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时间:2022-11-14 1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

  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

  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

  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阿姆斯特朗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目标作

  出了如下规定:

  (1)企业的目标最终将通过其最有价值的资源一一它的员工来实现;

  (2)为提高员工个人和企业整体的业绩,人们应把促进企业的成功当作自己的义务;

  (3)制定与企业业绩紧密相连,具有连贯性的人力资源方针和制度,是企业最有效利用资源

  和实现商业目标的必要前提;

  (4)应努力寻求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商业目标之间的匹配和统一;

  (5)当企业文化合理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应起支持作用;当企业文化不合理时,人力资源

  管理政策应促使其改进;

  (6)创造理想的企业环境,鼓励员工创造,培养积极向上的作风;人力资源政策应为合作、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完善提供合适的环境;

  (7)创造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的组织体系,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竞争环境下的具体目标;

  (8)增强员工上班时间和工作内容的灵活性;

  (9)相对完善的工作和组织条件,为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支持

  (10)维护和完善员工队伍以及产品和服务。

  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通常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职务分析与设计。对企业各个工作职位的性质、结构、责任、流程,以及胜任该职位工

  作人员的素质,知识、技能等,在调查分析所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编写出职务说明书和

  岗位规范等人事管理文件。

  (2)人力资源规划。把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中长期目标、计划和政策措施,包括对人力

  资源现状分析、未来人员供需予测与平衡,确保企业在需要时能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3)员工招聘与选拔。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为企业招聘、选拔所需要人力

  资源并录用安排到一定岗位上。

  (4)绩效考评。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的贡献和工作中取得的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及

  时做出反馈,以便提高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并为员工培训、晋升、计酬等人事决策提供

  依据。

  (5)薪酬管理。包括对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奖金、津贴以及福利等薪酬结构的设计与管理,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的为企业工作。

  (6)员工激励。采用激励理论和方法,对员工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引起

  员工心理状况的变化,以激发员工向企业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

  (7)培训与开发。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个人、群体和整个企业的知识、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

  绩效,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智力潜能,以增强人力资源的贡献率。

  (8)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帮助员工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激

  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9)人力资源会计。与财务部门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开展人力资源投资成本与产

  出效益的核算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10)劳动关系管理。协调和改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

  谐的劳动关系和良好的工作余围,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五种基本功能:

  (1)获取。根据企业目标确定的所需员工条件,通过规划、招聘、考试、测评、选拔、获取

  企业所需人员。

  (2)整合。通过企业文化、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谐、矛盾冲突的化解等有效整合,使企业

  内部的个体、群众的目标、行为、态度趋向企业的要求和理念,使之形成高度的合作与协调,发挥集体优势,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3)保持。通过薪酬、考核,晋升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增进员工

  满意感,使之安心满意的工作。

  (4)评价。对员工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其他方面作出全面考核、鉴定和评价,为作出相应的奖惩、升降、去留等决策提供依据。

  (5)发展。通过员工培训、工作丰富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促进员工知识、技巧和其他

  方面素质提高,使其劳动能力得到增强和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

  率,达到员工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加里?德斯勒在他所著《人

  力资源管理》一书中例举一家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负的责任

  描述为以下十大方面:(1)把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

  (2)引导新雇员进入组织(熟悉环境);

  (3)培训新雇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4)提高每位新雇员的工作绩效;

  (5)争取实现创造性的合作,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6)解释公司政策和工作程序;

  (7)控制劳动力成本;

  (8)开发每位雇员的工作技能;

  (9)创造并维持部门内雇员的士气;

  (10)保护雇员的健康以及改善工作的物质环境。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着未来组织的网络化、灵活化、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在管理目标、管理

  职能、管理技术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方面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在管理目标方面,未来的人

  力资源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即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开始进

  入企业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和策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契合,不仅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更给企业的整个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理念上,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经过开发的人力资源可以升

  值增值,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2)在管理内容上,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在管理形式上,强调整体开发,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调整职位,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4)

  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

  (5)

  在管理手段上,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均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及时准确地提供

  决策依据。

  (6)

  在管理层次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企业的计划与决策。

  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泰罗(FrederickW.Taylor,1856-1915),美国古典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

  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科学管理的核心:

  1.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2.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因此,泰罗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

  的手段。

  科学管理的内容:

  1.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

  4.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5.管理和劳动分离。

  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的成功案例:利用甘特图表进行计划控制,创建了世界第一条福特汽

  车流水生产线,实现了机械化的大工业,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和高利润的局面。

  二、吉尔布勒斯夫妇的动作研究(1907)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FrankB.Gilbreth,1868-1924),美国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勒斯

  夫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被尊称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主要著作:《动

  作研究》(1911),《管理心理学》(1917),《疲劳研究》(1919),《时间研究》(1920)。

  他们采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动作研究,以确定标准工艺动作,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他们制定了生产流程图和程序图,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他们主张,通过动作研究,可

  以开发

  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他们开创疲劳研究先河,对保障工人健康和提高生产率的影响

  持续至今。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被尊称为“组织理

  论之父”。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

  的理论》等。

  韦伯认为,社会上有三种权力,一是传统权力,依传统惯例或世袭而来而拥有;二是超

  凡权力,来源于自然崇拜或追随;三是法定权力,通过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

  对经济组织而言,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才能保障组织连续和持久的经营目标。而

  规章制度是组织得以良性运作的保证,是组织中合法权力的基础。韦伯构建的理想的官僚组

  织模式为:

  1.组织依据合法程序产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规章制度。

  2.组织的结构是层控体系,组织中的人依据其职位的高低和正式的工作职责行使职权。

  3.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对工作的关系,而不是人对人的关系。

  4.按职位需求,公开甄选适岗人才。

  5.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并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生产效率。

  6.按职位和贡献付酬,并建立升迁奖惩制度,以提高工人的事业心和成就感。

  韦伯理性地、创建性地提出了行政组织科学的组织理论和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

  史上最大的贡献。

  四、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916)

  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

  ,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与韦伯、泰罗并

  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并被尊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代表作是《工业

  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说:即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并提出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创新和团队精神。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凝炼出了管理的普遍原则,至今仍被作为我们日常管理的指南。

  五、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业的美国行为科

  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主要著作:《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

  梅奥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

  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霍桑实验的初衷是试图寻找改善外部条件与环境以提高劳动生

  产率的途径,但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

  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安全感。

  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企业中

  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必须注意与正式组织保持平衡;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

  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合理满足。

  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

  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人类需要

  层次论学说。代表作:《人类动机理论》。

  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层次如图1所示: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低级层次需要满足后,人将追求高层次需要。

  七、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1960)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1906-1964),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

  代

  表作为《企业的人性方面〉〉(1957),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

  麦格雷戈称传统的管理观点为

  X理论,并提出了对人性的假设条件和管理方式,他提出

  的相对于X理论的则是Y理论。

  八、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1966)

  福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Herzberg),美国行为科学家。主要著作有:《工作

  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管理的选择

  :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等。双因素理

  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

  赫兹伯格认为,能对工作带来积极态度.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或

  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这叫做激励因素,比如成就感、同事认可、上司赏识、更多职责或更

  大成长空间等。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届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双因素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

  作丰富化,多方面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

  九、韦廉大内的Z理论(1981)

  韦廉大内是美国日裔学者,代表作为《Z理论》(1981)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密,因此完全可以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原则进行民主管理。

  建立Z型组织的过程是:

  1.培养每个人的正直、善良的品行。

  2.领导者和管理者共同制定新的管理战略,明确共同的经营宗旨。

  3.通过高效协作、弹性激励措施来贯彻执行公司目标。

  4.培养管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5.稳定的雇佣制度。

  6.合理、长期的考核和晋升制度。

  7.岗位轮换,培养、扩大员工的职业发展之路。

  8.鼓励雇员、工会参与公司管理,并扩大参与领域。

  9.建立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全面整体关系。

  十、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

  彼德?圣吉(PeterM.Senge)是美国“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

  大师。其代表作是《第五项修炼一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提高整体竞争

  能力。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使全体员工全心投入并善丁学习、持续学习的组织一学习型组

  织。通过酿造学习型组织的工作余围和企业文化,引领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调整

  观念,从而使组织更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

  1.全体成员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

  2.善丁不断学习。

  3.扁平式的组织结构。

  4.员工的自主、自觉性管理。

  5.员工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6.领导者的新角色改变为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_、“抽屉式”管理

  在现代管理中,它也叫做“职务分析”。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都非常

  重视“抽屉式”管理和职位分类,并且都在“抽屉式”管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职

  位分类制度。据调查统计:泰国在

  1981年采用“抽屉式”管理的企业为

  50%在1985年为

  75%而在1999年为95%Z上。最近几年,香港的大中型企业也普遍实行“抽屉式”管理。

  “抽屉式”管理是一种通俗形象的管理术语,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无权,更不能

  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

  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

  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

  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

  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二、“危机式”管理

  在世界著名大企业中,随着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化,相当一部分进入维持和衰退阶段,柯达、可口可乐。杜邦、福特这样的大企业,也曾出现大量的经营亏损。为改变状况,美国

  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

  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

  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伟思看到,全世界已变成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讯业正在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

  启用两名大胆改革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副董事长,免去

  5名倾向丁循序渐进改革的高级人员职

  务,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某些企业由丁忽视产品质量、成本上升、导致失去用户的危机,他要

  全体员工知道,如果技术公司不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用户时刻放在突出位置,公司的末

  日就会来临。

  三、“一分钟”管理

  目前,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内容为:

  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

  所谓一分钟目标,就是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明确地记在一张纸

  上。每一个目标及其检验标准,应该在

  250个字内表达活楚,一个人在一分钟内能读完。这

  样,便丁每个人明确认识自己为何而干,如何去干,并且据此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

  一分钟赞美,就是人力资源激励。具体做法是企业的经理经常花费不长的时间,在职员

  所做的事情中,挑出正确的部分加以赞美。这样可以促使每位职员明确自己所做的事情,更

  加努力地工作,使自己的行为不断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应该做好,但却没有做好,对有关的人员首先进行及时批评,指出其错误,然后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满的是他此时此地的工作。这样,可使做错

  事的人乐丁接受批评,感到愧疚,并注意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一分钟”管理法则妙就妙在它大大缩短了管理过程,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一分钟目标,便丁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一分钟赞美可使每个职员更

  加努力地工作,使自己的行为趋向完善;一分钟惩罚可使做错事的人乐意接受批评,促使他

  今后工作更

  加认真。

  四、“破格式”管理

  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最终都通过对人事的管理达到变革创新的目的。因此,世界发达企

  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在日本和韩国企业里,过去一直采用以工作年限作为晋升职员级别和提高工资标准的“年功制度”,这种制度适应了企业快速膨胀时期对用工用人的要求,提供了劳动力就业与

  发展的机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发达企业进入低增长和相对稳定阶段,“年功

  制度”已不能满足职员的晋升欲望,使企业组织人事的活力下降。

  90年代初起,日本、韩国

  发达企业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

  世界大企业人事制度的变革,集中反映出对人的潜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来搞

  活企业组织结构,注意培养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奋发、进取、开拓

  的新气象。

  五、“和拢式”管理

  “和拢”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在管理中,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

  它的具体特点是:

  (1)

  既有整体性,乂有个体性。企业每个成员对公司产生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和

  拢式”管理中的一句响亮口号

  (2)自我组织性。放手让下届做决策,自己管理自己。

  (3)波动性。现代管理必须实行灵活经营战略,在波动中产生进步和革新。

  (4)相辅相成。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

  种情况下的优点。

  (5)个体分散与整体协调性。一个组织中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

  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形成整体的形象。

  (6)韵律性。企业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余,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

  自豪感。

  六、“走动式”管理

  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体察民意,了解实情,与部

  届打成一片,共创业绩。这种管理风格,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如:

  (1)主管动部届也跟着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会长土光敏夫采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举成为日本享有盛名的企业家,在他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前,东芝已不再享有“电

  器业摇篮”的美称,生产每况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

  的工厂和企业,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活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员工受此气余的感染,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士气大振。不久,东

  芝的生产恢复正常,并有很大发展。

  (2)投资小,收益大。走动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3)看得见的管理。就是说最高主管能够到达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

  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

  (4)现场管理。日本为何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生产力呢?有人认为是建立在追根究底的现

  场管理上。主管每天马不停蹄地到现场走动,部届也只好舍命陪启子了!

  (5)“得人心者昌”。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常到职位比他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

  解实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只听“好”的。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员工觉得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

  企业有了员工的支持和努力,自然就会昌盛。

  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

  ?克罗克,是美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

  在办公室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走动式”管理上,即到所届各公司、各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

  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官僚主义突出,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

  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丁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要求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据掉,经

  理们只得照办。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不久大家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走

  出办公室,开展“走动式”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丁使公司扭亏转盈,有

  力地促进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也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不管是机构、公务机关或

  是法人机构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育,甚至不惜投入大笔资金办理教育训练。培育人才的目的在丁组织整体能力的开发、提升或是经验的传承及核心能力的维系。由此可见,组织的发展

  与人才的养成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断言,一个不重视人才养成及维系的组织,将丧失其竞争力,面临无情的淘汰。“训练发展”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涵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组织功能。在开发人员能力,进而激发其潜力的方面,教育训练确实有着重要

  的贡献。然而,每位员工的资质能力不同,自然无法采用一套四海皆准的训练方法,因此,如何分门别类,依“人才”及组织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并从“知识”、“态度”、“技巧”等方面考量课程的设计,遴选适任的讲师,便是每一位训练专业人员最重要的课题。在即将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环境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资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日新

  月异,在在都挑战着训练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唯有不断充实与学习,方能保持领先,也才能

  对组织提供更大的贡献,发挥培育人才的关键力量,推动组织迈向更具希望的明天。

  美国训练及发展协会(ASTD,AmericanSocietyforTrainingandDevelopment)

  所出版

  的“PositionYourselffortheFuture"/」、册中,由

  LaurieBassi,GeorgeBensonandScottCheney所撰写的“TheTopTenTrendsinHRD提到了人力资源发展(HRD)的未来发展趋势,经摘录如下:

  (一)为因应科技的快速变革,将持续提升对专业技术的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

  技不断的革新,造成整个世界难以评估的影响,广及政治型态、经济、文化…许多的层面,同时它也带动着人力运用的型态的改变。因为这样的变革,我们开始使用并享受许多高科技

  产品的方便,但熟悉这些产品的专业人员与这些高科技产品,必须同样分门别类的精细,因

  此对人员的专业要求将成为对人力需求的重点。

  (二)员工将接受更多的训练以美国为例,女性及少数的族群如临时工、part-time人

  员、较年长的员工……等受训机会及时数远少于主要的白人男性工作者,而这样的差距会造

  成在工作场所中,因教育程度的落差而产生冲突。未来训练的层面将更为广泛,也将朝训练

  多能工方向发展。

  (三)

  机构变革将影响训练经费的规模机构的变革,将持续促使经济环境与型态有新的转变,而这改变所造成的压力也相对影响着教育训练的频率及规模。传统上来说,美国

  50大企业每年固定提拨一笔经费运用在训练活动,其规模是随着组织的大小成正比,换言之,若组织因环境而缩减,其训练规模将亦随之缩水,现在即是如此的景况。在过去当机构蓬勃

  发展的同时,员工对机构的远景有相当的认同感,提供较多的训练活动是普遍的,一但机构

  的规模从大型转换成中型的时候,训练亦将随之缩水。

  (四)

  训练部门在规模及角色上将有戏剧化的转变第一是训练外包的情形将会逐渐的增

  加,以成本及专业性来考量,机构内负担训练部门的成本,不如与多家机构共同分享一家专

  业训练中心来得经济,外部资源如今是唾手可得的,而这样的改变绝对牵涉到训练部门的角

  色及定位。因此,第二是训练部门将由传统训练部门的型态转而跳脱成为顾问者

  (consultants)

  的角度,也就是说训练部门必须负起推动组织未来发展的责任,并以顾问的角色结合机构家

  的眼光,走在组织发展的前端。

  (五)

  科技的发展将造成训练方式革命性的改变目前传统的课堂训练方式仍为主流,但

  以高科技产品为基础的方式将会发展极为迅速。硬体设备的进步、电脑网路的蓬勃发展、多

  媒体教学、视讯会议等,这些高科技将以惊人的潜力带来更快速的训练,并且使教育训练能

  更接近员工的工作现场(如:远距教学),带来更直接而快速的功效。

  (六)

  训练部门将转换新的方式来提供服务在美国,训练及人力资源发展部门,几乎不

  能免疫于整个组织变革下所造成的改变,如缩小规模、重组、人事精简等,而同时被迫要更

  接近员工的工作地点以降低训练费用,换言之,更能有效利用现有环境的资源来作训练是必

  需的改变。因此未来的趋势将不再把员工从部门中调派出来,作长时间的训练,反而是会以

  邻近员工的工作地点为考量,由此更印证了

  OJT制度的重要性。

  (七)

  训练专业人员将深入着眼于绩效的提升训练将有更集中的焦点,更贴近组织的目

  标,也就是绩效的达成及提升。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下,机构莫不聚精会神地关注于局势的变

  化,并严格地检视每一个工作及流程,对公司策略及机构的目标是否带来积极的效果,其中

  显然也包括训练部门,因此专业人员的注意焦点将由课程的时数,转变成个人、组织的绩效

  提升(八)

  整合的高绩效工作系统将大量产生重新整合的组织希望能发挥更多功能,因此同

  时间我们将训练部门视为一般的业务单位,并重新检视其角色,并衡量其创造的绩效;此外

  如何协助重组的专案团队及部门,彼此做最佳的合作,将是未来训练工作的重点。

  (九)

  机构将转变成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的概念将会成为趋势,未来愈来愈多

  公司将会朝此发展。许多组织将以知识为基础,因此“学习”将会被推广至不同的层级,如

  个人、专

  案团队、部门等。(十)

  人是机构最大的资产将会有更多具体的行动来验证“人是

  机构内最重要的资产”的观念,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极大化,将在未来对组织

  有极大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新特征

  通过对新经济时代特点的分析,得出人力资源在新经济的出下特点:

  (一)

  、新经济时代是人才主权时代,也是人才赢家通吃的时代。

  在此时代下,知识与职业企业家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

  家对企业的贡献与价值,使得他们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改变了资本所有与知识所有者

  之间的博弈关系,建立了人才主权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加之,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对知识

  和智力资本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强烈,导致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等到人才短缺

  的现象加剧。人才的稀缺性、巨大的增值空间和

  HR的高回报性,使得资本疯狂地追逐人才。

  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人才通过引入风险资本,将知识转化为资本,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实现

  知识雇佣资本。正如美国思科(CICQ公司总裁所言:“与其说我们是在购并企业,不如说

  我们是购并人才。”

  因此,在新经济时代里,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人才不是简

  单地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而是要与资本所有者共享创造成果。为此,企业要尊重人才

  的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权,并站在人才内在需求的角度,去为人才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去赢

  得人才的满意与忠诚。

  (二)

  、HR作为企业经营者的战略伙伴,进行的是战略型

  HR!理。

  以往HR管理部门因为不直接创造价值,只作为企业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而存在。随着新

  经济的到来,HR的管理职能将发生根本转变,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幕

  后走到台前,参与企业的战略性管理,把

  HR战略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结合起来,支持企业实现

  经营目标。此时HR的管理职能是具有战略导向的企业经营者的战略伙伴,担负起组织重构、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推动企业变革等责任。

  (三)

  、HR管理内容的改变。

  21世纪员工成为企业的客户,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HR产品与服务成为HR管理的新

  职能,吸纳、挽留、激励、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

  HR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企业向员工

  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包括:满足员工的事业发展期望的共同愿景、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及价值分享系统满足员工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持续的HR开发、培训,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价

  值的人力资本增值服务、授权员工参与管理、支持员工完成个人及组织发展目标。

  (四)

  、HR管理的核心一一-知识员工的管理。

  21世纪,国家的核心是企业,企业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者与企业家。

  为此,HR!理者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以下特点,重点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①知识型员工

  由于其拥有知识资本,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管理中难于授权、难于协

  调个人对专业的执着与企业对市场价值的追求的矛盾,难于设计知识工作、虚拟工作团队。

  ②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他们对于终身就业能力的追求增加了企业的HR投资风

  险、流动管理危机。③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使得价值

  评价体系的建立变得复杂而不确定。④知识型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差异大,也现混合交替式的需求模式。

  需求要素及需求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如利润与信息分享需求、终身就业能力提

  高的需求、工作变换与流动增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等。这都使得报酬的设计更为

  复杂化。⑤21世纪的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知识代替了权威。一个人对企业的价值不再仅仅取

  决于其在管理职位上的高低,而取决于其拥有知识和信息量的大小。知识型员工的这些新特

  点要求领导方式的根本改变,要求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信任、沟通、承诺、学习的互动

  方式,为此,HR管理应着重于建立知识工作系统和创新机制、实现模糊化的管理。

  (五)

  、通过管理HR价值链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与增值。

  价值创造就是在理念上要肯定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企业

  HR管理的重心要遵循帕累托80/20定律,即关注那些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

  20%!键员工,他们不仅是80吩业价值的创造者,而且能带动其它

  80%勺员工。在HR管理中要注重形成企

  业的核心层、中坚层、骨十层“价值创造”员工队伍,利用有效的价值评价机制,实现公平

  的、具有竞争力的、多元的价值分配,以此激励人才、创造人才。

  (六)、员工与企业关系的新模式一一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

  伴关系。

  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则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另一方面企业与员工一

  道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培养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

  发展与管理。借此,企业与员工个人共同成长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标。

  (七)

  、HR管理的信息化及全球化。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使得HR也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

  业务流程,并向企业与员工提供增值服务。

  HR的全球化表现在员工与经理人才的全球观念的系统整合与管理、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人才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跨文化管理。

  (八)

  、HR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智力资本优势,HR者的角色多重化、职业化。

  21世纪,企业的核心优势取决于智力资本的独特性。智力资本包括三个方面:人力资本,客户资本和组织结构资本。人力资本的核心任务是通过

  HR的有效开发与管理,提升客户关系

  I]IIII—

  kK

推荐访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