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1-10-15 12:11:07 来源:网友投稿
5 5 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一: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城口县坪坝镇光明村支部书记庞仁斌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建设当中,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多次进行遍访,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光明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出了“光明村整村脱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绘制了光明村脱贫攻坚蓝图,为光明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精准帮扶,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化扶贫。他带头成立了城口县坪坝镇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村主导产业猕猴桃 500 余亩,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立猕猴桃种植微型企业 19 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猕猴桃出售前,通过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取土地租金获得收益,猕
猴桃开始产出后,则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土地出租入社、劳务输出和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 45 户贫困户入社,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 120 人次。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二是抓好山地鸡养殖,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根据坪坝镇特色产业奖补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对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进行产业奖补。每修建一个标准鸡舍补助资金 1000 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 200 羽,每羽鸡苗发放全价饲料 1 斤,并与鹏城源公司签订认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全村共计修建标准鸡舍 16 间,发放鸡苗 1450 羽,补助饲料 1450 斤。
三是抓好村容户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院坝整治、修建人行便道、维修村级公路、增设垃圾桶(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完善了光明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搬迁安置、民政兜底和培训就业等其他工作,全村深度搬迁贫困户 3 户,预计 10 月份全部竣工,民政兜底贫困户 9 户,开展猕猴桃种植专业技术培训 3 次,参训人员 120 人次。
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通过宣传标语、入户宣传、“一对一”帮教和政策培训会等多形式,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篇二:
在 ** 县岗乌镇镇柏寨村,有一位连续任柏寨村支书彭金全同志,他一心率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孺子牛。出生于 1963 年的他,自任该村支书年来。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仍坚持不懈地带领 524 户 2455 人昂首阔步地向小康迈进,他又是如何发挥光和热的呢?
强基固本摸底子,找准穷根谋发展。
带领 8 个村民小组,524 户 2455 人,在耕地面积 1460 亩和 12.5平方公里的地域中顽强拼搏。在精准扶贫再次摸底排查时,仍还有因缺乏劳力、长期患病、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 153 户 597 贫困,使他铭记心间,时刻促使他多次向上级不停地跑项目、找项目、求发展。
瞄准班子建设不放松,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村支书的他,根据村情组情。他首先认为要得火车快,全靠车头带的道理。重点从村“三委”班子、驻村帮扶队伍建设抓起,强化村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入手,不断提升为民办事能力,为推进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扎实以“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为根本,以“两学一做”为主线,有力促进“三委”班子转变服务能力;三是努力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对无职党员均设岗定责,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四是从致富带头人,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领办、带动贫困户种植峰糖李和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严格了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加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帮扶到位。
狠抓机遇求发展,努力为民谋福祉。
在带领全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了产业调结
构调整和转变经济的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业促增收,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主导产业优势。成立了柏寨村村畜牧养殖业协会,吸收会员 40余户,占全村贫困户数的 26.14%,峰糖李种植 1700 余亩。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柏寨村流转土地 ** 余亩,用于村养殖合作社发展青贮饲料;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生。加快村组路、田院硬化、村路灯建设。以前,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桃锋村民的大问题,支书上任以来也一直在为村里水的问题尽心尽力。通过彭支书积极联系乡贤以及帮扶单位,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决,其中柏寨村打鼓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现该水圳建设质量安全可靠、径流量大,解决了 300 多亩农田多年来因水圳残旧、漏水而造成粮食减产的难题;柏寨村民自来水工程也即将建设完成,把水管直接铺设到贫困户家里,能解决困绕农户多户村民多年来安全饮水的难题,这些惠民项目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此外还有桃锋村道路灯、环卫等基础设施都实实在在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善。
心系群众,他不辞辛劳 。农村工作面广,头绪多,处理问题要合情合理合法,费劲劳神,处理不好还会得罪人。自从当选村支书以来,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上下联动谋发展,整体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组建了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为主体的工作队,分别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
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 1 名干部帮扶。一是涌现出了县统计局工作队多次对帮扶户进行走访,并建好走访档案。算好时间帐、经济帐,“一户一策”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重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在广泛调研过程中,重点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致贫原因和期盼解决问题,为精准帮扶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五是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互助基金,引导农户自身发展农户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带动发展养殖业奔腾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一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孺子牛率领群众不断脱贫奔小康。
同志在领着村民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时刻不放松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作为一件大事认真抓好。首要的是坚持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解决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村委会上,他经常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想自己富,别当村干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怕吃亏就不能当干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理想信念教育靠正确灌输,集体学习,个别谈心,他不喜欢开会点名批评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表扬的一面,要启发自觉,在教育问题上,“支书”要给干部带好头,干部要
给群众带好头,言行一致,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既要让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反映民意,又要敢于集中,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定,程序是两委提出意见,召开党员会通报,召开村民代表会决定,最后再召开村民大会,这样,既保证了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又体现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长远性的工作,村在学习、工作、会议、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简易可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把遵守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认识到了就不感到约束,也就养成了好的习惯。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感觉到,村党支部是团结的,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村干部队伍几十年保持先进性,保持良好作风,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文物质富裕,精神更要富裕,村以远程教育、广播、标语、漫画等手段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吃饱、穿好、精神更好,为了让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悦充实,村里投资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订阅各种报刊杂志,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彭支书工作认真、作风扎实,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书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担任村干部多年,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过细思想工作,为人正直、作风扎实、廉洁奉公,生活严谨,能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在支书的带领下,柏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篇三:
** 村位于 ** 县 ** 乡的西部,距离 ** 县城 97 公里,全村有 9
个居民小组,有 757 户,2557 人,有劳动力 1302 人,其中,有 137户贫困户,622 人。幅员面积 1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330 亩,其中,田 2329 亩,土 3001 亩,林地面积 9423 亩。
在 ** 村,干部群众对 ** 同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大山养育的汉子,他不负村民们的厚望,不惧艰难困苦,带领全村群众,打起脱贫致富这场攻坚战。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代表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为出发点,真抓实干,谋求发展。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 同志拿着 1000 多元的工资,却操着整村的心。2007 年当选村团支部书记,** 年团支部书记兼五组组长,**年任选 ** 村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荣获三次“优秀党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看到本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野生油茶,他把野生油茶土地改造放在了工作首位,带动群众加强管理,扩大野生油茶面积,让 ** 村的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便于产业的发展,在他的申请下,村组道路畅通,农村的道路基本上也都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贫困农户彭昌平似乎看到了希望,在村书记等人的鼓励下,他果敢勇为,他承头组织贫困户以”资源、劳力、政策、资金”等方式入股注册了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对重阳水库示范基地中 2200 亩野生茶林开展了管护改造,范围覆盖 ** 村 3、5、6、9 四个生产小组,建
成全乡最大的示范基地。自成立以来,总共吸收本地农户 92 户 373人(其中贫困户 42 户 176 人)入社,目前为止就有 35 户 147 人越线脱贫,村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 村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离不开 ** 同志的努力。在合作社运作初始,** 同志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争取合作社运营资金,政府通过商议,根据其规模,即借给合作社 8 万元资金,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壮大,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收、脱贫,提高贫困农户的发展积极性。在“改补为借、改补为贷、借贷融合”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出现,让 ** 同志异常兴奋,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他可得好好把握,于是很快就告知彭昌平等人,让他们不用担心贷款问题,勇敢地去干。此外,他还经常主动找其他贫困户谈心,作宣传,鼓励他们加入专业合作社,很多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甘愿加入这个队伍中,渐渐地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人日益增多。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不仅有地效缓解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让扶贫资金作用最大化,更是缓解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
贫困户宋先权由于家庭条件很艰苦,一直苦恼于如何改变家庭情况,之前一直有想买牛养牛来支持家里的开销的想法,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所以也是无奈。在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开启下,** 同志主动上门找到了他,跟他讲解了扶贫政策,这下可把老宋高兴坏了。第二天,** 同志和帮扶人早早就开车带着老宋到 ** 镇渤海村活牛交易市场,一下子就买了 10 头牛,花了 34700 元钱。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养牛规模发展到 56 头,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他的今天也得益于金
融扶贫新模式,让村民们现在借款有门,贷款有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 ** 同志的带领下,在 ** 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鼓励下,在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以这种模式组建了由贫困群众为合作经营主体的彭荣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7个,共改造野生油茶5000余亩,养殖黄牛、山羊、黑猪10000余头(只),青花椒栽植 1210 多亩,中药材种植 1000 余亩,全村有 378 户从事以上产业,其中贫困农户达 110 户、470 人。为顺利实现 ** 年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必须走在前面。** 同志努力向上争资立项,带领、组织全村群众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修建村通畅、通达、产业路 25 公里,已形成公路网络化,修建人畜饮水水池 5 口;垃圾池正在规划筹建中;实现搬迁安置 63 户、268 人,危旧房改造 80 户、337 人,为全村经济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 同志在引领群众致富、全力搞好村域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带头致富,树立起了致富的典型。一是他精通医术,因外公是远近闻名的中医,从小跟随外公学医,经过多年的勤学钻研,**同志医术精湛,名动湘鄂之地,加之医德高尚,远近求医者不计其数;二是承包土地 300 亩,种植中药材。现 ** 家庭经济年收入在 20 万元以上,成为致富路上新典型。
在 ** 同志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 村成为了基础组织经济建设的示范村,他们有稳定的干部队伍,他们团结务实,廉政勤政,在村民们看不见的地方使劲为百姓谋福利,如今干净整洁的 ** 村,离
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抓扶贫机遇,利用好扶贫资金,搞好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发挥自身优势,脚踏实地。竭尽所能为百姓服务,这个最底层的干部,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忍让包容,虽然有缺点,但得之村幸。农民脸上的笑容就是他所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篇四:
**,男,仡佬族,1986 年 12 月 17 日出生,群众,** 年 10 月参加工作,现任 ** 县 ** 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负责项目办工作)。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 ** 年 3 月担任项目办负责人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 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7 年,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 2017 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 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创新奖”的好成绩。
一、牢记职责充分发挥组拳作用
镇项目办作为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重要职
责。自担任扶项目办负责人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协助扶贫工作站制定了《** 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方案》、《** 镇精准扶贫项目工作规划》、《** 镇产业发展规划》等镇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并经常在县级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 ** 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学习加强落实政策宣传培训
项目建设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能够独挡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谋划全镇项目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交界村同步
小康驻村工作期间,1 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 40 余场次,现场培训 5 次,参会群众 1100 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2017 年 ** 镇县级规划道路近 65 公里,启动 25 公里;新增乡级道路 20 公里,为 ** 镇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重点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县、镇实施计划和我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村内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三、加强沟通交流,确实让贫困户在项目实施通得到实惠
2017 年上半年,我镇通过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让我镇养牛、大田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户庭院、串户路硬化率达到 80%,农户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实惠。通过开展庭院硬化、串户路、机耕道等项目的开展,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发展。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硬化养牛村马蹄井组贫困户朱仲明户庭院、串户路时,因朱仲明户母亲、儿子均为残疾人,朱仲明本人患有重病,无法劳动,整户
为 ** 镇养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确实解决农户困难,让贫困户得到实惠,** 同志向村支两委建议召开群众会,群众建议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朱仲明户硬化完毕庭院及串户路。经过协调,项目建设及验收组同意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解决该户实际困难,不收取朱仲明户的项目建设以资折劳款,并硬化其超出部分,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此,朱仲明户非常感动,并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连称党和政府就是好。
在民宗局扶贫项目、发改局扶贫项目、一事一议扶贫项目、交通局扶贫项目、农业局扶贫项目、“短平快”政策落实、等工作中,积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上级学、向身边同事学,对相关业务知识始终做到了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领导,重大局、识大体,维护集体领导,群众关系好。特别是十分注重把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认真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认真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用丰富的实践完善思想,
实现了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不同标准的扶持政策,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在他的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及党委、政府的指导下** 镇的“两率一度”得到了提高。为 ** 镇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 ** 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 **。
篇五
种茶靠“**” 脱贫有“底气”
6 月 22 日一大早,** 县 ** 镇 ** 村的千亩茶山就热闹起来,建卡贫困户张正贵又哼着小调上山采茶了。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采茶场景,张正贵心想,只要有“**”这个“靠山”在,他家今年脱贫的“底气”更足了。
“**”并不小,现年 38 岁,是 ** 省 ** 市人,名叫 **。不过,当他还是 24 岁时,就与当时极为贫困的 ** 村“结缘”,动员村民开荒山种茶叶、办企业创品牌,让 ** 村快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因此,“**”成了村民对他的爱称。
如今,“**”来 ** 村 14 年了,已不是当初那个年轻的小伙,思念故乡的情绪也越来越浓。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要在这个“第二故乡”大干一场。
这不,他最近摸索出一种“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扶贫模式,要帮 ** 村张正贵等 38 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还要将这个扶贫模式推广至全镇乃至全县。
拗不过当地干群,“**”留在大山创业
** 村距离 ** 县城 20 公里,与 ** 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邻,幅员面积 24.3 平方公里,668 户、2484 人。因为地处偏远深山、交通环境恶劣、群众观念落后等原因,** 村长年都带着顶特困村的帽子。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 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病残又无力搞生产,撂荒土地比比皆是。** 村村主任秦显忠告诉记者:“那时,山里人想致富,找不到出路。可怎样能致富,又没有思路。”
** 村的“转机”,就来自“**”
** 年,在 ** 镇政府的大力邀请下,** 随朋友从 ** 省赶来考察投资项目。当时,** 被 ** 镇的贫困面貌震惊了:全镇 11 个村有一半属特困村,人均耕地不足 6 分地,人均年纯收入仅 800 元。
作为生意人,** 打起了退堂鼓:到这样一个穷山恶水来投资?恐怕难以成就大事业!
可最终,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邀请及殷切期盼下,他同意到几个特困村走一走、看一看。
** 在大山里考察发现,** 茶叶远近闻名,曾有“茶化铜钱”的传说。虽然这里家家都种茶叶,但茶园不成规模、茶树品种老化、茶叶卖不出去。“山里人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核心。”他心想,既然这里有种植茶叶的历史,何不带领村民发展茶叶产业?
有了目标之后,** 立即率团队翻山越岭,勘查气候、土壤、水质,检测当地茶叶内在品质等经过整整四个月时间的考察认证,他惊
喜地发现,** 村具备发展茶叶的绝佳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也属上乘。
跟着“**”种茶,贫困村摘了穷帽
纵使 ** 村有种茶的绝佳环境,但要把茶叶发展成支柱产业,并非易事。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村民们的亲切呼唤下,“**”开始在 ** 村创业。
经过多方学习与取经 ** 年,“**”投资 600 万元成立了 ** 市 **县 ** 茶业有限公司。之后,又立马实施了“基地+农户”的“两步走”计划:一是将零散的 1100 多亩低产茶园流转过来,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打造成一个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一是将有头脑、有经验的茶农培育成大户,指导统一实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
很快,为提高育苗基地的茶苗成活率,“**”组织科研人员发明出“茶苗黄土覆盖无性扦插法”;为指导茶农建设优质高产茶园,他专门聘请西南农大茶叶学院教授前来现场授课;为让茶农吃下发展茶叶的定心丸,他还在 ** 镇建起了一个设备一流的加工厂,经过几年艰苦打拼,“**”改造后的千亩茶园基地,发出了新芽。
“不过,发展产业易,守住产业难。要有长远发展,必须走品牌之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及品牌培育工作,先后开发出 21 个绿茶品牌、3 个红茶品种。其中,“** 毛尖”茶不仅连续几年被评为市级名牌农产品,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2010 年,** 村茶叶亩产值超过 4000 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就跃至4251 元,不少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跟着‘**’干,不愁不发财。”杨正友一家 4 口人,原是典型的贫困户。自从 ** 年起,他跟着“**”种了 4 亩茶叶后,每年仅卖茶叶就有 2 万元收入。后来,他还应聘到“**”基地上班,每月工资还有 1500 元。如今,杨正友已盖起了砖瓦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和杨正友一样,跟随“**”种茶的农户越来越多,一度占到全村户数的九成。其中,100 亩以上的大户有 5 户,10 亩以上的农户有76 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摘茶工资和销售鲜茶,人均年增收达到 2800 元。后来,在“**”的影响下,** 村还成立了 3 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 个茶叶大户又相继成立了茶叶公司,全村茶叶面积达到6000 余亩。
** 年,** 村整村脱贫,成功摘掉“穷帽”。
几年来,“**”还到处充当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至 ** 年底,** 的茶叶基地面积就有 8.3 万亩。** 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500 万元,实现利税 298 万元,农民户均种茶专项收入达到 2315 元。
“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帮扶模式,“**”让贫困户有信心脱贫
“**”在 ** 村呆久了,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当然,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环境下,** 村的 34 个贫困户,也成了他将要帮扶的“亲戚”。
可怎么帮呢?输血式扶贫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采取造血式扶贫,基于此,“**”又想出了一个“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的模式。他要求大户杨再应、杨昌明,要求贫困户龙友元、杨正保等进行合作,
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及原料包收购等模式,让大家吃下了脱贫的“定心丸”。
龙友元就是在“大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下脱贫的。他家里有4 口人和 3 亩茶园,但自从他老公在给被人建房子是时摔死后,她一人要承担家里的所有开支及抚养 2 个小孩上学,压力巨大。不过,当她被“**”安排与大户杨再应结对后,就免费给他提供有种子、肥料、技术。今年收入 1.1 万元脱贫有望。
“我们还将继续帮扶贫困户,达到富民强村、合作共赢的目的。”“**”透露,今年,他已经确定将全村有劳动能力的 27 户贫困户,纳入“基地+大户,大户+贫困户”的重点帮扶名单。
贫困户张正贵家 4 口人,妻子患有严重脑部疾病,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全家就靠他一人外出务工挣钱。两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张正贵不幸成为残疾人,一家人顿时陷入贫困。“**”得知情况后,不仅上门动员张正贵发展茶叶种植,还为他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现在正是茶叶盛产期,我每天都可采 35 斤鲜叶,再卖到‘**’公司去!”最近,贫困户张正贵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种植的 4.5亩茶叶长势喜人,预计可卖 1.8 万元。年底,张正贵仅凭茶叶一项,就可成功实现脱贫。
“**”带领村民种茶脱贫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 ** 村,在洪安镇、海洋乡到处都有他帮扶的身影。在他基地聘请的 40 个员工中,就有 16 名是贫困户。
[2020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汇总
- 脱贫攻坚小常识归纳总结
- 2020年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 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 【关于后脱贫时代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章思考】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 帮扶联系村脱贫工作总结供借鉴
-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方案2篇
- xx镇对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前重点工作方案
- xx县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 对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 “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脱贫攻坚会议总结
- 全省煤矿安全攻坚行动
- [乡镇2020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工作方案]文明城市工作方案
- 脱贫攻坚战 [坚定信心决心,用实际行动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
- 扶贫攻坚干部个人自传 干部自传优秀范文
- 【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全住房保障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 乡镇“除隐患、防事故”交通安全整治攻坚战工作总结
- 【浅析如何坚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
- 基层社区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 优秀大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财务部会计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工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学习资料
- 出科小结普外科医学生 [普外科主任先进个人总结]
- 【城市管理干部抗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0抗击疫情英雄事迹
- 全省档案工作先进个人推荐审批表
- 学校先进个人审批表
- 银行员工先进个人总结
- 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