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菁选3篇

时间:2023-04-09 08:05:08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  设计说明  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菁选3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

  设计说明

  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思考过程,在比较中寻找最佳解题策略。

  1.注重审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没有认真审题就稀里糊涂做题。比如例5情境图就隐含着两条数学信息,如果不认真整体观察就很难发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观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数学思考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全员参与。这里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上的参与,而是思维的参与。在本节课中,学生审清题意之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不仅避免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随波逐流。在交流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数学思考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审视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阅读与理解

  1.租船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在公园划船都有一些具体要求,划过船的学生一定是知道的。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看看。(打开教材10页)瞧!这是班主任老师和她的学生在春游,你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有关划船的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共有32人,租小船24元,租大船30元。

  生2:这幅图中我还发现了隐含的数学信息:每条小船可以乘坐4人,每条大船可以乘坐6人。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租船最省钱。

  ⊙分析与解答

  1.32人怎样租船最省钱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自己有了方案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组长做好不同方案的记录。

  (3)整理方案之后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如果全租小船需要花192元。算式是32÷4=8(条),24×8=192(元)。

  小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如果全租大船需要花180元。算式是32÷6=5(条)……2(人),5+1=6(条),30×6=180(元)。全租大船比全租小船省钱,这个方案比较合理。

  小组3: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合租大船和小船,可以租5条大船和1条小船,需要花30×5+24×1=174(元);也可以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需要花30×4+24×2=168(元)。

  小组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是最省钱的方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1、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乘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与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

  教学重点:探索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教材第99页,例1的主题图,想一想:

  (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

  (2)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3)怎样解决每个方正有多少人?

  (4)怎样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

  (6)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尝试作业:P99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预习反馈:

  1.出示画面:2个班同学做操,每班4排,每排8个同学。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解答。指名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新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4.出示情境图: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一个方阵与例1相同,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请同学们自己观察画面,你看懂了什么?

  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可以与同桌交流意见。(组织学生交流。)

  (1)你收集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怎样列式计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善解答过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对吗?

  二.关键点拨:

  1.自主解决问题。课本第99页“做一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5×6×8 (2)5×6×(5+3) (3)5×6×7+5×6

  (4)5×6×7+30 (5)30×8 (6)30×5+30×3……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3.看到这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师:以后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页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样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3、4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三(1)班5个小队去植树,每小队8人,每人种3棵柳树和2棵桃树,他们一共种了多少棵桃树?(训练学生收集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5×8×2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这些问题。

  3.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49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 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

  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妙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古时候,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的,以为整个大地是*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课件展示)虽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建筑设计上。比如,精美的雕窗、鸟巢和水立方等建筑,这里面也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图案。

  1.观察一下,这两种设计图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每个图案中的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都是由正方形和圆组成的,但左边是外方内圆,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右边是外圆内方,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

  2.理解题意。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抽象成我们学过的数学图形就是:思考:怎样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图求的是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即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右图求的是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即用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3.分析解答。知道两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关键是求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图可知,左图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由此可求面积;右图正方形的边长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积,可以将正方形看成两个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的三角形。学生自己计算,集体订正。

  4.回顾反思,理解算法。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结合图形算一算。学生分小组探究、汇报结论。想一想: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一致吗?代入看看。

  小结: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改变,外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方的0.86,而内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方的1.14倍。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足之处:对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没有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建议:

  教学时在每个环节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或说一说感受,使知识能够得到沉淀。

推荐访问:解决问题 下册 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菁选3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00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分钟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