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2-12-30 19: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钓鱼、分鱼的活动,练习将三个数按组成关系排四道题,发展心算能力。 2、培养积极思维及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鱼若干(鱼上面数字1~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钓鱼、分鱼的活动,练习将三个数按组成关系排四道题,发展心算能力。
2、培养积极思维及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鱼若干(鱼上面数字1~8)、猫头饰若干。
学具:每组若干只盆子及鱼(也有数字)。
【活动过程】
一、钓鱼出示池塘,你们看有什么?(鱼)今天老师做猫妈妈,你们做小猫,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好)今天猫妈妈要带小猫去钓鱼,这些鱼上都有1个数字宝宝,请小猫钓三条鱼,要求三条鱼上的三个数能排出四个算式。
1、老师先钓数字为1和8的两条鱼,请幼儿再钓一条(数字为7),可排出四个算式。
引导幼儿说出四道算式:1+7=8,7+1=8,8—1=7,8—7=1。
2、刚才那么多小猫只吃这么点鱼,太少了,我们再来钓两条,多吃一点。
老师再钓数字为6和2的两条鱼,请他们补钓一条鱼(数字为8),三个数也能排四个算式。
引导幼儿说出四道算式:2+6=8,6+2=8,8—2=6,8—6=2。
3、请幼儿独自钓三条鱼(鱼的数字分别为3、5、8或4、4、8),分别请幼儿进行三个数排四个算式的口算练习。
二、分鱼每组桌上有若干只盆子,若干条鱼。
1、要求各组的幼儿协作分鱼,每只盆里放三条鱼,这三条鱼上的数能排四个算式。
2、幼儿动手分鱼鼓励幼儿很好地配合,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如在分鱼过程中,有一只盆里的鱼不成功,就应想办法将不同盆里的鱼进行调换,使五只盆里的三个数都能排四道题。
三、奖鱼(活动延伸)
今天小猫真能干,钓了许多小鱼,猫妈妈也钓了许多大鱼,这些鱼要奖励给猫宝宝,猫妈妈有要求,要求把鱼后面的题目做对,才奖给你。(到区域角去练习)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写1和2。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1—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习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习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
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习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2;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1—2;
4、会写1和2;
教学重、难点:写1和2。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1—2、可数的物件。
教学时间:学习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
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习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
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
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
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
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习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阅读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1)
——学前班数学教案10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一隔一、一隔二、一、一、一等),并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课件一:小熊的家、三条小路、小兔、小猫、小狗
课件二:三盘点心
操作材料:
第一组:贴纽扣画好的衣服外型、大小不同的“纽扣”、胶水
第二组:装饰围巾画好的围巾外型、形状不同的图形片、胶水
第三组:装饰水果盘水果盘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第四、五组:串项链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珠子若干、串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师:(操作玩具小熊)小熊搬新家了,它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它要求每位好朋友各走一条不同的路,并说一说走了一条怎样的路。三位好朋友有些着急了,我们愿意来帮帮它们吗?
小兔:不同颜色一格一的排列
小猫:不同大小一格二的排列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
2.出示课件二,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师: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分别装在三个不同的盘子里,如果三位好朋友能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
小兔:不同实物一格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萝卜)
小猫:不同大小一格二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小鱼)
小狗:不同形状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说对了,出现骨头)
二.应用创作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
1)贴纽扣
2)装饰围巾
3)装饰水果盘
4。5)串项链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三.观赏作品
1.互相观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运用了哪些排序方法
2.个别作品评价,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3.集体送礼物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2、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3、幼儿乐于动手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习经验。
2、教师准备
①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②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白版课件引入,帮老爷爷摘苹果。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
二、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
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
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两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一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结束。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有图有真相、课件-50以内的数
2、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展开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1)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2)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
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
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时钟,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合理安排时间,尝试制作时钟。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示范用的时钟一个。
学具:一、二组:“看图画指针”材料纸;三、四组:“做钟面”材料钟面、时针、分针、图钉、橡皮泥;五、六组:“看时间牌画指针’材料纸;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时间牌。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发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出示实物钟)
二、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一)、观察时钟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问:1、钟面上都有什么?(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二)、修钟。(放课件)
师:这里有小朋友做的4台钟,送到商店去卖,商店却退了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引导幼儿寻找钟面的错误之处有的钟面上数字呈逆时针方向排列;有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有的钟面上时针在外,分针在内;有的钟面上指针偏离中心。
2、引导幼儿对上述错误提出修正意见。
(三)、玩钟表(课件)
1、游戏:结对子。
师:出示钟面与时间牌,将钟面和时间牌配对,要求幼儿讲出“这个时候我们小朋友在做什么”,并用动作来表示。
2、游戏:看动作拨时间
教师做动作,幼儿拨时间,也可以请孩子上来做动作。
三、做做玩玩
1、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师: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材料?(幼儿边看边说)
2、介绍制作的方法
看图画指针:第一组、二组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每幅图画面内容,想一想做这件事的时间,再在钟面上画出指针表示的时间。
做钟面:第三、四组
师:请小朋友先在钟面的每一个圆点上写上数字,再把指针和钟面装在一起。钟面做好后自己报时间自己拨钟点。
看时间牌画指针:第五、六组
师:请选择一个时间牌(如:8:00)动手将钟面上缺少的数字补齐,再画出长针和短针。
3、幼儿动手操作要求幼儿自选择操作材料按要求制作。
教师观察幼儿参与活动情况,使每个幼儿能较主动地参加操作活动。
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4、利用部分做好的时钟和幼儿一起来讨论:你们满意吗?有要修改的吗?哪个钟面有问题,什么问题?
四、展示幼儿作品、讲评
请幼儿互相讨论、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了钟,钟的设计也越来越美丽。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学前班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8、9和10;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8、9和10;
4、会写8、9和10。
教学重、难点:
写8、9和10。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数字卡片8、9和10、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8、9和10 20分钟,写8、9、10 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件)数喜羊羊,青蛙,鸽子。
2、看尺子填数字。
3、数珠子。
4、看点点写数字。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人吊环?有多少朵花?有多少人踢球? 分别引出8、9、10。
2、指名生上来写数字。
3、指名根据数字画点点。
4、指名用手指表示数字。
5、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6、抢答某数的前后是几?
三、作业
写8、9、10各写了5排。
教学反思:
8很多孩子写不好,有的能连写,有的不能连写。9的孩子写得真的像个球。有部分孩子把10写反。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6、7;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6、7;
4、会写6和7。
教学重、难点:
写6和7。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数字卡片6和7、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6—7共20分钟,写6、7共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6、按顺序填顺序
二、新授
1、这是数字几?引出6(出示课件)。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6像什么?(6像口哨吹得响)(出示课件)谁会写6?来数数有几只口哨?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
三、巩固练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学前班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学前班数学教案8
教学活动设计:4的组成
教学内容:学习4的组成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教学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 4 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 ∧,
13 22 31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知识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我们下次再学。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今天学的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教学反思:
课堂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动。 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很敏捷,有时候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会激发我的一些教学灵感,让我将本来无趣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课中运用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学前班数学教案9
认识1和2
学习目标:理解1和2所代表的意义;认读和书写1和2学习重点:区别2和1;2>11<2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引导看图(图自备),认识数量1
1、图中有什么,每种东西有多少只桶、2个球拍。)
2、说说图中的名称是什么
3、认识找一找,教室内的物体是2的有哪些)
4、引导看书上的图画,说说图中的物体各有多少,并把它
们与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5、书写数字:1和2
6、巩固练习:读给同伴听
活动二:引导交流,加深对1的认识
1、图上的东西每种有几个,幼儿交流回答(苹果1个,梨2个)
2、谁多谁少,是1多还是2多(幼儿回答1少2多)
3、教师说2比1多几,1比2少几(幼儿回答多1少1)
4、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2>11<2,读作2大于1,1小于2.
5
认识3和4
学习目标:
1、理解3和4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读3和4.
重点活动:书写3和4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数量3和4
1、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手中的小棒和三角形有几个。数后交流,展示结果。
2、小组合作数2根小棒再添1根是几根?再添一根呢?讨论交流,展示结果。
活动二:游戏
1、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下数摆小棒。(师巡视其它小组)
2、2个苹果再添上1个是多少,一样多吗?幼儿回答并摆出小棒。
3、教师板书3和4,幼儿读、记、书写3和4.
4、练习第2页上的作业。()
5、找出教室里相应3和4的东西。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和椭圆的基本特征。
2、能从许多图中辨认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重点:区别圆形和椭圆形,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圆形和椭圆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圆形
1、教师出示图形,让幼儿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像
什么?
2、)3、游戏:用手比圆形,大圆形、小圆形。4、说儿歌:大大的圆形像盘子,小小的圆形像口杯,天上的月
亮圆又圆,就像手里的小盘子;书上的苹果圆又圆,好像我们的小圆脸。(教师带幼儿读儿歌)
活动二:认识椭圆形
1、出示椭圆形,提问:这个和前面的图形一样吗?2、小组讨论交流:说出椭圆形的特征。(3、交流讨论:2个图形在什么地方不同。
4、小结:没有边没有角的图形,稍有一点长的叫椭圆形;
它和圆形不相同,圆形是没有边没有角,圆圆的。5、作业练习:请小朋友找出圆形片片,椭圆形片片。
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习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引人
1、复习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1、出示图形,对比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领读。
2、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
边,4个角。
3、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
4、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
边。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
3、作业练习: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
认识5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添画感知数量5,并能正确书写5.活动重点:理解5的实际意义;并准确书写5.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经历数数。
1、复习数字3和4;3是2添1;4是3添1;4添上1是
多少呢?(是5)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幼儿操作,怎样把4变成5.3、认识数量5.
4、分组操作并交流结果。
学前班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图片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
3、能按要求边操作边讲述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黑板上范画,数字卡片1-5。
学具: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每人一份苹果娃娃。
【教学过程】
1、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复习4的组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有要求,音乐一结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幼儿操作,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们学了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呢?那就请你们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3、进一步学习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图,观察画面,提问: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苹果?这些苹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启发幼儿根据右边的标记特征,说出苹果的数量,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竖着观察分合式,你发现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再看右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左右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倒数和顺数排列的,最后带幼儿读一读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练习,教师对操作认真以及大胆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延伸:
先完成的幼儿到区域里去玩关于5的组成的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部分学生记住了5的分解和组成。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2)
——学前班数学教案10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学前班数学教案:10的组成时间:
执教老师:全宏丽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1、教具:10张小动物卡片、1---10的数字卡。
2、学具:小朋友操作学具。每桌10个小正方体……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
出示9的组成卡片,让小朋友读一读。
二、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10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
2、引导学生把10个小动物分成那两个部分。
3、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4、小朋友动手操作
让小朋友自己分一分。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两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6+4=10(个)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10的组成,让小朋友们读一读10的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
2、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
“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这个抽奖游戏太有趣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交换奖卷,我们继续抽奖,抽二等奖。(抽出奖卷,打开一半)是什么中奖了?(再打开)到底是什么中奖了?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继续抽,看看会是谁中奖呢?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种。(交换奖券)
现在我们要开一等奖啦,“是什么标记中奖了?”让幼儿抽2—3次
(4)抽特等奖,幼儿按特征制作标记。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抽特等奖的机会,有大奖品哦,呀,兑奖券还没有做好,现在就请你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形做一张兑奖券,要看仔细,你的图形是大是小,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画出你自己图形的特征来制作一张抽奖券)
做好了检查一下,放到老师的抽奖箱里来,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2个大笑脸。
3、操作活动
⑴老师看我们小朋友这么厉害,奖励你们一分让自己能干的礼物,我们看是什么?
来,练本领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讲解活动
⑶操作
⑷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后,将你们得到的礼物收好,下次再来练本领。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学前班数学教案5
【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准备】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水果、蔬菜图片若干、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3、操作册。
【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幼儿园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三、游戏“捉迷藏”。
1、教师蒙上眼睛,幼儿分别在床下、桌下躲藏,教师找到谁,谁就说他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再请幼儿互相找,互相说。
2、小动物捉迷藏。
教师摇铃鼓,幼儿将动物卡片藏起来,然后说一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育儿天堂)要求幼儿用方位词表达,比如:枕头下面、被子下面、床的上面、椅子下面、桌子下面等。
四、分组活动。
1、做《操作册》第59—60页的活动。
2、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五、活动评价,表扬做得又快又正确的幼儿。
这是一篇不错的幼教人员写的小班数学文章的内容,主要描述了幼教工作中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反思等内容,希望读者能有所收获,如果大家有任何相关总结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下面进行交流,更多的几篇差不多的优秀文章推荐给你,小班数学2的形成,幼儿小班数学课设计意图怎么写,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小班数学。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 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7
【教学目的】
1、复习8和9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8和9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8和9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8和9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8和9的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报数"的游戏,复习8的组成。
1、"报数"游戏复习8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9的组成"拍手"游戏复习9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9,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3、算题比赛。练习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8和9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二)教师任意出示8和9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三)教师口述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教师板书8和9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四)练习指导幼儿做《数学》26-27页练习,提高幼儿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前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学前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时钟,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合理安排时间,尝试制作时钟。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示范用的时钟一个。
学具:一、二组:“看图画指针”材料纸;三、四组:“做钟面”材料钟面、时针、分针、图钉、橡皮泥;五、六组:“看时间牌画指针’材料纸;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时间牌。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发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出示实物钟)
二、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一)、观察时钟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问:1、钟面上都有什么?(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二)、修钟。(放课件)
师:这里有小朋友做的4台钟,送到商店去卖,商店却退了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引导幼儿寻找钟面的错误之处有的钟面上数字呈逆时针方向排列;有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有的钟面上时针在外,分针在内;有的钟面上指针偏离中心。
2、引导幼儿对上述错误提出修正意见。
(三)、玩钟表(课件)
1、游戏:结对子。
师:出示钟面与时间牌,将钟面和时间牌配对,要求幼儿讲出“这个时候我们小朋友在做什么”,并用动作来表示。
2、游戏:看动作拨时间
教师做动作,幼儿拨时间,也可以请孩子上来做动作。
三、做做玩玩
1、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师: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材料?(幼儿边看边说)
2、介绍制作的方法
看图画指针:第一组、二组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每幅图画面内容,想一想做这件事的时间,再在钟面上画出指针表示的时间。
做钟面:第三、四组
师:请小朋友先在钟面的每一个圆点上写上数字,再把指针和钟面装在一起。钟面做好后自己报时间自己拨钟点。
看时间牌画指针:第五、六组
师:请选择一个时间牌(如:8:00)动手将钟面上缺少的数字补齐,再画出长针和短针。
3、幼儿动手操作要求幼儿自选择操作材料按要求制作。
教师观察幼儿参与活动情况,使每个幼儿能较主动地参加操作活动。
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4、利用部分做好的时钟和幼儿一起来讨论:你们满意吗?有要修改的吗?哪个钟面有问题,什么问题?
四、展示幼儿作品、讲评
请幼儿互相讨论、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了钟,钟的设计也越来越美丽。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3)
——学前班数学教案 (菁华20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1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教学活动设计:4的组成
教学内容:学习4的组成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教学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4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132231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知识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我们下次再学。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今天学的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教学反思:
课堂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动。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很敏捷,有时候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会激发我的一些教学灵感,让我将本来无趣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课中运用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学前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1、教具:10张小动物卡片、1---10的数字卡。
2、学具:小朋友操作学具。每桌10个小正方体……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
出示9的组成卡片,让小朋友读一读。
二、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10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
2、引导学生把10个小动物分成那两个部分。
3、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4、小朋友动手操作
让小朋友自己分一分。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两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6+4=10(个)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10的组成,让小朋友们读一读10的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1、课件-50以内的数
2、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展开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1)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2)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
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
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学前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习创编动作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B.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C.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D.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E.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F.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G.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三、完整学习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1、集体学习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学前班数学教案6
教学活动设计:4的组成
教学内容:学习4的组成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教学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4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132231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知识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我们下次再学。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今天学的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教学反思:
课堂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动。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很敏捷,有时候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会激发我的一些教学灵感,让我将本来无趣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课中运用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学前班数学教案7
【教学目的】
1、复习8和9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8和9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8和9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8和9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8和9的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报数"的游戏,复习8的组成。
1、"报数"游戏复习8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9的组成"拍手"游戏复习9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9,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3、算题比赛。练习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8和9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二)教师任意出示8和9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三)教师口述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教师板书8和9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四)练习指导幼儿做《数学》26-27页练习,提高幼儿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前班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学前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手、小脚图片各6张,操作题5张;
2、红、黄、绿雪花片各5份,篮子15个;
3、音乐《数高楼》;记号笔;红、黄、绿三色粉笔;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跺脚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老师来做动作好吗?请小朋友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剁了几次脚?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边说边展示教具)再往后要怎么排?
小结:看来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规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着应该排什么了。咱们按照这个规律再来试试看(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桌上有些积木,请你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积木,来给他们有规律的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待会老师要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小朋友比比赛,看看哪一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一局结果。
三、根据不同形状排序。
圆形的雪花片你们排的那么好,那用不同的图形能不能排。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张图片。接下去要怎么排,谁来帮帮我?提示幼儿寻找规律。同意的给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张图片。什么的数量变?怎么变的?(引出的概念。)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减少的,叫递减。那依次增多呢?(叫递增)
四、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1.幼儿分组操作。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局比赛,请小朋友们按递增或递减的方法来给雪花片排排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看看这一局,你们能不能反败为胜。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来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宣布第二局结果。
五、宣布比赛结果,进行奖励。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师这领取小礼品。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有规律的排序?是怎么排的?你觉得有顺序的排列好吗?为什么?
学前班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8、9和10;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8、9和10;
4、会写8、9和10。
教学重、难点:
写8、9和10。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数字卡片8、9和10、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8、9和10 20分钟,写8、9、10 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件)数喜羊羊,青蛙,鸽子。
2、看尺子填数字。
3、数珠子。
4、看点点写数字。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人吊环?有多少朵花?有多少人踢球? 分别引出8、9、10。
2、指名生上来写数字。
3、指名根据数字画点点。
4、指名用手指表示数字。
5、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6、抢答某数的前后是几?
三、作业
写8、9、10各写了5排。
教学反思:
8很多孩子写不好,有的能连写,有的不能连写。9的孩子写得真的像个球。有部分孩子把10写反。
学前班数学教案11
教学活动设计:4的组成
教学内容:学习4的组成
设计思路:
新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儿已经接触和练习了数的形成2、3的分合、组成的基础上,学习4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必备知识。通过创设相应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并将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交流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
2、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知道一个整体数分解成两个部分数后,一边增多,另一边减少的互补关系。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光秃秃的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教学过程:
1、歌表演《合拢分开》入座。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是谁?(4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3、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4 4 4
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 ∧,
13 22 31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知识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5、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我们下次再学。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我们举起萝卜用《合拢分开》这首歌把今天学的4的组成唱出来好吗?
附歌词: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学4的组成分解,4的组成,4的分解,就像合拢分开,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还可以分成2和2呀,它们合起来都是4。
教学反思:
课堂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动。 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很敏捷,有时候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会激发我的一些教学灵感,让我将本来无趣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活泼。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课中运用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学前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 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13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四、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六、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学前班数学教案14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按照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分类能力是幼儿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依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在材料的提供上,注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经验回忆、直接地探索、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二次分类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
4.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察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经验迁移。游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
延伸:
提供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继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
活动反思:
“二次分类”这一课设计时,我充分把握住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本节课的主目标。为此,我的设计针对学前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分类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感知数学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老师一提问,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而到高年级则寥寥无几;低年级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了个性;而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则显得规范、标准,但却单调划一;创新色彩在许多学生身上随年龄的增长在褪色。这一切源自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先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牌找座位,让学生初次体验到按指定标准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只是无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若老师简单地给出这个名词,在每次分类时,不断提出分类的标准,那么分类的过程(可能会)显得更为简洁,分类的结果可能显得更为准确。学生作为容器也完全能够顺利盛下这些知识,但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精神被忽略了。
在本节课中,我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出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正是在这空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到同类物体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在不停的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给予孩子们“好表现”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个体的学前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点较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是显得最强烈的。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生硬的讲解和周详的演示,而是把小组那一块空间作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汇报演示,在介绍解说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袒露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发散思维和语言得到了训练,感性知识在一次合作、交流当中上升为理性知识,一次次的自我表现,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利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拓展。
四、注意张扬孩子们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框住学生思维,反而是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习惯去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其个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足:对于时间安排上我是前松后紧,所以有一个习题没有进行完。以后在教学上我一定先预设好每一个环节让课堂更完美。
学前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2、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
(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
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学前班数学教案16
活动目标
1、能对应画面的钓鱼的数量转换成数字。
2、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大盆。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钓鱼?
今天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进行钓鱼比赛好吗?
2、教师示范制作钓鱼道具
(1)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
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2)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
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也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二、游戏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记录钓到的鱼。
三、数学活动
1、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
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
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2、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3、在磁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
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
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
教师表达数学式,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4、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四、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学前班数学教案17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
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
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
(1)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
(2)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
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学前班数学教案18
认识1和2
学习目标:理解1和2所代表的意义;认读和书写1和2学习重点:区别2和1;2>11<2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引导看图(图自备),认识数量1
1、图中有什么,每种东西有多少只桶、2个球拍。)
2、说说图中的名称是什么
3、认识找一找,教室内的物体是2的有哪些)
4、引导看书上的图画,说说图中的物体各有多少,并把它
们与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5、书写数字:1和2
6、巩固练习:读给同伴听
活动二:引导交流,加深对1的认识
1、图上的东西每种有几个,幼儿交流回答(苹果1个,梨2个)
2、谁多谁少,是1多还是2多(幼儿回答1少2多)
3、教师说2比1多几,1比2少几(幼儿回答多1少1)
4、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2>11<2,读作2大于1,1小于2.
5
认识3和4
学习目标:
1、理解3和4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读3和4.
重点活动:书写3和4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数量3和4
1、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手中的小棒和三角形有几个。数后交流,展示结果。
2、小组合作数2根小棒再添1根是几根?再添一根呢?讨论交流,展示结果。
活动二:游戏
1、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下数摆小棒。(师巡视其它小组)
2、2个苹果再添上1个是多少,一样多吗?幼儿回答并摆出小棒。
3、教师板书3和4,幼儿读、记、书写3和4.
4、练习第2页上的作业。()
5、找出教室里相应3和4的东西。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和椭圆的基本特征。
2、能从许多图中辨认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重点:区别圆形和椭圆形,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圆形和椭圆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圆形
1、教师出示图形,让幼儿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像
什么?
2、)3、游戏:用手比圆形,大圆形、小圆形。4、说儿歌:大大的圆形像盘子,小小的圆形像口杯,天上的月
亮圆又圆,就像手里的小盘子;书上的苹果圆又圆,好像我们的小圆脸。(教师带幼儿读儿歌)
活动二:认识椭圆形
1、出示椭圆形,提问:这个和前面的图形一样吗?2、小组讨论交流:说出椭圆形的特征。(3、交流讨论:2个图形在什么地方不同。
4、小结:没有边没有角的图形,稍有一点长的叫椭圆形;
它和圆形不相同,圆形是没有边没有角,圆圆的。5、作业练习:请小朋友找出圆形片片,椭圆形片片。
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习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引人
1、复习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1、出示图形,对比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领读。
2、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
边,4个角。
3、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
4、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
边。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
3、作业练习: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
认识5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添画感知数量5,并能正确书写5.活动重点:理解5的实际意义;并准确书写5.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经历数数。
1、复习数字3和4;3是2添1;4是3添1;4添上1是
多少呢?(是5)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幼儿操作,怎样把4变成5.3、认识数量5.
4、分组操作并交流结果。
学前班数学教案1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学前班数学教案20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图片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
3、能按要求边操作边讲述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黑板上范画,数字卡片1-5。
学具: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每人一份苹果娃娃。
【教学过程】
1、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复习4的组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有要求,音乐一结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幼儿操作,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们学了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呢?那就请你们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3、进一步学习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图,观察画面,提问: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苹果?这些苹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启发幼儿根据右边的标记特征,说出苹果的数量,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竖着观察分合式,你发现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再看右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左右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倒数和顺数排列的,最后带幼儿读一读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练习,教师对操作认真以及大胆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延伸:
先完成的幼儿到区域里去玩关于5的组成的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部分学生记住了5的分解和组成。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4)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1
《有趣的数字》
这次活动开展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一开始的数字笑话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这个环节,幼儿发现了1到10这些数字之间有几个想象的数字,通过观察知道这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接下来的环节是数字变变变,我准备5个动物卡片和5组电话号码,将其匹配。引导幼儿去观察,寻找共同点。幼儿的参与性都非常积极,发现了相同的几个数字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了解到经过不同的排列可以变化出不同的电话号码。我请幼儿观察教室中哪里出现数字并让幼儿谈谈这些数字都代表了什么,对与这个问题,大部分幼儿还是不清楚这些数字的作用。我事先将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字。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了在生活中数字的重要性。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小区里的门牌号,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
通过本次活动,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让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非常重要,一来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二来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2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习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
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 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
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四、 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
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 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
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 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3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习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
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 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
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四、 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
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 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
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 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4
一学期又过去了,在本学期中学前班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我们在教育方面的要点。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纲要解析,并将纲要精神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通过纲要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立、自理,使孩子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常规工作:
本学期针对班级的常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自己讨论形成各项常规的规则,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向学生介绍自我保护行为的简单常识,请家长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护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即将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二、教育工作:
1、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学生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总体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等心理特点。学前班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在不断的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在教育教学中,我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多开展数学游戏,多采用一些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学生从操作实物卡片到数字小卡片,掌握了10以内的.加数、减数练习,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有时,我也让学生互相检查作业,这样,学生等于又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学会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宽窄、远近、厚薄等,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区分各种形体,学会等分,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
三、反思调整:
总结了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增长许多的知识。
在欣喜之余,我也在反思不足,如:
1、因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着重复教学,学前班学习的内容在中班和大班都学习过,到一年级又要从头学起。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因条件有限,我班上的孩子课外知识补充量偏小,主题活动开展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够,操作材料较单一,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
3、我班上的孩子知识水*不统一,年龄也偏小,有各部分的学生自主性差,个别学生的惰性强、依赖性强,不够大方胆小怕事等,个别学生进步不是很大。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有收获,同时也不足。当然,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关怀。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学年里有更大的起色。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5
本学期我担任学前(1)班的数学教师,今年这班孩子年纪相差很大,几乎相差2岁左右,所以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孩子没上过幼儿园,所以什么都得从头学起,学习知识时比一般孩子掌握的慢一些。于是我对他们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放低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和年纪大的孩子做比较,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在刚接触简单的数学知识。怎样让孩子们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和数学教学,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
根据性格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增从对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学生对故事和游戏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在课堂中增加了以游戏和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堂中,并与课文中的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幼儿刚进学校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充满奇思异想的,教师提出问题时,他们马上就会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教师要求他们举手回答,他们又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可见孩子都有一定的问题意思和自我表现欲望。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幼儿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活动中,教师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体,要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如:我在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后,为了帮助幼儿比较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准备了许多秋天的果实,首先我让小朋友进行分类,然后让孩子比较出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等。孩子都能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最重要的是给每个孩子一个机会,认真对待幼儿的每一个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对是错,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对他今后敢提问奠定一些基础。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幼儿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个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幼儿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每次我都设计有一个主题,如“动物园”、“大森林”、“我的家”、“果园”等等,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挖掘幼儿的问题能力。通过学生操作得出3、4、5各数的组成,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还让学生明白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0这个数,明白了0的意义,会计算有0参与的加减法,更进一步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如我在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1个苹果,树下有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2个苹果,掉了1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今後努力的方向: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差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幼儿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自己想要的果子”,尽量多给幼儿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幼儿!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6
《快乐数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比较、体会和逐步了解的过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幼儿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并参与到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模型,进行理解和应用。
在本次活动中,互动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幼儿之间的互动有对手与对手之间的交流,也有知识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与提升。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接受和认同,他们通过互动一一展示自己的优、缺点。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活动中,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所以,游戏在幼儿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在活动中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但这种“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进”。教师借助主持人身份不仅可以灵活调控活动节奏和气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并能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
虽然如此,当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点,集体活动不能只是教师布置任务,孩子完成任务。集体活动的一个很有利条件是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这里有很多潜在的教育价值。另外,对于大班幼儿而言,10以内的加减似乎不太具有挑战性,应让幼儿可以从不同方面,如10以内的加减法,看图编应用题,几何图形的思维等方面来拓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并且,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最感兴趣的东西,判断它的教育价值来生成活动,引领幼儿把活动推向深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7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习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
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 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
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四、 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
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 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
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 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8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把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本人刚接教时,孩子们对数学中的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甚至还不会,有人还不能区分前后和上下。但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孩子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
二、取得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直观教学。
在教幼儿学习数学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教学。如在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
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4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懂得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都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彩色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开展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幼龄儿童都是好动的,以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
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让孩子们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家长与老师的密切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责任。所以在活动中本人非常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作老师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有些课准备很多的材料,但没有一一去准备。
2.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也跟不上,
像我们学校还算好了,有多媒体教室,但学前班就没有配套的可见,自己也没有去钻研。
3. 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
学生不动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名起来讲;又如学生说出一些做题方法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就不予肯定等,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四、 今后努力的工作方向及解决措施
1.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
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 增加联系时间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 主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
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 在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多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自然就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9
小班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于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个性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样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立刻能明白,原先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后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但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
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个性棒,我也很简单、快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适宜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10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透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好处,并透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思考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用心、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用心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因此,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到达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用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透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好处,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用心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用心的引导和鼓励,帮忙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5)
——学前班认识数学教案3篇
学前班认识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学前班认识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6、7;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6、7;
4、会写6和7。
教学重、难点:
写6和7。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数字卡片6和7、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6—7 20分钟,写6、7 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6、按顺序填顺序
二、新授
1、这是数字几?引出6(出示课件)。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6像什么?(6像口哨吹得响)(出示课件)谁会写6?来数数有几只口哨?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
三、巩固练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学前班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3—4;
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
3、会用手指头表示3—5;
4、会写3、4和5。
教学重、难点:
写3、4和5。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数字卡片3、4和5、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3—5 20分钟,写3、4和5 15分钟,5分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生用手指表示1和2。
2、请生用点点表示1和2。
3、请生用物体表示1和2。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请生写1和2。
二、新授
1、这是数字几?引出3(出示课件)。数一数有几只小鸭子?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3像什么?(3像耳朵听声音)(出示课件)谁会写3?来数数有几只耳朵?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4。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耳朵?你们有几只耳朵呀?谁来帮我数四只粉笔。谁还能数出4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4像红旗迎风飘)(出示课件)数红旗。
3、引出5。5怎么表示呢?谁来用点点表示。想知道怎么写吗?(出示课件)像什么?(5像称钩来买菜)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3、4和5。
四、作业写3、4和5各8排。
教学反思:
有些孩子3和5写不好,有些孩子喜欢用以前的手势表示5,不是不行,只是为了以后用手指算数时更加方便,要求学生用大拇指表示5。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6)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学总结3篇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学总结1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同学们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拓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小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小同学们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同学们设计多种活动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分类、数的分解、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内的加减,(20以内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由于对同学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建议重点讲解暂时不将新课)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如认识钟表)、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小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来园学习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存在差异,孟凡越和常心怡两位小同学的数学基础与张零予相比要强些,所以老师准备对张零予同学在教学进度上稍微放慢一点,以便其能跟上前两位小同学,总之老师因材施教带领同学们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来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教学措施
学前班数学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准备让数学知识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条件帮助他们合理的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综合计划
帮助并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学总结2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有点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为了搞好下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现把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前班的小朋友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我,在“兴趣”两字下功夫,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运用适合儿童口味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有趣的教学,使他们易于接受,感到学有所获,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知识技能。总之,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特点,渗透思想教育,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有所得,才会热爱学习,越学越有劲,家长也支持。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扩大合格率,巩固入学率。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开学初,我都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本学期教学要求,写好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知识补漏措施
学生作业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批改作业,才能发现问题,进行知识的补漏措施,才能进行个别指导,共同提高。批改概念计算题,发现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批改课后的思考题,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通过进行讲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批改兴趣,注意力集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一学期来,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已成为过去,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更上一个台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学习成绩还很差,特别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训练。
3、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学前班的数学,本班有孩子**人,女孩**人,男孩**人。回顾这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孩子们自立、自理,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先将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坚持直观教学。
我在教孩子们学习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习10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5个苹果,树下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10个苹果,掉了5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们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渡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孩子们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孩子们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们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进行每一次数学活动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效果不错哦。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还有个别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有掌握好。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与家长或监护人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7)
——学前班数教学工作总结3篇
学前班数教学工作总结1
本班有孩子62个,女生30个,男生32人,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回顾这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学期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坚持直观教学。
我在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习10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5个苹果,树下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10个苹果,掉了5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工作总结《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节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达到了良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通过这学期的不断努力,班里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扩展8)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 (菁选3篇)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1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难点恰当使用各种色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谁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图片)春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出示一组春的图片)
二、说春天
1、请小朋友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极了,的确是这样,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开了,草绿了,冰冻的小河开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就连小姑娘们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是春姑娘让这一切变得是那样五彩斑澜。你们听,春姑娘正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吗?"
三、画春天
1、教师板前示范画春天。
2、小结:老师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画出更美的春天吗?
3、幼儿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胆作画。
4、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幼儿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师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要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7、小结:因为时间关系,没画完的小朋友课下接着画,画完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于黑板上,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赏春天
1、集体点评幼儿作品,并指出优缺点。
2、教师小结:看来本节课上大家画得不错,说得也不错,可是我们赞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们不光可以画春天的画,还可以唱春天的歌,讲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诗和儿歌。老师这里就有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你们听(师背村居这首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五、赞春天:让幼儿自由表演赞美春天的各样节目,用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六、找春天教师总结:春天实在是太美了,真希望孩子们永远喜欢这个季节,大家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真希望孩子们下节课上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到外面去寻找春天,拥抱春天吧!教师和幼儿共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走出教室。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及五彩缤纷的色彩,积累和丰富美感经验。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己对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与想象。
难点恰当使用各种色彩,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谁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图片)春姑娘来到人间,人间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出示一组春的图片)
二、说春天
1、请小朋友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极了,的确是这样,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开了,草绿了,冰冻的小河开化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就连小姑娘们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呢,是春姑娘让这一切变得是那样五彩斑澜。你们听,春姑娘正高兴地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吗?"
三、画春天
1、教师板前示范画春天。
2、小结:老师笔下的春天就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有信心画出更美的春天吗?
3、幼儿试着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胆作画。
4、教师随机指导,要求幼儿要注意画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师指导幼儿在涂色时,要选择一些适合的鲜艳的颜色,那样画出的画才会更漂亮。
7、小结:因为时间关系,没画完的小朋友课下接着画,画完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于黑板上,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四、赏春天
1、集体点评幼儿作品,并指出优缺点。
2、教师小结:看来本节课上大家画得不错,说得也不错,可是我们赞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们不光可以画春天的画,还可以唱春天的歌,讲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诗和儿歌。老师这里就有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你们听(师背村居这首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五、赞春天:让幼儿自由表演赞美春天的各样节目,用来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
六、找春天教师总结:春天实在是太美了,真希望孩子们永远喜欢这个季节,大家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真希望孩子们下节课上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就让我们一起唱着歌到外面去寻找春天,拥抱春天吧!教师和幼儿共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走出教室。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3
教学目的:
1、知道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并进一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2、重点掌握青蛙的折剪方法.提高幼儿正确、灵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进幼儿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3、在动手剪纸的活动中,对青蛙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范例、剪刀、浆糊、蜡光纸、录音机和故事带。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说一个谜语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请听:"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对了。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就扮成可爱的小青蛙,到池塘边做游戏好不好?(幼儿听音乐作模仿动作进教室)
2、请幼儿说出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绿色身体,两只大眼睛,四条腿,一张大嘴巴,生活在池塘边,天天捕捉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示范讲解
1、教师出示范例"青蛙"并告诉幼儿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学习对称纹样剪纸法。
2、教师按步骤示范讲解剪青蛙。
(1)与幼儿共同讨论这个剪纸青蛙的特点。(对称)
(2)提问:对称图形应该怎样折纸。(对边折)
(3)为了更好的把握住青蛙的形象特征,在剪纸前,先将青蛙用笔轻轻的勾出来,然后再用剪刀依据轮廓线剪下。
(4)最后剪出眼睛、背部与腿部镂空部位。要重点讲解,多次示范。(先整体在部分)。
三、实践操作
1、灵活幼儿手指,做手指操。
2、幼儿与老师一起念儿歌:小剪刀,手中拿,卡嚓卡嚓剪青蛙,先折纸,在划线,按照轮廓细细剪,剪个青蛙蹦水中,呱呱呱呱捉害虫!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选择图案剪纸;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注意安全。
4、幼儿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联想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大脑袋,小尾巴,青蛙小时候叫蝌蚪)
2、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品德教育:小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小朋友要爱护青蛙,保护青蛙。
六、情景游戏:欢乐的池塘
幼儿动手用作品在大白纸上布置出小蝌蚪找妈妈情景图。幼儿扮成可爱得小青蛙在欢乐的池塘里嬉戏,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课。
推荐访问:学前班 教案 数学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1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1-3
[2023年度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3篇(精选文档)]相关文章
- 学前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 学前班教学总结
- 学前班数学工作总结
- 学前班教学工作总结
- 学前班教学活动总结_学前班期末总结
- 【学前班下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学前班下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 2021学前班秋季工作计划2020
- XXX幼儿园学前班语文幼升小期末测试卷
- 2021年学前班老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2020
- 学前班新学期个人计划
-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教案]
- 2021九年级语文总复习优质教案
-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小老虎吃糖》|爱吃糖的小老虎
- 预防感冒幼儿教案
- 《四个太阳》教案
-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数对的表示方法
- [哈尼音乐《舂》教案]
- 2021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
- 2021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幼儿教案】
- 【Unit,6,Do,you,like,bananas?教案】do you have a 教案
- 数学学习方法_数学学习方法总结_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 数学教学计划|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 [数学学习计划]
- 九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九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 初中数学教学总结: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个人
-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个人2020【数学教学总结】
- 小学数学老师心得周记:当数学老师周记
- 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初一数学个人计划】
- 数学教学教育个人计划汇总
- 教师数学教学总结范文解读
- 上一篇:家记叙文五篇
- 下一篇:学农3篇【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