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案推荐

时间:2022-04-28 14: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案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案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突出重点的写法。

二、认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

教学设想

一、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掌握这个特点,是成功地实施教学的关键。

重点是文章的第3段。这段写苏武和黄庭坚在船头“共阅一手卷”的神情,又以佛印的“矫首昂视”为烘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武滴居黄州时期的闲适生活和旷达心情,也说明了他“泛舟赤壁”的由来。这是雕刻家艺术构思中的主要之点,也是这件艺术品的主题之所在。

难点是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这是因为文章涉及了艺术品的所有细节,如果只看字面,会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要探究每一个细节跟主题的联系,则非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不可。这个难点解决了,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品的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拟兼用诵读和讲解两种教法。

诵读教法主要用于第2至4段,要求达到当堂基本成诵。应当说明的是,课本并未提出背诵的要求,但这是文章中的精彩部分,熟读成涌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这样做不仅必要,而且符合教学大纲精神。

讲解的重点是文章的写法和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个别难句也要照顾到。

三、课时安排

这篇课文拟用两课时教读。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熟悉课文大意,讲解第一段,诵读第2.3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4段,略讲第5、6段,分析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中第1小题。

四、预习要求

1、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

2、解决个别生字词的读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家里有的成曾经见过的工艺美术品,然后问:

①“核舟”的雕刻者是谁?

(目的是弄清课文中的称名法。开头称姓称字是一种正式而又亲切的称法,末尾姓、名、字并称,是正式的称法,这是雕刻家自称,但也可用于称人,如苏武《方山子传》中“此吾故人陈忙季常也”。)

②这件艺术品的名称是什么?是雕刻家取的吗?

(目的是引起学生对艺术品主题的注意。船背无“大苏泛赤壁”字样,从“盖……云”可以看出是文章作者观赏后作出的判断,姑且以此命名。)

二、作者及原作简介

1.补充: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大致相当今中央部的办公厅主任),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

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枢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

2课文系节选,但只删去一小段。被删节的是:(上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鬼犹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糜(通“眉”)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遵,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下接课文本句)

[说明]只述此段大意,但要强调作者的“详瞩”(细致观察)精神,非此则不能成此奇文。

三、朗读全文

三.正音(见“预习要求”)并标段号。

2.带领学生从第2至5段中划出以下话语以显示作者的说明顺序:

舟首尾长——中轩敞者——一船头———舟尾——船背

3.教师范读全文(能背诵最好)。

4.学生齐读全文。

强调要用一字一顿的方式,切实掌握字的读音和意义,不要求读出语气、〔说明]这种读法适用于生僻字多 而虚词较少的说明文。在大体熟悉其字句后,再划分节奏为好。

四、讲解第一段

1.指名一位学生试读全段,仍用一字一顿读法;教师再领读一遍,读出节奏。

2.讲词语:

(1)“为”,为英语中的“make”,是一个用得相当广泛的动词,可以说“为学”“为文”。这里指雕刻。

②“罔不”,是常用语汇。问学生“罔”可用哪个字来替换(“无”)。这是作者有意使用古语。

③“因势”“象形”可以读断,即“因其势而象物之形”。

“象”是动词,摹拟的意思。

3.概括本段内容(用讨论方式)

①赞扬雕刻家王叔远的高超技艺(板书加圈字,下同);

结合课文:径寸之木,极言原材料之小/宫室。…??木石,极言雕刻范围之广;“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极言技艺之精。)

②交代赠核舟事。

(可以问学生“盖大苏泛赤壁云’可否省去不写,并读一遍以示省去后上下文仍然连贯。只是于文义影响甚大,使下文即第2至4段内容失去依托。)

由上述内容引申出本段有提示全文的作用。

五、简介苏武游赤壁一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武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到使,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

六、诵读第二段

此段和以下两段的基本教学程式是:①学生用一字一顿方式齐读一遍,教师按节奏领读一遍;②解释词语,概括段意。③练习背诵,并在试背过程中作诵读指导z④以提问方式外导学生弄清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以下只写解释、指导和提问的内容,不写过程。).

1.解释和指导:

①首句读法:“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其余四字句均作二拍,二字一拍。

②按这样的顺序记诵:舟首尾——舱。舱上篛篷——旁开小富。窗启——雕栏。窗闭——见字。

2.提问:

1) 山高月小”等四句为什么脍炙人口?

(这正是在船上所见到的景象,一写水上,一写江边;一写秋景,一写冬景,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②雕刻者刻此16字,有什么意图?

(借文坛掌故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

七、诵读第三段。

1.解释和指导:

①读法:“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珠/可历历数也”。

②佛印:与苏轼极要好。在黄州时佛印曾函请苏轼吃“皛(jiao)饭”(一碗米饭、一杯白水、一碟盐),苏轼则以请吃“毳(cui)饭(饭也“毛”,水也“毛”,盐也“毛”——“毛”,黄州方言,没有)回报。

③注意层次:首句写三人的相对位置;第2至5句写苏、黄;第6至7句写佛印(“总一分”式写法)。

2.提问:

①雕刻家是用怎样的方式让人识别这三个人物的?

(“峨冠多髯”是苏武的外形特征;佛印是和尚,一望而知;余下一人可谁知是苏轼的好友黄庭坚。)

②为什么雕刻家选用了“共阅手卷”这个细节?

(联泛舟的背景来看这个细节,是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和旷达胸襟,这正是雕刻品的主题。〕

八、留作业

背诵第2、3两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略)

二、诵读第四段

1.解释和指导:

①“横卧”:横放。楫横卧,以示不用。

②读法:“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③也是“总一分”式写法:前两句总写,以辑定位,故先出拇。后两句分写,先出居有者,后出居左者——

2讨论:舟子只能算陪衬人物,为什么把他们的表情动作刻得如此细致?

(雕刻品是静止的,但“泛舟”的主题却要求给人以动的感觉。从揖“横卧”和两个舟子的自在神态可以看出,这时候的船正为《后赤赋》上说的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体焉”,这就有了动的感觉了。再加上居揖右那个舟子的“啸呼状”,还可以想像出此时江上有风,风助船行,“泛舟”的意味更浓。)——

三、连贯诵读第2至4段(过程略)

四、学生自读第五段

1.齐读一遍后,先解释“题名”加“篆章”是我国书、画、雕刻作品的惯例,有防假冒的作用;然后就内容提出一些小问题(如有哪些字,什么颜色,清晰度如何)让学生作答,以加深印象。

2.读《前赤壁赋》开头:“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再让学生对照“题名”,看看有何异同。

(雕刻家刻此作品也是在“壬戌”之秋,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无论如何也可从中看出雕刻家对苏轼当年的遭遇是感慨很深的——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步。)

五、小结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学生讨论后,归纳要点如下:

1.原材料桃核“修长”,宜刻成舟形。关键是“泛舟”的主题要求将游览的全过程集中到“核舟”上 。

2.苏轼是主要游览者,但必有同游者,由此而想到苏轼在黄州时过从较密的黄庭坚和佛印;再将苏轼当时的闲适和旷达心情集中到与黄“共阅一手卷”上来,使主题思想变得极其鲜明。

3.借苏轼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点出游览地点和舟四围的景色,使“核舟”的艺术空间显得极其宽阔。

4.通过“一楫横卧”点明船在随水飘流,静中有动。

5.舟子“啸呼”,使人感到江上有清风徐来;佛印“矫首昂视”,使人感到四周景色在不断变化,也是静中有动。

五、学生自读第六段_

让学生合上书本,想想:假定自己看过这样一件艺术品,最后还想说些什么。

〔说明〕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如能涉及被删节的原文内容,应予表扬。

讨论后可归纳如下:①统计数字承第2至5段,极言细节之多;②‘借不盈寸”承第1段“径寸之木”,又承第2段“八分有奇”,极言原材料之小;③自然导出赞语“技亦灵怪矣哉”,点明全文中心。

六、小结写法——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

讨论后归纳成三点:(1)正面是艺术品的主体,反面是附文,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2)舟长是整体,前、后、中是部分,所以先写整体后写部分;(3)中间带有背景性质,船头是主题所在,船尾是陪衬,所以先写背景,次写主题,最后写陪衬。

七、完成练习一第1题

1)略一。

(2)先找出译文的毛病:①“从头至尾即“长度”,此四字可删。②“竹篛做成的篷”是解释?不是翻译。③前一个“可以看见”也是多余的话。④“八个字”可删,其义自明。⑤“石青”本有“上色”作用,“上色”多余“

附参考答案为下:、

船身长大约8分多一点,高两粒黄米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上面盖着篛篷;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共八扇。打开窗看,两边有雕栏相对;关上窗,可以看见有窗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窗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每个字都涂了石青粉。 (比原译约少 80字。)

八、布置预习下一课

《核舟记》学习要点

一、字句详解

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关键字:为:做,这里指雕刻。罔不:无不,都。因:根据,依据。势:这里指木头原来的样子。象:模拟。形:形状,指所雕刻东西的形状。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情姿态。

句意:(他)能够用长1寸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直到飞禽走兽、名木怪石,无不能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关键字:尝:曾经。贻:赠送。余:我。核舟: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盖:连词。大苏:指苏轼。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句意: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枚用果核(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故事(情景)。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关键字:分: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奇:零头、余数。可:大约。黍:黄米。许:上下、光景。

句意:这艘船从头至尾长大约八分有余,高大约有两粒黄米左右。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关键字:轩:高。敞:开敞。为:是。箬篷:箬竹叶做的船篷。覆:覆盖。

句意:船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雕刻的)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在上面。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关键字:启:打开,开启。观:看。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望:对着。

句意:打开窗子来看,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关键字:徐:缓缓地。兴:起。

前句出自《后赤壁赋》,后句出自《前赤壁赋》。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关键字:峨:高。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髯:胡须。为:是。居:坐。

句意:中间戴着高帽子,胡须很多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边。

8.苏黄共阅一手卷。

关键字:阅:观看,观赏。手卷:指横幅的书画卷子。

句意: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观赏着一幅书画手卷。

9.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关键字:执:拿。端:事物的一头。卷端:指手卷的右边一头。卷末:指手卷的左边一头。抚:摸,按。语:说,说话。

句意: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边一头,左手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边一头,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着什么。

10.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关键字:现:露出。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

1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关键字:比:靠近。隐:隐藏。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服褶皱中。

1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关键字:绝:极。类:像。矫:举。属:类似。

句意:佛印极像弥勒佛,袒着胸露着乳,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二人不相类似。

13.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关键字:倚:倚靠。之:代词它,指左膝。历历:清清楚楚。

句意:左臂上挂着念珠倚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4.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关键字:攀:拉,这里可译作“扳”。若:好像。啸呼:呼喊。状:样子。

句意:右手扳着(拉着)右脚趾,好像在呼喊的样子。

1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关键字:其:那。端:正。容:神色。寂:平静。然:……的样子。

句意:那个人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6.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关键字:其:那。夷:平。

句意:那船的底部较平,就在它上面刻写(雕刻者)名字。

1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关键字:钩画:指笔画。了了:清清楚楚。

句意:文字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笔一画都清清楚楚。

18.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念珠各一。

关键字:通:总共,全部。计:计算,统计。为:做,这里指雕刻。

句意:总计整条船上,雕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

1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关键字:而:然而。计:计算。曾:尚,还。盈:满。

句意:然而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关键字:盖:可译为“原来是”。简:同“拣”,挑选。修:长。狭:窄。为:做,这里指雕刻。

句意: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21.嘻,技亦灵怪矣哉!

关键字:嘻:语气词。技:技艺。亦:也。灵怪:奇妙。矣:了。哉:啊。矣哉,表示感叹。

句意:啊,这技艺也真奇妙呀!

二、内容理解

主旨:本文通过对一枚核舟的描述说明,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由衷赞美了民间微雕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结构及内容: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第二部分(第二——第五段):以空间为顺序,围绕“奇巧”特点,有条不紊地细致描述核舟的各个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

作者观察细致,用笔生动,写核舟上的人物,如东坡、佛印、舟子,通过肖像(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具体表现人物雕刻之栩栩如生;写物件,如“珠可历历数也”,通过其“清晰可数”的细节,具体表现雕刻的精巧;写文字,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以比喻形象表现其笔画之细,“了了”又突出其清晰,显示雕刻之精细。联系文中反复强调的“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曾不盈寸”,更让人赞叹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第三部分(第六段):总述核舟的体积小,容量大,由衷赞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三、拓展

(一)《赤壁赋》、《后赤壁赋》写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身处逆境的他保持着豁达、超脱、坦荡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位文学家、书画家,黄庭坚是其好友,也是文学家、书画家,二人并称“苏黄”。苏轼还深谙佛道,从老庄思想和佛学中求得精神的解脱,因此也与一些和尚、道士成为好友,佛印就是其中一位。不了解《赤壁赋》的意境,不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主要作品,是不可能进行合理想象,将“客”设计为黄庭坚和佛印,也不可能设计“苏黄共阅一手卷”,以及佛印如此超脱世俗的神情举止的。核舟窗子上的对联是雕刻者精心从《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挑选出来,用以照应“大苏泛赤壁”的主题的,也使观赏者浮想联翩,仿佛看到小船所在的环境——天高水阔,月明风清,也感受到苏轼泛舟赤壁的心境。

王叔远是一个有着相当高的文化修养的人,这种文化修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他所雕刻的作品不仅“象形”,而且“传神”,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民间微雕艺人,更称得上是一位艺术家。

文化修养以及对生活、艺术的感受、思考能力是艺术创作达到一定高度的要素,仅有技巧,只能成为一个“匠”,而不能成为“家”。雕刻工艺如此、音乐绘画如此,文学亦如此。

(二)《核舟记》原文还有一段:

魏子详瞩既毕1,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2所载,称惊犹鬼神3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4了然者?假5有人焉,举我言以复6于我,亦必疑其诳7。今乃亲睹之。繇斯8以观,棘刺之端9,未必不可为母猴10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执教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其中,如何选好角度分析课文,是语文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在这次自录课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核舟记》这一课书。

《核舟记》是一篇文言说明文,作者通过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包括注明方位、数目、大小等,使读者弄清了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细笔勾画,形象具体可触。读完之后,不仅使人“奇巧人王叔远”的高超的技艺感到钦佩,同时也对作者能够通过简洁的文章让读者感到寸核中的几多情态、几多奇趣,不禁令人称奇道绝,叹为观止。

自录的这节课,学习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做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②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卓越技艺。

要想达到上述的学习目的,就要清楚这篇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先概括介绍王叔远技艺的精湛;然后以空间为序具体加以说明;(先言船舱,再依次言船头,船尾,船背。)最后概括总结。第三段是重点段落,应抓住人物的神情,隐藏在衣褶中的相比的两膝,历历可数的念珠等细节,来体会雕刻品的精细及雕刻家的高超技艺。进而领会本文的准确、简明的语言。

这课书的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环节较清晰

这节课是本课书的第三节课,前两节主要是读熟课文、疏通文意;这节课主要任务是理解,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 读书环节;

学习文言文熟读课文是基本功。因为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语言感性材料,这些语言感性材料只有通过诵读,逐步积累文言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材料,培养文言语感,才能很好的落实。朗读文言文,应读准音,生字字音要通过书上的注释,查阅工具书读准。读多音字,应先弄清读什么音时是什么意思,确定了词义,才能读准字音;也可以结合句意,确定读音。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和“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的“奇”字,在前一句中“有奇”的意思是“有零”,所以读音应是“jī”;在后一句中“奇字”的意思是“生僻的字”,所以读音是“qí”。通假字的读音要念借字字音,例如“为字共三十有四”中的“有”是通假字,它通“又”,所以读作“yòu”。要畅通朗读课文,还应读好停顿,特别是句中的停顿,它是用来显示句子的层次的,单从字面上是不易掌握的,必须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

一上课,科代表就带领同学们读这篇课文,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语文的学习氛围中,这种学习氛围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同时。学生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达到了熟悉课文的目的,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 学生自己阅读,分析问题阶段;

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都是怎样突出‘奇巧’之意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回答出来需要学生把整个文章都看遍之后才能分析出来,我认为,给学生提的问题不要过小、过碎,不然学生会摸不着头脑,听得糊涂,自然回答的也糊涂。所以我开始就提了一个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我就把学生分组,一组看一段,前后桌的同学可以交流。学生们是先自己看书,然后再交流,这样使学生既认真看书了、思考了,有不至于很盲目。这期间老师就可以及时与学生交流,听听学生们的看法,

(三) 学生展示环节;

十分钟之后,我让学生每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写出自己组的答案。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显现得非常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地上黑板写自己组的看法。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调动了学生

(四)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节。

由于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内容,写的时候显得有些罗嗦,且重点不突出,如:写第一段的内容时,学生只写出了对人物的介绍,但对于核舟的主题就给落掉了,就是学生对“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没有看到,或没有理解。对于“奇巧”的突出,学生也只把原文写上去,并没有总结、提炼,显得有些罗嗦。我在点拨的时候,首先问问学生这样写的理由,尽量让学生自己能够随时改造。我就顺着学生的新想法在黑板上把能保留的重点圈点出来,让学生一眼就看明白了。很直接,方便。学生自己讨论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问题、及时被解决问题。

一段说完之后,其它段落的问题解决就快多了,学生也明白多了。

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是一种既快、又明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不足之处:

(一)由于课文本身的限制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上稍显欠缺。毕竟语文的教学随机性还是很大的,并且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的地方可以使用多媒体,有的环节就不必了。

(二)由于学生是自己写的板书,占的地方很大,使得后来我的总结在黑板上显现的有些随意,不是很工整,地方显得小。

这次的备课与反思,使我在新学期的教学有了新的方向,下学期我会更加努力,搞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备考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同时名著也是很多地方中考必考的考点,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知识点

1、《西游记》

——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作者:吴承恩(明)

(1)主要内容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尽艰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2)主要人物形象

①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②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

③猪八戒:憨厚淳朴、作战勇敢、不畏妖魔,但贪吃好睡、滑稽荒.唐,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

④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3)典型情节

①大闹天宫,

②真假美猴王,

③三调芭蕉扇,

④三打白骨精,

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

⑥大战红孩儿,

⑦车迟国斗法,

⑧女儿国遇难…

(4)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③善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5)启示或感受

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了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2、《水浒传》

——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

(1)主要内容

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主要人物形象

①宋江(及时雨):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断,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②鲁智深(花和尚):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且脾气火爆。

③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

④武松(行者):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

⑤吴用(智多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3)典型情节

①宋江题反诗、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②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拨垂杨柳。

③林冲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

④武松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⑤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4)艺术特色

①全文结构雄伟完整,众多人物一个引一个,每一个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传记。

②叙事翔实精彩。

③语言通俗生动,塑造人物惟妙惟肖。

(5)启示或感受

我们应该像水浒中的英雄人物一样,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但作品中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应该摒弃。

3、《骆驼祥子》

——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作者:老舍

(1)主要内容

主人翁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他老实、健壮,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想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被旧社会吃掉,变成一位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主要人物形象

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

②虎姐: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3)典型情节

①怒辞杨宅,

②曹家遇险,

③晦暗的地狱,

④最后的绝望。

(4)艺术特色

①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

②语言俗白凝练,

③独特的讽刺艺术。

(5)启示或感受

老实、健壮、坚忍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后,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它不让好人生存。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

(1)主要内容

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他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主要人物形象

①保尔?柯察金: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是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②冬尼娅: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

(3)典型情节

①苏联红军与彼得留拉匪徒开战;

②熔铸“钢铁”的过程;

③保尔打消自杀念头。

(4)艺术特色

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

②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的英雄业绩,

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如格言、内心独白、日记、回忆。

(5)启示或感受

这部小说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5、《鲁滨孙漂流记》

——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作者:笛福(英)

(1)主要内容

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2)主要人物形象

①鲁滨孙: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

②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土人,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3)典型情节

①挖独木桥,

②制作瓦罐,

③开导“星期五”,

④自封总督。

(4)艺术特色

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

②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5)启示或感受

阅读本书,使我懂得了当面临困境时,我们要勇敢顽强,不断努力,一定能走出困境。

6、《格列佛游记》

——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作者:斯威夫特(英)

(1)主要内容

全书共有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駰国的经历,反映了18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2)主要人物形象

格列佛:是一个反贪婪残暴、正直、善良,具有忧世情怀的人。

(3)典型情节

①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

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持格多科学院”,

④游慧駰国时和马的对话。

(4)艺术特色

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

③绝好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5)启示或感受

读了本书,让我了解到18世纪时英国两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现状。读了此书,更让我感触到作者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7、《海底两万里》

——科学与幻想之旅

作者:凡尔纳

(1)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2)主要人物形象

尼摩船长: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是一位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

(3)典型事例

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

(4)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②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5)启示或感受

看了《海底两万里》它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把我们带入了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境。

8、《简?爱》

——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

(1)主要内容

写简?爱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教。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恋的故事。

(2)主要人物形象

简?爱:是一个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子。渴望自由幸福,追求更高精神境界。

(3)典型事例

罗切斯特与简?爱互相倾吐衷肠的情节。

(4)艺术特色

情节曲折,气氛诡异,悬念迭起。

(5)启示或感受

读《简?爱》使我懂得了人生不但要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且还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9、《童年》

——在苦难中长大

作者:高尔基(前苏联)

(1)主要内容

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失去父亲,被母亲带到外祖父家,过着压抑沉闷、悲凉凄苦的生活,母亲因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离开了阿廖沙。而小茨冈、“好事情”、尤其是外祖母等人,特别关心爱护阿廖沙,在他们影响下,阿廖沙逐渐恢复了自信,闯荡真正的“人间”。

(2)主要人物形象

①阿廖沙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唯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3)典型事例

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

②外祖父打外祖母,

③报复老师。

(4)艺术特色

①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②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5)启示或感受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会让我们备感自己童年的幸福。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10、《朝花夕拾》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作者:鲁迅

(1)主要内容

写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体验。

(2)主要篇目介绍

①《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②《父亲的病》揭露了“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

③《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

(3)经典篇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藤野先生》

(4)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

(5)启示或感受

读了《朝花夕拾》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文八年级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语文八年级学习技巧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解决,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知识点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_: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_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_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就能解决,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重要知识点

篇一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全文的一切论述,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明确了中心论点,才能了解作者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或概括中心论点:

(1)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有的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述;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结尾,有的文章通过论述,在文章结尾处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3)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关系归纳概括论点。当然,有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那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来阐述分论点的,但所有的分论点都是阐明中心论点的。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篇二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_: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_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_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 态度决定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看完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案有什么收获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及同学!

推荐访问:下册 八年级 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案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