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29 0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二、探索水的溶解性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2
一、活动背景
《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并尝试用图画或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幼儿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夏天已经来临,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只要在户外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一身的汗。小朋友们满头大汗,不少孩子也纷纷叫嚷起来:"老师,我很热。""我也很热。""我要擦擦汗。""我也要擦擦汗。"……擦了汗,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夏天到了"。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了自己对夏天的认识,《夏天真热》活动就这样开展了。
二、活动目标
1、能积极的参与谈话,说说夏天的现象及自己对热的感受。
2、知道在天气炎热时,有多种降温方法。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三、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黑板两张、桌子4张、椅子人手2把、吸铁石若干、白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夏天的现象
1、教师直接导入,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
**x小朋友们,夏天到了,你发现了吗?
2、小结:夏天到了,不知不觉外面的风景越来越美,温度也越来越高,小朋友的衣服越穿越少,我们吃东西似乎也越来越没胃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夏天真的很热!
(二)、讨论有关夏天降温的方法**炎热的夏天让我们感觉很不舒服,想想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身体不那么热呢?
1、幼儿个别讨论,教师小结。
2、幼儿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降温的方法。
3、个别幼儿分享降温的方法,通过幼儿的表述教师引导其该方法的正确方式。如:吃冷饮要注意不能过量……4、教师总结:让我们的身体不那么热的方法也叫降温的方法。比如就像你们所说的……(三)、幼儿自由经验分享。
1、*(同伴之间)分享。
2、与老师们分享。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3
活动目标:
1、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2、能认识夏天常见的动植物。
3、学习根据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重点:
体验和朋友在一起快乐的心情。(通过蟋蟀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迁移到自己与同伴)
活动难点:
抓住故事内容,并从中感知故事中季节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故事大书《快乐的夏天》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交代故事的名称,请幼儿带着问题阅读图书。
——蟋蟀要去找好朋友,它的好朋友是谁呢?
——它们在一起干什么?
二、利用大书分段欣赏故事,再次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第一段
——蟋蟀在什么天气出去找好朋友?
——蟋蟀带了什么东西让自己在烈日下不会觉得热?
——蟋蟀找到了谁?你们听过蝉叫的声音吗?怎么叫?蟋蟀和蝉做了什么事?它们在一起的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2、欣赏第二段
——蟋蟀离开了蝉先生的家会去找谁呢?它们做了什么事情?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夏天可以吃什么冰凉凉的东西?你见过荷花吗?什么时候在哪里?
3、欣赏第三段
——蟋蟀离开青蛙去找了谁?它们做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它们在一起的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除了躺在石头上数星星,在夏天的晚上还可以做什么户外活动?
三、情感迁移,表达对夏天的感受与联想
1、请幼儿说说夏天做什么事让你觉得很快乐?
2、画一画“我的快乐夏天”。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用的夏天降温和防晒的方法。
2、能通过动手操作把防晒用品和降温用品进行分类。
3、愿意动手操作,尝试降温的方法。
活动重点:
知道一些常见的防晒、降温用品并能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喜欢探索降温的方法,并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好方法。
活动准备:
1、提供一些常见的降温工具,如:扇子、小型风扇、冰块等。
2、提供一些常见的防晒用品,如:防晒霜、太阳帽、太阳眼镜。
3、每组准备一盆热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夏天到了,天气很热,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变凉快的呢?
幼:开空调、吃冷饮。
小结: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使自己变凉快。
二、认识一些常见的防晒、降温工具。
1、认识材料的名称。
师:这里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
(教师出示所有提供的材料并一一说出名字)
师:你们知道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吗?
小结:这些材料有的是防晒用品有的是降温用品。
2、了解材料的用途。
提问1:(出示防晒霜)这是防晒用品还是降温物品?它有什么用?
小结:防晒霜是一种防晒用品,涂在身上不容易被晒伤。
提问2:(出示太阳帽、太阳镜)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小结:太阳帽、太阳镜是保护我们的脸和眼睛不被太阳晒伤的防晒工具。
提问3:(出示扇子、风扇)这是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小结:扇子、风扇是降温工具,可以让我们凉快下来。
三、把提供的材料分成降温工具和防晒工具。
1、提操作要求。
师:在每组的桌上放有一些材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材料分降温用品和防晒用品两类,分别装在两个框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分对了。
(如有错误请大家一起讨论并改正)
小结:夏天可以用防晒用品来保护自己,还可以用降温工具让自己凉快下来。
四、有趣的降温小实验。
1、教师讲解如何操作实验。
师:现在在每组桌上放有一盆热水,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给这盆水降温。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不能打翻水,不争抢材料。
3、交流讨论降温妙招。
师:大家都成功了吗?刚刚你们都用了什么好办法让水降温的?
(用嘴吹、用扇子扇、放冰块进去……)
小结: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让自己凉快下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提供各种降温工具,供幼儿探索降温方法。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体验夏季的主要特征。
2.了解多种降温防暑的方法。
3.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特征。
活动准备:
1.制作具有夏季特征的小卡片若干,事先分藏在室内各处。
2.各种玩水物品、玩具、材料。
3.每组一个文件夹、一张白纸、一支水笔。
4.幼儿画册第三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能够结合经验说出现在是夏天。)
2.教师:夏天是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感觉一下吧!(引起幼儿寻找夏天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在阳光下活动,感受夏天天气的炎热。
(一)组织幼儿摸一摸。
1.教师:夏天和冬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能够说出:冬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夏天的`太阳照在身上很烫。并丰富词“火辣辣”。)
2.教师:我们去摸摸周围的滑滑梯、花坛、石头,感觉怎么样?
(1)幼儿摸摸周围的物品如:水泥地、滑滑梯、花坛等。
(2)教师巡回询问:“有什么感觉。”
3.集中交流:
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感觉?(幼儿能够结合经验讲述如:很烫、很热……)
小结:周围的东西都是烫烫的,因为夏天的太阳是火辣辣的,晒的周围的东西都变烫了。
(二)组织幼儿找一找。
1.教师:夏天的草丛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幼儿自由找找、说说。)
2.集中交流。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讲述如:有蚱蜢、有西瓜虫、小草好像长高了……)
小结:夏天到了,小草长高、长密了,有很多的小虫子住在草地里,小朋友找到了:西瓜虫、蚱蜢、蜻蜓,还有讨厌的蚊子、苍蝇也来了,树上还有知了在知了知了的叫,仿佛在说:“夏天到了,夏天到了。”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
1.组织休息喝水。
2.引导幼儿比比,活动前后有什么不同?(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如:到外面去以后非常热。)
四、引导幼儿说说夏天天气很热时,怎样才能让自己感觉凉快。
1.教师:夏天真热?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起来呢?和你的组上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吧!请组长用画画的方法来记录。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一位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
(1)每组请一位幼儿上前来交流。
(2)教师将幼儿的结果记录在上面的纸上,相同的则不记录。
(3)小结:让自己凉快起来的方法真多:扇子扇风、多喝冷开水、不在烈日下运动、勤洗澡、安静的看书或画画、和家人一起游泳、多吃瓜果、多休息、开空调或电风扇等。
五、延伸活动。
开展找夏季图片的游戏,介绍自己找到的图片内容,比比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多,然后相互交流,讲述自己喜爱夏天的哪些方面、哪些活动等。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6
设计意图
夏天到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热,我们会酌情的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天气的炎热,有的孩子会出汗并且会心情烦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听家人的劝告往外跑。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夏天的天气和感受到太阳的火辣,懂得几种防晒的方法,使孩子们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太阳的火辣,尝试仿编儿歌。
2、初步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一个做成太阳状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晒好方法》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红红的脸蛋挂天上,又大又圆照四方,它让万物来生长,丰收需要它帮忙。
2、感受夏天太阳的火辣。
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来到了)如果你站在外边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很热)你还发现太阳照在什么地方?(照在买菜的人身上、照在汽车上、照在盖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3、请幼儿欣赏诗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感知太阳的热量。
(1)出示太阳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像把红刷子,到处找人刷,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朗诵儿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提问:诗歌中夏天的太阳究竟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师演示教具,幼儿根据诗歌做动作(比如:游泳、爬上、骑车等)
(4)一名幼儿演示教具,其他幼儿边做各种动作边说诗歌。
4、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描述,进行仿编诗歌。
提问:夏天的太阳还会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教师整理后)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拿把红刷子,到处找人刷。
刷刷盖房的人,刷刷买菜的人,刷刷种地的人,刷刷割麦子的人。
5、室外体验太阳的炎热。
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空地上,和幼儿在太阳底下站立一会儿。(在阳光下活动应控制时间,不能太久。)教师将儿歌中的角色变成幼儿的名字或幼儿身体的某一部位。如:刷刷***,刷的***火辣辣;或刷刷小朋友的头顶,刷的头顶火辣辣等。
6、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刚才你在外面感觉怎么样?(晒得火辣辣的)如果站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晒坏皮肤)
(2)夏天应该怎样防晒、保护皮肤。
启发幼儿说一说:夏天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怎样才能防晒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天防晒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小结:躲在树荫下、中午太热的时候最好不要出去、戴帽子、口罩、打遮阳伞、擦防晒霜等。
结束部分:请幼儿回家把诗歌说给妈妈听。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7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
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玩游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们感兴趣想玩这个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小朋友感兴趣了会认真专心地跟着玩,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水是无色、无味,水是抓不住会流动的。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和含义(难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重点)。
活动准备:
1.结合散文内容准备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挂图。
2.音乐《夏天的雷雨》。
3.散文《夏天》的录音、录音机、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幼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见到你们很高兴,我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
2.提问:谁知道刚才这首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师:夏天到了,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呢?
二、新授课部分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天的美丽景色(小动物、植物、天气等方面)。
幼儿自由表述,教师加以引导完善。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篇描述夏天的散文,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文中说的夏天和我们刚才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夏天》。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听得都非常认真,那现在有几个问题问大家?
3.出示挂图,讲解散文内容。
(1)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你听到散文里面说了些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引导幼儿将语句说完整。
(3)听录音,借助挂图朗诵,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4.引导幼儿采用留空的方式跟随教师朗诵散文,并根据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幻灯片播放)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过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转圈),它报告: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的下起来了。
下了一阵儿,(风)去了,(云)散了,(闪电)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天边挂起了彩霞。
(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你闻闻,连空气都是香的。
湖里,小鱼(摇着尾巴)游的多高兴,小青蛙(蹦上岸)开始唱歌:咕呱!咕呱!
4.进一步升华、丰富散文内容,拓展幼儿想象力。
师: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什么景象?现在正是夏天,请小朋友在雷雨过后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三、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很喜欢你们,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老师还有礼物送给大家哦!”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避暑方法。
2、能够掌握夏季户外活动的安全法则。
3、体验夏天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夏季户外场景ppt、音乐《夏天》、扇子、墨镜、防晒衣、儿童防晒霜。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小朋友们户外活动都有些累了,我们一起来听首音乐放松一下吧!
师:刚才这段音乐你喜欢吗?都听到些什么?(蝉鸣、太阳)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季节吗?(夏天)
二、讨论,体验夏天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夏天么?为什么呢?(让孩子自由的说,教师可通过ppt画面展示孩子说的内容,还可以用简单的手绘表现孩子们喜欢夏天的原因。)
教师总结:哇!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夏天呢,在夏天,我们可以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呀,真开心呀!
三、讨论避暑的方法
师:说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是老师现在有一点点担心了,这么大的太阳,这么热的天,晒得我有些不舒服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我呀?(幼儿说可以扇扇子,教师出示扇子实物,请幼儿来扇一扇,真凉快啊!还可以吹空调、吹电风扇等好办法)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知道这么多避暑的好办法,今天沈老师还有新的好办法要教给你们呢!(教师继续补充孩子之前没有说到的,ppt展示)
四、 讨论夏季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夏季避暑的好办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夏天我们外出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小朋友们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师:刚刚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的方法,外出活动时,我们可以戴上小墨镜来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穿上有效的防晒衣,涂上儿童防晒霜。(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如何保护自己),走路的时候尽量找阴凉的地方走,不要直接在大太阳底下晒,没有爸爸妈妈的陪同,不可以去河边等危险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这些过夏天的好办法了么?
师:最后祝我们的小朋友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下课或者放学后,你们也可以将今天学到的这些过夏天的好办法与你们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分享哟!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也可以看课本第16、17、46、47页的插图)。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特征。
2.学习歌谣──夏天
此歌谣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点,教师可以参照此歌谣,根据当地夏天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学生学起来更亲切,更有意义。
夏天天气好炎热,
天气多雨河水多。
柳叶茂盛桃子熟,
野草开花满山坡。
布谷鸟在树上啼,
蝉在树上高声歌。
玉米长高麦收割,
小孩游泳乐呵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什么变化。
教学参考知识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
(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
(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是以“夏天”这个主题开始的,考虑到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让他们总结夏天的特色似乎很难,所以我用音乐、图片、想象、语言为孩子提供说夏天的素材,孩子的听、说、想、读等各种感官均被调动起来,孩子的表达欲增强了。
孩子很喜欢音乐,当他们听音乐时是如此地专注,听到昆虫的鸣叫甚至能联想出夏天里的小动物的叫声,生活,孩子的课堂一下子扩大了;当说比喻句时,孩子起初似乎不知从何说起,后来和大家一起看图片,终于思路打开,侃侃而谈,如“彩虹像一座桥,彩虹像滑梯,彩虹像发卡”等。孩子在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还了解到雨前的小动物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使幼儿感觉神气,更多了几分探究的欲望。
孩子特别喜欢背诵文章,对字并不敏感,不习惯阅读,我们要逐渐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读书。在背诵时,我们可以加上动作,既增强了幼儿对短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第二课时我会采用此方法。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阅读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1)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活动三: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2
设计意图
夏天到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热,我们会酌情的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天气的炎热,有的孩子会出汗并且会心情烦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听家人的劝告往外跑。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夏天的天气和感受到太阳的火辣,懂得几种防晒的方法,使孩子们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太阳的火辣,尝试仿编儿歌。
2、初步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一个做成太阳状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晒好方法》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红红的脸蛋挂天上,又大又圆照四方,它让万物来生长,丰收需要它帮忙。
2、感受夏天太阳的火辣
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来到了)如果你站在外边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很热)你还发现太阳照在什么地方?(照在买菜的人身上、照在汽车上、照在盖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3、请幼儿欣赏诗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感知太阳的热量
(1)出示太阳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像把红刷子,到处找人刷,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朗诵儿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提问:诗歌中夏天的太阳究竟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师演示教具,幼儿根据诗歌做动作(比如:游泳、爬上、骑车等)
(4)一名幼儿演示教具,其他幼儿边做各种动作边说诗歌。
4、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描述,进行仿编诗歌
提问:夏天的太阳还会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教师整理后)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拿把红刷子,
到处找人刷。
刷刷盖房的人,
刷刷买菜的人,
刷刷种地的人,
刷刷割麦子的人。
5、室外体验太阳的炎热
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空地上,和幼儿在太阳底下站立一会儿。(在阳光下活动应控制时间,不能太久。)教师将儿歌中的角色变成幼儿的名字或幼儿身体的某一部位。如:刷刷***,刷的***火辣辣;或刷刷小朋友的头顶,刷的头顶火辣辣等。
6、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刚才你在外面感觉怎么样?(晒得火辣辣的)如果站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晒坏皮肤)
(2)夏天应该怎样防晒、保护皮肤。
启发幼儿说一说:夏天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怎样才能防晒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天防晒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小结:躲在树荫下、中午太热的时候最好不要出去、戴帽子、口罩、打遮阳伞、擦防晒霜等。
结束部分:请幼儿回家把诗歌说给妈妈听。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体验夏季的主要特征。
2.了解多种降温防暑的方法。
3.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特征。
活动准备:
1.制作具有夏季特征的小卡片若干,事先分藏在室内各处。
2.各种玩水物品、玩具、材料。
3.每组一个文件夹、一张白纸、一支水笔。
4.幼儿画册第三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能够结合经验说出现在是夏天。)
2.教师:夏天是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感觉一下吧!(引起幼儿寻找夏天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在阳光下活动,感受夏天天气的炎热
(一)组织幼儿摸一摸
1.教师:夏天和冬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能够说出:冬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夏天的太阳照在身上很烫。并丰富词“火辣辣”。)
2.教师:我们去摸摸周围的滑滑梯、花坛、石头,感觉怎么样?
(1)幼儿摸摸周围的物品如:水泥地、滑滑梯、花坛等。
(2)教师巡回询问:“有什么感觉。”
3.集中交流:
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感觉?(幼儿能够结合经验讲述如:很烫、很热……)
小结:周围的东西都是烫烫的,因为夏天的太阳是火辣辣的,晒的周围的东西都变烫了。
(二)组织幼儿找一找
1.教师:夏天的草丛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幼儿自由找找、说说。)
2.集中交流。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讲述如:有蚱蜢、有西瓜虫、小草好像长高了……)
小结:夏天到了,小草长高、长密了,有很多的小虫子住在草地里,小朋友找到了:西瓜虫、蚱蜢、蜻蜓,还有讨厌的蚊子、苍蝇也来了,树上还有知了在知了知了的叫,仿佛在说:“夏天到了,夏天到了。”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
1.组织休息喝水。
2.引导幼儿比比,活动前后有什么不同?(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如:到外面去以后非常热。)
四、引导幼儿说说夏天天气很热时,怎样才能让自己感觉凉快
1.教师:夏天真热?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起来呢?和你的组上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吧!请组长用画画的方法来记录。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一位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
(1)每组请一位幼儿上前来交流。
(2)教师将幼儿的结果记录在上面的纸上,相同的则不记录。
(3)小结:让自己凉快起来的方法真多:扇子扇风、多喝冷开水、不在烈日下运动、勤洗澡、安静的看书或画画、和家人一起游泳、多吃瓜果、多休息、开空调或电风扇等。
五、延伸活动
开展找夏季图片的游戏,介绍自己找到的图片内容,比比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多,然后相互交流,讲述自己喜爱夏天的哪些方面、哪些活动等。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二、探索水的溶解性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5
(一)主题选择的缘由
提起夏天,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是孩子们可有着不同的感受。变化非常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源泉,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对小朋友来说,夏天,是可以尽情享受冰激凌的时候,是可以泡在游泳池里玩水消暑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知了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因此,我们设计了《夏天》这一主题,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夏天的天籁之音,了解夏天并激发爱夏天的情感,充分享受夏天的特别时光。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1、使幼儿知道夏季卫生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夏季的特征。
3、教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学作品,爱看图书。
4、让孩子欣赏有关夏季的美术作品,画出或做出有关夏季自然景物的特征、服装、用品等。
5、指导孩子适应较高的气温,积极参加夏日的锻炼和玩水活动。
6、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驱热的种种方法。
7、教孩子学会防暑的方法,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8、教幼儿学会唱歌曲《夏天到》,并能为歌曲创编歌词。
9、指导孩子进行音乐游戏《我的影子》,能合节拍做动作。
10、使幼儿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要求动作轻松自然;会听信号变速走。
11、使幼儿学会学会怎样避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主题网络图
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教育活动一
音乐活动《夏天到》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
(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整体感知歌曲
提问:在这首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3、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4、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教育活动二
手印画创作活动《夏天的树》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手印画表现夏天的树,用添画描绘夏天的风景,用暖色表现炎热、用冷色表现凉快。
2、能根据自己对夏天的认识,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作业,体验集体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夏季特征和周围生活环境的相应变化。
2、每组一张大图画纸,在适当位置画好树干。
3、油画棒、绿色颜料、毛笔。
(三)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夏天到了,你们看到夏天是怎么样的?人们在夏天里穿什么衣服?干什么事?怎样才能凉快些?用什么颜色可以表现出夏天的炎热?什么颜色看上去凉爽些?
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小组对夏天的认识和体验,并选出一个幼儿发言。
教师总结: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夏天的树叶很大很密,看上去很凉爽。夏天人们穿得很少,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吃西瓜。红色、衬衫、橙色看上去比较暖,可以表现炎热;蓝、绿色看上去比较冷,可以表示凉爽。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6
活动目标:
1、 知道一些常用的夏天降温和防晒的方法。
2、 能通过动手操作把防晒用品和降温用品进行分类。
3、 愿意动手操作,尝试降温的方法。
活动重点:
知道一些常见的防晒、降温用品并能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喜欢探索降温的方法,并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好方法。
活动准备:
1、 提供一些常见的降温工具,如:扇子、小型风扇、冰块等。
2、 提供一些常见的防晒用品,如:防晒霜、太阳帽、太阳眼镜。
3、 每组准备一盆热水。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夏天到了,天气很热,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变凉快的呢?
幼:开空调、吃冷饮。
小结: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使自己变凉快。
二、 认识一些常见的防晒、降温工具。
1、 认识材料的名称。
师:这里有许多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
(教师出示所有提供的材料并一一说出名字)
师:你们知道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吗?
小结:这些材料有的是防晒用品有的是降温用品。
2、 了解材料的用途。
提问1:(出示防晒霜)这是防晒用品还是降温物品?它有什么用?
小结:防晒霜是一种防晒用品,涂在身上不容易被晒伤。
提问2:(出示太阳帽、太阳镜)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小结:太阳帽、太阳镜是保护我们的脸和眼睛不被太阳晒伤的防晒工具。
提问3:(出示扇子、风扇)这是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小结:扇子、风扇是降温工具,可以让我们凉快下来。
三、 把提供的材料分成降温工具和防晒工具。
1、 提操作要求。
师:在每组的桌上放有一些材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材料分降温用品和防晒用
品两类,分别装在两个框里。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分对了。
(如有错误请大家一起讨论并改正)
小结:夏天可以用防晒用品来保护自己,还可以用降温工具让自己凉快下来。
四、 有趣的降温小实验。
1、 教师讲解如何操作实验。
师:现在在每组桌上放有一盆热水,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给这盆水降温。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不能打翻水,不争抢材料。
3、 交流讨论降温妙招。
师:大家都成功了吗?刚刚你们都用了什么好办法让水降温的?
(用嘴吹、用扇子扇、放冰块进去……)
小结: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让自己凉快下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提供各种降温工具,供幼儿探索降温方法。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体验夏季的主要特征。
2.了解多种降温防暑的方法。
3.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特征。
活动准备:
1.制作具有夏季特征的小卡片若干,事先分藏在室内各处。
2.各种玩水物品、玩具、材料。
3.每组一个文件夹、一张白纸、一支水笔。
4.幼儿画册第三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能够结合经验说出现在是夏天。)
2.教师:夏天是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感觉一下吧!(引起幼儿寻找夏天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在阳光下活动,感受夏天天气的炎热。
(一)组织幼儿摸一摸。
1.教师:夏天和冬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能够说出:冬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夏天的`太阳照在身上很烫。并丰富词“火辣辣”。)
2.教师:我们去摸摸周围的滑滑梯、花坛、石头,感觉怎么样?
(1)幼儿摸摸周围的物品如:水泥地、滑滑梯、花坛等。
(2)教师巡回询问:“有什么感觉。”
3.集中交流:
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感觉?(幼儿能够结合经验讲述如:很烫、很热……)
小结:周围的东西都是烫烫的,因为夏天的太阳是火辣辣的,晒的周围的东西都变烫了。
(二)组织幼儿找一找。
1.教师:夏天的草丛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幼儿自由找找、说说。)
2.集中交流。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讲述如:有蚱蜢、有西瓜虫、小草好像长高了……)
小结:夏天到了,小草长高、长密了,有很多的小虫子住在草地里,小朋友找到了:西瓜虫、蚱蜢、蜻蜓,还有讨厌的蚊子、苍蝇也来了,树上还有知了在知了知了的叫,仿佛在说:“夏天到了,夏天到了。”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
1.组织休息喝水。
2.引导幼儿比比,活动前后有什么不同?(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如:到外面去以后非常热。)
四、引导幼儿说说夏天天气很热时,怎样才能让自己感觉凉快。
1.教师:夏天真热?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起来呢?和你的组上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吧!请组长用画画的方法来记录。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一位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
(1)每组请一位幼儿上前来交流。
(2)教师将幼儿的结果记录在上面的纸上,相同的则不记录。
(3)小结:让自己凉快起来的方法真多:扇子扇风、多喝冷开水、不在烈日下运动、勤洗澡、安静的看书或画画、和家人一起游泳、多吃瓜果、多休息、开空调或电风扇等。
五、延伸活动。
开展找夏季图片的游戏,介绍自己找到的图片内容,比比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多,然后相互交流,讲述自己喜爱夏天的哪些方面、哪些活动等。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8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
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玩游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们感兴趣想玩这个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小朋友感兴趣了会认真专心地跟着玩,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水是无色、无味,水是抓不住会流动的。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9
活动目标:
会唱歌曲《夏天》,并能用身体表现歌曲内容。
重点难点:
会唱歌曲《夏天》,并能用身体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下4)“音乐律动”《夏天》
2.DVD《夏天》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大书,描述画面的内容,引导宝宝感知云彩的不同颜色与天气间的对应关系。
1.师:乌云出来了,轰隆隆打雷啦!小猪正在山坡上玩耍,他吓得拔腿往家跑。还没跑上几步,大雨就哗啦啦下来了。大雨中,小猪挥动双臂跑啊跑,跑啊跑。咦,小猪伸出手,雨滴停下来了。太阳慢慢露出了笑脸,天渐渐亮起来,小猪躺在地上哈哈地笑了。
2.可依次指着乌云、咖啡色的云、雨点、红色的云、黄色的太阳。
3.讲述画面内容结束后,可带着宝宝有节奏地念一遍歌词。
二、播放DVD,请宝宝观看。
可引导宝宝学说象声词,如“轰隆隆,轰隆隆”“哗啦啦,哗啦啦”“滴滴答,滴滴答”。
三、边唱边做动作,引导宝宝学唱歌曲2~3遍。
1.逐句教唱,可引导宝宝跟着节奏唱一唱。
2.鼓励能力强的宝宝边唱边做动作。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避暑方法。
2、能够掌握夏季户外活动的安全法则。
3、体验夏天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夏季户外场景ppt、音乐《夏天》、扇子、墨镜、防晒衣、儿童防晒霜。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小朋友们户外活动都有些累了,我们一起来听首音乐放松一下吧!
师:刚才这段音乐你喜欢吗?都听到些什么?(蝉鸣、太阳)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季节吗?(夏天)
二、讨论,体验夏天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夏天么?为什么呢?(让孩子自由的说,教师可通过ppt画面展示孩子说的内容,还可以用简单的手绘表现孩子们喜欢夏天的原因。)
教师总结:哇!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夏天呢,在夏天,我们可以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呀,真开心呀!
三、讨论避暑的方法
师:说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是老师现在有一点点担心了,这么大的太阳,这么热的天,晒得我有些不舒服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我呀?(幼儿说可以扇扇子,教师出示扇子实物,请幼儿来扇一扇,真凉快啊!还可以吹空调、吹电风扇等好办法)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知道这么多避暑的好办法,今天沈老师还有新的好办法要教给你们呢!(教师继续补充孩子之前没有说到的,ppt展示)
四、 讨论夏季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夏季避暑的好办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夏天我们外出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小朋友们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师:刚刚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的方法,外出活动时,我们可以戴上小墨镜来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穿上有效的防晒衣,涂上儿童防晒霜。(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如何保护自己),走路的时候尽量找阴凉的地方走,不要直接在大太阳底下晒,没有爸爸妈妈的陪同,不可以去河边等危险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这些过夏天的好办法了么?
师:最后祝我们的小朋友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下课或者放学后,你们也可以将今天学到的这些过夏天的好办法与你们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分享哟!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2)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
设计意图
夏天到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热,我们会酌情的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天气的炎热,有的孩子会出汗并且会心情烦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听家人的劝告往外跑。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夏天的天气和感受到太阳的火辣,懂得几种防晒的方法,使孩子们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太阳的火辣,尝试仿编儿歌。
2、初步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一个做成太阳状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晒好方法》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红红的脸蛋挂天上,又大又圆照四方,它让万物来生长,丰收需要它帮忙。
2、感受夏天太阳的火辣
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来到了)如果你站在外边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很热)你还发现太阳照在什么地方?(照在买菜的人身上、照在汽车上、照在盖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3、请幼儿欣赏诗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感知太阳的热量
(1)出示太阳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像把红刷子,到处找人刷,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朗诵儿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提问:诗歌中夏天的太阳究竟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师演示教具,幼儿根据诗歌做动作(比如:游泳、爬上、骑车等)
(4)一名幼儿演示教具,其他幼儿边做各种动作边说诗歌。
4、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描述,进行仿编诗歌
提问:夏天的太阳还会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教师整理后)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拿把红刷子,
到处找人刷。
刷刷盖房的人,
刷刷买菜的人,
刷刷种地的人,
刷刷割麦子的人。
5、室外体验太阳的炎热
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空地上,和幼儿在太阳底下站立一会儿。(在阳光下活动应控制时间,不能太久。)教师将儿歌中的角色变成幼儿的名字或幼儿身体的某一部位。如:刷刷***,刷的***火辣辣;或刷刷小朋友的头顶,刷的头顶火辣辣等。
6、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刚才你在外面感觉怎么样?(晒得火辣辣的)如果站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晒坏皮肤)
(2)夏天应该怎样防晒、保护皮肤。
启发幼儿说一说:夏天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怎样才能防晒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天防晒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小结:躲在树荫下、中午太热的时候最好不要出去、戴帽子、口罩、打遮阳伞、擦防晒霜等。
结束部分:请幼儿回家把诗歌说给妈妈听。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体验夏季的主要特征。
2.了解多种降温防暑的方法。
3.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特征。
活动准备:
1.制作具有夏季特征的小卡片若干,事先分藏在室内各处。
2.各种玩水物品、玩具、材料。
3.每组一个文件夹、一张白纸、一支水笔。
4.幼儿画册第三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能够结合经验说出现在是夏天。)
2.教师:夏天是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感觉一下吧!(引起幼儿寻找夏天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在阳光下活动,感受夏天天气的炎热
(一)组织幼儿摸一摸
1.教师:夏天和冬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能够说出:冬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夏天的太阳照在身上很烫。并丰富词“火辣辣”。)
2.教师:我们去摸摸周围的滑滑梯、花坛、石头,感觉怎么样?
(1)幼儿摸摸周围的物品如:水泥地、滑滑梯、花坛等。
(2)教师巡回询问:“有什么感觉。”
3.集中交流:
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感觉?(幼儿能够结合经验讲述如:很烫、很热……)
小结:周围的东西都是烫烫的,因为夏天的太阳是火辣辣的,晒的周围的东西都变烫了。
(二)组织幼儿找一找
1.教师:夏天的草丛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幼儿自由找找、说说。)
2.集中交流。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讲述如:有蚱蜢、有西瓜虫、小草好像长高了……)
小结:夏天到了,小草长高、长密了,有很多的小虫子住在草地里,小朋友找到了:西瓜虫、蚱蜢、蜻蜓,还有讨厌的蚊子、苍蝇也来了,树上还有知了在知了知了的叫,仿佛在说:“夏天到了,夏天到了。”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
1.组织休息喝水。
2.引导幼儿比比,活动前后有什么不同?(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如:到外面去以后非常热。)
四、引导幼儿说说夏天天气很热时,怎样才能让自己感觉凉快
1.教师:夏天真热?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起来呢?和你的组上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吧!请组长用画画的方法来记录。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一位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
(1)每组请一位幼儿上前来交流。
(2)教师将幼儿的结果记录在上面的纸上,相同的则不记录。
(3)小结:让自己凉快起来的方法真多:扇子扇风、多喝冷开水、不在烈日下运动、勤洗澡、安静的看书或画画、和家人一起游泳、多吃瓜果、多休息、开空调或电风扇等。
五、延伸活动
开展找夏季图片的游戏,介绍自己找到的图片内容,比比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多,然后相互交流,讲述自己喜爱夏天的哪些方面、哪些活动等。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3
(一)主题选择的缘由
提起夏天,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是孩子们可有着不同的感受。变化非常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源泉,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对小朋友来说,夏天,是可以尽情享受冰激凌的时候,是可以泡在游泳池里玩水消暑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知了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因此,我们设计了《夏天》这一主题,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夏天的天籁之音,了解夏天并激发爱夏天的情感,充分享受夏天的特别时光。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1、使幼儿知道夏季卫生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夏季的特征。
3、教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学作品,爱看图书。
4、让孩子欣赏有关夏季的美术作品,画出或做出有关夏季自然景物的特征、服装、用品等。
5、指导孩子适应较高的气温,积极参加夏日的锻炼和玩水活动。
6、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驱热的种种方法。
7、教孩子学会防暑的方法,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8、教幼儿学会唱歌曲《夏天到》,并能为歌曲创编歌词。
9、指导孩子进行音乐游戏《我的影子》,能合节拍做动作。
10、使幼儿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要求动作轻松自然;会听信号变速走。
11、使幼儿学会学会怎样避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主题网络图
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教育活动一
音乐活动《夏天到》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
(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整体感知歌曲
提问:在这首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3、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4、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教育活动二
手印画创作活动《夏天的树》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手印画表现夏天的树,用添画描绘夏天的风景,用暖色表现炎热、用冷色表现凉快。
2、能根据自己对夏天的认识,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作业,体验集体创造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夏季特征和周围生活环境的相应变化。
2、每组一张大图画纸,在适当位置画好树干。
3、油画棒、绿色颜料、毛笔。
(三)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夏天到了,你们看到夏天是怎么样的?人们在夏天里穿什么衣服?干什么事?怎样才能凉快些?用什么颜色可以表现出夏天的炎热?什么颜色看上去凉爽些?
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小组对夏天的认识和体验,并选出一个幼儿发言。
教师总结: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夏天的树叶很大很密,看上去很凉爽。夏天人们穿得很少,喜欢在大树下乘凉、吃西瓜。红色、衬衫、橙色看上去比较暖,可以表现炎热;蓝、绿色看上去比较冷,可以表示凉爽。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4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
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玩游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们感兴趣想玩这个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小朋友感兴趣了会认真专心地跟着玩,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水是无色、无味,水是抓不住会流动的。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整体感知歌曲
提问:在这首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3、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4、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夏天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表述和绘画,自由的表现夏天。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暑假过得开心吗?
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通常是什么季节才会过暑假呢?
2、揭示课题:
对,小朋友通常是在暑假里度过暑假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难忘夏天》。
二、讲授
1、回忆夏天,并谈谈自己眼中的夏天
首先,请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这个夏天,在我们的记忆里,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吃到些什么?
2、出示图,仔细观察,注意图片上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些什么?都有哪些显眼的色彩?
3、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夏天的特点吗?
4、说说下面哪些颜色让你感觉炎热?哪些颜色让你感觉凉爽?
5、欣赏学生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把暑假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夏天的特征。
五、展示与评价
1、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体会。
2、找出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小组一起分享。
3、把作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和含义(难点)。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重点)。
活动准备:
1.结合散文内容准备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挂图。
2.音乐《夏天的雷雨》。
3.散文《夏天》的录音、录音机、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幼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见到你们很高兴,我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
2.提问:谁知道刚才这首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师:夏天到了,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呢?
二、新授课部分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天的美丽景色(小动物、植物、天气等方面)。
幼儿自由表述,教师加以引导完善。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篇描述夏天的散文,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文中说的夏天和我们刚才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夏天》。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听得都非常认真,那现在有几个问题问大家?
3.出示挂图,讲解散文内容。
(1)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你听到散文里面说了些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引导幼儿将语句说完整。
(3)听录音,借助挂图朗诵,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4.引导幼儿采用留空的方式跟随教师朗诵散文,并根据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幻灯片播放)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过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转圈),它报告: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的下起来了。
下了一阵儿,(风)去了,(云)散了,(闪电)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天边挂起了彩霞。
(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你闻闻,连空气都是香的。
湖里,小鱼(摇着尾巴)游的多高兴,小青蛙(蹦上岸)开始唱歌:咕呱!咕呱!
4.进一步升华、丰富散文内容,拓展幼儿想象力。
师: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什么景象?现在正是夏天,请小朋友在雷雨过后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三、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很喜欢你们,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老师还有礼物送给大家哦!”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夏天所特有的现象。
2、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避暑降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反应夏日景象的多媒体动画“夏天里的小朋友”。
2、“舒舒服服过夏天”幼儿操作卡。
3、知了叫声的音频文件。
4、小冰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知了叫声
师:小朋友,你们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知了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二、观看动画“夏天里的小朋友”
1、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动画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样的感受。
动画内容:烈日当空,树上知了鸣叫,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的走在路上,一旁的小狗热得直吐舌头。
2、引导幼儿说出动画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觉得热。
如:小朋友的表情,他在出汗等等。
3、夏天里呀真是热
引导幼儿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夏天来了。
如:树上的知了不停的叫、小朋友冒汗、小狗吐这舌头。
三、“舒舒服服过夏天”
(1)“连一连”避暑降温物品。
@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操作卡上选择可以让小朋友变得舒服一些的物品。
操作卡内容:一个笑脸标志,旁边有一排物品:一把伞、一个皮球、一条棉被、一顶凉帽、一块冷饮(冰棒)、一块蛋糕、一把扇子、一件短袖衣服。
@幼儿选择合适的物品与笑脸标志连线。
@完成后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互相说说“夏天里我们使用什么物品可以让我们变得舒舒服服?”
(2)“说一说”避暑降温方法。
师:看看,大大电视机上,小朋友在路上走着觉得很热,我们来看看路边有一个百宝箱,看看在这个百宝箱里有哪些东西可以让他变得舒服一些。
幼儿自由讨论,启发幼儿说出有些什么降温避暑的方法后,教师点“伞”、“扇子”等会出现笑脸标志,并伴有掌声音效,点“棉被”的话则是哭脸标志及“啊哦”的音效。等等
(3)幼儿自查操作结果,结合图片做相应的表情。
四、教师总结,幼儿品尝冰棒,感受夏天另一番凉爽的感受。
师:马上要过暑假了,大家已经找到了如何让自己舒舒服服过夏天的方法了,那我相信我们的夏天会过的更快乐的。今天老师还把夏天的凉爽带过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9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也可以看课本第16、17、46、47页的插图)。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特征。
2.学习歌谣──夏天
此歌谣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点,教师可以参照此歌谣,根据当地夏天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学生学起来更亲切,更有意义。
夏天天气好炎热,
天气多雨河水多。
柳叶茂盛桃子熟,
野草开花满山坡。
布谷鸟在树上啼,
蝉在树上高声歌。
玉米长高麦收割,
小孩游泳乐呵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什么变化。
教学参考知识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
(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
(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是以“夏天”这个主题开始的,考虑到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让他们总结夏天的特色似乎很难,所以我用音乐、图片、想象、语言为孩子提供说夏天的素材,孩子的听、说、想、读等各种感官均被调动起来,孩子的表达欲增强了。
孩子很喜欢音乐,当他们听音乐时是如此地专注,听到昆虫的鸣叫甚至能联想出夏天里的小动物的叫声,生活,孩子的课堂一下子扩大了;当说比喻句时,孩子起初似乎不知从何说起,后来和大家一起看图片,终于思路打开,侃侃而谈,如“彩虹像一座桥,彩虹像滑梯,彩虹像发卡”等。孩子在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还了解到雨前的小动物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使幼儿感觉神气,更多了几分探究的欲望。
孩子特别喜欢背诵文章,对字并不敏感,不习惯阅读,我们要逐渐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读书。在背诵时,我们可以加上动作,既增强了幼儿对短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第二课时我会采用此方法。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夏天主要特征,感受夏天生活,学习自我保护。
2、感受和体验生活中解热的方法,获得一些生活常识与经验。
活动准备:
1、经常带幼儿观察夏天,感受夏天里人、事物的特点。
2、夏天挂图。
活动过程:
1、认识夏天
(1)提出问题:夏天是什么样的?
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说。
(2)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后再说。
2、夏天的太阳
(1)通过感受让幼儿知道夏天的太阳很厉害,阳光特别强烈,出门时要抹防晒霜,戴上帽子或打伞。
(2)每天要晒太阳,这样能增进身体健康,但不能晒时间过长,不然会晒伤皮肤。
3、怎么使自己凉快起来
(1)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散热的方法。
(2)教师帮幼儿提升经验。
(3)天热时要在通风、凉爽的地方休息,以免中暑,并注意多喝水。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3)
——夏天中班科学教案3篇
夏天中班科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夏天到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热,我们会酌情的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天气的炎热,有的孩子会出汗并且会心情烦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听家人的劝告往外跑。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夏天的天气和感受到太阳的火辣,懂得几种防晒的方法,使孩子们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太阳的火辣,尝试仿编儿歌。
2、初步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做成太阳状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晒好方法》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红红的脸蛋挂天上,又大又圆照四方,它让万物来生长,丰收需要它帮忙。
2、感受夏天太阳的火辣。
(1)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来到了)如果你站在外边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很热)你还发现太阳照在什么地方?(照在买菜的人身上、照在汽车上、照在盖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3、请幼儿欣赏诗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感知太阳的热量。
(1)出示太阳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像把红刷子,到处找人刷,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朗诵儿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提问:诗歌中夏天的太阳究竟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师演示教具,幼儿根据诗歌做动作(比如:游泳、爬上、骑车等)
(4)一名幼儿演示教具,其他幼儿边做各种动作边说诗歌。
4、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描述,进行仿编诗歌。
提问:夏天的太阳还会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教师整理后)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拿把红刷子,
到处找人刷。
刷刷盖房的人,
刷刷买菜的人,
刷刷种地的人,
刷刷割麦子的人。
5、室外体验太阳的炎热。
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空地上,和幼儿在太阳底下站立一会儿。(在阳光下活动应控制时间,不能太久。)教师将儿歌中的角色变成幼儿的名字或幼儿身体的某一部位。如:刷刷身体,刷的火辣辣;或刷刷小朋友的头顶,刷的头顶火辣辣等。
6、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刚才你在外面感觉怎么样?(晒得火辣辣的)如果站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晒坏皮肤)
(2)夏天应该怎样防晒、保护皮肤。
启发幼儿说一说:夏天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怎样才能防晒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天防晒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小结:躲在树荫下、中午太热的时候最好不要出去、戴帽子、口罩、打遮阳伞、擦防晒霜等。
结束部分:请幼儿回家把诗歌说给妈妈听。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4)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0篇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玩出不同的声音,并能组合成一段好听的有节奏的乐音。
2、乐意通过演示、讲述的方法与同伴交流自己探索的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各种生活中的物品;2、节奏卡;3、橡皮筋和各种盒子
活动过程:
1、尝试让身体发出声音,激发探索的兴趣。
幼儿闭眼睛,教师捻指,幼儿猜测。
提问: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来的?是怎样发出来的?你还有什么方法让手发出声音?
幼儿尝试让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
提问:你身体的其他部位能发出声音吗?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请你试一试。
音乐游戏:《我的身体都会响》
让我们把身体上好听的声音变成一个好玩的音乐游戏吧。
** **│× ×│
教师:我的小脚
幼儿:踏踏
从头到脚,从脚到头玩一次。
教师小结。
原来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发出声音,有的还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呢。真有趣!
2、尝试让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感知声音的不同。
教师出示生活中各种物品,幼儿辨认。
提问: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物品,看看都有些什么?
幼儿自由尝试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一边探索使物体发声的办法,一边倾听声音的不同。
师:请你想办法让这些物品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集中交流。
师:你用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你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还能用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音乐游戏:传递声音
幼儿选定一样会发声的物品,围成圆做好,以× ×│× ×│的节奏传递声音。
3、尝试让橡皮筋发出不同的声音,拓展幼儿经验。
幼儿尝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提问:一个盒子,一根橡皮筋,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
幼儿倾听不同盒子上橡皮筋发出声音的不同。
提问:请仔细听这两个盒子上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音乐游戏:音乐小火车
(1)幼儿集体练习。
出示节奏卡× ×│× ×│;** ×│** ×│;× **│× **│;× ×│× 0│
跟随教师集体练习。
(2)幼儿分组练习。
幼儿自由分组,选定一个喜欢的节奏练习。
(3)进行音乐游戏。
每一个小组为一个车厢,弹一个节奏型,用自己的方式让橡皮筋发出相应节奏的声音,连成一首好听的节奏乐。
活动反思:
整节课下来,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但我发现自己许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通过反思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儿对所准备的材料很感兴趣而忽略了我对活动的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我也没能关注每个孩子,有个孩子老是说生日吃蛋糕,我没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以至使这孩子注意不集中。还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活动目的有机地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让活动进行的深入、透彻。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关注目标:关注地球上水的分布,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 分清淡水和咸水, 懂得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简单方法。
态度目标:爱护珍惜水资源, 敢于指出并阻止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参与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并能劝说别人节约用水。
二、教学方法:模块图分析、讨论、实验。
三、教学准备:地球仪若干个、咸水(盐水)、淡水各1杯、盆栽绿叶草本植物4盆。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了解水分布情况
(一)导入:小朋友, 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 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的吗?
(二)分组观察地球仪, 哪些地方有水。通过观察地球仪, 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 分清淡水、咸水, 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 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爱护珍惜水资源。
活动二:了解水的作用
哪些地方有水? 水有哪些用处?通过快速联想, 懂得淡水对人类以及有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一)快速联想:1、哪里有水?(河、湖、井)2、水有哪些用处?(饮用、灌溉、养殖)
(二)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用水?(洗碗、洗菜、洗米、洗衣、洗澡、煮饭、浇花菜)
(三)观看实验录像:
取4盆生长良好的温生草本植物, 老师和小朋友分别用咸水、污水、淡水浇灌, 然后分别放在阳光下, 两天后, 可见叶片日渐枯萎, 从而使幼儿明白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喝淡水。
活动三:能用的水只有这么点儿
分析模块图:
(一)地球上淡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资料), 尽管地球表面积的77%是水, 并因此被称为“水球”, 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 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 剩下3%的淡水中, 有3/4存在冰川和极地冰帽中, 因此, 地球的总水量中只有0.6%是液态淡水, 而且这部分淡水中有78%是地下或土壤中。
人们需要的淡水就取自这有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有的区域中地下水的储量丰富, 但必须钻透地层或岩石才能取之, 难度大、费用高。另外, 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被污染, 淡水的供应量就更为有限了。
(二)讨论:
1、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1)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怎样节约用水?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资料:
节约用水是解决地球水资源私有制的一个有效措施, 每人节约1滴水, 就会少耗费许多能源, 减少许多污水量。
地球上水很多, 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水却是其中极少一部分, 我国水源总量是丰富的, 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当少, 加上开发治理和污染, 水危机迫在眉捷。因此, 节约用水就成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的一个必要措施, 节约每一滴水都能改善环境, 减轻地球负担,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吧!
(三)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
1、适度拧开水龙头, 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 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 不要让清水流失。
2、一水可以多用, 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手, 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
3、洗澡时采用省水的淋浴, 即冲即用, 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时, 要关上水龙头。
4、发现水龙头有滴漏现象时, 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 然后请大人及时维修。
5、劝妈妈衣服少的时候尽量用手洗, 这比用洗衣机省水、省电。
6、发现有人浪费水, 应及时阻止。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3
设计意图:
1、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速度有关。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1、知道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1、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
2、风扇、扇子、等。
活动过程及方法:1、发现小风车转动的原因,做个小风车玩一玩。
2、试试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
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
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
(二)做一做
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习制作风车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
(四)比一比
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百科:风力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动脑筋尝试使用磁铁。大头针。糨糊。双面胶等不同材料,使小图片固定在不同质地的直立的板上。
(2)能分析比较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的特点。
活动准备:双面胶。磁性板。动植物。人物的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图片及各种材料,引起幼儿动脑尝试的欲望。教师:秋天真美丽,这里有许多小朋友自己涂。剪的秋天的花果树。人和动物的图片,我们来把这些小图片放在板上,看画讲故事,好吗?可是我们用什么办法让这些小图片固定在这几张直立的板上呢?
2、幼儿动脑,根据已有的经验想出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述给大家听。(可以用糨糊贴,大头针钉)
(2)幼儿自选图片尝试用几种方法来固定,并注意画面的安排。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尝试过程并与其适当交流。如教师问:“你用什么方法固定小图片的?”
(3)幼儿在集体中表述自己尝试使用的方法,并讨论在什么板上用什么方法最好,哪些方法不能用。
(4)幼儿再次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固定,并注意在不同质地的板上选用不同的较为合适的方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有不同特征的动物(如鹊鹏、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对动物嘴巴的谈论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2、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本领?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3、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的嘴巴》
2、PPT:救救苹果树
3、幼儿用书:《怪嘴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导谈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嘴巴,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呢?
2、那你们知道啄木鸟的嘴巴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播放PPT《救救苹果树》,了解啄木鸟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2、出示PPT: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小结:啄木鸟的嘴巴是直直的、尖尖的能用力的啄开树皮,给大树治病。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的嘴巴又有什么本领呢?
(三)感知动物嘴巴的多样性。
观察幼儿用书画面,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嘴巴的多样性。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动物。)教师:那你知道他有什么本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逐个播放课件)
教师小结:原来每一种动物他们的嘴巴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
教师:今天呀,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了解了他们嘴巴的有趣故事。其实呀,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他们的嘴巴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可以到书上找一找,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到网上找一找。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
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动准备: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1、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蝌蚪)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评析: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
五、延伸活动: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 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对探索磁铁活动感兴趣。
2、 能自主探究磁铁特性,提高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铁,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内有木片、塑料管玩具、回形针、硬币、铁质瓶盖、布片、纸片、小铁夹、螺丝钉等。)
活动重点
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活动难点
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过程
一、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认识,吸铁石。)孩子们,真聪明,吸铁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那孩子们记住它的名字了吗?它的名字叫什么?(磁铁,幼儿重复一遍)
小结:磁铁的形状有很多种:有长方形、马蹄形、椭圆形、圆形,等等。还有一些装饰好了,外观特别好看的磁铁。
二、鼓励幼儿探索活动,实验并记录
老师: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东西,请大家试一试。
1、介绍实验材料和记录表,提出要求。
师:孩子们,用你们手中的磁铁吸你桌子上小筐子里的物品,
看看什么能吸起来,你在记录表上画一个“对号”,看看什么不能吸起来,你在记录表上画一个“错号”,把结果都记录好。还有把能吸起来的物品放在一起,把吸不起来的物品放在一起,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下面,先把你们的小板凳轻轻的面向小桌子,我们开始发材料。把记录表和彩笔在盘子里拿出来,开始操作和记录吧。
2、 幼儿动手操作并做记录,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举手说一说?(请2—3个小朋友回答)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再次实验分享结果。
我们根据记录的答案再来进行一次实验,看我们验证的对吗?一起再来实验一次。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三、解决问题,动脑筋、想办法
1、创设环境,鼓励幼儿解决问题。
老师:好,孩子们,现在把你们的记录表都放在盘子的底下,把小板凳轻轻的面向老师,老师这里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你们动脑筋帮老师想办法解决,我想先请一名坐的即快又端正的小朋友,上来帮我解决第一个问题。
(1)一名粗心的工人把他的铁钉掉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3)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掉在了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用手太麻烦了,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2、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刚才那几位小朋友非常棒,帮助老师想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回形针放在纸板上面,把磁铁放在纸板的下面,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
师:孩子们,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
小结:孩子们真聪明!老师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四、老师自制磁铁玩具——跳舞的小鱼,让幼儿更深的体验磁铁的本领
1、范例,教师演示跳舞的鱼。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小鱼动起来?
总结:用两个回形针粘贴在小鱼的底部,然后用磁铁隔着纸板去吸小鱼,此时小鱼会按磁铁移动的方向动起来,就好象小鱼在跳舞。
五、磁铁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出示图片PPT,了解磁铁的其他用途,幻灯片内容包括门吸、磁力火车、磁力画写板、文具盒、磁力起重机等。
延伸活动
将材料投放到探索区,鼓励幼儿在区域里继续探索磁铁的秘密。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鲜明、热烈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在观察周围的建筑和了解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建筑物。
2.萌生对未来建筑的向往,产生想象和创作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把收集到的过去的、现在的、国内外的著名建筑物的资料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感受节奏——想象动作——合作表演
一、感受节奏。
1.听音乐,用拍手、跺脚的方式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2.听音乐,用相应的身体动作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二、想象动作。
1.说说周围的建筑特点和标志性建筑。如有的高楼像灯塔;有的用球体串成似明珠;有的像海鸥展翅飞翔;有的像一支笔,笔尖直冲云天……
2.分组编动作,设计建筑物的造型,互相讨论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建筑。
3.对未来的建筑物进行想象和设计。
三、合作表演。
1.幼儿听音乐,自己设计动作和自由表演。
2.练习在音乐停顿(休止)处做动作造型。
3.在同伴合作下,用几个或多个动作的组合,完成设计和表演。
4.小组交流动作设计和造型创痍,有条件的可用照相机拍摄。
5.在热烈的音乐声中,幼儿个体或小组合作用动作表现。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受鲜明、热烈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在观察周围的建筑和了解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建筑物。
2.萌生对未来建筑的向往,产生想象和创作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把收集到的过去的、现在的、国内外的著名建筑物的资料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感受节奏——想象动作——合作表演
一、感受节奏。
1.听音乐,用拍手、跺脚的方式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2.听音乐,用相应的身体动作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二、想象动作。
1.说说周围的建筑特点和标志性建筑。如有的高楼像灯塔;有的用球体串成似明珠;有的像海鸥展翅飞翔;有的像一支笔,笔尖直冲云天……
2.分组编动作,设计建筑物的造型,互相讨论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建筑。
3.对未来的建筑物进行想象和设计。
三、合作表演。
1.幼儿听音乐,自己设计动作和自由表演。
2.练习在音乐停顿(休止)处做动作造型。
3.在同伴合作下,用几个或多个动作的组合,完成设计和表演。
4.小组交流动作设计和造型创痍,有条件的可用照相机拍摄。
5.在热烈的音乐声中,幼儿个体或小组合作用动作表现。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5)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10篇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1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从小实验中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3、实验结果
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伸: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2
设计思路:
在一次晨间谈话中,有一位小朋友问我:“老师,老师,在我家的房间里,放着一盆鲜花,为什么阳台的鲜花生命力强,房间的鲜花生命力弱。” 告诉他这跟水份、空气、温度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于是,我开展了科学活动“空气”。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空气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小实验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
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准备:
塑料袋、空瓶子幼儿人手一份,大脸盆每组一个,玻璃杯若干个,蜡烛每组一支,干毛巾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做深呼吸。
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1):“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捉空气。
(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然后再捏紧袋口)
提问:在什么地方捉到空气?
小结: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2、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小结
三、尝试活动(2):瓶装水
(幼儿每人一只瓶子)做实验。
问:当瓶口放入水中,瓶口会有什么变化?
(瓶口会泡泡冒出)
四、尝试活动(3):手帕的变化
1、1——2名幼儿做实验,其余幼儿观察(杯子里空空的)
2、讨论:将干毛巾塞进玻璃杯底,再倒扣压下水下,毛巾会怎么样?
(幼儿实验)
3、毛巾为什么没有湿?
4、将毛巾放入杯底,倾斜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5、毛巾为什么湿了?
五、尝试活动(4):烛光的变化
延伸活动:
将一包湿豆放入密封的袋子里,观察它们的变化。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3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从小实验中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3、实验结果
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伸: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 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活动延伸
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压力、作用等,并在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推理、判断,表达探索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水盆每组一个。
2、吸管、毛线、透明胶、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蜡烛
活动过程:
㈠集中活动谈话:空气在那里?
1、引题:老师出示透明塑料袋,请幼儿说说里面有什么?(幼儿回答:什么也没有)。老师把塑料袋随意一装,捏紧问幼儿?"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请幼儿回答并感知)。
2、引导:如果塑料袋里没有东西为什么鼓鼓的?按不下去,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为什么有东西,我们看不见呢?塑料袋里到底有什么?
3、游戏:找空气
⑴老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就象一个隐身娃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它到底躲在哪里?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⑵老师提出游戏任务:用塑料袋装空气,并说说在哪里找到的。
⑶幼儿游戏
⑷交流发现,老师小结:"到处都有空气。"
㈡分组探索:
1、老师: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许多秘密,谁知道?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有气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们一起动手找空气有什么秘密,好吗?
2、分组探索:
⑴幼儿按意愿自由分成二组,选择喜欢的材料探索,说一说自己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等一下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A组:提供蜡烛、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游戏:《不吹自灭》、《泡泡出来了》、《不湿的手帕》
B组:提供毛线、吸管、气球
游戏:《气球火箭》
⑵幼儿分组探索空气的存在、作用。空气动力等特性,可互相交流发现,由老师记录。
⑶幼儿交换游戏
鼓励幼儿大胆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幼儿质疑,发现不同问题。
㈢幼儿交流发现,老师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它有动力、压力,帮助人们做许多事,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活动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6
【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棉花、香烟、瓶子。
2、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请小朋友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方法是现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人图上半身内部器官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在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人吸进了含有尼古丁的空气,会有什么影响?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3、鼓励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幼儿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出污染空气的行为。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7
设计意图:
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们*时的生活中,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帮助他们获取一些有关空气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与幼儿人数相等。
2、气球、蜡烛、火柴、小杯子、充气玩具。
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诉幼儿玻璃杯里盛着非常宝贵了东西,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玻璃杯子里面放如一张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玻璃瓶中,过一会将被子垂直拿出来,杯子中的纸没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也会被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找答案。
三、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讨论: 为什么空气是宝贵的。帮助幼儿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四、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让幼儿用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请幼儿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的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请幼儿为气球充气,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用塑料管吹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4、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皮球、游泳圈、轮胎、我们的身体了等等)。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思考:水里有空气吗?高空有空气吗?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一页,继续进行空气的游戏。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8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空气的属性、作用。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丰富词汇:空气、气体、燃烧。
4、知道空气具有支持燃烧的作用,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气球、蜡烛、瓶子、玻璃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儿歌好不好?儿歌的名字叫《空气的话》”
教师朗诵儿歌:“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抓不住,你需要,我需要,大家谁也离不了。”“小朋友,你们听完了儿歌,你们认为空气的对话不对呀?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空气的话为什么是对的?”“噢,看来小朋友都知道空气的话是对的,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空气,一起来解答你们心中的“为什么”好不好?”“好!”
二、基本部分
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会流动的气体。
1、 儿与教师一起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吸进来的是什么?(空气)小朋友闻到什么味道了吗?这说明空气有没有味道呢?
2、 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观察,问:“小朋友,气球现在是什么样?(扁扁的)”老师吹气球问:“现在是什么样的?”“圆的。”请幼儿摸一摸有什么感觉?(鼓鼓的)
教师将气球的空气放出,在放气的过程中,请幼儿仔细观察,放完后问幼儿:“你们刚才看到空气没有?”“没有”“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小朋友,现在请把你们的手放在嘴边,往外呼吸一口气,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因为空气可以流动)噢,空气还是可以流动的,所以说它是一种会流动的气体。
三、小实验
前面我们知道了空气的特性,下面我们来看看空气还有什么作用呢?
1、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把两只蜡烛点燃,让一位小朋友拿玻璃杯盖住其中一只蜡烛,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被盖住的蜡烛为什么熄灭了?这说明了什么?
这就是空气的另一个作用:空气具有支持燃烧的作用。用玻璃杯盖住蜡烛,外面的空气就进不去杯中,所以没有了空气,蜡烛就灭了。
2、 将两只小昆虫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瓶内,其中一个用盖子盖住,几分钟后观察,两个瓶内的小昆虫有什么变化?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9
设计意图:
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们*时的生活中,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帮助他们获取一些有关空气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与幼儿人数相等。
2、气球、蜡烛、火柴、小杯子、充气玩具。
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诉幼儿玻璃杯里盛着非常宝贵了东西,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玻璃杯子里面放如一张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玻璃瓶中,过一会将被子垂直拿出来,杯子中的纸没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也会被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找答案。
三、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讨论: 为什么空气是宝贵的。帮助幼儿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四、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让幼儿用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请幼儿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的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请幼儿为气球充气,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用塑料管吹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4、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皮球、游泳圈、轮胎、我们的身体了等等)。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思考:水里有空气吗?高空有空气吗?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一页,继续进行空气的游戏。
中班科学《空气》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塑料袋,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的气体。
2、能够从"摸塑料袋""吹纸杯"的实验中理解空气是具有力量的。
3、体验自身参与探索"空气是有力量的"这一实验过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的准备:塑料袋1个、气球一个、奖励贴画、向杯子吹气方向的PPT图片。
2、经验的准备: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空气是有力量的。
2、活动难点:幼儿自由探索空气是有力量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导入:
通过手指游戏"小手变变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的小手变出了那么多的小动物,那今天刘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魔法口袋,我们来看看口袋能变出什么魔术呢?
2、活动开始:
师:(把口袋装空气并用手捏住不让口袋漏气)好了,小口袋变好魔术了,你们来看看小口袋变成什么样子了?里面有没有东西?
(幼儿自由回答)当幼儿说出空气时,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捏一捏口袋。
师:好,小朋友们都很棒,那我接下来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摸一摸、捏一捏魔法口袋,然后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在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口袋里有空气。
师::(口袋里有空气,并把手放开,让幼儿观察口袋内没有空气时口袋的样子)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师:出示气球,并往气球里吹气,然后用手捏住不让气漏出来。请幼儿来猜想如果把手松开气球会怎样?
幼儿:气会漏掉、气球会飞走了。
师:验证猜想。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是什么力量让气球飞走的?
幼儿:空气的力量。
师::原来呀我们的空气也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今天刘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小实验--会跳的纸杯,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手上有两个叠在一起的纸杯,请小朋友们动脑想一想在不用手的情况下如何让上面的纸杯自己跳出来。
幼儿动脑思考后自由作答,当有幼儿说出用"吹"的方式时请幼儿尝试方法,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师:那刘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小朋友们说的方法,看能不能让纸杯跳起来。
师:第二次尝试吹杯子,并要求幼儿观察吹的方式。结束后发放纸杯请幼儿自己用杯子尝试。巡回观察、指导,并请成功把杯子吹起来的小朋友与吹的方式。探索后,请幼儿将纸杯放回原位。
观看向杯子吹气的方向图片。与幼儿一起吹的方式,请小朋友进行尝试。完吹的方式后,请幼儿再次拿起纸杯探索用哪一种方式最容易把杯子吹起来。再次探索结束后将纸杯放回原位。
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纸杯会自己跳出来?
幼儿:空气产生的.力量能将杯子吹起来。
师::我们的空气是有力量的,它有力量才能将我们的杯子吹起来。
3、活动结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一下还有哪些更神奇的力量吧。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6)
——中班科学水教案10篇
中班科学水教案1
设计思路:
一天,我带孩子们到郊外游玩,忽然有个刚拉完小便的孩子大声叫道:“老师,好奇怪,我拉的小便没有了!”小便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很快大家发现小便被泥土吸掉了。为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我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一活动。
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准备:
1.水盆、干毛巾、水杯(能两头打开,两头的杯盖上分别做上红、绿记号,如右图)、舀水瓶、记录板、水桶。
2.棉花、布、鹅卵石、玻璃弹珠、泡沫块、塑料花片、餐巾纸、赤豆。
过程:
一、产生兴趣
师:老师这儿有个空杯子,现在我舀满满的一瓶水倒人杯中。如果我让杯子倒过来,瓶中的水会回来吗?
幼:水一定会流回来,因为水本来就是流来流去的。
幼:你的杯子有点奇怪,我觉得水不会流回来。
(教师演示,孩子看到水流下来很兴奋,他们鼓起掌来。)
师:现在找打开绿色杯盖,把一块干毛巾全部塞进杯中,盖上绿色盖子。如果我从杯子的另一头再倒一瓶水进去,水还会像原来一样回来吗?
幼:会的,和刚才一样会回来。
幼:毛巾把杯子堵住厂,水倒不进去,肯定会回来的。
幼:我说得不会,水会到毛巾里去的。
师:请把你的预测汇录来。(幼儿分别在记录本上记录自己的预测,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记录过程。)
师:我们已经开始学习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谁来介绍—下自己是怎么记录的?
幼:我用“x”表示水不会流下来。
幼:我画—个跑步的孩子表示水会流出来。
幼:我画太阳表示水会流下来。
二、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水会回来吗?我在每张桌上放了水盆,里面有杯子、舀水瓶、干毛巾。这个杯子一头红,一头绿,两头都可以打开,等一会儿你把毛巾塞进绿的一头,旋紧盖子,用小瓶子从桶里舀满满的一瓶水往红的一头慢慢倒人。现在,请你们准备好记录板自己做实验。(幼儿进行试验,教师提醒完成实验的孩子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幼儿大叫:“老师,真奇怪!我明明倒进去一瓶水,怎么现在一点也倒不出来了?”有幼儿皱着眉自言自语:“水一点也倒不出来了,怎么回事?”)
三、探讨实验结果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实验结果?你是如何记录的?
幼:原来我认为水不会流下来,就用“x”表示,现在水真的没流下来,我就再打上了个“√”。
幼:原来我以为水会流下来,就用太阳表示,后来试了一下,发现水没有流下来,我就用月亮来表示了。
师:咦?水没有回到杯子里,水到哪里去了?
幼:水到毛巾里去了。
师:水真的到毛巾里去了吗?我们打开杯子看看!(所有幼儿都打开杯子,发现了秘密,有的幼儿甚至通过拧毛巾力口以验证。看到毛巾里拧出水来,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相信了!)
师:现在的毛巾跟原来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毛巾比原来重了。
幼:可以挤出水来。
幼:颜色变深了。
幼:倒进去的水都被毛巾吸掉了。
师:原来水是会*毛巾吸掉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毛巾容易吸水外,还有什么东西也容易吸水(幼儿说出了太阳、拖把、餐巾纸、布、海绵、风、树枝、泡沫块、棉花……教师把它们一一记录在纸上。)
师:你们说的那些东西到底会不会吸水呢?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如餐巾纸、布等,有些东西老师没有准备,你们可以用其他东西来替代或回家再试。
四、幼儿再次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实验结果。
幼:我发现棉花是吸水的。
幼:我装了一杯石头,结果水又流下来了,石头不会吸水。
幼:我做了两个实验,发现海绵容易吸水,泡沫块不吸水。
在交流过程中,有一幼儿提出:我在杯子里装了许多布,倒进去一瓶水,发现布很容易吸水。后来我又加了半瓶水,结果能倒出一点水来了。这是怎么回事?教师也向幼儿提出一个问题:塞满的餐巾纸能吸掉一瓶水,如果是一张餐巾纸呢?
六、一起收拾实验室。
活动一开始,教师就较准确地把握住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只特殊的杯子直观地引出了课题。同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自己能理解的符号进行实验记录,并给予积极的关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同伴的记录方式。事实上,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向同伴学习。接着,教师在关于“水到哪里去了?水真的到毛巾里去了”的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幼儿再次关注杯子中的毛巾,,通过比较湿毛巾与于毛巾的不同,幼儿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获得了相关的感性经验。
中班科学水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水可以使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干净。
2、了解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清洗办法。
活动准备
提供各种玩具图片的幼儿操作包和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个谜(幼儿猜谜——水)。
2、谈话讨论
师:水有什么作用?
小结:水可以解渴、水可以清洗,世界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水的本领真大。
师:这里有许多玩具脏了,怎样用水把它们清洗呢?
3、幼儿完成操作包
师:操作包中有哪些玩具?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变得干净?
幼儿操作
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生活领域,幼儿有了这些知识经验后,可以在生活区域中选用合适的方法清洗各种玩具。
2、讨论:自然角中的植物是否每天都需要浇水?需要浇多少水?什么时候浇合适?
中班科学水教案3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跑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跑了,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
2、每组一盆水;
3、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
4、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水跑了?
3、请幼儿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让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跑了没有?水变跑了用√表示,水没有跑用×表示。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不足之处:
1、没有提前让幼儿接触一下这些材料,以至于活动时有部分幼儿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成功之处:
这节科学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中班科学水教案4
一、教学目标:
关注目标:关注地球上水的分布,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和咸水,懂得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
模块图分析、讨论、实验。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若干个、咸水(盐水)、淡水各1杯、盆栽绿叶草本植物4盆。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了解水分布情况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
(二)分组观察地球仪,哪些地方有水。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咸水,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爱护珍惜水资源。
活动二:了解水的作用
哪些地方有水?水有哪些用处?通过快速联想,懂得淡水对人类以及有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一)快速联想:
1、哪里有水?(河、湖、井)
2、水有哪些用处?(饮用、灌溉、养殖)
(二)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用水?(洗碗、洗菜、洗米、洗衣、洗澡、煮饭、浇花菜)
(三)观看实验录像:
取4盆生长良好的温生草本植物,老师和小朋友分别用咸水、污水、淡水浇灌,然后分别放在阳光下,两天后,可见叶片日渐枯萎,从而使幼儿明白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喝淡水。
活动三:能用的水只有这么点儿
分析模块图:
(一)地球上淡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资料),尽管地球表面积的77%是水,并因此被称为“水球”,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剩下3%的淡水中,有3/4存在冰川和极地冰帽中,因此,地球的总水量中只有0、6%是液态淡水,而且这部分淡水中有78%是地下或土壤中。人们需要的淡水就取自这有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的区域中地下水的储量丰富,但必须钻透地层或岩石才能取之,难度大、费用高。另外,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被污染,淡水的供应量就更为有限了。
(二)讨论:
1、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1)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怎样节约用水?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资料:节约用水是解决地球水资源私有制的一个有效措施,每人节约1滴水,就会少耗费许多能源,减少许多污水量。地球上水很多,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水却是其中极少一部分,我国水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当少,加上开发治理和污染,水危机迫在眉捷。因此,节约用水就成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的一个必要措施,节约每一滴水都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负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吧!
(三)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1、适度拧开水龙头,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不要让清水流失。
2、一水可以多用,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手,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
3、洗澡时采用省水的淋浴,即冲即用,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时,要关上水龙头。
4、发现水龙头有滴漏现象时,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然后请大人及时维修。
5、劝妈妈衣服少的时候尽量用手洗,这比用洗衣机省水、省电。
6、发现有人浪费水,应及时阻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水会流动,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中班科学水教案5
设计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去探究水的一些科学现象。“谁是水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正是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比较、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尝试分类,使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某物品(糖、盐等)溶于水,某些物品(沙、泥等)不溶于水的现象。
2、了解科学技术将水溶解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
3、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糖、盐、油、泥沙、味精等物品若干,分别放入透明量杯内,外贴形象生动的标签,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签。
2、透明量杯若干,搅拌棒、小勺子、纯净水、饮料等。
3、提供红、蓝桌各一张。
4、饮料、凉开水、纯净水、草莓晶若干;
5、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清水的杯子:这个水娃娃好孤单,谁愿做它的好朋友。
复习认识糖、盐、油。水娃娃请我们帮忙找一找,谁到水里不见了,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观察这三种物品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1、交代操作注意点,不要同时放二种物品,如果水浑浊了,就换水再进行试验,记住谁是水的好朋友。
2、提问:你找到了谁是水的好朋友?
3、讨论:还有谁可以做水的好朋友?
(三)扩大尝试范围,并进行分类。
1、介绍能溶入物品的名称。
刚才,我们已帮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盐和糖,现在有更多的娃娃想做水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分别介绍物品的名称,帮助幼儿复习认识物品标签。)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分类。
将水的好朋友放到红色桌子上,不是水的好朋友放到蓝色桌子上。
(四)了解水溶解现象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而成的饮料。
│纯│ │凉│ │饮│
出示│净│ │开│ │ │
│水│ │水│ │料│
└─┘ └─┘ └─┘
请幼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介绍纯净水的由来。
1、请幼儿品尝、比较。
2、讨论:这三种物品有什么异同点?
3、看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4、讨论:饮料是怎么来的?
小结:这些都是根据水溶解的现象,工人叔叔运用科学技术而制作的。
(五)自制饮料(草莓汁)
活动延伸:
1、把泥沙、油这两样物品单独尝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与父母一起自制饮料。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科学水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
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宝宝要藏了,糖宝宝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
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
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
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
二、看:看糖在吗?
三、搅:用勺子搅一搅
四、再看:看糖还在吗?
要求:
(1)、慢慢地做实验
(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
(3)、仔细的看一看
(4)、说一说你的发现
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
5、师*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问:糖溶解到水里,水变成什么味道了?
3、幼儿亲自尝一尝。师:糖真甜,能不能多吃?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1、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被水溶解?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要奖励能干的宝宝们,我们来用溶解的现象自己做一杯饮料吧,大胆的宝宝可以把你的饮料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幼儿随着音乐大胆地将饮料双手送到老师们的手中,并告诉老师们自己的饮料是如何做的,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人交往及表达的能力。
4、请孩子们在品尝自己的实验成果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中班科学水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教学反思:
水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每天都需要用水,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每次让孩子们去入厕,我总能发现她们没有拧紧水龙头,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重要性,能够节约用水,所以我选择《好玩的水》来开展这次活动。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活动的几点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三点:
1、在游戏中感知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及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这三点目标基本达到,感觉还是比较好。
其次在活动准备上,我准备了装水大脸盆1个,一次性塑料餐具若干、杯子若干,各种小石子、小玩具。这些玩具都是来自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幼儿很感兴趣。但事先本人只准备一个大脸盆,担心多个看不过来,可只有一个大盆,全班幼儿太拥挤了,场面有点混乱,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看,所以这点没有考虑好。
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优缺点: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到,低幼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玩水,对水特别感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兴趣很高。
2、我在让孩子自由玩水探索的时候,有水洒在地上,而我没有急于干涉,只是在观察,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这样才能使幼儿自主探索动性时欲得到满足。
3、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向空杯子里倒,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水是动的,他们不会说水是流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在以后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水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没有特定形状的特性。
2、观察瓶中水位高低不同,依照一个标准排序。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
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
水、各种透明容器,幼儿各自带一个透明容器。
【活动重点】
在实验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利用感官发现水的别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玩水的经验。
1、介绍自己玩水的生活经验。
2、说说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
二、玩水。
1、将水倒入各种形状容器中,说说水的的形状。
2、讨论:为什么水的形状会改变?;它到底是什么形状?
3、再现试验证实“水没有形状”。
4、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运用自己带的容器装水互相观察水的形状。
小结:水是没有形状的,当容器变化了,水的形状也就变化了。
三、帮水比多少。
1、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个容器里的水多或水少?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2、老师实验?同种大小容器?不同种容器装水。
小结:原来比较多少时,要将水装入同种大小的容器中,然后再看水面的高低,就可以比出水的多少了。
3、水除了没有形状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水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水教案9
设计意图:设计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而“水”中也蕴
藏了许多的知识。“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水”的字卡、两个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组一份白糖、盐、果珍。
3、人手一条毛巾、半杯水、吸管。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字宝宝“水”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寻找水的秘密。
2、(1)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装有水和米的玻璃缸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第二个秘密:水是会流动的。
第一步:教师用带有小洞的小筐装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
第二步:请幼儿玩玩具,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动。
(3)第三个秘密:有些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请幼儿选择糖、盐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搅拌,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师总结水的三个秘密。
4、教师提问:“水”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水和节约用水。
中班科学水教案10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跑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跑了,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
2、每组一盆水;
3、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
4、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水跑了?
3、请幼儿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让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跑了没有?水变跑了用√表示,水没有跑用×表示。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不足之处:
1、没有提前让幼儿接触一下这些材料,以至于活动时有部分幼儿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成功之处:
这节科学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7)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10篇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1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 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 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观摩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获取震动物体会产生声音的具体经验,知道不同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各不同。
2、教育幼儿注意保护听力,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3、教会幼儿分辨不同物体德尔声音,发展幼儿听觉分辨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能震动并产生声音的物体:橡皮筋、纸、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现在你们能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哪里来的?(汽车喇叭、风声、鸟叫声、琴声、讲话声等)那小朋友,我们自己能不能发出一些声音来呢?你能够发出什么声音来?(拍手声、跺脚声、口哨声…)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怎么会有声音呢?(幼儿讨论、猜测)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试一试,你用桌子上的东西怎么能发出声音?知道幼儿用各种材料发出声音,如用手轻轻拨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动纸张等。你们发出了什么声音?你们在做试验的时候还发现了身?(有东西动就会有声音)请你们再来试一试,看看声音出来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现象?(振动现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并感知物体的振动,可用手轻轻触放在物体上(打击大鼓)刚才你们把手放到鼓上的时候还发现了什么?(有振动的感觉,鼓不振动,声音也就会停止。)幼儿表达、讨论。
三、引导幼儿探索自己讲话的声音。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有东西在振动而产生的呢?(是的)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哪里在振动的呢?(喉部声带)引导幼儿讨论并做发声试验,启发幼儿把手放到喉部感知声带的振动。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声音产生的秘密,我们在振动的物体的时候,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如果听到了很响的、很刺耳的声音时应该怎样做?(捂住耳朵,保护好耳朵。)
活动延伸:
1、玩发出各种声音的游戏。
2、组织幼儿讨论哪些是好听的声音,哪些是噪音?
3、组织幼儿到大自然听各种的声音。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3
设计意图: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每个幼儿喝饮料时为了知道瓶子里还有没有便摇一摇的经验,本次活动就是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来设计的,希望让幼儿的原有经验有所提升。
活动目标:
1. 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准备:
易拉罐4个,米、红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易拉罐)
二、探究活动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罐宝宝和我们小朋友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听这里有声音吗?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摇晃一个空的罐子)
提问:你们听,这个罐子有声音吗?它发出的声音像什么声音?(摇晃一个装有大米的罐子)
师:那小朋友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罐子又是什么声音呢?和刚才那个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摇晃装有红豆的罐子)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罐子里装上东西发出的声音却不同呢?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罐子都装的什么?(倒出大米和红豆)
小结:原来同样的罐子里装着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也是不同的。
三、探究活动二
师:我还有最后一个罐子没拿出来呢?我们来听一听它发出的是什么声音(摇晃装有少量米的罐子)?请你们猜一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倒出罐子里的大米,证实小朋友的猜想并提问:为什么两个都是大米发出的声音却不一样呢?
小结:同种物体,不同量,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实验,感受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4
设计意图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信息。《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让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尝试、探索和发现,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有探究欲望。
2.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震动大小决定色声音大小。
3.大胆尝试,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及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物体震动会产生声音
难点:知道震动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
活动准备
各种常见声音的音效、各种乐器、几种常见的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入场:跟随音乐《大猫和小猫》入场,感受声音的大小关系。
(一)导入
师:“今天除了我们的客人老师之外,还有几位小客人也来了,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看,它们是谁?”
播放四种小动物音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看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二)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声音1.师:“今天小动物们来,是想请小朋友们帮一个忙,什么忙呢?昨天晚上小动物们听到了一些声音,想请小朋友帮忙听一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
播放大自然当中的各种音效;风声、雷声、鸟叫声、流水声等。
师:“小动物们说谢谢小朋友,今天晚上他们可以睡一个安稳的觉了。”
2.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声音,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之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感受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声音。
3.尝试让自己的身体也能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可不可以发出声音来?”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
(三)探究声音
1.师:“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声音,那声音又是怎么产生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想法。
2.出示小鼓,请幼儿尝试让它发出声音。
教师出示小鼓:“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么样能让它发出声音?”请小朋友试一试。
3.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震动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
将小米粒和小豆子放在小鼓上,敲打小鼓,观察小米粒和小豆子的变化, 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震动能产生声音。物体振动越大声音越大,物体振动小, 声音就小。
(四)操作探究,尝试让物品发出声音
1.给幼儿准备充足的乐器,让幼儿幼儿自由探索让其发出声音,鼓励幼儿说一说让其发出声音的方法。
小结:让物品震动发出声音有多种方法:敲、打、拍、碰、摇、吹等
2.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尝试让它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师:“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大猫和小猫,现在让我们手中的小乐器也来当一回大猫和小猫吧!”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手中乐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3.生活中有很多的声音,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放引导幼儿知道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制造噪音,保护环境。
(五)音乐游戏——大鼓和小鼓
请幼儿每人选择一种能发出声音的自制乐器,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
1.师:“今天,有两只小动物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想邀请咱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想去么?”
2.师:“一只是大象,它准备的是大鼓,一起来模仿大鼓会发出什么声音?”
请幼儿来模仿大象敲大鼓的声音。
师:“还有一只是小狗,它准备的是小鼓,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请幼儿来模仿小狗敲小鼓的声音。
跟随音乐一起来为大象和小狗伴奏。
(六)结束
带上我们的小乐器和大象、小狗一起去参加森里音乐会吧!
活动总结
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本节活动课幼儿基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5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的声音,对周围各种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初步了解“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
3.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的快乐。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重难点:
探究并辨别周围不同的声音。
了解“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
活动准备:
“动物叫”的手机铃声、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雷声、鸟叫声、水流声以及警报声、鸣笛声等音效、瓶装豆子、瓶装水、哨子、碗、水杯及各种打击乐器若干,卡纸。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发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精彩的魔术,你们可要仔细的看,认真的听。(师在魔盒里放入手机,用纱布蒙上,用手挥动,用嘴轻轻一吹,手机铃声响起动物的叫声,让幼儿仔细听辨,引出话题“声音”)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猜猜这是从哪传出来的?(引导幼儿说一说)
(这一环节的魔术导入,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并能从幼儿熟悉的动物叫声入手,激发兴趣,点燃探究欲望,为下一步探究“声音”做好铺垫。)
二、谈话交流,初步探究。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时的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
在家里你们都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不同的声音,感知生活中各种声音,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师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电话声、电视声、汽车声、炒菜声、洗衣机声等,我们每个人随时都会产生声音,比如说话、走路、拍手、笑、哭、咳嗽、喝水、关门声等,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很棒,今后我们更要注意倾听,发现更多奇妙的声音。
三、辨别不同的声音,激发探究兴趣。
引导幼儿欣赏大自然中奇妙的声音,并让幼儿听一听,辨一辨,学一学它们都是什么声音?
师:播放音响(风声、雨声、雷声、鸟叫声、水流声、水滴声),幼儿倾听。
师小结:大自然中有无群的奥妙,还有更多更奇妙的声音,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能善于观察,善于聆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四、小实验:振动产生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让幼儿用手去摸喉咙,嘴里大声喊“啊”,感知声带的振动,明白每个人之所以会发出声音,都要靠声带的振动。)
2.师在桌子上摆放多种物品:口哨、碗、瓶装豆子、瓶装水、水杯、木琴、塑料瓶、盒子、筷子、塑料玩具等物品若干;
(先让幼儿观察、倾听,这些东西有没有声音?在引导幼儿全体参与,每人选一种物品去尝试、去探究,怎样才能让这些物品发出声音?并观察、倾听、思考。然后,再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让这些东西产生声音的?”,让幼儿了解通过“碰撞、摩擦、敲打、滚动……”等,都会产生声音,明白物体振动了就会产生声音。)
师小结:物品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
五、游戏活动:寻找声音朋友
1.引导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产生声音”,并互相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全体参与,说一说让身体产生声音的方法,并表演示范。)
2.给幼儿每人一张卡纸,自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卡纸产生声音”。
3.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声音朋友。(例如:关门声、琴声、凳子声、玩具声……),互相交流分享。
延伸活动:
音乐游戏“与声音朋友一起跳舞”
1.让幼儿每人选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尝试让它发出声音,并说一说方法;
2.引导幼儿让乐器按节奏发出美妙的、有规律的声音;
3.为歌曲《春天在哪里》伴奏,一起游戏,一起舞蹈。
(师幼一起敲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幼儿体验美妙声音带给人们的愉悦之情,充分感知打击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并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本节教学活动我从“魔术声音激趣导入→说说生活中的声音→欣赏并辨别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尝试自主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游戏活动“寻找声音朋友”→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快乐”,整个环节层层深入,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现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了解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每个环节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6
活动目标:
1、操作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能够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3、在游戏中,对声音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塑料块,小石头,毛线球,纸团,棉絮各人手一份
2、小猫杯每人一个
3、餐巾纸,棉絮,布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主题
教师让幼儿区分小猫杯声音的轻与响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种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这是什么声音?
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二、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一)介绍材料:棉絮,毛线球,纸团,硬币,塑料块,小石头
1、教师拿出小猫杯说:“小猫刚才跟我说它饿了,那该怎么办啊?”
(幼儿自由回答)
2、师:那我们一起去给小猫喂食物吧!看看老师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二)提出任务:喂小猫时听听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待会儿告诉老师。
(三)幼儿尝试:喂不同的东西,听听声音的轻与响
(四)老师指导
1、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喂过的东西拿出来放到另一边
(五)教师小结
1、小猫吃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一样吗?哪个掉下去的声音响,哪个掉下去的声音轻?
2、教师逐个演示(帮助幼儿回顾)
(六)进行分类(软、硬各一边)
1、提出任务:把掉在杯子里发出声音响的放在一边,声音轻的放在另一边
2、小结:摸一摸感受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
三、让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一)提出问题:怎么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二)教师演示:杯子里垫上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三)幼儿尝试也用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四)教师拿出材料(棉絮、布)让幼儿用多种方法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四、游戏《听一听》,分辨声音的轻与响
教师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很响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响;当声音很轻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轻。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7
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知道噪音对身体是有危害的,喜欢好听的声音。
准备:
1、声音素材:市场的嘈杂声、啸叫声、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
2、豆子、棉花糖、罐子、玻璃杯、水。
3、各种能敲击的物品:打击乐、积木、碗、瓶子、筷子。
过程:
一、导入 用猜测法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播放声音(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用猜测的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依次播放)
师提问:是什么声音呀?
生回答:(鸡鸣、流水声、汽车声)
教师评价:
a 你听得真仔细
b 嗯,流水声,呦,被你听出来了
c(汽车声)这个声音,大家都很熟悉呢!
二、活动展开
1、找声音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生活中的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声音,找出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了解“振动”。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能发出声音呢?
瞧,今天,吉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你们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待会儿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玩好之后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的?
(2)幼儿探索游戏
师提问: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的呢?
幼儿讲述自己探索的感受。
师:哦,他说敲一敲就有声音了。
师小结:两个物体相碰撞产生振动,就发出声音了。
2、了解声音强弱与用力大小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师提问:刚才啊,你们每个人都敲了一样东西,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吗?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大一些呢?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小一些呢?
去试一试!
教师下位即时指导。
师提问:你是怎么让它的声音变大的呀?(用力敲)
怎样敲可以声音小一些呢?(轻轻敲)
教师在幼儿为难的情况下讲授一下振动幅度对声音强弱的影响。师:看,这个锣,我距离近点,远点敲,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师:用力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强;用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
3、了解不同物品的音色特点,谈谈对不同声音的感受
师:这么多物品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我们依次按接火车的方式,一个一个接着敲下去。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物体敲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听听它有什么特点。
敲声音游戏。
谈感受:你对哪件物品敲出的声音印象最深?为什么?这种声音怎么样?
教师引导:我对这件物品,音叉的声音印象深刻,它的声音很清脆。
4、通过探索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通过两种不同情况的对比,提出疑问,激起幼儿思考的兴趣,引导幼儿答疑解惑。
过渡:我这里有两个罐子,这两罐子一样,猜一猜,如果分别敲它们,声音会一样吗?(幼儿猜一样)
请一位小朋友敲一敲(哦,一样)
(1)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罐子,敲一敲(为什么我的罐子敲出来的声音不一样呢?)
在此过渡中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想不想找出这个秘密呀!
教师提供材料(豆子,棉花糖)(玻璃杯、水)
(2)分组尝试:请你们二人为一组,二个好朋友拿同样的罐子,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试一试怎样让相同的罐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讨论总结
讨论:在你尝试之后,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怎样可以改变罐子的声音呢?
总结:原来,放置东西的多少,软硬也能使声音变化。
5、分辨好听的声音和噪声
师引导:装满东西声音发生了变化,用力敲打声音也会发生变化,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声音真是有趣,在生活中,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呢?
(1)师:小朋友们,这样的声音你喜欢吗?
教师放一段柔美的音乐
幼儿谈感受(优美,听了舒服)
师提问:这首音乐很优美,很好听。
(2)听噪音,谈感受
师:这样的声音呢?你也来听听看。(放市场的吵杂声、幼儿的啸叫声)
幼儿谈感受
师提问:听了这样的声音后,你有什么感受?(吵,不舒服)
师小结:好听的声音不刺激我们的耳朵,使我们的心情愉悦,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噪音。
三、结束部分
简单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作为本活动的延伸。
师:声音很奇妙,还有许多作用呢?
看ppt图片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运用
(1)辨析熟悉的来人
(2)挑西瓜
(3)看病:听诊器
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活动延伸:回去后可以继续了解一些声音的作用,明天我们来分享你收集的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8
活动内容: 声音重现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2.能分辨声音的差别。
3、通过交流展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将报纸、木珠、纸箱、塑料袋、不锈钢杯、玻璃瓶、瓶盖、易拉罐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布遮盖。
2.《郊游》《假如你要快乐就拍拍手》的音乐磁带。拉拉公主讲话磁带录音。
3.拉拉公主的形象(用木偶代替)
4.打击乐器人手一份,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录音。
活动重难点:
1、启发幼儿能大胆创造、制作出各种声音。
2、用自己的语言连贯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听声音猜一猜”游戏,放打击乐声音让幼儿猜,说出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听听好象有人来了。(放录音带)“大家好!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也可以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和大自然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老师轻轻打开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如摩擦纸可发出沙球般的声音、敲玻璃瓶声像雨点打玻璃窗声)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敲、拍、打、吹、揉.搓.捏等)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儿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呜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得用这些材料表现鸟呜声和流水声。
3、请幼儿用手上已经解除魔法的物品来伴奏好吗?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己选的材料伴奏。
五、活动小结
1、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2、幼儿欢呼庆祝胜利,放《假如你要快乐就拍拍手》歌曲,幼儿边唱边用手上的废旧材料创造出有节奏的声音.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9
一、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
1、播放声音-树林里的鸟-蝉(知了)-打雷-下雨
2、提问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你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个声音?
(3)夏天里,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3、教师小结: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知了知了”的蝉鸣声、嗡嗡嗡的蚊子叫声,这些都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二、探索、创造声音
1、用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教师:除了大自然里有各种有趣的声音之外,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东西会发出声音呢。
2、出示一些物品教师:你能用这些东西制造出有趣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选择一样东西试一试。
3、分享制造声音的不同方法。
教师:你选了什么东西?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这东西发出声音的?
4、教师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同一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比如,用手拍铁盒,铁盒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
用拳头敲铁盒,铁盒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
真是很神奇哟!
5、幼儿再次尝试自由选用材料制造声音提问:你选择了什么东西把它发出了什么声音?
这种声音像什么?
启发幼儿大胆联想-用装满米粒的塑料瓶发出了沙沙沙的下雨声,-敲打铁盒说发出了轰隆隆的打雷声,-拗动塑料垫板发出了呱呱呱的蛙鸣声。
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些东西普普通通,但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居然变出了这么多的声音,大自然真是奇妙。
只要我们多留意:多看、多听、多想,就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欣赏散文《夏天的声音》
1、教师:有一篇好听的散文叫《夏天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边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边朗读散文。)
2、提问:这篇散文里也有很多有趣的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四、音乐之声
1、教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吧,每热选一样东西,一起来模仿里面的声音。
2、教师小结:我们用敲、拍、吹、搓、拉等许多方法让一些不会动的东西发出有趣的声音,演奏出了那么多动听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妙的音乐之外,大自然和生活中还藏着许多奇妙的、好听的声音呢。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美妙的音乐。
附:夏天的声音夏天的池塘边,美丽的荷花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翩翩起舞。红蜻蜓的影子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小青蛙躲在荷花丛中欢快地唱歌。忽然,一片乌云从远处飘来。你听,滴答滴答,渐淅沥沥,下小雨了!再听——轰隆轰隆。轰隆轰隆,雷公公也打起鼓来了!雨越下越大,哗哗哗。哗哗哗……不一会儿,天空亮起来,乌云不见了!看,一道彩虹映在池塘里,荷花和绿叶像刚洗过澡,更加清新美丽。呱呱呱、呱呱呱,是青蛙在歌唱;叽叽叽、喳喳喳,是小鸟在歌唱。大家用歌声欢唱:夏天真美丽!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10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辩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3、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声音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一人一个,分别装有若干的硬币、纸削、豆子、米等
2.打击乐器若干。
3.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的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小动物家里去做客,那做客时要怎么样呢?(老师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不能随便的碰东西)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及豆子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辩硬币在易拉罐瓶子(旺仔牛奶)中发出的声音。
师:
(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跟小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瓶子)里面装的是不是牛奶呢?请小朋友不要打开盖子,你们拿起来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的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摇旺仔牛奶瓶听辩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证实正确的答案以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豆子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百事可乐)那里面又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辩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豆子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3. 操作活动三听辨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我我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米发出的声音)
4. 操作活动四听辨纸削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纸削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老师可以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和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辩打击乐的声音
利用老师身上的口哨让小朋友把眼睛闭上用耳朵专心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1. 小朋友的小耳朵可真灵,把老师吹口哨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 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小铃、木鱼、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 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用饮料瓶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里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三次以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教室。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加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以幼儿的一日起居为线索贯穿整节课,通过课件形象具体感受不同的声音,然后出示多种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最后人手一种饮料瓶子作为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蛮高的。但在最后孩子拿到饮料瓶子后,孩子的专注力都放在了饮料瓶子上,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课后觉得应把各种物品摆在桌上让孩子先去主动探索,然后再给予总结,课堂效果会更好些。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必须在教学中达到每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稳走每一步,虽然这节活动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我不会泄气,每一次的教学都是提高教师的成长。活动下来也让我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8)
——中班科学水教案10篇
中班科学水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
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宝宝要藏了,糖宝宝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
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
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
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
二、看:看糖在吗?
三、搅:用勺子搅一搅
四、再看:看糖还在吗?
要求:
(1)、慢慢地做实验
(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
(3)、仔细的看一看
(4)、说一说你的发现
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
5、师*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问:糖溶解到水里,水变成什么味道了?
3、幼儿亲自尝一尝。师:糖真甜,能不能多吃?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1、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被水溶解?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要奖励能干的宝宝们,我们来用溶解的现象自己做一杯饮料吧,大胆的宝宝可以把你的饮料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幼儿随着音乐大胆地将饮料双手送到老师们的手中,并告诉老师们自己的饮料是如何做的,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人交往及表达的能力。
4、请孩子们在品尝自己的实验成果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中班科学水教案2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跑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跑了,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
2、每组一盆水;
3、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
4、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水跑了?
3、请幼儿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让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跑了没有?水变跑了用√表示,水没有跑用×表示。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不足之处:
1、没有提前让幼儿接触一下这些材料,以至于活动时有部分幼儿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成功之处:
这节科学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中班科学水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关注目标:关注地球上水的分布,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和咸水,懂得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
模块图分析、讨论、实验。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若干个、咸水(盐水)、淡水各1杯、盆栽绿叶草本植物4盆。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了解水分布情况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
(二)分组观察地球仪,哪些地方有水。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分清淡水、咸水,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爱护珍惜水资源。
活动二:了解水的作用
哪些地方有水?水有哪些用处?通过快速联想,懂得淡水对人类以及有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一)快速联想:
1、哪里有水?(河、湖、井)
2、水有哪些用处?(饮用、灌溉、养殖)
(二)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用水?(洗碗、洗菜、洗米、洗衣、洗澡、煮饭、浇花菜)
(三)观看实验录像:
取4盆生长良好的温生草本植物,老师和小朋友分别用咸水、污水、淡水浇灌,然后分别放在阳光下,两天后,可见叶片日渐枯萎,从而使幼儿明白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喝淡水。
活动三:能用的水只有这么点儿
分析模块图:
(一)地球上淡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资料),尽管地球表面积的77%是水,并因此被称为“水球”,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剩下3%的淡水中,有3/4存在冰川和极地冰帽中,因此,地球的总水量中只有0、6%是液态淡水,而且这部分淡水中有78%是地下或土壤中。人们需要的淡水就取自这有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的区域中地下水的储量丰富,但必须钻透地层或岩石才能取之,难度大、费用高。另外,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被污染,淡水的供应量就更为有限了。
(二)讨论:
1、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1)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怎样节约用水?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资料:节约用水是解决地球水资源私有制的一个有效措施,每人节约1滴水,就会少耗费许多能源,减少许多污水量。地球上水很多,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水却是其中极少一部分,我国水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当少,加上开发治理和污染,水危机迫在眉捷。因此,节约用水就成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的一个必要措施,节约每一滴水都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负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吧!
(三)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1、适度拧开水龙头,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不要让清水流失。
2、一水可以多用,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手,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
3、洗澡时采用省水的淋浴,即冲即用,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时,要关上水龙头。
4、发现水龙头有滴漏现象时,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然后请大人及时维修。
5、劝妈妈衣服少的时候尽量用手洗,这比用洗衣机省水、省电。
6、发现有人浪费水,应及时阻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水会流动,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中班科学水教案4
设计思路
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带着问题边玩边思考,提高幼儿感受的有意性。
感受活动的形成概念奠定了基础,但概念的形成还需经过概括和提炼。采用实验的方法突出水的特性,帮助幼儿概括归纳形成概念。
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既是为了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又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所以活动设计让幼儿从周围的实际生活开始,逐步过渡到通过语言交谈来了解。经过这样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幼儿可能获得许多关于水的直接和问题知识,同时也可激发幼儿探求知识的主性积极性。
幼儿对水的认识不会停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会不断深入,延伸活动正是在启蒙的基础上进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尤期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方向。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对自然物的兴趣。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水的特性。
2、难点: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材料:各种玩水的容器。
2、环境创设:来园或自由活动时让幼儿自由玩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自由玩水活动感受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1、自由玩水:为幼儿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会沉入水底的材料,如弹子、鹅卵石等。让幼儿在来园或自由活动时玩水。
2、玩玩想想:自由玩水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再玩水。(一直往瓶子里灌水会怎么样?水能不能抓住?水底的东西能看见吗?为什么?)
(二)、通过小实验归纳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赛:两个幼儿各自往漏的杯子里灌水,然后讨论灌进去的水到哪里去了?还从哪里看到水是流动的?
2、抓水比赛:让幼儿用抓水的方式往瓶子里灌水,然后讨论用这种方法行不行,为什么?如果要使瓶子里灌满水应该怎么办?
3、在不透明的两个杯子里一个灌水一个灌豆浆,然后往两个杯子里放弹子,请幼儿思考能不能数出每个杯子里放了几颗弹子,为什么?
(三)、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水的各种用途。
1、在幼儿罗里找有水的地方。讨论水的用途。如厕所里有水,厨房里有水,茶桶里有水……。
2、让幼儿回家与父母讨论,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水,为什么?
(四)、通过讲述活动让幼儿交流自己获得的有关水的用途的知识。
1、让幼儿介绍水的用途。
2、谈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节约用水?
(五)、通过延伸活动让幼儿继续探索关于水的其他知识。
让幼儿回家用塑料杯盛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并观察其变化。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中班科学水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
知道水的特性。
难点:
知道水的用处,爱惜水资源。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2、猜想、探索
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3、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4、通过操作、进行验证
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本文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班科学水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
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宝宝要藏了,糖宝宝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
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
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
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
二、看:看糖在吗?
三、搅:用勺子搅一搅
四、再看:看糖还在吗?
要求:
(1)、慢慢地做实验
(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
(3)、仔细的看一看
(4)、说一说你的发现
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
5、师*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问:糖溶解到水里,水变成什么味道了?
3、幼儿亲自尝一尝。师:糖真甜,能不能多吃?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1、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被水溶解?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要奖励能干的宝宝们,我们来用溶解的现象自己做一杯饮料吧,大胆的宝宝可以把你的饮料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3、幼儿随着音乐大胆地将饮料双手送到老师们的手中,并告诉老师们自己的饮料是如何做的,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人交往及表达的能力。
4、请孩子们在品尝自己的实验成果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中班科学水教案7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中班科学水教案8
一、设计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去探究水的一些科学现象。“谁是水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正是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比较、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尝试分类,使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某物品(糖、盐等)溶于水。某些物品(沙、泥等)不溶于水的现象。
2、了解科学技术将水溶解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
3、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三、活动准备:
1、糖、盐、油、泥沙、味精等物品若干,分别放入透明量杯内,外贴形象生动的标签,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签。
2、透明量杯若干,搅拌棒、小勺子、纯净水、饮料等。
3、提供红、蓝桌各一张。
4、饮料、凉开水、纯净水、草莓晶若干;
5、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清水的杯子:这个水娃娃好孤单,谁愿做它的好朋友。
复习认识糖、盐、油。水娃娃请我们帮忙找一找,谁到水里不见了,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观察这三种物品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1、交代操作注意点,不要同时放二种物品,如果水浑浊了,就换水再进行试验,记住谁是水的好朋友。
2、提问:你找到了谁是水的好朋友?
3、讨论:还有谁可以做水的好朋友?
(三)扩大尝试范围,并进行分类。
1、介绍能溶入物品的名称。
刚才,我们已帮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盐和糖,现在有更多的娃娃想做水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分别介绍物品的名称,帮助幼儿复习认识物品标签。)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分类。
将水的好朋友放到红色桌子上,不是水的好朋友放到蓝色桌子上。
(四)了解水溶解现象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而成的饮料。
│纯│ │凉│ │饮│
出示│净│ │开│ │ │
│水│ │水│ │料│
└─┘ └─┘ └─┘
请幼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介绍纯净水的由来。
1、请幼儿品尝、比较。
2、讨论:这三种物品有什么异同点?
3、看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4、讨论:饮料是怎么来的?
小结:这些都是根据水溶解的现象,工人叔叔运用科学技术而制作的。 (五)自制饮料(草莓汁)
五、活动延伸:
1、把泥沙、油这两样物品单独尝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与父母一起自制饮料。
中班科学水教案9
活动目标
1.过多种感官沟通参与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水是无声、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
2.幼儿懂得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应该节约用水。
3.使幼儿对探索水感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1.让了解水的特性。
2.指导幼儿了解水的作用、颜色。
3.了解水的用途非常广泛,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自来水、一壶凉开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几个透明玻璃杯、纸巾、抹布。
2.小盆子、小桶、塑料袋、积木、塑料玩具、小石子、铁勺子等玩水用具。
活动过程
一、让小朋友通过玩水,了解水的性质。
老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了水宝宝来和你们玩游戏,喜欢吗?
小朋友:喜欢我们喜欢玩水。
老师:好,那我们和水宝宝玩游戏之前要听老师的话,小桌子上有水和好玩的玩具现在我们来分组。
1.将幼儿分组,每组分半盆水。请幼儿围在周围玩水,老师指导。
老师:现在小朋友请伸出小手捧水,看看谁能用手抓住水?你们能用手抓住水吗?小朋友你们抓水的时候水会怎么样呀?
2.请小朋友拿起塑料袋装水,在袋子下扎小孔,观察水流。
二、小朋友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物品的浮沉现象。
老师:现在小朋友可以把玩具放到水里玩,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会这样?
小朋友:老师宇宇把汤勺放到水里了,我的雪花片在水的上面。
老师:汤勺是铁的实心的所以会沉下去,玩具是塑料的比较轻所以它会浮起来。
三、让小朋友观察、比较、发现水的特性。
1.老师拿出一杯水、一杯牛奶、请小朋友观察,牛奶和水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水和醋的气味又有什么区别?
2.请小朋友品尝凉开水和醋,水喝醋是什么味道的呢?
3.水是什么颜色的,它会怎么样?
四、水的用途。
1.老师问:请小朋友讲一下水有什么作用,能和能洗澡还能干嘛呀?
2.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植物也需要水来供养。
3请小朋友自由玩水。
4跟老师念《节约用水》歌。
让小朋友把刚刚玩剩下的水跟老师拿去浇花。知道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首先我以和水宝宝玩游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起小朋友们感兴趣想玩这个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小朋友感兴趣了会认真专心地跟着玩,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人和动物每天都离不开水。水是无色、无味,水是抓不住会流动的。
需要改进的是;1.活动的人数不能太多,游戏小朋友不小心弄湿衣服。2.请幼儿观察塑料袋装水这个环节应该老师示范,让小朋友观察水的流动。
中班科学水教案10
设计意图:设计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而“水”中也蕴
藏了许多的知识。“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水”的字卡、两个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组一份白糖、盐、果珍。
3、人手一条毛巾、半杯水、吸管。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字宝宝“水”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寻找水的秘密。
2、(1)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装有水和米的玻璃缸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第二个秘密:水是会流动的。
第一步:教师用带有小洞的小筐装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
第二步:请幼儿玩玩具,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动。
(3)第三个秘密:有些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请幼儿选择糖、盐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搅拌,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师总结水的三个秘密。
4、教师提问:“水”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水和节约用水。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9)
——中班科学教案夏天真热5篇
中班科学教案夏天真热1
活动目标:
通过讨论交流丰富幼儿防暑降温的经验,并初步了解小动物是如何防暑度夏的。
活动准备:
幼儿对夏天的炎热已有体会
图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
夏天的天气怎么样?(很热)
2、是啊,我也觉得很热的。所以我想了一些夏天可以防暑降温的方法,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想请你们来帮我检查一下,好不好?请把可以降温的方法贴在左边,不能降温的方法贴在右边。
3、幼儿操作。
二、讨论:如何防暑
1、你们帮我整理了这么多防暑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师幼共同讨论防暑办法。
3、除了黑板上的这些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来吗?
(引导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办法)
4、我们人类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夏天凉快的办法,那么你知道小动物们是怎么避暑的吗?
三、动物避暑
1、幼儿讨论动物避暑的办法。
2、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这也有一些小动物避暑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好吗?
3、小狗:伸舌头排汗
孔雀:开屏降温
松鼠:竖起尾巴,把尾巴当太阳伞
大象:耳朵是空调器,鼻子能喷水,洗澡降温
蜗牛:夏眠,缩进壳里睡觉
4、小动物们避暑的方法可真多,我这里还有很多资料,区域活动时你可以到语言角里去找找看,那里面藏着许多小秘密,我可等着你们来告诉我啊!
5、今天,我们知道了很多人避暑的方法,还有小动物避暑的方法,相信有了这些办法,这个夏天一定可以过得很凉快、很舒服的。
中班科学教案夏天真热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色彩、线条、符号、完整的画面等表达自己热的感受。
2、大胆尝试运用抽象的表达手法。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几副冷暖色绘画作品工幼儿欣赏。
2、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笔,纸等幼儿作画用具。
活动过程:
一、谈谈夏天的炎热感受。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我们大家有的穿上了短袖,有的穿上了裙子。可我还是觉得有些热!你们感觉怎么样?(请幼儿具体谈一谈对夏天热的感受。)
二、在教室里找找感觉特别热的色彩。
三、请幼儿自告奋勇到黑板上用色彩、线条、符号、完整的画面等表达自己热的感受。
教师可提供给幼儿不同的作画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粉笔等让幼儿尽情表现。
四、请个别幼儿谈谈对黑板上画面的体验,教师小结。
五、幼儿自由作画,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画出热得受不了的感觉。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可以用色块、线条或是完整的画面进行表达。
六、展出作品,互相欣赏。
中班科学教案夏天真热3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欣赏故事等方法,了解一些常见动物防暑降温的方法,增强了解、关爱动物的情感。
2、愿意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感受。活动准备:活动前收集各种与活动内容相关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导入活动。
教师:夏天给我们什么感觉?我们讨论过夏天怎样防暑降温,但夏天到了动物们会怎样呢?它们也会用一些方法防暑降温吗?
二、通过故事,了解几种动物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1)教师提要求,请幼儿仔细听故事。
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听故事中动物们是怎样防暑降温的?
(2)通过提问:了解夏季一些动物防暑降温的方法。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都是怎样防暑降温的?
教师:到了夏天,小狗为什么会吐舌头?为什么这样它就可以防暑降温了呢?
教师:因为狗不会出汗,也不会因为热而停止活动;狗的身体不能自我调节温度,狗也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及时补水;狗的汗腺全在舌头上,所以看到狗吐出舌头喘气说明狗很热,需要喝水降温或静下来停止活动;短鼻子的狗比长鼻子狗更怕热,更不容易散热。
三、相互交流、了解更多的动物防暑降温的方法。
教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物防暑降温的妙招呢?(幼儿回答)
教师:熊猫是吃冰镇后的竹子来缓解降温的,蜥蜴早上身体长轴与太阳*行,中午就缩回洞里,只露头。
四、游戏,动物防暑降温知识大比拼,进一步巩固前面的知识。教师出题幼儿回答各种动物是怎样防暑降温的。
教师:谁知道哪些动物到了炎热的夏季时它怎样降温的。
五、最后。
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多了解其它动物是怎么降温的。
中班科学教案夏天真热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掌握夏季的季节特征。
2、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夏季炎热、干燥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要多喝水。
3、帮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降温工具,并简单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狗不热了》的故事,小朋友喜欢吗?
小狗黄黄去旅行,心里高兴极了。黄黄起了一个大早,背上自己的旅行箱九出发了。哎呦,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啊,没走一会,黄黄头上的汗珠就滴答滴答落下来了,把黄黄穿着的小背心都湿透了,这可怎么办呢?黄黄忽然记起自己的旅行箱里还有一顶太阳帽呢,赶快拿出来带上,哇,凉快多了。可是没走一会儿,又热了起来,黄黄又从旅行箱里拿出了自己的小扇子,上下一扇,真凉快。走着走着,黄黄觉得口渴难耐,又拿出了自己带着的桔子水,哇冰凉的桔子水喝下去真痛快,黄黄觉得自己舒服多了,聪明的黄黄已经不热了。
二、展开
1.认识夏天的基本特征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故事中讲的小狗一会戴凉帽、摇扇子,一会又喝桔子水,这是说的什么季节的事呀?
(夏季)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夏季)
(2)你们是怎么知道夏季来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觉呀?
夏天比起春天、秋天、冬天有什么不同?
(自由讨论)小结:夏季十分炎热,穿的衣服比以前少了,吃的水果的种类比以前多了,昆虫多了,树叶也更茂密了。
2.让幼儿知道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这么热的天该怎么办。
(1)如果我们现在在院子里跑一圈,就会满头大汗的,夏天这么热,我们该怎么办呀?
谁能想出一些好办法,让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不会这么热?
(2)小结:在户外时要注意防晒,不在烈日下玩耍,外出长时间在烈日下行走要打太阳伞,下午2点钟太阳最热,在很热的夏天,要尽量减少这个时间外出。
3.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凉快?
(1)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过一个凉快的夏天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们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比如你吃什么能凉快一些?(吃西瓜、吃雪糕。)你怎样做能使自己凉快一些?(吹空调、吹电扇、出门带夏凉帽、打太阳伞、在水里游泳、在树荫下玩耍。)
(2)幼儿讲述想出的凉快的办法。
三.结束
1.引导幼儿交流,知道夏天要怎样过才凉爽。
2.趣味练习:夏天的物品让幼儿了解夏天的物品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在游泳的时候,一定要爸爸妈妈跟着,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故事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夏天真热5
一、活动背景
《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并尝试用图画或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幼儿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夏天已经来临,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只要在户外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一身的汗。小朋友们满头大汗,不少孩子也纷纷叫嚷起来:"老师,我很热。""我也很热。""我要擦擦汗。""我也要擦擦汗。"……擦了汗,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夏天到了"。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了自己对夏天的认识,《夏天真热》活动就这样开展了。
二、活动目标
1、能积极的参与谈话,说说夏天的现象及自己对热的感受。
2、知道在天气炎热时,有多种降温方法。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三、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黑板两张、桌子4张、椅子人手2把、吸铁石若干、白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夏天的现象
1、教师直接导入,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
**x小朋友们,夏天到了,你发现了吗?
2、小结:夏天到了,不知不觉外面的风景越来越美,温度也越来越高,小朋友的衣服越穿越少,我们吃东西似乎也越来越没胃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夏天真的很热!
(二)、讨论有关夏天降温的方法**炎热的夏天让我们感觉很不舒服,想想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身体不那么热呢?
1、幼儿个别讨论,教师小结。
2、幼儿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降温的方法。
3、个别幼儿分享降温的方法,通过幼儿的表述教师引导其该方法的正确方式。如:吃冷饮要注意不能过量……
4、教师总结:让我们的身体不那么热的方法也叫降温的方法。比如就像你们所说的……
(三)、幼儿自由经验分享。
1、*(同伴之间)分享。
2、与老师们分享。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扩展10)
——夏天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
夏天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夏天到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热,我们会酌情的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天气的炎热,有的孩子会出汗并且会心情烦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听家人的劝告往外跑。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夏天的天气和感受到太阳的火辣,懂得几种防晒的方法,使孩子们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太阳的火辣,尝试仿编儿歌。
2、初步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做成太阳状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晒好方法》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红红的脸蛋挂天上,又大又圆照四方,它让万物来生长,丰收需要它帮忙。
2、感受夏天太阳的火辣。
(1)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来到了)如果你站在外边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很热)你还发现太阳照在什么地方?(照在买菜的人身上、照在汽车上、照在盖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3、请幼儿欣赏诗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感知太阳的热量。
(1)出示太阳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像把红刷子,到处找人刷,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朗诵儿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提问:诗歌中夏天的太阳究竟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师演示教具,幼儿根据诗歌做动作(比如:游泳、爬上、骑车等)
(4)一名幼儿演示教具,其他幼儿边做各种动作边说诗歌。
4、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描述,进行仿编诗歌。
提问:夏天的太阳还会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教师整理后)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拿把红刷子,
到处找人刷。
刷刷盖房的人,
刷刷买菜的人,
刷刷种地的人,
刷刷割麦子的人。
5、室外体验太阳的炎热。
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空地上,和幼儿在太阳底下站立一会儿。(在阳光下活动应控制时间,不能太久。)教师将儿歌中的角色变成幼儿的名字或幼儿身体的某一部位。如:刷刷***,刷的.***火辣辣;或刷刷小朋友的头顶,刷的头顶火辣辣等。
6、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刚才你在外面感觉怎么样?(晒得火辣辣的)如果站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晒坏皮肤)
(2)夏天应该怎样防晒、保护皮肤。
启发幼儿说一说:夏天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怎样才能防晒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天防晒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小结:躲在树荫下、中午太热的时候最好不要出去、戴帽子、口罩、打遮阳伞、擦防晒霜等。
结束部分:请幼儿回家把诗歌说给妈妈听。
活动反思
因为夏天的炎热孩子们在太阳下都能感受到,所以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诗歌时,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说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最后一句:“火辣辣的,”孩子们一起扭动着身体非常喜欢做这一动作,仿编诗歌时孩子们说的很丰富,不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怎样进行防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度过夏天有很大的帮助。
推荐访问:中班 教案 夏天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 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分钟
[2023年中班科学《夏天》教案【10篇】(全文完整)]相关文章
- 幼儿园中班期末总结
- 幼儿园中班工作总结
- 幼儿园中班游戏总结
- 幼儿园中班环保总结
- 幼儿园班主任竞聘方案_幼儿园中班元旦活动方案(含班主任致开场词)
- 春季幼儿园中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班教师个人计划
- 中班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
- [中班个人教学期末总结]2020年中班秋季工作总结
- 2021幼儿园中班教学课件【幼儿教案】
- 2021幼儿园中班期末汇报总结
-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教案]
- 2021九年级语文总复习优质教案
-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小老虎吃糖》|爱吃糖的小老虎
- 预防感冒幼儿教案
- 《四个太阳》教案
-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数对的表示方法
- [哈尼音乐《舂》教案]
- 2021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
- 2021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幼儿教案】
- 【Unit,6,Do,you,like,bananas?教案】do you have a 教案
- 2023年夏天流行什么颜色衣服3篇
- 三年级必整理夏天日记3篇(精选文档)
- 夏天的海作文800字8篇(2023年)
- 2023夏天来了小班教案
- 2023年夏天来了小班教案通用
- 夏天雷雨作文6篇(范文推荐)
- 2023年夏天的炎热作文推荐6篇(完整)
- 2023年度夏天来了活动策划8篇
- 夏天在海边作文7篇(2023年)
- 夏天的英语小作文最新8篇【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