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函范文网>心得体会 >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12篇

时间:2022-05-15 15:10:05  来源:网友投稿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12篇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1

  走访慰问要写好“走”字文章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不仅是“良心活”,更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细研这门学问,不妨写好“走”字文章。

  以“走心”为序,“开篇明义”全力以赴。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开展“走访慰问”是党中央交给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饱含着党中央对做出突出贡献和牺牲党员干部及家属的深情,是一次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专项行动。要明义知理,增强责任心、感恩心、敬畏心,以放在心中不敢忘的使命感,开展好这次活动。要避免一“走”了之,简单“握手合影”“拍照留念”等错误做法。做到日常工作再忙,党中央的任务不能忘;手头的活再重要,应尽的责任使命不能丢。组织部门要牵好头、抓好总,会同财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以及基层党组织,扎实全面排查“应走对象”、建立台账,及时按要求从本级管理的党费中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在“七一”前发放至慰问对象,走心、用心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以“走情”为笔,“只言片语”体现关怀。走访慰问是一项“技术活”,是情感的释放与传递,重点在于表达好关怀、关爱之情,让走访对象暖心窝,切记不能冰冷、简单地给钱、给物“一给了之”。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注重提升“聊天”水平,情真意切、知冷知热开展谈话,可以抓住“为党奋斗”“工作经历”“生活琐碎”等话题,不断拉近心理距离。要全面准确转达党中央的关怀,真心实意地褒扬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以“走实”扣题,“主题鲜明”凝心聚力。走访慰问不仅要让走访对象感受到党的关怀,更要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要做好结合文章,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走访慰问活动结合起来,向老党员学习挖掘“党史故事”,向他们讲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要深入浅出地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奋斗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要积极宣传身边典型,积极宣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和老党员、老干部、烈士、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等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贡献,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身边党员干部群众在新时代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2

  走访慰问要“走心”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七一”前夕认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每逢重要节日,各级组织部门都要开展较大范围、较大规模的走访慰问活动。一方面,能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爱与祝福传递给老党员、老干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个重要机会,与困难党员促膝长谈,鼓励他们发挥余热。

  然而,慰问年年搞,缺憾少不了。一些同志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来去快如一阵风,只是到慰问对象家里握握手、拍拍照、走走秀;有的虽给老同志送米、面、油等慰问品,但是说不上几句话,存在“慰”多“问”少、只“慰”不“问”的现象;还有的同志重“形”不重“心”,慰问方式机械化,甚至模式化,说几句准备好的嘘寒问暖“台词”就算大功告成,等等。这样的慰问,不仅损害了党和干部的形象,也消耗透支着老同志对党的信任。笔者认为,走访慰问必须要“走心”,只有带着一颗至诚至恳的心,带着真心和热情,与老同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期待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把党的温暖送到心坎上。

  带着真心去走访,开诚布公、敞开心扉,切实做到坦诚相待。逢年过节,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是党中央表达关心、传递关爱、传播温暖的好办法。好儿女要“常回家看看”,好公仆要常去老同志家转转。多渠道、多途径深入了解老同志内心需求,把老同志当亲人并且经常勤走多访,走出感情,从本质上说是尊老敬老爱老的具体体现。经常到老同志家中坐一坐,面对面“拉家常”、肩并肩“交心底”,以情换情,以诚相见,架起一座“连心桥”,不仅能够让老同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怀,也能激励老同志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对于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在走访慰问过程中,要营造宽松的聊天氛围,让老同志敞开心扉说实话、说心里话,用真情去捂热他们的心。当我们真正能够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迎来的必定是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听到的必定是掏心窝子的话。

  带着热心去走访,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切实做到问需服务。现实中,不同的慰问对象家庭情况大相径庭。有重病患者的家庭,则渴望送医送药、减轻医疗负担;有困难人员的家庭,则期盼致富信息、技术和项目;有些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则需要协调务工就业。对其而言,“标配”的一袋米、两桶油或若干慰问金,虽能解决燃眉之急,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俗话说:雪中送炭,暑中送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问需慰问历来是共产党人优秀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只有问需服务才能更好地改进慰问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在慰问前一定要做足“功课”,拿出百分之百的热心了解被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想得细一些、周到一些、具体一些,针对特殊慰问群体,甚至要提前做好其他帮扶措施和方案,了解他们缺什么、急什么,以便慰问能有的放矢,暖到心窝上。

  总之,走访慰问“走心”才能入心,走访慰问才会更真、更实,才能真正地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才能把关心传递到被慰问对象手中,才能让他们暖心,体现出走访慰问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3

  走访慰问岂能“走过场”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声声问候暖人心,句句嘱托传深情。开展走访慰问,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法宝。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抓好贯彻落实,让走访慰问“走心”“走实”“走深”,有效防止走访慰问“走过场”。

  真心实意“访”,走访要“走心”。走访慰问贵在真心,成在实意。只有怀着一颗真心,做足走访准备工作,避免“大水漫灌”,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成为慰问对象,让“锦上添花”变为“雪中送炭”,才能提高慰问的精准度和实效度。我们不能把走访慰问简单看成买点东西、给点现金等“意思意思”的物质慰问,也不能与慰问对象握个手、留个影,说几句官话套话就完事走人。要把慰问对象当成我们的亲人,主动坐热凳子、揭揭锅盖、拉拉家常,真心实意关怀问候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走访慰问中访出真情,问出感情。

  诚心诚意“做”,走访要“走实”。走访慰问不是一走了之,走访是前提,慰问是形式,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走访慰问这个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困难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诉求,通过深入的思想交流,诚心诚意帮助其排忧解难。对于其思想上的困顿迷惑,要及时解疑解惑;对于其反映关系自身利益和群众利益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建立问题台账限期解决;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智囊团”作用,认真听取其对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问出工作“真经验”、发展“金点子”。

  全心全意“引”,走访要“走深”。走访慰问不仅是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更是一个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鼓舞民心的利好契机。要全心全意、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文章,大力宣传被慰问者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事迹,充分释放“慰问一人、温暖一户、示范一片”的慰问效应,激发党员干部争当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推动者和示范者。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引导慰问对象从党的百年奋进中感悟党的辉煌成就、创业艰辛,砥砺初心使命,激发奋进热情,推动走访慰问更进一步、更深一层。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4

  让“红印记”成为走访慰问“最暖底色”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要把走访慰问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当好党音传声筒、争当群众贴心人,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创造火红日子,让走访慰问对象真正感受到“红印记”的温度。

  以“学史增信”聚民心,释放“红色动力”铆足精气神。百年党史,是一部充满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更是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艰苦奋斗史,指引着我们不断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通知强调,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利用走访慰问的契机,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等活动,向慰问对象深入浅出地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他们在百年党史中感悟信仰力量、增强必胜信心,注入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强劲动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漏学”“不缺课”“不掉队”,不断增强组织归属感。另一方面,鼓励党内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和老党员、老干部等向慰问组或到所在村社党组织党员分享革命故事,“零距离”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建功立业注入精神力量。

  以“国之大者”解民忧,过上“火红日子”提升幸福感。******在广西视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最终还是要落回到实践上,换而言之,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能不能在走访慰问中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检验党员干部为民初心的试金石。要走进慰问对象房间、坐在屋里,看一看衣被、揭一揭锅盖,把慰问对象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了解清楚。根据不同慰问对象的情况,实行“一人一策”,对于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重在了解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切实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对于生活困难党员、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重在了解家庭和生活状况,找准“病灶”,有针对性解决养老就医、入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对于老党员、老干部重在了解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等情况,多一些精神关怀,切实帮助解决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不断提升慰问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建党百年之际开展走访慰问,意义特殊,影响深远,要在走访慰问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兑现“一切为了人民”的庄严承诺,真正传递好党的温暖。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5

  奏响“四部曲” 扎实做好走访慰问工作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是传递党和政府关爱与温暖的重要途径,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有力载体。领导干部走访慰问要“走心”“入情”,“走”进家中,“访”到心坎,深入一线才能扎实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奏响走访慰问四部曲。

  运筹帷幄,奏响“规划在前,未雨绸缪”谋划曲。走访慰问贵在谋划,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会同财政、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制定走访慰问清单,列出急难困愁问题,确保规划合理、户户必访。成立走访慰问小组,以各部门领导为组长,据清单规划而动,杜绝各自为战、自说自话、重复走访,注重解决问题、访出名堂、问计于民,防止将走访慰问工作视为“外出游玩”“个人秀场”。灵活变通、访出心声,充分关心照顾走访对象的内心感受,对于拒绝上门、拒接慰问的老同志,要尊重其意见,可采用电话慰问、家属了解等方式多措并举了解其真实情况,切莫让走访成“负担”“重担”。

  深入基层,奏响“脚踏泥土,心忧民生”暖心曲。走访慰问重在解决实际困难,绝非“米面油”老三样。面对困难党员、老干部、烈士家属,领导干部一定要带着真情、带着热情去走访,摒弃“合影留念、走马观花、快递慰问”的形式主义三部曲,要多实地调研、多实地考察,入户走访要坐板凳感受温度、看餐食体会温饱、揭锅盖领略实情,力争发现深层次问题。各地党组织可走新更走心,根据慰问对象特点、事迹等举办老兵故事会、红色党课、光辉事迹宣讲、民情调研等多种形式的慰问,不断充实内容、细化活动方案,强化过程监督,让走访慰问更接地气、更贴民生。

  一户一档,奏响“抓住关键,聚焦问题”精准曲。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抓住关键、聚焦问题,才能找准切入点,**慰问难题。忧有千头万绪,难有千差万别,结合走访慰问清单,设身处地站在慰问对象角度想问题,充分了解慰问对象的真诉求、真困难,尽量访得周到一些、问得具体一些、记得细致一些,专人录音、录像形成问题清单、走访档案。增强慰问敏锐力,从“客套话”中悟出弦外之音,从“诉苦抱怨”中体会民生疾苦,从“感谢送别”中读懂慰问痛点,会同相关部门对症下药、切点破题,力争将“真温暖”送到心坎里。

  举一反三,奏响“紧密联系,成规建制”悠长曲。人民群众中蕴含丰富的智慧,老党员、老功臣更是身经百战,走访慰问要访到点子上、问计于民,搭建起慰问双联系机制,实现慰问单位与慰问对象常态包保,有效解决“一阵风”式慰问。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渠道、多途径深入了解老同志内心需求,勤于走访,走出感情,善于面对面“拉家常”、手拉手“交心底”,主动制定帮扶措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使走访慰问有的放矢,暖到心窝子。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6

  走访慰问要做好“三问”

  近期,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帮助党员群众解决难题,给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关怀,也有利于凝心聚力更好地开展工作,因而必须开展好。

  深入摸排,问准对象。“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计划成熟,诸事安排稳妥,然后采取行动,就必定成功。一是数据要真。必须根据收集上来的数据组织人员深入走访摸排,多形式详细了解人员的家庭情况、工作生活状态等,对数据进行真实性的校正、补充、细化,确保掌握的一手数据质量。二是人员要全。通过公示公告向社会公开符合走访慰问人员的条件,以正能量为导向,坚持客观公正,慰问是体现组织对“有功之臣”和困难党员的关怀,真正符合走访要求的人员必须全覆盖。三是分类要明。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对其类型进行梳理,建立专项数据库,以便充分准备针对性开展走访慰问,对于符合多个条件且贡献特别突出的要重点标注,作为走访慰问的重点对象。

  以心换心,问出真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和小孩,也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和孩子一样。一是态度要诚。走访慰问绝不能成为“走走过场,拍拍照片”那样的简单形式化,代表组织而来更要真诚地放下身段,绝不能给人有“嗟来之食”的感觉,要以回归群众的心态前往,才能更好地融入群众。二是交流要深。不能浅层化、模板化地到哪都只问“年龄多大,身体还好吧”就结束了,要“关切到点”,根据掌握的信息聊到具体的事件。当然也要把握度,不能去“揭人伤疤、戳人痛点”,而是要和缓温暖,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三是情感要真。要做到与慰问对象交心,聊聊家长里短,讲讲自己的平凡日常,也听听他们的故事,真切体会他们工作生活的现状,真正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就能明白他们的需求和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善始善终,问出实效。“未之能行,惟恐有闻。”为民办实事要有一种迫切感,之前的事还没能办好,惟恐再听到诉求而无暇为民服务。一是行动要快。对于慰问对象反馈的诉求,不能拖延推诿,更不能“石沉大海”,可以解决的小事情要“马上就办”,对于确实有争议、看不清、拿不准的要“研究速办”。二是做事要实。对于慰问对象关心的事情,都要力求落到实处,要杜绝“纸面办公”,随时面对他们随时都是“提交答卷”的时候,短期能解决的给出结果,需要长期去做的告知进度和下一步计划,真正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三是反馈要好。“事情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作为走访慰问中组织的代表,更是人民的服务者,要有“不怕困难但求方法,不怕事多唯有尽心”的态度,办事不停留于“办结”,而是不怕反复追踪到底,以群众的“好评”为目标。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七一”走访慰问是展现组织关怀,更是提交答卷和采集新一轮问卷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前辈学习,要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奋力开拓新局面。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7

  “七一”前夕走访慰问需念好“三字经”

  “七一”临近,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各式各样“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活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始终如一“为民爱民”深厚情怀。此类活动,密切联系起群众,拉近了党群关系。但有时活动开展却为完成任务“应付敷衍”交差,党员干部走访慰问“身入心不入”,不仅达不到为困难老党员及群众“排忧解难”反而“添堵增乱”,不能“暖其心”却是“寒其心”。

  一是浮于表面,未能“真心实意”访得“深”。有的地方要求基层提供交通方便、住房楼层底的慰问访点,或是事先进行“踩点排查”,回避“高要求高标准”双高慰问对象,使走访慰问活动脱离党和政府送温暖送爱心的初衷目的,成了某些单位或个人一场节庆期间大晒的“成绩单”的敷衍作秀。走访慰问应该“带真心、怀真诚”与群众“心比心”交流。前期对慰问对象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了解,将本辖区内困难群众、党员、残疾群体、留守儿童、低保户、独居老人等受访群体实时动态信息及问题诉求登记在册、确保无漏,为走访慰问提供第一手基础数据。把走访慰问当作摸实情、察民情的重要手段,通过登门拜访、开“坝坝会”、重点访及回头访等交流沟通方式,在深入细致地走访慰问中获取“原汁原味”的基层信息。

  二是停于浅知,未能“对症下药”落得“实”。某些地方虽体察了民情、了解了群众实际问题、困难和需求,但所听所闻所感的只是在笔记本上“记录在案”,既不带去帮扶政策也不注重实效落实。“年年说,年年未解决”,未能“实打实”解决人民群众合理利益诉求,未能在“七一”等慰问活动中主动担当作为,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着想,带着感情处理好群众所反映的困难与问题,给以其更多信任。走访慰问不是送钱送物后“一走了之”,而是将真挚倾听群众“牢骚话”及巧解群众“急难愁盼”作为落脚点与出发点,及时梳理受访对象普遍困难和特殊诉求,找根源、理思路,有针对性精准帮扶或协商处理,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给“鱼”不忘给“渔”,结合问题实际情况,通过“手把手”“一对一”解决困难及排忧解难,启迪人民群众智慧与力量,带动起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与积极性。

  三是限于节庆,未能“久久为功”走得“勤”。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仅局限于“某次一时”节日走访,未能形成“活动”常态化,未深入了解走访慰问群众实际,进行持久全面的联系帮扶和问题困难跟进式协调解决。常常使受访对象在节日前后感受到强烈“冷暖差”,造成节日期间送钱送物让群众“受宠若惊”,节后却常年“门庭冷清”的尴尬局面。慰问活动开展要“面对面”经常重访回访,长期关注、注重实效。强化与走访对象常态化联络与沟通,谨防慰问对象平日“受冷漠”“被边缘化”,搭建起与受访对象“面对面”信息沟通的连心桥,坚持户户见面、做好倾听记录,问题困难跟进协调,诉求需求及时回应,实时掌握受访对象生活状态,密切联系、拉近与受访对象“情感”距离,切实推动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解决与落在实处,让党和国家对基层群众的关心关爱“持久恒温”。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8

  走访慰问应少作秀多真诚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扶弱助困、深入了解基层、拉近干群关系的暖心工程,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扎堆“走过场”“摆造型”“写简报”应付了事。各级党组织要从“心”出发,切实将走访慰问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要真“走”诚“访”,不空喊“口号”。走访慰问是我们党发扬优良传统、关怀人民群众、传递暖暖温情的重要体现,重在至真至诚、用心用情,切忌空喊“口号”、打卡“作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去掉“官念”,回归公仆本位,带着真情真心深入基层、走进家门、贴近群众。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沾泥土,摸一摸慰问对象的衣被,揭一揭他们的锅盖,坐一坐他们的板凳,不搞蜻蜓点水、“大水漫灌”式的慰问。要摒弃送钱送物、握手拍照的“走过场”心态,用心用情“精准滴灌”。要把走访当作摸实情、察民情的重要手段,用心倾听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切实了解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要重“慰”贵“问”,不应付“走形”。点滴小事里有安危冷暖,柴米油盐中有万家忧乐。走访慰问既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常规动作,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民生课题。要带着细心去“慰”,倾注真情去“访”。通过登门入户访、集体座谈访、个别重点访、反馈回头访等方式,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的心坎里,坚决杜绝“下车、握手、微笑、拍照、走人”的“走秀”式慰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瞄准慰问对象,感知民众冷暖,回应群众需求,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做表面文章。要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把他们憋在心里的“怨气”掏出来,把他们不想说的“问题”兜出来,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要求“实”重“效”,不盲目“输血”。今年是建党百年华诞,各级各地党组织要做好走访慰问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结合“文章”,要勾勒实际、实地考察,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不能盲目“输血”。***总书记强调,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一袋米、两桶油、几把面”的“老三样”对困难群众来说固然“解渴”,但困难群体的情况千家不同、万户迥异,仅靠“访”“送”显然不够,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以钉钉子精神把走访慰问做深做实,根据受访对象的不同需求,采取送信息、送政策、送技术、送岗位等不同的慰问方式,既送温暖,又保“恒温”,增强“造血”功能,让他们有尊严地富起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劲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9

  念好走访慰问的“三不”法则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有助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帮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

  摸底排查要走心,不走过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全面细致的摸底排查是开展走访慰问的基础,地基打得牢不牢固直接关系到慰问活动的“成色”和效果。组织部门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责任,根据走访慰问对象类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单位,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方位了解慰问对象,确保做到对象精准、名副其实,让党的温暖走实入心。各基层党组织和单位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掌握慰问对象的真实情况,切勿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和“以感情远近定对象”的“小心思”,要配合组织部门做好慰问对象的排查摸底工作,确保慰问对象情况属实、经得起考验。

  走访慰问要用情,不讲排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慰问对象是我们党的重要宝贵财富和弱势群体,更加需要我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用心用情呵护好关心好。“七一”慰问对象较以往人多面广,领导干部开展走访慰问不能讲“排场”要“面子”,也不能“心不在焉”“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稳住心神、轻车从简,摒弃“面子”要“里子”,怀着真情实意下基层、进家门,既要传达党中央的关怀和褒扬慰问对象,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更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慰问成为“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生动实践。

  跟踪服务要到位,不止一场。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七一”走访慰问是庆祝建党100周年重要活动,是党内的重事要事,不能只当做“一阵风”,要坚持久久为功,以走访慰问为契机,对慰问对象的信息进行建档立卡,建立常态化跟踪帮扶机制,定期了解慰问对象生活情况,及时开展党内帮扶活动,让党的阳光时时温暖困难党员的心。注重情感关怀和精神激励,树牢旗帜鲜明的宣传导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宣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和老党员、老干部、烈士、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等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贡献,让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激励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感党恩、跟党走、砥砺奋进新时代。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10

  走访慰问用心用情用力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员群众的悉心关怀。各地各部门要认清其重要意义,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走访慰问工作。

  要用心,坚决不走过场。老党员、老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走访慰问他们,是我们党铭记过去、感恩付出、传承精神之举,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有力抓手。因此,走访慰问要用心,决不是简单地拎点东西、送上慰问金“一走了之”,甚至把走访当“走秀”,握握手、拍拍照,就算完成任务。要提前做好功课,了解走访对象基本情况,做到“精准慰问”。要轻车简从,直抵家中,以同志身份,用群众语言同他们交心交底,这样才能获得认可和信任。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倾听,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把党的温暖慰送到慰问对象的“心坎”。

  要用情,激发情感共鸣。“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走访慰问是联系感情、表达组织关怀的重要举措,应坚持带着一颗真心,换取一片真情,传递一份温情。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将走访对象当亲人,手拉手、心贴心,通过“拉家常、话里短”,在话语中“你来我往”,引发情感共鸣。要带着真情走近他们身边,更要走进他们心里,把解决困难作为走访的最终目的。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走访慰问中,党员干部要给走访对象普及党史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擦亮忠诚本色,引导发挥余热,让他们在乡村振兴和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要用力,解决实际问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与其说走访慰问是一次传递党组织温暖、彰显为民情怀的慰问活动,不如说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实践活动。各地只有深入老党员老干部中间去,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才能把走访慰问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只有心怀对老党员老干部的深厚情感,才能沉下心去办好他们“急难愁盼”的各项实事。要下大力气,带着责任感,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实,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做到真走访、听真情、解真忧,才能为全党上下汇聚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11

  走访慰问要下足“到位”之功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进行走访慰问,是传递党的关怀、体现党的温暖的实际举措,对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要将这一活动当作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各方面的“到位”确保走访慰问实效。

  深入一线“走”,务必亲自“到场”。走访慰问是一项“温暖工程”,必须带着诚意,沉下身子、迈开脚步,亲临现场,挨家挨户“登门拜访”,确保不遗漏一户。要在深入的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计划,对每一户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避免步入“千人一面”的套路化、形式化的“规定动作”。要有针对性,避免一把“万能钥匙”开很多把锁的情况发生。要避免当作简单的发放钱物,敷衍应付,或找基层村(社区)干部去“代劳”。要深入走访慰问对象家中,避免出现与群众在家门外握个手、照个像就溜之大吉的现象。

  满怀真诚“访”,务必逐一“到家”。走访慰问是党组织的行为,代表着党组织的关心和关怀,也是更好了解基层状况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必须要见到走访慰问对象本人。如果一次没有见到,还要再跑一次,直至见到本人为止。要与走访慰问对象真诚交流,向其转达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对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表达谢意,宣传好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在“访”的过程中,要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作风,避免板凳没坐热就想跑、话没听完就“打道回府”的现象。

  实心实意“慰”,务必温暖“到心”。走访慰问的初衷,就是要把党的温暖送到心坎上,增强走访慰问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慰”不仅是精神上的安慰,也不止是送钱送物,更主要的是让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等看到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一枝一叶总关情。要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慰问一人、温暖一户、感动一片,让更多的群众见贤思齐,自觉地向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等送温暖,学习他们、关爱他们,营造互助互爱、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纾困解难“问”,务必关怀“到人”。走访慰问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因此,党员干部在“问”的过程中,要怀着“为民”初心去关爱慰问对象,要鼓励他们说真话、道实情,从他们的牢骚话、话外音中听出本意来,准确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要把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建立台账与清单,尽最大努力解决,做好慰问的“后半篇”文章。对确实不符合政策要求或暂时不能办到的,要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走访慰问是实实在在做实事、解难题的“暖心行动”。

警察节领导慰问的心得体会篇12

  走访慰问“身入”更要“心入”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使开展走访慰问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过程。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带着一颗“精心”“真心”“恒心”,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访”出实情、“访”出实效、“访”出实感,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带着一颗“精心”慰问,访出诉求,问需于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实地走访慰问为契机,带着一颗“精心”慰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其忧、排其难。忧有千头万绪,难有千差万别。所以慰问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掏心窝”“暖人心”,不能千篇一律搞“标配”、搞“一刀切”。这样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更背离了初衷。在走访慰问前,要把“功课”做在前头,设身处地站在慰问对象角度想问题,了解慰问对象具体情况、困难原因,尽量想得细一些、周到一些、具体一些。在慰问时,要多一些“换位思考”,掌握其最迫切的“真想法”“真诉求”“真需要”。从家长里短的“牢骚话”中读懂真切感受,从“客套话”中听懂弦外之音,从“吐槽”“倒苦水”中找到难点痛点。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把“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慰问对象的心坎上。

  带着一颗“真心”慰问,访出诚意、问情于民。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如此特殊的历史节点走访慰问,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亦是关心关心受表彰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等群体的重要方式。入户才能入心,贴身才能贴心。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深入基层、深入党员群众,将他们视为“家人”,将工作与他们讲一讲、谈一谈,聊一聊,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工作行动符合民情、契合民意、赢得民心,凝聚强大的群众合力。然而,切勿把走访慰问变成展示工作的“秀场”,下车、握手、拍照、走人,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走马观花”式慰问要不得,看似走近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实则是让慰问“变味走样”,与走访慰问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没有访出诚意、问情于民,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

  带着一颗“恒心”慰问,访到点上、问计于民。******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学会倾听民声、采纳民意,访到点上、问计于民,将党员群众智慧凝聚起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群策群力,共同为基层社会治理想对策、谋出路、解难题。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把走访慰问当作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真正做到问需问计于民,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频共振,聆听党员群众对地方发展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意,汲取老党员、老干部的“土办法”“金点子”,而不是在办公室“天马行空”想问题、“闭门造车”找方法、“信手拈来”寻思路、“不拍脑袋”做决定。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慰问 警察 关于警察节的心得体会 警察家属感谢领导慰问的话 我心中的警察节心得体会 慰问警察的慰问词 警察节慰问老干部 警察节警察感言 警察节个人感言 警察节慰问警察 民警对警察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