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王安石变法的意义

时间:2021-10-11 17:01:24  来源:网友投稿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王安石在理财、军事、人才方面的各项改革措施,以实现改革目的;

(2)理解王安石变法时北宋的社会背景,体会改革的艰巨性;

(3)掌握改革成败的依据及改革留给后人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史结合、材料展示、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把握王安石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王安石关心百姓,洞察民情,大无畏的革新精神;

(2)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3)改革充满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重点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历史作用。

难点: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分析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

教学设计

【导入】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文学寄托着他的理想,反映着他的心态,记录着他的沉浮。我们从中精选出三首代表性的诗作,这些诗浓缩了他变法前、中、后的三种心态,是改革的浓缩,再结合问题探究,希望同学们能对王安石和他的变法有更深刻、更细致的了解。

【问题探究】

第一首诗  《登飞来峰》(制作ppt)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评析:初涉官场的王安石,面对宦海沉浮,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探究一】结合下面的图示材料和北宋当时的时代背景,请同学们分析王安石不凡的抱负应当是什么?(ppt展示)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及。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二:宋太祖建国之初,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增到126万之多。

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思考】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三冗问题)

回顾必修1相关内容,思考:”三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导致什么结果?完成填空【学案】。                              

(ppt展示)1、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吸取唐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建国伊始就致力于加强______________

2、宋太祖集权的具体措施是:

政治: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相权一分为三,设_______分宰相的行政权;
设______分财权;
设________分军权

军事:扩充军队,______权和_______权分离;
为限制统兵三衙将领权利的膨胀,经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通过以上材料,得出北宋当时的社会问题之一:三冗二积;
再通过事先的预习情况,得出北宋社会问题之二: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庆历新政的失败。由此,归纳出王安石当时的抱负:富国强兵。

第二首诗   《元日》(制作ppt)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评析:这是一首描写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探究二】诗中“新桃”暗喻的是什么?试结合材料分析,他的“新桃”包括哪些内容?又取得了哪些成效?(ppt展示)

【教师总结】王安石变法主要有三块内容: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主要是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提出的。

【思考】通过这些变法措施,北宋社会取得了哪些成效?结合材料分析之。

材料一: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材料二:(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

材料三:惠变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据北宋韦骧的《钱塘集》整理

【教师总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的进步性)。

虽然变法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执行过程中,又出现了这样的变化。

材料一: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
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即“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二:欧阳修认为,春季“青黄不相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秋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苏辙、欧阳修认为青苗法有哪些问题?

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2)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

【总结】执行不善,反加重人民负担(局限性)。

【过渡】所以,在变法后期,王安石发出了如此的感叹:

第三首 《梅花》(制作ppt)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评析: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探究三】说说你对“独自开”的理解。从其孤独、高傲的心境中,你能尝试预测改革的结果如何了吗?原因有哪些?(ppt展示)

材料一: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别不更造也。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 ——《宋史》

材料二: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材料三: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太祖实录》

【总结】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执法不善,反加重人民负担

②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④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⑤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课堂拓展】(制作ppt)

【拓展一:小组讨论】鉴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小组讨论,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您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格式:王安石,我想对您说,改革应注意……),以此得出对改革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通过对以上改革问题的认识,请谈谈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我们国家,能否从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更好地落实现代化改革。

【拓展二:能力提升】评价王安石变法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指导方法】从变法的性质、变法的进步性及变法的局限性方面采集信息。

推荐访问:变法 教学设计 单元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王安石变法的意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