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课程改革联盟启动会上讲话

时间:2023-10-05 08:56: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课程改革联盟启动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课程改革联盟启动会上讲话

在2022年全市课程改革联盟启动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风清气爽,冬意渐浓。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总书记所做的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际,教育变革的步伐日益加快。自本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高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旗帜,开启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征程。二十年间,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核心素养时代,新时代课程改革将全面启动。

2020年,我们在**中学召开了深化课程改革现场会,展示了普通初中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成果。去年9月,省厅主要领导在**中学调研时,对**中学的课改经验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强调要总结、宣传可复制的推广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推进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中学,成立**市普通初中课程改革联盟,探索新时期、新背景下深化课程改革新路径、新模式,充分发挥联盟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全市普通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在这里,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全市初级中学课改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感谢市教研院、市教育信息中心,特别是**中学,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大家辛苦了。

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深化课改现状

从上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将20多年的历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都深刻感受和体验到了义务教育的变化。一是打造了国家、省级样板。从改革以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课程改革,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软、硬件水平,为课改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市、**市、**区先后被打造成为国家级、省级课改试验区。二是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改革。我们相继出台了《**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关于**市初级中学进一步深化课程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通过建立教育发展共同体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举办教育发展校长论坛、开展骨干教师交流、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三是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县(市)“四级”培训机制,落实省中小学教师“十百千”工程,实施校长“名优工程”,开展“县管校聘”改革,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开辟优秀教师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不断扩充优质、骨干教师群体。多批次选派校长和教师到北师大、华东师大和东北师大研修学习,有力促进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为课改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四是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积淀越来越深厚,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各自办学特色。**中学就是其中的代表,历经14年的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特色课改之路。无论从办学理念、办学宗旨,还是从课堂模式、评价方式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中学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心灵体验、人格素养、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人性、心性,让学生和家长在这所学校里感受到温暖、尊重,进而发现自己、找到梦想,在探索实践中积淀形成了一定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这也正是我们选择**中学作为课程改革联盟首届理事学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课改推进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如,少部分教师有想法、没行动、没干劲、没智慧,说起课改头头是道,实际工作中解放不了思想,对课堂“放不开”、对学生“不放手”、对学习“不放心”、对作业“不松手”,“讲风”依然很盛,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落实。还存在生搬硬套、“唯模式”、“贴标签”的现象,导致“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问题设计缺乏合作讨论的必要性,学习小组建设不够科学,课堂“表面热闹”,实际低效甚至无效。少数学校缺乏系统全面的课堂教学监管措施,对“只顾形式,不顾效果”的课堂疏于管理,一些课堂典型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了课改实施的效果。以上问题,我们要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必须明确措施推进深化课改

当下的课改仍然在路上,仍处于“进行时”状态。课改与“双减”是互相促进的,“双减”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也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攻克的难点。下一步的课改,应基于“双减”背景,服务“双减”目标,培养学生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和素养本位,使学校成为高质量育人主体,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在五方面发力。

(一)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一是要真正做到“零起点教学”。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应教尽教,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和认知规律,杜绝人为制造焦虑。二是要探索推进分层、分类教学。建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为其提供适合的教育。三是要优化作业设计,减少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牵引,不仅发挥巩固知识的作用,更发挥好查漏补缺、发现盲点、激发创新思维的功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更加注重学科育人,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双减”让学生回归校园,为学校发挥育人功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学校除了加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更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育人功能,这也是“双减”背景下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问题。发挥课堂教学育人功能,要求教师树立学科育人意识、提升学科育人能力。******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里的“其他课程”,指的是除了道德与法治之外的学科课程,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找到学科知识点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教书(知识传授)与育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更加注重情境教学,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结。课改强调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强调实际教学,强调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结,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双减”让学生回归课堂主阵地,包括对考试评价、招生改革作出的一系列新规定,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方式变革扫除了障碍。学校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加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打破学科知识边界,更多采取整合、融合的教学策略;
更加重视情境化教学,重视小组合作、项目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增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时事的联结,促使教学加快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体育、艺术类课程及劳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在拓展学生素质、综合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推进课改过程中,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供给,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短板。

(四)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省的有关文件要求,2023年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且考试成绩要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因此,我们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培育学生兴趣爱好、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方式,规范实验教学实施,保障实验教学条件,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打造创新型人才,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五)更加注重为教师赋能,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推动课改,最终要靠教师去落实。当课改向纵深推进时,需要的不仅仅是观念的变革,更是能力的提升,前提到“双减”背景下的课改,应重点推进的种种变革,都对应地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开发能力、因材施教能力、学科育人能力、整合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学习和体悟,也需要学校和教研机构为其赋能。学校和教研机构应通过发挥教研组织(包括校本教研)活力、开展项目研究、倡导同伴互助、不同学校地区间经验链接转化、成果提炼等五种策略为教师赋能,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以创新思维解决各种新难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教师,我们还应多一份人文关怀。“双减”带来教师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导致一些教师的备课和学科教研时间被压缩,个人家庭生活也受到影响,心理压力大。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优化教学流程、增强制度设计的弹性等方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如何通过政策导向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样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三、必须持续推动联盟未来发展

借此机会,对各联盟学校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真心实意。充分理解课改联盟的立意,真情合作、共同发力。课改联盟既是一个大平台,更是一个大家庭。实施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是完成新时期基础教育主要任务的需要。全力以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真正将教育的价值取向转变到“公平优先”上来,提升教育公平意识,明确义务教育的核心目的不是选拔和输送人才,而是实现教育普惠。

(二)要真抓实干。各联盟学校要找到共同点、共鸣点、共建点、共赢点,校本教研、集体备课要作为共建第一要务,师德学习、政治学习要成为常态,师生共同成长、共同生活要成为内核。要将改革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以生为本。学校要深挖校园资源,推动学校发展本土化、特色化,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新课改是细水长流,不可急功近利,流于形式,要脚踏实地,稳步落实,真正把“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落到实处。

(三)要真帮实助。要强化资源合作、互通有无,要实质性地提供教育科研、教学资源等互助,做到有形与无形相结合,有限与无限相融合,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想象力、执行力与创造力。搭建平台组建课改名师团队、定期组织课堂教学比赛,发挥对课改的引领作用,让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一花开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老师们,同志们,要实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任重而道远,这对课改联盟和各初中学校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新机遇。“未来不止于描述和判断,未来不仅需要抵达,更需要创造”。希望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辟出更多更广的新途径!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会上 课程改革 讲话 在全市课程改革联盟启动会上讲话


[在全市课程改革联盟启动会上讲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