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年工作要点(4篇)

时间:2024-08-21 14:17: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乡村振兴技术协作信息2024(5)总第1498期“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思路与路径谢士忠淮北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摘要:本文探讨了“四好农村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及其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四好农村路”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定义、内涵以及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接着,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实践分析,展示了“四好农村路”在不同地区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效。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包括优化路网布局、提升道路品质、创新管理养护机制和强化路产路权保护。最后,文章探讨了“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包括促进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词: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路网布局;道路品质;管理养护;路产路权;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关系的不断调整,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大背景下,“四好农村路”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含义。它不仅是连接农村与城市、促进资源流动的重要通道,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1]。因此,深入探讨“四好农村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对于优化农村交通布局、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四好农村路”对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发展路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评估“四好农村路”在不同地区的实践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策略。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一、农村公路交通的发展成就(一)“十五”时期(2001年-2005年)“十五”时期是中国农村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农村公路总里程迅速增长,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显著提窑升。同时,农村客运和物流体系也得到了初步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二)“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十一五”时期,中国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国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发展。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路况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农村客运和物流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农村公路交通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了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的支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路况质量持续改善。同时,农村客运和物流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时期的发展成果为农民群众出行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农村公路交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提出建设“四好农村路”的目标要求,推动农村公路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这一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农村客运和物流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完窑

  2024(5)总第1498期善,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这一时期的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四好农村路”的理论基础(一)“四好农村路”的定义和内涵“四好农村路”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政策,旨在优化和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具体而言,“四好”指的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个方面[2]。第一,“建好”强调的是农村道路建设的高标准和高质量,要求在农村地区建设起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第二,“管好”指的是加强对农村道路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第三,“护好”则要求保护农村道路的路产路权,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第四,“运营好”是指通过优化农村客运和物流体系,提高农村交通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四好农村路”的完整内涵。(二)“四好农村路”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四好农村路”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是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四好农村路”则是支撑这一战略实施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可以优化农村交通布局,提高农村地区的可达性和便捷性,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四好农村路”还能促进城乡之间资源和要素的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三)“四好农村路”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四好农村路”对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第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能够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四好农村路”能够带动农村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例如,道路的改善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带动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第三,“四好农村路”还能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例如,通过优化客运和物流体系,可以方便农民群众出行和购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四好农村路”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窑技术协作信息乡村振兴三、“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分析(一)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涌现出不少典型案例。例如,安徽省的“农村公路+”模式,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相结合,实现了路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浙江省则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提升了农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质量。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四好农村路”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二)“四好农村路”在不同地区的实践比较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四好农村路”在不同地区的实践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此“四好农村路”建设更注重提升道路品质和服务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则更多地关注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三)“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评估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提高了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的便捷性,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四好农村路”建设也带动了农村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此外,“四好农村路”还提升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然而,也要看到当前“四好农村路”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不足、管理养护不到位、路产路权保护不力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因此,未来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四、“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一)优化路网布局,提高农村交通可达性为了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优化农村路网布局,提高交通可达性。这可以通过规划和建设连接主要农产品产区、乡村旅游景点、农村学校和医疗设施等重要节点的农村公路网络来实现。同时,考虑到农村地区地形复杂、人口分散的特点,可以借鉴“毛细血管”式交通网络布局理念,打造连通每家每户的入户路,窑

  乡村振兴确保农民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的便捷性。(二)提升道路品质,打造美丽农村路技术协作信息2024(5)总第1498期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吸引城市资本和人才进入农村,促进城乡产业的互动和融合。(三)利用“四好农村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四好农村路”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也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可能。可以利用“四好农村路”的便利,优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布局和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可以建设连接学校和医疗设施的农村公路,方便农民子女上学和就医;也可以开设农村客运班线,方便农民群众出行和购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四)通过“四好农村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四好农村路”也可以成为展示乡村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重要载体,推动乡村旅游和生态经济的发展[5]。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四好农村路”的纽带作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结束语“四好农村路”不仅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重要通道,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优化路网布局、提升道路品质、创新管理养护机制和强化路产路权保护,可以充分发挥“四好农村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参考文献:[1]张向宇.乡村振兴战略“四好农村路”建设甘肃实践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2020,36(06):7-8.[2]卢舒舒,张燕彬,杜喜朋.乡村振兴背景下闽北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交通科技,2021(09):108-111.[3]张倩.乡村振兴背景下荆州农村公路景观设计[J].农业与技术,2023,43(19):129-132.[4]聂小虎,张诗蔚.襄阳东津新区农村公路发展问题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04):66-68.[5]倪惠娟.“四好农村路”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9,38(25):63-64.在优化路网布局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的品质。这包括提高道路等级、改善路面状况、完善排水设施等。同时,可以结合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打造美丽农村路,提升路域环境的整体美观度和舒适度[3]。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群众的出行体验,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乡村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三)创新管理养护机制,保障农村公路持久畅通为了确保农村公路的持久畅通,需要创新管理养护机制。可以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管理模式,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超载、非法占道等行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四)强化路产路权保护,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路产路权保护,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包括加强对农村公路用地、路产路权的登记和管理,明确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同时,建立健全路产路权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因道路建设和管理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五、“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一)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同时,“四好农村路”还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优化。[4]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机遇,积极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和业态,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二)借助“四好农村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好农村路”不仅连接了农村地区与外部市场,也连接了农村内部的不同产业。因此,可以借助“四好农村路”的便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可以引导农民利用道路改善带来的交通便利,窑作者简介:谢士忠(1968.10-),男,汉族,安徽濉溪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土建。窑

篇二: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关于推进某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

  为落实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推动农村公路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就推进某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着力促建设、重养护、提服务、保安全、强治理、抓示范,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夯实市、区、镇(乡)三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责任。完善区级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路长制”统筹协调作用,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重点先行,服务大局。推动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建养标准提升、管理模式创新,率先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XXXXX引领区、五个新城、南北转型地区、XX世界级生态岛等地区(以下统称“重点地区”)取得突破。

  坚持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深度挖掘区域特色,推进农村公路与农业、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撑农村地区打造成为生态肌理重塑地和宜居宜游打卡地,凸显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坚持创新驱动,绿色集约。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转型,打造科学化、智慧化的治理新范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升建设、养护、运营各环节节能低碳、经济环保水平,促进农村公路与生态环境友好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高品质运行为目标,以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为引领,聚焦路网畅通高效、管养机制完备、资金保障有力、设施耐久可靠、安全防护到位、路域环境优美、运输服务便捷,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农村公路全面实现“路网高效化、设施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品质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路网高效化。持续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实现农村外联内畅,出行便捷高效。原则上农村地区任意一点至县道及以上公路通行时间不超过5分钟,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的建制村比例达到98%以上。

  设施数字化。发挥交通行业“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关键

  牵引作用,智慧协同提升农村公路治理水平。加强设施资产等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路面病害自动化检测率达到100%,基本实现设施管养智慧化。

  管理精细化。实现分类分级养护,提升安全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及时处置危桥,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8%以上。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市级示范镇创建率分别不低于50%、40%,持续扩大示范引领效应。

  服务品质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县道、乡村道优良路率(MQI)分别达到98%和96%以上,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提升乡村公交信息化服务水平,完善邮政快递服务网络。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维持在AAAAA级。

  四、重点任务

  (一)全路网推进农村公路设施规划建设

  1.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农村公路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耕地保护要求的衔接,科学制定2023-2027年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合理确定新改建、提档升级改造规模。建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将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建设工程纳入项目库推进实施。到2027年底,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300公里、提档升级改造1200公里,全市50%以上农村公路实现提质增效。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各区要对照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逐年梳理项目计划,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将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做好农、林、水、绿等要素占补平衡,重点落实项目用地指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依法简化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各区要因地制宜按城镇段、村庄段、郊野段分场景设计,提高建设改造标准,着力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鼓励重点地区探索更高品质建设标准。

  3.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各区要完善新改建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和加强建设安全质量管理,积极指导各镇(乡)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安全质量管理相关要求。按照“三同时”要求,强化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排水等附属设施建设。贯彻“七公开”制度要求,加强行业安全质量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质量关键环节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确保项目实施全过程安全可控。到2027年底,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二)全方位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1.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总结养护体制改革全国主题试点经验,进一步推动管养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加强市级统筹协调,落实区级主体责任,强化镇(乡)级落地实施,在日常养护方面加大区级财政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充分发挥区、镇(乡)级综合统筹协调作用,推进“智慧路长”实施,提升农村公路长效管理能力。各区要加强镇(乡)级管理力量和专业技术能力,每25-30公里乡村道配备不少于1名专管员。增强全社会参与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格局。

  2.加强路产路权保护。各区要完善“区有执法员、镇(乡)有专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机制,夯实农村公路路政执法力量,人员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配置。持续推进超限运输治理,加强源头监管和过程监管,依托非现场执法等科技手段,加大超限运输车辆执法力度,保障农村公路安全运行。加强占掘路平衡,规范占、掘路等涉路施工许可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发挥“路长制”跨部门协调作用,运用“智慧路长”等信息化手段,完善案件发现、报送、处理和反馈闭环机制。建立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区内交通、公安、城管执法等执法部门开展治超、环境整治等联合执法行动。

  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放管服”改革,提升养护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引导养护市场主体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规范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活动,将县道养护工程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招标。推动“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改革,促进交通行业“一网通办”从能用向好用提升。

  (三)全过程加强农村公路数字赋能治理

  1.推动设施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试点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全面、融合共享的基础设施数据体系。各区要加快农村公路动静态基础数据归集,推进公路资产数字化;注重政企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把握创新应用趋势,强化可落地的应用场景创新,推广智慧巡查、自动化检测、科学决策等多场景开发应用。

  2.实现路况自动化检测。加快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检测监测装备研发、推广和应用。各区要积极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全面实现农村公路路况技术指标智能检测、路

  面病害自动识别;提升路况检测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分类分级保障数据安全。

  3.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各区要加快构建涵盖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目标设定、需求分析和养护计划编制的科学决策体系。按年度定期开展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强化对各类检测监测数据的决策分析,形成数据驱动型养护科学决策工作机制。加强科学决策成果的应用,构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库,实现动态管理。

  (四)全要素强化农村公路设施精细管理

  1.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结合重点地区、城镇布局和村庄演变,因地制宜对农村公路实施分类分级管理。重点地区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公路与城市空间的多元融合,统筹路域空间复合利用,创建精品公路。城镇化地区要提高日常巡查周期、清扫保洁频率等管养标准,重点加强人行道、照明、绿化、排水等附属设施养护,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农村地区要坚持“一村一品”,立足自身禀赋和优势,根据农村公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特征、民风民俗习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公路,与乡村风貌和乡村

  生产生活相匹配。

  2.加强设施精细管理。各区要加强设施精细化养护,推广机械化设备应用,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注重人性化设计,完善安全防护、标志标线及适老化设施,优化道路设施对慢行通行空间的安全保障,因地制宜打造公路驿站。开展精细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桥下空间美化、景观小品设置、隔离护栏整治,促进道路设施与乡村旅游、生态宜居融合发展。县道和乡村道年均养护工程比率分别不低于13%和8%。

  3.强化设施安全监管。各区要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动态消除三类桥,逐步推进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设,确保桥梁等重大设施安全受控。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大力提升农村公路交叉口和路侧安全防护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抢险设备和物资投入,扩大农村公路灾害保险覆盖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农村客、货运营行业安全监管。

  (五)全链条提升农村公路交通服务供给

  1.提升“村村通”公交服务水平。各区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农村地区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提升服务品质。开展公交站点品质提升行动,结合村庄布局、风土人情和出行需求,规范各类公交站点位置、设置形式、设施配置和外观风格,选择适宜的公交车型。推进公交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构建农村公交数字化服务网络。加强长三角毗邻地区公交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公交化客运运行管理水平。

  2.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各区要创新农村物流组织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农村数字化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物流网络均衡发展。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加强与区域特色产业、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市场主体间的业务协同,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农村物流服务。

  3.提升公路驿站服务水平。各区要积极巩固和探索公路驿站建设,鼓励利用公路沿线边角地和镇(乡)村既有设施改造建设公路驿站。提倡结合乡村产业、文旅特色,优先考虑在农村公路郊野段、村庄段设置公路驿站,提供停车、休息等多元服务。

  (六)全方面促进农村公路多元融合发展

  1.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农村公路设施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全过程,鼓励采用绿色、节能等“四新”技术。推动路域环境保护、生态防护,加强道路固废再生集料、工业废弃物等材料循环利用与养护技术研发,推广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设施在农村公路的应用,2025年某市农村地区公交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强化农村公路周期性和预防性养护,年度养护工程计划中预防性养护里程比例县道不低于5%、乡村道不低于3%。

  2.做深做实“农村公路+”。创新农村公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盘活乡村资源。鼓励农村公路与乡村民宿、房车营地、产业园区等项目一体化开发,发挥G60科创走廊、G320农文旅走廊等辐射圈交通优势和农村公路串联作用,形成一批以农村公路为纽带的“可居、可游、可业”的居住点、景观线和产业带,提升农村公路服务的附加值,带动路衍经济发展。

  3.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建立健全行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定期组织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组织行业技能竞赛,提升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爱路护路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监督,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模式

  各区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认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市的重大意义;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资源、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等部门合作,制定区级实施细则,细化工作任务和年度实施计划,定期跟踪分析相关目标完成情况,提高任务实施效果。

  (二)健全标准体系

  完善农村公路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推动《XXXXX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修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标准》,推进《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修订。

  (三)制定资金政策

  加强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健全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

  11道筹措资金为辅的农村公路资金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车辆购置税等“以奖代补”资金支持政策,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公路养护、新改建和提档升级改造项目资金保障,制定市级支持政策,实施差别化资金支持,引导各区加大投入力度。各区要制定支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资金政策,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级补贴资金要确保专款专用,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区级财政配套资金要同步到位。健全资金管理办法,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市级补贴资金。

  (四)建立考核机制

  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纳入市对区乡村振兴考核和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考核。加强对各级路长的监督考核,强化公路养护经费使用管理绩效考核,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各区要加大镇(乡)绩效考核和路长考核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作用。

  (五)推进示范引领

  研究修订《XXXXX区市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路)实

  12施办法》,推动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因地制宜彰显区域特色。营造“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发展水平。

  13

篇三: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道路埂化新闻稿

  “桃岭村有居民200户,目前有24户开办农家乐,全村人均收入较两年前增长了30%。”提起家乡的变化,年近古稀的潘新宝喜不自禁。桃岭村地处山脉深处,距离县城40多公里。从前,村民们守着“金山”致富难。如今,让人流连忘返的“最美公路”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让当地老百姓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贫困地区行路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许多乡亲告别溜索桥、天堑变成了通途。近年来,我国的一座座村庄发生着一系列的美丽蝶变,背后都离不开“四好农村路”的有力支撑。

  “四好农村路”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中央和地方交通运输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使“四好农村路”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官”。

  全面打赢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

  小康路上没有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部门以“四好农村路”为主战场和主载体,聚力打好“两通”“外通”“帮扶”三大重点战役,全面打赢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以实际行动践行“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承诺。

  助力贫困地区走上“致富路”。以“四好农村路”为主战场,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35.7万公里,支持建设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5.9万公里,集中整治24万公里“畅返不畅”农村公路,创建200个全国示范县,出台16项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村村实现直通邮,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乡村正因路而兴、因路更美、因路致富。“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四好农村路”成为新时代的民生路、致富路、连心路。

  助力贫困地区告别“出行难”。聚力打好“两通”战,在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21万公里,约7万个建制村通上了硬化路,超5万个建制村新通了客车。实施309个“溜索改桥”项目,完成了渡口改造996座、渡改桥5.2万延米。许多乡亲告别了“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的农村路,过上了“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新生活。

  助力贫困地区打通“大循环”。聚力打好“外通”战,“十三五”期改造建设约1.7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5.3万公里普通国道、3100余公里内河航道,超过98%的县城通二级公路,许多贫困县还通了铁路、有了机场,提升了航道等级,甚至能够通江达海,“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城乡双向运输进一步打通,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助力贫困地区摘掉“贫困帽”。聚力打好“帮扶”战,支持定点扶贫的四川省小金、黑水、壤塘、色达四个县全部提前摘帽,支持对口支援的江西省安远县提前两年脱贫,支持推动六盘山片区所有贫困县全部脱帽,胜利完成了所有帮扶任务,为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好先行

  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现代化、用心绘就交通强国农村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好先行。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其中多项具体工作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要求,包括: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等。

  “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符合条件的可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交通运输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做好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好先行。

  紧接着,交通运输部印发《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全面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安排部

  署,着力健全完善八个体系,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从建管养运和行业治理等方面提出支撑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任务。到2025年,争取全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区县比例、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均达85%左右,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物流快递。

  从今年发布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地出台政策建设“四好农村路”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家乡的四好农村路太美了,路面整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真是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在杭州工作近20年的李良福,退休后回到故乡台州临海,眼前情景让他感触颇深。

  临海之变,是台州“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5年来,台州“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建设累计投资12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672公里,实施路面维修2743公里,建成普通公路服务站143个,提升美丽公路120条;创建3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33个“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精准脱贫,交通先行。”各地的交通运输部门纷纷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当成提升农村现代化交通的重要抓手。

  陕西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开展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力度。

  福建印发的《2021年福建省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任务清单》,从居住品质、交通品质、水环境品质、风貌品质、管理品质、样板工程六方面明确提升任务。今年,福建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公交化改造10条农村客运线路,实施“百乡千村”路网提升工程,打造美丽农村路1000公里。

  今后5年,四川将持续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实现撤并建制村之间直连道路100%硬化,路面宽度达4.5米以上,方便群众出行办事;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5年建成产业路、旅游路3900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县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国家3A级及以上景区通四级双车道及以上公路,进一步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和旅游发展能力。

篇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6.23?

  【字

  号】豫政办〔2021〕28号

  【施行日期】2021.06.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聚焦服务“三农”,坚持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扎实推进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我省农村公路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养护、高水平运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农村交通运输保障。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农村交通运输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基本完善,长效管养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大数据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两网、两圈、两示范”目标,即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公路网络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物流便捷化的客货运输网络,形成建制村到乡镇0.5小时和乡镇到县城1小时交通圈,打造“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示范区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到2035年,高标准建成“便捷舒适、安全可靠、智慧高效、优质多样”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农村交通现代化。农村交通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生态环境和乡村产业互动协调,农村公路实现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按需获取的即时出行服务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出行无忧、畅行无阻,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到本世纪中叶,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充分满足广大群众出行需求,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有力支撑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广泛覆盖、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

  1.优化路网结构。县级政府要依据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与村庄规划及乡村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等规划的有效衔接。完善路网布局,优化路网结构,加快形成县域内以乡镇为区域中心、建制村为节点,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农村公路网。加强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强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农村公路的连接互通。将经批准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2.提升建设品质。各地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绿色生态”原则,依据相关技术要求,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充分利用旧路资源,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大拆大建、高填深挖,注重排水和绿化设计,全面提升建设品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优先开展“畅返不畅”专项整治,对建制村窄路基路面公路实施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加快完成“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建设任务。加强通村公路与村内主干道的连接,统筹推进农村公路穿村路段规划和建设,灵活选用技术标准,兼顾村内主干道功能。加快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产业”等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路,有条件的地方根据需求设置休息区、驿站、观景台、房车营地等设施。加快推进新升级省道改造,提升路网通畅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到2025年,建成农村公路4万公里,基本实现县(市)到乡镇通二级公路、乡镇到建制村通路面宽4.5米以上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3.实施“消危”行动。推进平安乡村建设,集中开展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行动,配套建设必要桥梁。到2025年年底,基本完成农村公路2020年年底存量四、五类桥梁改造,及时处置新发现的农村公路五类桥梁。加强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跨铁跨渠桥梁、平交路口、事故易发多发等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整治,完善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打造放心路、放心桥。落实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排水、公交站(点)、停车港湾等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制度。到2025年,县道、乡道和通客车村道安全隐患治理达标率达到100%。

  4.加强项目管理。县级政府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验收”要求,组织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等有关部门统筹推进项目实施。严格规范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

  “七公开”制度,健全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工程监督,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农村公路考评体系。

  (二)健全责权明确、共治共享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

  5.强化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县级政府要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管理权力和责任清单。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完善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共享体系。强化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到2022年,包含爱路护路内容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到2025年,农村公路“路长制”全面建立。

  6.提升智慧化水平。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全过程和道路资产全要素数字化。推动农村公路重点路段以及隧道、桥梁等重要节点交通感知网络覆盖,加快建立云端互联的农村公路感知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公路路况快速自动化检测。建立全省农村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大数据运用水平,实现农村公路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到2025年,县道和重要乡道实现数字化管理、路况自动化检测,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7.加强路域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推进农村公路洁化、绿化、美化建设。健全“政府负责、联合执法、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路域综合治理体系,完善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与乡镇政府联合执法机制。依法规范设置限高限宽设施,在车流量较大的主要县道、乡道设置超限超载流动检测点,加强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和破坏、损坏农村公路等违法行为的治理。严格整治农村公路两侧违法建筑,严禁堆物占路,加快取缔“马路市场”。到2025年,建立县级有执法队、乡镇有执法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实现

  “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基本实现县道、乡道路域环境治理“八个无”目标,即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广告、无违法建筑物、无违法穿越公路的设施、无违法非公路标志、路基路肩边坡无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无打谷晒场、公路用地范围内无堆积物。

  8.加强安全监管。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强化农村公路、客货运输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全面落实客货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客货站点安全风险防范。进一步落实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确保农村客运班线安全运行。

  (三)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

  9.健全养护机制。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提升养护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水平。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通过“早养护、早投入”实现“寿命长、通行畅”。积极探索旅游、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互融互促新模式。到2025年,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总里程的5%,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0%以上。

  10.增强养护能力。统筹利用现有公路管养站(区)资源,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设施。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加强对乡镇、村养护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到2025年,实现县县有标准化养护中心、乡乡有管养站、村村有养护室。

  (四)构建服务均等、便民惠民的农村运输服务网络。

  11.城乡客运均等化。强化农村客运公益属性,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或运营补贴制度,构建农村客运长效发展机制。建立群众可承受、财政可负担、运营可持续的城乡客运票制票价体系。整合城乡客运经营主体,培育龙头骨干

  企业,推广“一县一网一公司”(在一个县域内,构建一张完整的城乡客运线路网络,由一家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运作)。大力推行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延伸。实施老年人日常出行便利工程。培育农村客运定制班、网上约车等服务新业态,因地制宜开行旅游班、产业班、学生班等。到2025年,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100%,建制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县城比例达到100%。

  12.农村物流便捷化。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农村物流发展协同机制。推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县级物流中心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广统仓共配、统一配送、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车”,鼓励推广应用新能源、冷藏保温等专业设备和车型。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终端设备配置,实现“配送主体变换、配送信息不断”。推进网络货运等“互联网+物流”新业态发展,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无接触物流服务。到2025年,农村物流服务覆盖乡镇、建制村比例达到100%,建制村直接通邮率保持100%,快递进村覆盖率达到100%。

  13.产业运输融合化。以站场资源共享、运力资源共用、信息资源融合为重点,探索“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倡导“站商融合、以商养站”,推动城乡运输场站拓展物流配送、商贸、旅游等功能。打造“农村客运+旅游、康养度假、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模式,培育交通旅游经济新业态。推动“农村物流+邮政、快递、供销、电子商务、特色产业、生产制造”等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产、供、运、销”一体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五)建立支持有力、主体多元的资金保障体系。

  14.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建立以市、县级投入为主,省级适当补助,社会资本和群众参与为辅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金筹措机制。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一般债券重点支持范围,加大土地出让收入支持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完善农村客运、物流可持续稳定发展长效政策

  保障机制。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市级要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各项农村公路补助资金;县级要根据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目标任务需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市、县级财政要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自2022年起,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替代原公路养路费中拖摩费部分不再列支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必须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15.创新投资方式。发挥好中央和省级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采取奖补结合、先建(养)后补等方式支持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条件差的地方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市、县级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发挥政策性资金优势,加大对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各地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产品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

  16.社会广泛参与。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领域。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交通领域国有企业拓展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积极推广以工代赈,广泛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小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有收益的项目捆绑,实行一体化开发和建设。鼓励通过企业和个人捐赠,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指导,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市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组织,强化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县级政府要严格落实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养、运营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履职尽责。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简化

  审批程序,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强化用地和资金保障,加强监督指导,合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考核评价。省交通运输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四好农村路”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示范创建等挂钩。市、县级政府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各级财政、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级审计部门要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各级资金按照规定足额及时到位、规范使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运营市场监管,强化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信用评价,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三)发挥示范引领。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广泛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示范县、示范乡(镇)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6月23日

推荐访问: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高质量 工作要点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