有效防治校园霸凌?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深

 晓 寒

 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②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秘密。

 ③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不断入侵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

 ④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并不见得我那时多喜欢草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⑤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没有任何征兆,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他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

 缓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我竟然好了。

 ⑥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没有人数得清,连年纪最大的老人也弄不清。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一阵大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⑦祖父有一双巧手,他会用稻草和梧桐树皮做草鞋,半天的工夫做一双,穿上去软绵绵的。他还会用山棕织蓑衣,用箬叶织斗笠。我看过他织蓑衣,用一个五齿耙撕扯棕片,一点点地扯,扯出的丝像女人长长的头发,他弄一点水把手掌打湿,将丝搓成一根根细细的绳子,然后在屋坪里打开一床晒垫,把棕片铺好,操起钢针飞针走线,他半蹲着,身子往一侧倾斜,右手不停地来回,钢针和绳子随着他的手穿过来绕过去,像一个老渔夫在织网一样。偶尔他也会站起来拿着他那根长烟杆抽烟,在烟雾里打量自己的作品,似乎在想哪里要挡风,哪里要遮雨。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外出干农活,穿戴祖父织的蓑衣斗笠,我成了江南的“蓑笠翁”,风雨不止一次拖拽着寒冷、疲惫,在天空之下汹涌而来,试图淹没一切,而每一次,我都凭着草木构筑的温暖,从容地穿过了层层叠叠的纠缠。

 ⑧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煮熟的苦珠,一袋子酸枣糕。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日子困顿,母亲以自己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⑨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非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暗淡和荒芜。

 ⑩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获得心灵的皈依。

 (有删改)

 10.赏析第④段的语言特点。

 11.综合全文,分析作者对草木的情感变化。

 12.文章描写草木,为什么要提到“祖父”“母亲”“父亲”?请简要分析。

 13.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苏洵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乘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苏辙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谋略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爱惜

 D.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完:保全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B.至丹以荆卿为计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C.当与秦相较

  佐当寇之韩、魏

 D.李牧连却之

  藉之以蔽其西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后来派遣刺客刺杀秦王,最终计划失败而灭亡。材料一第一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B.材料一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材料二作者欲擒故纵,引出论题,认为六国之士虑患疏、见利浅,不能看清天下形势而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致使秦国得以各个击破。

 D.两篇文章都是借史论政,并和现实紧密联系,以起到借古鉴今的作用。从风格上看,材料一、二说理缜密,善于推理,长于气势。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 二 国 委 秦 而 四 国 休 息 于 内 以 阴 助 其 急 若 此 可 以 应 夫 无 穷 彼 秦 者 将 何为 哉 不 知 出 此 而 乃 贪 疆 场 尺 寸 之 利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②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9.在词的上片中,作者感情经历了从_____到______的细微变化。

 20.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性恶》)

 21.材料一中“政”的意思是:______。“格”的意思是:________。

 22.比较两则材料中孔子与荀子政治主张的异同。

 九、句子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十、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材料二:

 2020 年 12 月 29 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要求: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满载”的“载”应读作“zài”;

 C.“平空”的“平”应写作“凭”;

 D.“荟粹”的“粹”应写作“萃”。

 故选 A。

 2.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无论是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中“无论„„和„„”关联词语不搭配,应改为“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经济危机”,无论„„还是”。

 C.不合逻辑, “情感的深沉厚重让我陶醉,词语的精雕细琢更是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语序不当导致递进关系不合逻辑,应改为“词语的精雕细琢让我陶醉,情感的深沉厚重更是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

 D.成分残缺,“加强对人脸信息的采集和存储”中残缺与“加强”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加强……的监管”。

 故选 B。

 3.C

 4.C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A.“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语境中指烘托渲染充分,正确。

 B.“通过”,指通行、穿过;从一端到另一端,也指同意、核准。语境中指通行穿过,即经由,正确。

 C.“熟习”,意思是了解得深刻,学习或掌握得很熟练,一般指技艺、知识理论等。语境中搭配“陌生人”,应该用“熟悉”,意思是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

 D.“接地气”,是民间谚语,意思是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语境中指文物变得通俗易懂、大众化,正确。

 故选 C。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中“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诗句,应该用引号引起来,改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故选 C。

 5.嫦娥五号开展月面采样

 6.【示例】“元”是开始,“旦”为新生。艰难的 2020 年即将划上一个句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对抗疫情,付出辛劳,迎来新生!今天,我们将满怀激情迎接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用最美妙的歌声迎接新年的钟声,用最激情的舞姿描绘明天的美景!

 7.D

 8.C

 9.①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②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③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④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⑤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完全无用”表述错误。材料一结尾段说“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可见并不是“完全无用”,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 D。

 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A.“材料一主要从家庭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学校的角度进行探究”理解错误。应该是材料一从学校角度,材料二从家庭角度。

 B.“校园霸凌就是整个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三段结尾表述为:“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应为“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

 D.“李银河认为《少年的你》„„面对校园霸凌,要有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力的行动”理解错误。李银河“认为《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而“面对校园霸凌,要有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力的行动”却是《人民日报》的观点。

 故选 C。

 10.①善用动词, “吞噬”“堵塞”“抢”“砍”“铲”“拔”等动词的连用,表达出“我”曾经对草木的厌倦。②运用拟人修辞(拟人化语言),如“潜入稻田和菜

 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等形象地描绘出草木随地势疯狂生长的状态。③长短句结合(答“整散结合”亦给分),句式灵活,便于抒情。

 11.①对草木曾经是忽视、嫌厌(或“厌倦”)的,以为它们的存在是不必要的;②后来因草药治愈我喉咙痛而觉得草木“神秘”,认为它们身上蕴藏强大力量;③再到后来体验到草木是获取快乐的源头,是战胜生活苦难的力量;④最后产生皈依草木深处的心愿。

 12.①表面上写祖父、父母对自然草木的利用;②深层是写草木所具有的强大力量,给予人类以恩赐,帮助人们抵御生活中的种种艰难;③形散神聚,进一步抒发了“我”对草木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3.①草木深延于村庄的各个角落:草木生长繁茂,四处蔓延,掩映着村庄,忠诚地守护着“村庄的秘密”,带给村庄一种深沉的安详之感。②草木已深融于我们的生活:草木给予人们恩赐,可以医用、食用;带给人们快乐、温暖、美的感受。③草木已深植于作者的心灵,给人以心灵的皈依:作者对祖辈的怀念都与草木有着深切的关联,借草木寄予对祖辈的思念。

 14.B

 15.D

 16.D

 17.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18.①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自取下策跟从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②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以东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数:谋略”错误,“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意思是“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所以“数”的意思是“命运、气数”。

 故选 B。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与”,动词,“结交”的意思;第二个“与”,介词,“和”的意思。

 B.第一个“以„„为”,“把„„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以为”,“认为,可以”的意思。

 C.第一个“当”,通“倘”,“倘若”的意思;第二个“当”,介词,“面临、面对”的意思。

 D.两个“之”,都是代词,“他们”的意思。

 故选 D。

 1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两篇文章都是借史论政,并和现实紧密联系”错误,材料二并没有紧密联系现实。

 故选 D。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秦”做“委”的宾语,所以在宾语“秦”后面断开;“休息”做“四国”的谓语,“于内”为状语后置,所以在“内”后断句;“其急”做“助”的宾语,所以“急”后断句,“若此”的意思是“像这样”,单独成句;“无穷”为状语后置,所以其后断句;“哉”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出此”做“知”的宾语,其后断句。

 正确的断句为: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句子翻译: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苟:如果。以:凭借。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大天下”。故事:旧例。

 (2)塞:阻碍。冲:要道。山东:崤山以东。莫如:没有比得上。

 翻译:

 材料一: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六国论》苏洵

 材料二: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

 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六国论》苏辙

 19.

 喜悦

 郁闷

  20.①下片触景生情,通过“黄莺”的叫声引出诗人的愁情;②通过自问自答,化抽象为具象,词人将“春愁”化为具体的意象;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

 21.

 法制,禁令

 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22.同:都强调礼(或礼治)。

 不同: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反对为政以刑(法),认为一旦用刑(法)来执政,会使百姓丧失道德感(“无耻”);荀子提倡“隆礼重法”“礼”“法”并用,对百姓不仅要用“礼义”教化之,还要用“法度”禁之治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暫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所以古代的圣王,由于人性恶劣,偏邪而不端正,叛逆作乱不守秩序,所以对人民树立君主的权威来施以教化,使其明礼仪教化他们,用公正的法律管理他们,用严刑峻法禁止他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荀子•性恶》)

 23.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寡”“芥”“胶”“卧”“霁”“蟹”“螯”“鳝”“胜”。

推荐访问:浙江省 联考 学年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