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

时间:2022-12-31 15: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1  古诗原文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译文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1

  古诗原文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译文翻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注释解释

  从弟:堂弟。斋:书房。山阴:今浙江绍兴。崔少府:即崔国辅,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授职山阴(浙江绍兴)县尉。少府,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次于县令。唐代科第出身的士子也任其职。

  帷:帘幕,一作“帐”。

  澹(dàn):水缓缓地流。

  演漾:水流摇荡。

  冉(rǎn)冉:渐渐。一作“荏苒”,指时间的推移。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

  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这是以越切山阴,意谓想必在越中苦吟诗篇。

  共:一作“其”。如何:一作“何如”。

  吹:一作“出”。兰杜: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兰,一作“芳”。

  诗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继而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诗的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不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兰杜之芳,那么,这兰杜之芳能吹到朋友那里去吗?朋友知道我在思念他吗?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2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解】: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 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 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 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 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 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评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 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 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 四溢,闻名遐迩。 ??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①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②清江畔,是夜越吟③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①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②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③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简析】

  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阅读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1)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诗词鉴赏3篇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诗词鉴赏1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唐代: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注释

  从弟:堂弟。斋:书房。山阴:今浙江绍兴。崔少府:即崔国辅,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授职山阴(浙江绍兴)县尉。少府,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次于县令。唐代科第出身的士子也任其职。

  帷:帘幕,一作“帐”。

  澹(dàn):水缓缓地流。

  演漾:水流摇荡。

  冉(rǎn)冉:渐渐。一作“荏苒”,指时间的推移。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

  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这是以越切山阴,意谓想必在越中苦吟诗篇。

  共:一作“其”。如何:一作“何如”。

  吹:一作“出”。兰杜: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兰,一作“芳”。

  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继而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诗的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不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兰杜之芳,那么,这兰杜之芳能吹到朋友那里去吗?朋友知道我在思念他吗?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2)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翻译赏析3篇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翻译赏析1

  作者: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翻译赏析2

  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

  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3、越吟:楚人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翻译赏析3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3)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 (菁选2篇)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1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韵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

  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继而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诗的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不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兰杜之芳,那么,这兰杜之芳能吹到朋友那里去吗?朋友知道我在思念他吗?

  全诗赏月思友,由月忆人,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2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由王昌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讲述作者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从弟:堂弟。

  斋:书房。

  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府:官名,泰置,为九卿之一,次于县令。唐代科第出身的士子也任其职。

  崔少府:即崔国辅,开元十四年( 七二六) 进士及第,授职山阴( 浙江绍兴) 县尉。[2]

  帷:帘幕。

  澹:水缓缓地流。

  演漾:水流摇荡。

  冉冉:渐渐。一作“荏苒”,指时间的推移。

  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

  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翻译: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创作背景

  开元十四年 丙寅 七二六年 三五岁 隐居于石阴谷。《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是王昌龄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继而王昌龄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有感而作。

  赏析:

  王昌龄不以古体诗见长,但这首观月怀友的`五言古体诗,却写得恬淡悠远,耐人咀嚼寻味。诗的前六句着重写开窗所见的月色,清幽的月色引起诗人深刻的思考:月亮经历了多少圆缺?人世经历了多少变迁?深深的慨叹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珍视。最后四句是怀友。诗人驰骋想象,想象在这月光普照的夜晚,崔少府也一定在曹娥江畔苦吟,思念自己,真是人隔千里,明月相共。最后采用传统的“引类譬喻”的手法,以兰草、杜若比崔少府,其芬芳之香随处可闻。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4)

——终南别业翻译及赏析3篇

终南别业翻译及赏析1

  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教。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 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⑥胜事:美好的事。

  ⑦值:遇到。

  ⑧叟(sǒu):老翁。

  ⑨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终南别业作者简介

  历代文人对王维评价

终南别业翻译及赏析2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翻译及赏析3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5)

——《终南》原文赏析3篇

《终南》原文赏析1

  王维《终南山》赏析

  文/杨国鹏

  【原诗】: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诗人远眺终南,从主峰“太乙”着笔,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体轮廓。

  远眺终南,太乙高耸,穿云入天;余脉绵延,磅薄无边。“太乙”,又称太一,乃终南山主峰。“天都”,传说中天上之帝都,而非今人解读之“长安”。“近天都”,极言主峰之高,从远处眺望,终南山之主峰与天相接,似乎靠近了传说中的天都。既是写实又是夸张,同样,“接海隅”极言余脉连绵,一望无际,似乎接近了海边。在诗人的眼里,终南山其高不可达,其远不可及,好一个洞天福地!

  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此时诗人已经身处半山,四周云雾缥缈,路径小诗,他景隐匿,于是诗人驻足回首,只见来时之路,云海茫茫,合而无隙;向前看去,一片蒙蒙青霭,待继续前行,却再也看不见了,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起来,蒙蒙漫漫,真真是可望而不可及啊!

  我们可以想象那时候的终南山: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珍禽异兽,奇花灵草,值得观赏的景物数不胜数。但诗人着重于终南山的动态云海,将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既看不真,又看不清。唯其如此,才更加令人心驰而神往。我们看经典影视《西游记》,凡有天宫的镜头,皆是一片云海,朦朦胧胧,如梦如幻。只有王维这样的诗人,才深解其中真味啊!

  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诗人终于走出了云海,视线也清晰了些许,此时,纵目四望,但见群峰罗列,阳光透过云霭照在山间。因了光线变化,参差起伏的众壑,就显得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有或无,千姿百态,阴阳而殊。

  首联写出了终南山之高和从东至西之远,颈联的“分野中峰变”则写出了其南北之阔。古时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的州郡国,其位置与星次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之“分星”,就地面说,谓之“分野”。天上的星宿竟然以终南山的主峰为分界线,是言终南山的广大。登高望远,诗人鸟瞰之下,由于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停变化,此时的众壑就显得明暗显晦,瞬息变幻,整个终南山就更加灵气十足,气象万千。

  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甚至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不搭调。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见解都有可取之处,笔者细品,又有一些领会。第一,“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看似突兀,实则自然。美景当前,一片静寂,诗人正沉浸在清心静观的境界中,远处隐隐传来丁丁的砍柴声,将诗人唤醒,这才意识到天色已晚,该找个有人的地方投宿了;第二,美景尚未看够,明天还需继续,诗人难免要就近投宿,便隔水相问樵夫,这里有诗人的不写之写,我们似乎可以看见:隔着山涧,诗人高声相询,而樵夫口答手指,诗人循声辩向,才发现了樵夫的身影,两人挥手示意,一问一答,回音不断,动感十足,余味无穷。第三,如此高山,怎有人烟,这砍柴人,真的就是普通的樵夫吗?何况终南山处处山木,哪里砍不得柴呢,偏偏在这接近山顶的地方?我们常见访隐者不遇的诗,这里诗人王维不期而遇的恐怕是个高人呢!所以说,尾联之妙,妙在画龙点晴。

  诗人王维的《终南山》,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换为顺序,从不同的视点描绘了终南山的巍峨壮观和气象万千,真正达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并为后世“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作了最嘹亮的领唱。

《终南》原文赏析2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这首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终南》原文赏析3

  【诗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出处】唐·王维《终南山》。

  【译注】要想找有人烟的地方投宿,还须隔着溪水向对面的樵夫打听。

  【全诗】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太乙:又称太一、太白,终南山主峰。这里代指终南山。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天。海隅(yú):海边。其实终南山根本连不到海边,这是夸张之笔。霭(ǎi):云雾。“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次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中峰:指主峰太乙。变:变化。壑(hè):山谷。殊:不同。人处:有人烟处,即人家、村子。

  【大意】终南山刺破青天接近天都,山势连绵不尽一直延伸到海边。人行白云中回头望去不见来路,山上的青雾走近了反而看不见了。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条条山谷间的阴晴都不一样。要想找有人烟的地方投宿,还须隔着溪水向对面的樵夫打听。

  【全诗鉴赏】

  一名中南山,又称太乙山。位于唐都长安(即今西安市)南八十里,是秦岭山脉自武功到蓝田县境的总称,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山中物产丰富,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矿藏。唐代曾于山麓修造漕渠,直抵京师长安,用以转运南山的木材和木炭。山峰峻峭秀丽,如锦绣的画屏,屹立在古长安之南。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终南山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谷,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山问樵夫。”唐太宗也曾作有《望终南山》一诗:“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缺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又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唐人卢藏用想入朝作官,即隐居终南山中,以冀征召,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后果被召入仕。司马承祯也尝隐此山,亦被征召作官。藏用指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承祯说:“仕宦之捷境耳。”后遂以“终南捷境”专指求名利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6)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朝代:唐朝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注释

  ⑴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⑵谪居:贬官的地方。

  ⑶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⑷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⑸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赏析:

  此诗作年究在何时,已难以考定。旧编在《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诗后,可能是高适在封丘尉任内,送别遭贬的李、王二少府(唐时县尉的别称)往南方之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7)

——南有嘉鱼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南有嘉鱼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南有嘉鱼

  先秦 佚名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译文: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方出产鲜美鱼,鱼群游动把尾摇。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陶陶。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方出产鲜鱼美,鱼群游动随水流。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悠悠。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南方有树枝条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安。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鹁鸠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注释:

  南有嘉(jiā)鱼,烝(zhēng)然罩(zhào)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指南方长江、汉水等河川。嘉鱼:美鱼。烝然:众多的样子。罩罩:义同“掉掉”,众鱼在水中摇尾游动之貌。式:语助词。燕:同“宴”。

  南有嘉鱼,烝然汕(shàn)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kàn)。

  汕汕:群鱼游水的样子。《说文解字》:“鱼游水貌。”衎:快乐。

  南有樛(jiū)木,甘瓠(hù)累(léi)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suí)之。

  樛木:弯曲的树木。樛,树木向下弯曲。瓠:葫芦。累:缠绕。绥:安。

  翩翩者鵻(zhuī),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鵻: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思:句尾助词,下同。又:通“侑”,劝酒。

  赏析:

  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诗意与《小雅·鱼丽》略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彼(指《小雅·鱼丽》)专言肴酒之美,此(指《小雅·南有嘉鱼》)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嘉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全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南有嘉鱼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南有嘉鱼

  先秦 佚名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译文: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方出产鲜美鱼,鱼群游动把尾摇。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陶陶。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方出产鲜鱼美,鱼群游动随水流。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悠悠。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南方有树枝条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安。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鹁鸠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注释:

  南有嘉(jiā)鱼,烝(zhēng)然罩(zhào)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指南方长江、汉水等河川。嘉鱼:美鱼。烝然:众多的样子。罩罩:义同“掉掉”,众鱼在水中摇尾游动之貌。式:语助词。燕:同“宴”。

  南有嘉鱼,烝然汕(shàn)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kàn)。

  汕汕:群鱼游水的样子。《说文解字》:“鱼游水貌。”衎:快乐。

  南有樛(jiū)木,甘瓠(hù)累(léi)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suí)之。

  樛木:弯曲的树木。樛,树木向下弯曲。瓠:葫芦。累:缠绕。绥:安。

  翩翩者鵻(zhuī),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鵻: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思:句尾助词,下同。又:通“侑”,劝酒。

  赏析:

  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诗意与《小雅·鱼丽》略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彼(指《小雅·鱼丽》)专言肴酒之美,此(指《小雅·南有嘉鱼》)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嘉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全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扩展8)

——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

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1

  原文: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似流水、伴人行。

  赏析:

  本词作于嘉佑八年癸卯,1063年。年25,在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任。是年二月,公以事至长安,三月过宝鸡斯飞阁,重游终南。

  前两句传神,将变幻莫测的天气一笔勾出,始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再而雨过天晴,天高地远,云淡风轻。想必这应该是夏天时节。马蹄踏过,“细草软沙溪路”,皆为细软之物,马蹄声自然轻微。三名词连用,利用列锦手法,无一连词或介词,纯名词排列,却与“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衬出旅者心情之轻快。

  下阙基调却一变,由轻快转为低沉忧伤。卯,十二时之一,今五时至七时。卯酒即卯时所饮之酒。古时赶路之人一般五更天前动身,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即是最好注脚。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月未下山,路上晨霜冷冷,可见起身之早。然而本词旅者起身更早,因为卯酒都已喝到醉了又醒,“梦不成”,整晚又都难以入眠。至于是因为失眠而想借酒浇愁还是想醉酒而入眠,只能靠读者去想象了。从上阙前两句的描述中可知此时大概已是黄昏,也就是说旅者已经走了快一天了,身累心更累,何处是归途仍遥遥无期。

  “蓝桥何处觅云英”,谓秀才裴航于蓝桥会仙女云英事。唐裴铏《传奇·裴航》云:长庆中,有秀才裴航,行于湘汉。同行樊夫人,国色天姿,航欲求之,夫人与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后经蓝桥驿侧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浆而饮,会云英,以*臼为礼,结为连理。方知云英为仙女、樊夫人则云英之姐也。蓝桥,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此处旅者的情感是伤感的,美好的事物(我的心上人)无处寻,唯有多情空流水,伴随这漫漫孤苦之旅。

  整首词散发着淡淡的忧伤与孤独,还有一丝丝遗憾。作者运用列锦、比喻、拟人、用典、对比等手法,将一名旅者旅途中复杂的心情变化充分地展示了出来,但仍未脱前代词旧的羁旅题材与表现形式之窠臼。

推荐访问:山阴 少府 赏析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3篇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赏析1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