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05-23 15:20: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阅读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典出《旧唐书•魏微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谏臣魏徵病故后,唐太宗在哀痛之余对朝臣的感叹之言。意即对照铜镜可以整理好衣帽,借鉴历史能够预知世代兴衰,听
取他人教训才能明了自身得失对错。
②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很自然会
形成记录和反思历史的传统、或者说正是因为善于借鉴历史经验才能成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延续。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历史意识,不仅创造了多种史书体例,形成了丰富的史料资源,而且善于总结历史规律、反思经验教训,形成历史反思的文化传统。“以史为鉴”的意识,早在《尚书》论证“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时就出现了,《诗经•大雅•荡》则明确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说法。此
后,这一思想沉淀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③“以史为鉴知兴替”,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忧患意识。《周易•系辞上》有言:“生生之谓易。”世间万物生生不已,一切皆处于流变之中。变动不居的世界要求人们居安思危、革故鼎新。汉代刘向《说苑》讲:“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没有哪个朝代仅通过安于现状就能保持永续不衰,贤明与否决定着国运或安昌或危亡。明知不愿走向危亡却不采取可以安昌的方法,这无异于缘木求鱼。类似
的告诫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荀子•成相》问“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晋葛洪《抱朴子》言“前事不忘,将来之鉴也”;唐房玄龄等人《晋书》讲“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显而易见,“以史为鉴”首先强调从前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换言之,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功成名就之时更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国家而言,太平盛世并不必然长存,越处盛世越要警惕潜在危机。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④“以史为鉴知兴替”,要求我们具备务实精神。以史为鉴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借鉴,要解决的也是真实的现实问题,它针对的是理论教条和抽象空谈。明清二朝更替之际,儒家学者在震惊之余做出深刻反思,意识到理学不务实际、空谈心性致使明朝衰败灭亡。顾炎武《日知录》有言:“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空谈误国,古今皆然,因此学术要“经世致用”。这即清代实学之用意。真正的学术应源于生活并助推生活,因此章学诚主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史学所以能够经世乃在于其“非空言著述也”,而是
“切合当时人事”。清代实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表明,可为世人明鉴的历史一定是修己安人、治国安邦的务实之学。后人以史为鉴更要避免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对现实问题。
⑤“以史为鉴知兴替”,更要明白未来指向。“以史为鉴”意味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把握社会发展大势,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历史态度。《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答:
“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继承周朝的某个朝代,即使在一百代以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依此类推而知道的。”明了兴替损益的规律,甚至可以放眼百世之久。这就是说读史可使人明智,鉴往可预知未来。但预知未来并非目的,未来的意义在于当下。既然历史规律已经提示社会走向,人可以反思社会走向和当下利弊,这就使未来视角具有了批判现实的意义。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正是这种以未来视角反思当下的历史意识使黄宗羲看到君主专制的弊病,指出应“以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一深刻的民主理念和公仆意识在两百多年后引起梁启超等人的重视,成为戊变法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这才是“以史为鉴知兴替”的深意所在。
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也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应有的历史凝思。正是因为勇于解放思想、敢于革故鼎新,中国才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少,当前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改革发展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9.结合全文内容,具体来说,“以史为鉴知兴替”
蕴含哪几个方面
的内涵?
40.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1.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39. ①忧患意识(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务实精神(或“避免
教条僵化和高谈宏论,而应以务实精神应对现实问题。”);③未来指向
(或“以未来视角反思现实生活,根据历史经验推动现实走向合理”)。
40. ①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②开篇直接
点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引起下文的论述。③从唐太宗感叹魏徵谈起,引用典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1. ①首先,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籍出处并加以阐释,引出论点;②接着,阐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③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内涵;
④最后,总结论点,回到现实,我们要从历史与实践的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 中学生读书随笔 苦难辉煌读后感1500字
- 2022年第一季度思想汇报1500字
- 思想汇报——以史为鉴规划未来
- 学习三部简史心得体会一
- 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 建党一百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简短三篇
-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尊重历史才能展望未来
- 2022全国大学生思政第一课心得体会---守望春天,共克时艰
- 党史国史学习心得体会
-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 习题课a及答案.doc
- 韩师《C语言程序设计》答案
-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阅读答案(附翻译).doc
- “黄霸字次公”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 《临江仙夜归临皋》阅读答案.doc
- 初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八年级生物试卷及答案
- 2021年法宣线学习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公基)2021特岗教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1法律专题训练(答案版)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单选题)
-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doc
- 问题理解增强阅读理解方法研究论文设计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红色经典活动总结
- 2023年度阅读心得1500字7篇
- 阅读国读后感推荐8篇
- 阅读的读后感优秀8篇(2023年)
- 2023什么是群文阅读教学3篇(完整)
- 2023年阅读的心得体会1000字(全文完整)
- 2023年阅读与成长作文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