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知识

时间:2022-06-19 10:2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

让厚重的国学变得生动,让灿烂的文化变得鲜活

史学·典籍

1、史书是何时才独立成一类的?

是不是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一部分,习惯上也称“乙部”。

我国很早就有史籍产生,现存最古老的典籍大多具有史的性质,但在汉代以前,史书只是六艺的附庸,直到隋代才独立出来。大概情形如下:

汉——《汉书·艺文志》中史书附在《春秋》之后,称“春秋家”。

魏晋——图书有甲乙丙丁四分法史籍开始独立成部,或入丙部,或入乙部,但无“史部”名目。

隋——《隋书·经籍志》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名目下又分为13类。

唐——《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亦分13类,但与《隋志》不同。

宋——武公《郡斋读书志》亦分史部13类,但不同于《隋志》。

清——《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为15类。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分类法。

2、史书一般有哪些分类?

史书的分类一般包括以下五类:

(1)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为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2)杂史。只记载壹拾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技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4)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由私家编写的史书。

(5)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3、史书主要有哪些体例?

史书体例主要由以下六类。

(1)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应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记”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用“表”记录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

(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5)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其余都属断代史。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6)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三国志》。

4、“二十四史”等名目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历代正史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形成了许多并称,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三史”、“四

史”、“十三史”、“十七史”、“二十四史”等。

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合称史汉)与《东观汉记》并称“三史”。后人把《后汉书》、《三国志》与“史汉”并称“四史”。

“十三史”出现在唐朝。“十三史”除“前四史”外,包括晋代《晋书》、南朝的宋《宋书》、齐《南齐书》、梁《梁书》、《陈书》四部、北朝的《魏书》、《北齐书》、《周书》3部,以及《隋书》。

“十七史”之名通行于宋代。除“十三史”所指的13部之外,增加的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南史》、《北史》。

“二十四史”的称谓出现在清代。除“十七史”外,新增的是《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唐书》、《五代史》。

5、魏蜀吴在《三国志》中谁为正统?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睿为帝。

6、“春秋笔法”是书法的一种吗?

“春秋笔法”指的是《春秋》体现褒贬的著作方法,也称“书法”。这种著作方法所表现或专注着阐发出来的,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

“春秋笔法”的作用,古人有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7、一字褒贬指的是什么?

“一字褒贬”语出西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序》,谓《春秋》笔法严谨、字斟句酌,每一个字都蕴含着褒奖和贬责。在此之前,孟子就说“孔子写成《春秋》,那些乱臣贼子看着就喊怕。”

在《春秋》中,把杀有罪称为“诛”;凡是悖礼作乱、以下杀上者,都斥之为“弑”。8、书法不隐是讲书法,还是讲史书写作?

“书法不隐”原文出自《左传·宣工二年》,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晋灵公时的一个史官,其人在陈述史事的同时寓褒贬、明善恶,向人表示一定的行为准则,以维护邦国、家族的安宁长久。

后来,孔子在《春秋》中评论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说董狐按照史家的法则,“君举必书”照直书写历史,不为长者隐,不为尊者讳。

9、什么是史家三长?

史才、史学、史实是史学家必备的三大素质。这是唐代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在其史学著作《史通》中提出来的史学家修养的三大标准。

10、六艺是指六项技艺,还是指六本书籍?

“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儒家经书。《乐》已经失散,其余五部与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并称“四书五经”。

儒家也将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才能。

11、何谓“三礼”?它是指三种礼节吗?

“三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是有关中国古代礼法、礼制、礼教的典籍,包含着信仰、风行政等多方面意识形态,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12、古代史学八大家都有谁?

左丘明,春秋鲁国人,著有《左传》,编年体创始者。

司马迁,西汉人,著《史记》,首创正史纪传体。

班固,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刘知几,唐代人,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

杜佑,唐代人,所著《通典》,为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马光,北宋人,所著《资治通鉴》为编年体第一巨著。

袁枢,南宋人,著《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的体裁。

顾炎武,明清之际学者,著有《天地郡国利病书》等。

13、什么是训诂、训诂学?

训诂,简单来数说就是解释文字、词语的意义。“训诂”的传统意义就是用通行的语言解释不易为人所懂的古文古义。训诂学则是关乎训诂的学问,是我国传统学科领域中小学的一个部类。

14、我国古代有那些知名的训诂书?

汉代是训诂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奠定训诂学基础的四大书——《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训诂学主要是继承和发展前人,较为重要的有《广雅》、《尔雅注》、《方言注》。

15、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吗?主要包括哪些?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

《周易》,占补之书。

《尚书》,主要内容是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编制。

《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孝经》,是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行踪。

《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

16、《三十六计》为何时何人所著?

《三十六计》是我所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总结,此兵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十六计依次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代?。

17、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哪部书?

真正的武侠小说,出现在富于游侠精神的隋唐时代,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曾说过,《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出自于唐末五代杜光庭之手。

诸子·百家

1、何谓诸子?何谓百家?

所谓“诸子”是指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孙武、孙膑等。后来指当时涌现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也是先秦向汉代过渡过程中各种政治学派的统称。

所谓“百家”是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

发展到后来,人们往往将“诸子”和“百家”相提并论,用“诸子百家”来统称先秦的学术思想派别。

2、何谓名家?

名家提倡的是循名责实的学说,这一流派提倡“正名实”,也就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史实相符”。名家着重辩论“名”与“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逻辑学。

邓析为名家的开创者。

3、纵横家是指什么?

所谓“纵横家”是指到处宣扬“合纵”或“连横”的外交策略的政客。

苏秦和张仪是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

4、杂家指的是什么?

严格来说,“杂家”并不能算作一个流派,因为它并非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将“吕氏春秋”列入“杂家”之列后,这个学派才正式定名。

5、农家就是种田的人家吗?

农家是诸子百家之一,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代表人物为许行。6、小说家是指写小说的名作家吗?

小说家是战国时期一个学术流派,十家之一。该流派仅是一个著述的流派,并无独立系统的学术思想,但在后世则有长足发展,广布影响。

7、兵家指的是什么?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和军事家的通称,也用来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进行研究

的流派。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等。

8、五伦是指什么?

五伦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道德关系,即五种人伦关系。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儒家历来将人类社会视为一张“关系网”,任何人都逃不出这五种关系,逃出者就等于禽兽,所以五伦又称为“人伦”。

《礼记·礼运》中有所谓的“十义”的说法: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由此可见,五伦是儒家提倡的人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对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9、三不朽是什么意思?

三不朽是儒家最推崇的三种人生。语出《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是上圣、“立功”是次圣、“立言“是大贤。

10、孔颜气象指的是什么?

孔颜气象不是指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精神,也不是指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态度,而是指孔子和颜渊超凡入圣的人生境界。

后代儒家津津乐道的”孔颜气象”实际上就是指其安贫乐道、胸次悠然的精神境界。11、三从四德的来历?

“三从四德”是儒家为妇女制定的仪范与德行。

“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四德”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功。

“三从四德”最早是为贵族妇女而设,而后经过儒家提倡,才逐渐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妇道”。毫无疑问,这是男性称雄时的产物,故在新文化运动中被称为“旧道德”而受到猛烈抨击。

12、什么是八儒?

“八儒”是指孔子去世后儒家的八个支派,包括:子张氏之儒,子思氏之儒,颜渊之儒、孟轲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询况)之儒、乐正氏之儒。

13、《周礼》中所说的九拜是指哪九种礼仪?

据《周礼·大祝》记载,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合称九拜。前四种为正拜,即常用之拜,后四种依附于四种正拜。

14、跪拜礼起源于何时?

跪拜礼源于我国东汉时期。我国东汉以前还没有现在的桌椅,人们吃饭、议事、看书,是在地上铺上席子后席地而坐。

15、太极八卦图是怎样构成的?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表示万物的相互关系。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阳鱼的头像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克相生,及现代哲学中矛盾对立统一表示法。

太极八卦图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表述空间的东南西北,时间的春夏秋冬。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学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西方为金、东方为木、中间为土。四象的基础上增加阳明、阙阳两项,组成六合之说。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构成八卦图。八卦加轴心称为九宫。

16、清谈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文化现象?

“清谈”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远离职务、“谈尚玄远”的风气,亦称“清言”或“玄谈”,始于东汉末年。王弼、何晏等玄学家是著名代表人物。

17、什么事经学?

经学是我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的古老学问,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学的研究对象为儒家最基本的典籍易、书、诗、礼、春秋及三传,此外的”四书“也在研究范围之内。

经学自汉迄清,一直是学术领域最受重视的显学,涌现出了无数的知名学者和不朽著作,为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18、”三礼“指的是三种礼节吗?

”三礼“是指儒家有关礼的三部经典的总称,指《周礼》《仪礼》、《礼记》,他们都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政制·法制

1、中国为什么又称华夏?

中国人自古以华夏子孙自称,中华、中原、华夏等都是对中国的称号。

《左传》中说:中国以礼仪之大谓之夏,以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由此而来。

2、我们为什么称为炎黄子孙?

后人认为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于是我们中国人都会骄傲的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3、何谓禅让制?何谓世袭制?

历史上把让位于贤的做法称为禅让制。

世袭制是中国帝王承袭的方式,即王位按血统关系世代相传,可传承的有名号、爵位及财产等。

4、春秋、战国的由来?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的简括起来就是把这部编年史称为《春秋》。鲁国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名《春秋》,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而从周平王东迁到周敬王时期,周天子徒有虚名,各国诸侯相继称霸,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与《春秋》所记载历史时间大致吻合,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以后,各诸侯相互兼并征伐,连年征战,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战争才停止。西汉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

5、养士是指什么?

“士”是春秋战国时代特有的产物,广泛活跃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生活各个领域,对推动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实力有抱负的国君权臣。无不以尽可能多的收养门客、士人为荣。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出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是当时著名的养士大户,每人养士均在三千以上。

“一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毛遂,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成功的侯赢,朱亥,可歌可泣的荆轲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士人。

6、战国官职情况如何?

战国时期是我国官制基本形成时期。总体来说,战国各国大都实行以国君为首,下有相、将二官分管文武的中央集权体制。丞相是百官中最高的行政长官,承君王之旨,辅理国政。将的地位仅次于相,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多以擅长统兵作战的武将充任。

各国在地方多设置郡县,实行以郡领县的两极制。郡下设县,长官称令,令下设丞,分管财政和讼狱;有尉,管军务;有司马,管马政;有司空,管县内土建工程及刑徒。

7、秦始皇为何穿黑色皇袍?

战国秦汉之际盛行五德终始说,这个学说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律发展的。五行又称五德,五德分配到历史上各个朝代,就是黄帝土德、夏帝木德、商朝金德、周朝火德、秦朝水德。实行莫一德制度,历法、官名、服色、度量衡都要相应的改变,衣服颜色是按照“五行”与“五色”相配的规律而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金木水火土与白、青、黑、赤、黄相配。

秦朝实行水德制度,所以衣服、旌旗都是以黑色为贵,秦始皇也穿黑色皇袍。

8、年号是秦始皇创立的吗?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记年的名号。年号发源于中国,为汉武帝首创。

9、庙号是什么?

庙号起源于商朝,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追尊的名号。

10、谥号的来历?

谥号是古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常见有表扬的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等,批评的有炀、历、零等,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11、尊号是一种礼貌的称呼吗?

尊号就是表示对当权者尊敬的称呼,秦统一之前帝王被称为天子、帝、皇、王、后等秦始皇后则成为皇帝。

12、兄终弟及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的兄终弟及就是兄长死后,其王位有弟弟继承。

13、宰相和丞相是一回事吗?

宰相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后来“宰相”一词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官职称号。宰相的正式官名有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参政知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

14、三公九卿制是从秦汉开始的吗?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朝廷设置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以皇帝为尊,下设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公,九卿是中央行政机关分掌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

15、推恩令是谁提出来的?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在全国颁布“推恩令”。

16、司马是姓还是官职名?

司马是古代官员名,四周开始设置,春秋、战国同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

废除太尉设置大司马,后世用做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为少司马。魏晋至宋代,司马均为军府之官。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明清两代称府同知为司马。

17、历代皇帝为甚到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是一种规模盛大的祭祀典礼,其隆重的程度超过了历代历朝帝王登基的仪式。历代帝王为何到泰山封禅,当然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

第一、封禅是告诉上天已经改朝换代,新的帝王是接受天命,代天统治群民;第二、封禅可以粉饰太平;第三、封禅可以“夸示夷狄”。在者封禅能成“仙”。

18、“宦官”与“太监”是同一个概念吗?

阉人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早已为人所熟悉。根据《辞源》的解释宦者就是太监、阉人,宦官就是宫内侍奉官。宦官、太监都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人员,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奴仆,但概念却有严格的区分。

“宦官”职称古已有之,它是在皇宫中为皇帝及皇族服务的官员的总称。

“太监”一词最早始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将乘御、服饰的殿中省改为中御府,设“中御太监”、“少监”。到了辽“太监”就成了政权机构中的官员称谓之一。

19、古代的学士是官名还是学位?

古代的学士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学士,他是官位,而非学位。古代的学士称号最早出现在周代。

20、古代的博士、硕士是官职还是学位?

“博士”这个官名源于战国时代的秦国。秦汉时期,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另外在中国古代“博士”还是专精一艺的职官的名称。

硕士,我国五代时期就有。硕士在我国古代是指那些德高望重、博学多识的人,但在古籍中并不多见,不是正式的职称。

21、冠和冕都是指帽子吗?

所谓的冠在古代也就是指帽子的意思,冠的两侧有两块玉,表示充耳不闻的意思,就是说不好的话语听了就当没听到,前后都是由珠子穿成的帘子,表示视而不见的意思,就是不好的东西看到了就当没看见。而冕也是一种帽子。冠和冕合起来就是古代帝王、诸侯和卿大夫祭祀时所戴的礼帽。

22、何谓国讳,何谓圣讳?

国讳指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时还讳及其皇后及其父祖、前代年号、帝王谥号、黄帝陵名及其生肖姓名。外交上,尊重对方的国讳是重要的礼节。

圣讳即“为贤者讳”,亦即对封建社会所推崇的圣人贤者的名讳。

23、古人对“死”怎么称呼?

《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宗教教义中也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坐化、圆寂、槃涅、入土、谢世、作古等。现代汉语中如长逝、长眠、遇难、捐躯、夭折等。

24、五听是听人说话还是审判案件的五种方式?

五听是中国古代法官审判案件的主要方式,确立于西周,要求法官通过对原告和被告察言观色,通过五种具体方式审理清楚案情。五听包括五种方式: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25、十恶不赦是指哪十恶?

古代封建刑罚制度“十恶”之名,原来称“重罪十条”,列为: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文学

1、文学一词是如何来的?

“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这里的“文学”是“文学博学”的意思,即泛指一般的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所谓的“文学”包括文、史、哲、经、教等各方面的著作,其中至于少数是文学作品。自建安时代开始,文学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2、什么是楚辞?

“楚辞”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一种诗歌体裁,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二是指《楚辞》这本书,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总集。原来收入了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后来王逸又增加了自己的《九思》,共十七篇。

3、骚体是指什么?

“骚体”是古代韵文体裁。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称为“楚辞体”。这种诗体的特点是句式参差变化,多六七言句,句尾常用“兮”作语气词,句中常用虚词,这种诗体因为产生于楚地,故又被称为“楚辞”。

由于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人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作品与《离骚》体裁相类,所以后者亦被称为“骚体赋”。

4、歌行体是和唱歌有关吗?

歌行体是古诗体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多用歌、行、曲、引、叹、吟、怨、弄、操等,其中以“歌”、“星星”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5、骈体文是一种什么文体?

骈体文,即四六文,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称骈四俪六。

南北朝是其全盛时期,唐代称为“时文”,晚唐至明称为“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称骈体文。

6、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吗?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收录周代的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做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7、古代文学各时期有哪些文学样式?

上古时期主要有神话传说。

先秦时期主要文学样式为散文,其中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两汉时期主要为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文学样式有诗歌等。

唐代时期为诗,宋代主要是词,元代为曲,明清时期主要是小说。

8、《离骚》为何可与“日月争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又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司马迁称“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形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离骚》高度的艺术成就与丰富的思想内容完美结合,使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对后世影响深远。

9、“乐府双璧”指什么?

“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喻称。

10、建安七子都有哪些人?

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璃、应场、刘祯。又因七人同居邺中,亦称“邺中七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早提出七子之说,将七人并举,称赞他们“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碌于千里,仰

其足而并驰”。

建安七子才华横溢,以诗文显赫当世,对于造成当时云蒸霞蔚的文学盛世,对于“建安风骨”的形成和促成五言诗体的确立,都做出了伟大贡献。

11、“建安风骨”指的是什么?

“建安风骨”是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所形成的一种特色,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以及谬袭、吴质、杨修、蔡琰等。这种特色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关心现实和民生、内容充实;情辞悲凉慷慨、格调刚健、遒劲有力。

12、“竹林七贤”是指那些人?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刘伶七位名士。《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13、王维为何成为“诗佛”?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这一称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维的人生经历、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

王维原本信佛,中年后日益消沉,遂半官半隐,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寄情山水、沉湎佛理,他的这种人生经历,自然会反映到诗歌创作中来。《饭履釜山僧》中的“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二句,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的写照。

14、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门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其诗有相当一部分以神仙鬼魅为题材,诗中鬼魅横行:“鬼灯如漆点松花”,“鬼雨萨空草”、“秋坟鬼唱鲍家诗”、“百年老鹗成木魅”,幽灵出没、阴森可怕,故后人称其为“鬼才”(宋祁),有人则径称其为“诗鬼”。

15、古代的居士都有哪些?

青莲居士:李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代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轼

清真居士:周邦彦,词家之冠,词中老杜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词人

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词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

无诤居士:刘迎,金文学家

温陵居士:李贽,明文学家

刘如居士:唐寅,明代文学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代小说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16、文学三部曲有哪些?

三部曲是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连贯的文学作品。

郭沫若是的女神三部曲:女神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杨瀚生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转移、复兴

洪琛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

曹禺的“话剧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杨沫的“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

另外巴金的“抗战”三部曲指长篇小说《火》共三部分。,沙丁的“三记”指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17、中国古代有哪些女文学家?

庄姜,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

班婕妤,汉代大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名不详,辞赋发展史上极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较早的五言诗的创始者。

徐淑,东汉诗人秦嘉妻子。

谢道蕴,东晋女诗人。

李清照,宋朝女词人。

唐琬,宋朝女词人,陆游之妻。

刘令娴,南朝梁女诗人。

蔡文姬,汉末女诗人。

班昭,东汉辞赋家。

鲍令晖,南宋女诗人。

左芬,西晋女诗人。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才女。

严蕊,原姓周,字幼芳。

薛涛,字洪度,唐代女诗人。

18、作品有哪些称谓?

处女作:作者第一次发表的作品。

代表作:若干篇代表作者创作思想、艺术水平高峰的作品。

成名作:作者以此一举成名的作品。

拙作: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谦称。

原作:居以翻译、改编的原有作品。

佳作:优秀的作品。

大作:对别人作品的尊称。

力作:作者呕心沥血,精心撰写的作品。

续作:作者本人或别人为之续写的作品。

旧作:与新作相反,只从前写就的作品。

遗作:作者亡故后遗留下来的作品。

19、我国书籍的“第一”有哪些?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第一部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水浒传》

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红楼梦》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第一部词典——《尔雅》

中医·文娱

1、中医还有那些别名?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上不叫这个名字,主要有“悬壶”、“岐黄”、“青囊”、“杏林”、“苍生大医”。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于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在我国古代的习惯上,不论笔记或小说里,大夫和郎中也有区别:一般设管治病的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街上高喊包医奇难杂症的称为郎中。)

2、古代医生的称谓有哪些?

疾医:周代医官名。

医师:首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

太常:医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改为太常。

药医师:我国唐代已设置药医师负责采办药品。

太医令:东汉曹魏时期设置,隋唐改为太医署令,是管理医疗的官职。

太医博士:北魏设置太医博士以教子弟。

医生:此称呼始于唐朝。

医士:本名首见于我国宋代。

大夫、郎中:始于宋代。

院史、隋唐设有太医署,宋有医官院,金代始称太医院。

御医:即皇室内廷供奉的医生。

3、“杏林”是说什么?

我们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这些词语来称颂医生医德非凡,医德高尚。

相传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民间医生董奉,让患者种植杏林不要诊费,其高尚医德和情操,给中医药传统文化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后来,人们便以“杏林”作为医者为民谋益的典实。

4、饮鸩止渴说的是什么?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成语“饮鸩止渴”意为喝毒酒解渴,比喻采用有害的办法救急,不顾严重后果。

5、华佗是哪个朝代的名医?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医学家,生于汉永嘉元年,卒于建安13年。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八百多年了,但人们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有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土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6、五音有哪些?

五音又叫五声,即宫商角徵羽,后来加上变宫、变征为七音:宫、商、角、变征、徵、羽、变宫。

7、八音有哪八种?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分类法。西周出现的按照八种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多乐器的分类方法称为八音。分别为:金——钟、铙;石——埙、缶;革——鼓、瞽;丝——琴、瑟;木——柷,郚;匏——笙、芋;竹——萧、篪。

8、什么是郑卫之音?

郑卫之音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和卫国的俗乐。

9、十大古典喜剧有哪些?

《西厢记》——王实甫

《幽闺记》——施君美

《救风尘》——关汉卿

《绿牡丹》——吴柄

《李逵负荆》——康进元

《玉簪记》——高濂明

《中山狼》——康明

《看锐好》——郅廷元

《风筝误》——李渔

《墙头马上》——白朴

10、十大古典悲剧都有哪些?

关汉卿——《窦娥冤》

纪君祥——《赵氏孤儿》

冯梦龙——《精忠旗》

李玉——《精忠普》

孔尚任——《桃花扇》

马致远——《汉宫秋》

高则诚——《琵琶记》

刘东生——《娇红记》

洪昇——《长生殿》

方成培——《雷峰塔》

11、四大名旦都有谁?

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位是杰出的旦角表演艺术家。

12、踏青风俗古已有之吗?

踏青,现代称“春游”,此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晋书》一书记载,自魏晋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人们出外踏青,颇为盛行。宋代诗人张光《玉楼春》中这样写道: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吴惟信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之句,这些都是文人墨客在踏青时留下的名诗丽章。

13、中国武术起源于何时?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生产的工具和武器,后来成为武术器械的前身。在部

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矛,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武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古代的“武舞”为后来的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4、荡秋千也是起源于古代吗?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女子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而非今天儿童用来玩耍的器材。秋千之戏盛行于唐宋民间,秋千佳人也成为文人诗词中常见的美好意象。

15、踢毽子起源于何时?

毽球,也叫“网键”,是我国民间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踢毽子起源于汉代,在考古发现的汉砖上就有踢毽子的画。到了唐宋时期,踢毽子非常盛行。明清时期不少民间艺人就爱画少儿踢毽子的生动场面。

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因此,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

——季羡林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着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胡适

推荐访问:四史指的是什么 国学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