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给予树教案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1-09 14:25:05 来源:网友投稿
给予树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给予树教案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给予树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圣诞节就快要到了,你们是不是也准备了很多小礼物准备送给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呢?这是一个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3、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划出来与同桌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2)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准备交流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边读边写批注。准备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予、裕、买”等,教师做书写指导。
2、学生写字写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 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读课文后,小组同学交流。
交流后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写字
1、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糖、即、卡”等。
2、学生练习写字写词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你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吗?
2、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五、弹性作业
1、摘录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也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吧。
3.自制“新年的祝福”贺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写上你的祝福。
大家回家后注意复习。
给予树教案2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案3
观课议课是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探索、诊断、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语文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青年教师将观课、学课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曾经无数次醉心于名、特、优教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痴迷于大家富丽堂皇的课堂气象。总以为,大家就是这样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这种想法止步于听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在随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时,用自己原本准备为家人购买圣诞礼物的20美元,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圣诞愿望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人物形象丰满感人。于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给笔者全新的感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能上得很好。
一、精研课标,教学目标简明
按照课标要求,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条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条是“初步学会默读”,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他紧紧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予以落实,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目标达成度高。文中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是表现她金子般美好心灵的重要部分,读好这段话对理解人物、感受语言至关重要。在学生读不出金吉娅对家人的愧疚,但又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的复杂的心理时,于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范读。在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他问学生“从我的朗读中,你觉得金吉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有爱心,有同情心,善良,仁爱。”“我在读金吉亚的话时,仿佛就变成了只有八岁的金吉亚。家里并不宽裕,妈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选购圣诞礼物,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要买四份圣诞礼物,但是我却用这二十美元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圣诞礼物。现在,我就站在母亲面前告诉她这一切。请大家把金吉亚说的话好好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她的仁爱、同情、体贴和善良。”于老师说。在学生的练习中,老师还不时提示大家注意课文中“低”“难过”等词语,“她声音很低,因为她不敢大声说,她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没有买到四份像样的礼物,所以声音低,不敢说。再想一想她是个那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你就能读好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自己想成金吉亚,还原文中的情境,非常精彩地朗读出了这段话,使读书的目标圆满达成。
2.词语教学目标高标准达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于老师的词语教学独具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于老师抓住“并不宽裕”这个并不起眼的词作为突破口展开词语教学训练。在理解“并不宽裕”的词义时于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这个词的理解程度直接制约着学生对金吉亚美好品质的理解,所以当学生说出“‘并不宽裕’就是家里不富裕,没大有钱”的认识后,于老师并没有满足学生此时对词语理解的反馈。他继续追问“书上怎么写的?从一二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里钱不多,生活不富裕?”并要求学生拿起笔,在书上圈画出哪些词句能说明“并不宽裕”的意思。学生按照于老师的要求默读课文,圈画词语。学生很快找到了“只攒了100美元”,“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二十美元”的句子,于老师板书下“一百美元”、“五个”、“二十”几个词。再一次让学生联系这些数字理解“并不宽裕”这个词。在最后他总结到:“同学们,好多词语的意思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把它读懂。”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去理解“如愿以偿”。在教学的第三个板块,于老师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了小练笔,并强调要“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如愿以偿、并不宽裕、一百、五个、二十、八岁),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只有会运用,才是真理解。可以说,于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紧紧围绕课标,简明务实。
二、精研文本,教学内容简要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的得当与否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瓶颈。我们遗憾地看到,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很多情况下是凭着“这里我要讲,我该教这里”的直觉在选择教学内容。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而不是其他内容,选择这些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的教师没有理性地追问过自己。这种下意识的选择行为导致课堂上教师该讲的内容不讲,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上转圈圈。更有甚者,会把学生原来读懂的又教糊涂了。
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于老师抓住了“一二一”就高质量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即:读好一段人物语言,理解两个词语,写好一段话。金吉娅对妈妈的那一段话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描写生动,是理解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突破口。于老师紧紧抓住这段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在学生的心和作者的心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下缩短了作者和学者心灵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于老师说,学生读不好的原因是学生看到的是字而不是感情。当我们把学生引导到作者的感情轨道上使,文本的难点瞬间攻破。通过“并不富裕”和“如愿以偿”两个词的理解,即上下贯通了文本有使表现金吉娅品质的重点词语凸显出来,可谓精巧。在写话的训练中,于老师要求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这些词语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节点,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是揣摩人物品质的凭借。当学生恰当的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已内化为学生的词语。
三、精研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简练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能否设计出并有效地组织好学习活动,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人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在《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花哨的表演,繁复的环节。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常态的,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时采用的方式:读读书,交流交流,写写话。读、说、写是学好语文的常道。关键是在这些常道中如何达到不寻常的效果,那需要教师用心地用好每一种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方式有时可以很简单。
在观课议课中我们老师要清楚观、议的要点,要思考语文到底教什么,给学生留下什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过关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推荐访问:教案 给予 给予树教案3篇 给予树教案1 给予树教案10分钟
- 上一篇:《哈利波特》作文【10篇】(全文完整)
- 下一篇:2023三八征文3篇【通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