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2023年)

时间:2023-03-09 10:10:12  来源:网友投稿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试卷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由两个大题25个小题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2023年)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试卷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由两个大题25个小题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

  二、卷面分析:

  1.选择题共20个,共占20分,错误较多的有:8小题,考查对照实验的理解;9小题,考查放大镜的使用;12小题,C和D答案有错;学生掌握情况不好。而生物特征本章的内容学生掌握良好,失分率低。

  2.非选择题共享30分,量大知识点多,基础知识纯记忆的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理解记忆,其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细胞结构部分,遗传信息内容学生错误较多,23小题,制作临时装片学生错误较多,反映学生实验部分掌握不好。所以填空题失分率相应较高。

  三、教学反思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不会学习,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

  2.考试时学生审题不清,例如21小题学生未画出箭头。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动手操作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差.

  4.生物课一周两节课,课时少,任务重,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本理解不到位,很难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5.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6.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学习.

  7.倡导科学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从思想上重视生物课.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落实在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几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许多迷茫,许多困惑,同时也有一些认识和体会。以下是我们在初中新课程生物教学中的得失与经验借鉴。

  一、初中新课程生物教学的得与失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资源丰富,影视、报刊、广播、网络、广告、自然风光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使生物学知识与鲜活的生活融合。在*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在网上“畅游”一番,一起走进奇妙的生物世界、一起为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惊叹、一起为我国生物科技成就骄傲、一起为环境污染而痛心。也会偶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了解当地能源结构。并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或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多媒体的过多使用,在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却淡化了文本研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分组讨论缺乏实效也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在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发现总有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或者做些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在有限的课堂讨论中我们只关注小组活动

  的结果,而对各小组活动的过程,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不太重视关心,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二、初中新课程生物教学中的经验借鉴

  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包括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尽量多考虑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贯彻,特别注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一:《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节中我们通过一项活动猜猜我是谁。请一位同学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然后心中默想其中一种植物,其他的同学向他提问,比如“是否绿色?”“有没有根?”等,该同学只能回答“有”或“没有”、“是”或“不是”,全体学生通过问答,共同猜测这位同学在想哪一种植物。轻松掌握了各种植物的特征,生活环境,营养方式,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案例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有关古人类在劳动中产生语言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请1位学生选择3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1位,要求他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2位,由他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3位朋友。最后由第3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意思来,通过这样的简单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去体会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案例一: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教学,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时,教师应首先强调观察的客观、准确性,指导学生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样,有些学生在看到“上”的倒像时,就不会信口开河说“下”了。 案例二:在上使用显微镜这节课时,我在剩余时间再让学生进行一些自由观察、自主研究观察对象。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观察对象的更多信息,提高观察力的全面性,有利于营造适于创新的,民主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比如:有的学生将一张纸放到了载物台上,发现如果纸薄而透明,就可以看到物象;如果太厚,就只能漆黑一片。从而,更加加深了显微镜的使用

  原理的理解。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我让学生观察了自己带到实验室的西红柿的果肉细胞,丰富了他们对于植物细胞的感性认识,便于他们更好的总结植物细胞的模型。学习“种子萌发”时,我们提前两周布置实验让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两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拿到课堂上。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几乎没费口舌,学生就得出结论: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课堂上讨论得非常热烈,组与组之间还发生了争论,并就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向教师提出质疑:“如果外界条件都具备,把大米种下去回发芽吗?”“把炒熟的麦子种下去会发芽吗?”等等,不知不觉,同学们在争论中深入,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得到提高。

  3、将生物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中,我补充了一个课外资料:联合国确立的纪念日。让学生模拟参与*,讨论相关主题。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等等。学生对这些很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认识了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案例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他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入手,来分析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怎样搭配营养才全面,还让他们列举了曾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自己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让我们在教学中都得到了提高。在后面的改革实验中,我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教法,反思教学,探索新途径。

推荐访问:七年级 期中考试 生物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学生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23年度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2023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