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函范文网>工作计划 >

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_中国载人航天2022计划

时间:2022-04-22 17:40:07  来源:网友投稿

  在当今机器人制造日趋完善,无人驾驶飞机已投入使用,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需要人飞上太空干什么?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美国、俄罗斯等国近40年载人航天的实践证明,任何自动化系统都无法代替人的作用。人的眼、耳、鼻、脑、手对飞船内外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处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能力。人和自动化系统结合后,能发挥更大的效能。所以,人机组合是载人航天军事应用和开发空间资源的有效模式。


  人上天可以直接操作空间科学实验的设备,观察现象、探索规律
  俄罗斯航天员索洛维约夫和巴兰金在1990年5月31日发射升空的和平号空间站的“晶体号”工艺舱内完成制取半导体材料、培养蛋白质晶体、进行细胞杂交等实验。美国航天员杰克等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观察24只蜜蜂、飞蛾、家蝇在失重情况下的活动,观察松树苗、燕麦、绿豆、向日葵等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的发芽生长状况,获得了满意的数据和结果。美国在航天飞机上培育了艾滋病毒逆转氯酶结晶,可用于研制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制得抗流感制剂的纯度比地球上高100倍。



  
  
  人上天可进一步探索太空秘密
  范・艾伦等航天员利用安装在“探测者-1和“探测者-2”上的空间探测器,首先发现了在外层空间存在着一个充满了高能电子和质子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辐射带。辐射带中的电子和质子会使航天器材料、元器件性能下降,对人体也会造成损伤,是航天器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航天员发现了在全世界震动较大的臭氧层空洞,而在相同位置的无人卫星也得到了同样的数据,但未准确判断而丢失了这一情况。


  修理卫星、处理意外故障主要靠航天员的随机应变
  1984年4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修理好了一颗运行不到一年,因飞行姿态控制装置烧坏而失灵的太阳峰年探测卫星。同年11月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在太空营救回收了两颗在无用轨道上运行的通信卫星。


  美国阿波罗-11在登月舱按自动制导仪的指示准备登上月面时,航天员发现预定着陆点有一个大深坑,两名航天员采取紧急措施在距月面只有60米高度时,操纵登月舱避开大坑,并安全降落。有一次美国空间实验室外表面铝质保护层被撕掉,工作舱外壳直接受太阳光照射,舱内温度升到49℃~88℃,航天员无法工作。这时,航天员出舱,撑起一把太阳伞,使舱内温度降到27℃。


  1985年6月6日,苏联“联盟-T13”载人飞船与“礼炮-7”空间站对接时,由于自动对接装置出现故障,最后由航天员手工操作实现了对接。


  航天员在空间可直接进行军用、民用对地观察,进行作战指挥和协调
  人眼本身就是极为有效的聚焦和亮度调节系统,在空间能看清很远的比闪光灯还要弱的激光束,其观察能力优于光学、机械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卫星侦察由于拍照目标不能选择,大量图像、数据传回地面,无法及时处理,准确判断。所以,美国国防部于1991年11月派两名侦察专家 到航天飞机阿特兰蒂斯号上,实时观察并传送地球上军事目标,其效果良好。美国在航天飞机上,曾用高分辨相机,由航天员有选择的拍摄了大量地空导弹基地、监视军事演习及舰艇活动规律。同时,只有在人的参与下,航天飞机上的观察仪器、遥感设备才能得到很好的校正和调整,发挥更理想的效果。


  和自动化系统相比,人有巨大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能力,航天员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对信息的感知、在微重力下的工作能力和太空生活的时间等方面是有限度的。所以,今后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必然是人-机的高度结合,充分发挥航天员的心理认知、操作技能和反应能力,使机器适应于人的特性,从而更好地开拓人类生存的第四疆域。


  

推荐访问:载人航天 中国 要搞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