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月迹教案

时间:2021-11-14 11:35:04  来源:网友投稿

  24*

 月

 迹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悄”“累”的读音,理解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小朋友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与月亮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你知道是什么节吗?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都要干什么吗?(学生自由谈)你能背出几首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吗?(也可以教师先背诵《小小的船》,以“抛砖引玉”。)

 2.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板书课题:月迹)

 3.齐读课题,理解“月迹”的“迹”是什么意思?(踪迹、足迹。)谁在寻月迹?他们在哪儿找到了月迹?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4.学生介绍作者贾平凹,教师适时补充。

 【贾平凹,1952 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用“凹”替代“娃”。他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 《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要求。

 (1)认真读,掌握生字的读音。

 (2)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3)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老师加以梳理。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同桌互考。

  (2)四人小组互相抽查,完成学习卡。

 (3)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互相交流意见。

 3.教师: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

 4.全班交流,随机理解“中堂”等词语。

 5.哪个自然段是写在中堂里寻到月亮的?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中堂寻月、望月。

 1.自由读第 2 自然段,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课件出示:

 “……果然有了月亮,……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一个失望。” 理解:满盈 2.作者看到月亮升起的情景,你见到过吗?谈谈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你也见到过。(也可课件演示)

 3.孩子们看到这个景象后,是什么心情?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4.再来读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孩子们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教师:当月亮不见了时,孩子们又在院子里找到了它的踪迹,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在院子里的事?找一找。

 (二)院内寻月、议月。

 1.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在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议论了什么?又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交流:在院子里孩子们看到了什么?院子里的景色怎样?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交流:月光下的孩子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3.孩子们对月亮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听了奶奶的话,作者当时想到了什么? 理解:面面相觑、袅袅 4.读了奶奶的话,你在想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讲出《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师可补充出来。)

 5.教师:当三妹以为月亮属于她时,她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我们呢? (练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好的月亮,孩子们是多么向往和热爱。)

 6.教师:可奶奶却说,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联系上下文,讨论: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吗? 7.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并做到有理有据,分析到位。

 8.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院外寻月、议月。

 1.教师:孩子们又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寻到了月亮,来了兴趣又寻出院门。找一找,“我们”又在哪里找到了月亮? 2.自读课文相关段落,画出有关词句,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我们在上湾,下湾,还有——(弟弟妹妹的眼睛里,让学生补充出来)寻到了月亮,同学们,你还能说出我们在哪儿寻到了月亮吗? 5.(若学生没有注意到后面几个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文中的孩子们觉得月亮是什么呢?提出此类问题让他们去关注相关句子。)

  四、总结全文,赏月之美 1.自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归纳。

 3.教师:同学们,明月寄相思,作者回忆童年的一个中秋夜,是为了什么呢? 4.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你们想要月亮,承载着人类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样属于你们每个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仅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还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课文中找关键词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交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不足之处: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虽然进行了调整,但还是在赏析环节中略显仓促。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注意体现“行”与“知”的和谐统一。

推荐访问:上册 五年级 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月迹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