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
时间:2023-11-01 17:1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年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栋梁之材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对领导干部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写作,是彰显年轻干部专业素质、领导能力的基本功。195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 “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 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拿起“”,关键要不断地从问题出发,通过“写”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解决问题而笔耕不辍。“写”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个体价值融入集体价值、“小我”成长为“大我”的过程。
一、在拿起“”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无处不在。调查研究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的有效途径。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正确的观点、主张是从实际问题中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文字权”。
(一)发现问题
***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曾连续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232篇,对全省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并出版《之江新语》,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发现问题,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多触碰实际问题,并发扬“短实新”的文风。现实中矛盾和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只有与时俱进地去发现问题,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勇于接“烫手山芋”、乐于钻“矛盾窝”,才能正确认清新的形势和任务。一定意义上讲,看不到问题或矛盾就无法写出有意义的文章。领导干部拿起“”写的文章不是杂文、小说,而是公文,想的是天下计,解的是百姓忧,字字是家国大情怀,句句是责任大担当。起草公文时,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要抽丝剥茧、层层深究,把一件事写透后再写另一件事,把一个观点阐明后再阐述另一个观点,防止材料和观点重复。文章是用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绝不能似是而非、空穴来风。理从事出,片言成典。好的文章都有很强说服力,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讲清道理是门学问,需要深入浅出,不管思想内容多么艰深的问题,到了笔下和嘴里,都要变得非常容易懂。比如,“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同志用简单朴实的比喻来说明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用真切动人的话,来阐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都是讲清道理的典型范例。实践告诉我们,写文章不仅仅是亲手动笔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问题着眼,一切从实效入手,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的真谛,客观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必须在思考的道路上挖掘真知灼见。
(二)调查研究
年轻干部拿起“”要善于从小切口入手,选准题目,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全面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举措上下真功夫。概念的形成、判断的形成、推理的过程,离不开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熟悉问题和把握全面情况,知全局、识大局、善谋势,做到了然于胸,深入浅出,才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才会形成从理性认识向理论高度的升华。否则,“闭门造车”“走马观花”就不会写出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评论文章好与不好、有没有价值,郑板桥有句名言讲得很透,“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一般来说,题目越大、越宽,写起来就越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
而题目越小、越窄,就越易于驾驭,容易写深写透。在文章选题上,笔者比较倾向“小题大做”。比如,撰写民营经济方面的文章,如果立题“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驾驭起来就比较困难;
而如果立题“谈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就将笔墨集中到资金这一点上,驾驭起来就容易多了。一篇文章,小题大做,就容易瞄准、聚焦关键,几千字就能将问题讲明白;
反之,泛泛而论,问题不仅难以分析透,对策建议也难有针对性,整个文章也就失去了价值。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如果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文字水平较高,可以选择大一点的题目。
二、在拿起“”过程中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提出对策就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胡乔木曾指出:“写文章既要讲辩证法,也要讲逻辑性,两样东西并用。”在文稿起草的过程中,要善于在研究问题和矛盾中探索解决之道,充分运用分析、判断、解决的逻辑思维,形成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
(二)分析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同志在正定工作,用心血和汗水在燕赵大地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诗篇,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分析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及其性质,也就是弄清有哪些矛盾及矛盾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所要解决问题要达到什么结果,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楚,找准问题的症结和根源,做到“寻深求透”。实践证明,能为集体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章最忌讳看似洋洋洒洒,实则空洞无物,既无鲜明观点,又无实际内容,这是语言上的“贫血”、思想上的“缺钙”。文字工作也是一个“良心活”,文章可长可短,可深可浅,可精可简,没有严格的衡量标准,往往懂行的人一眼就知道下了多大功夫,尽了多大力。如果没有极端负责的态度,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交差、应付,就干不成,更干不好。在文字工作上,你对它负责,它就会对你负责;
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唯有树立一种严肃认真的负责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细作风,认真对待每一项撰写任务,对每一篇文章都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自己不满意就不出手,这样才能逐渐历练成长为文章高手。
(三)提出对策
下笔之前,掌握信息的面要广、量要大,思考问题的悟性要高、层次要深,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出带规律性和创新性的观点,用少而精的文字归纳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用准而新的理念表述作出科学决策。提出对策,就要搞清其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走势,积极借鉴外地在解决此类问题上的成功做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管用办法,使之能够变成实际的工作举措。具体而言,就要善于在研究问题和矛盾中探索解决之道。问题解决是一个实践过程,新信息不可能完全穷尽,写作者始终需要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坚持辩证思维,言之有理、大胆创新,力求在信息相对充分条件下判断准确,确保路径选择无误。只有方案方法简洁明了、易于操作,问题解决中才能步骤不乱。要坚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文字写作,写出具有真知灼见的好材料,就要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主意再好,最终也要落到解决问题上,价值才能体现。要少写套话、空话、废话,少写原则性道理和程式化语言,多写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话。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主意再好,没有操作性,就是“纸上谈兵”。比如,写一个工作方案,就要把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具体措施和相关要求这几个重点要素讲清楚,一样都不能少,以便于操作。只要一提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大多数人首先就想到“进京赶考”“两个务必”,充分显示毛泽东同志高超的文字工作水平;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猫论”“小康”“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提出的“打虎”“拍蝇”“猎狐” 都非常生动,很快就深入人心,也都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三、在拿起“”过程中交流思想、总结经验
年轻干部拿起“”写文章,出发点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脚点在于化解矛盾、推进工作。发现和分析问题获得解决问题之道,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能自动解决和消失,还必须通过交流思想、总结经验,宣传和动员干部群众,把正确的认识凝聚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转化成上下一心抓落实的局势,去推动事业和工作不断发展。
(一)交流思想
要知识渊博、文以载道,文达政通。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有多大学问才够用呢?朱镕基评价胡乔木的学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你跟他说话,就使你感到,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可见胡乔木学识何其了得。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令人叹服的锦绣文章,成为人们所公认的“党内第一支笔”。如果凌空蹈虚、纸上谈兵,怎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如果说归说、做归做,在写的过程中生搬硬套、摘抄拼凑,缺乏沟通交流、不碰撞思想,又怎能赢得领导和群众信任?大家心里所想的、所关注的,希望领导明确的事情、强调的问题,如果在材料中都得到了体现,才会让人感觉这个文章讲到了位,听者自然觉得很“解渴”。要以文章为载体,注重上下左右充分沟通,使干部群众对问题切实明了,对工作目标、具体要求真心认同。反之,撇开问题、没有干货,讲一些空洞的、原则的、不着边际的官话、套话、大话,这个文章的分量和产生的效果就差多了。同时语言要准确、精练、朴实。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修改中央苏区《施政大纲》时就明确指出,“我们制定这么一个政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广大群众都能了解,以便共同遵守和执行”,所以他将“不虐待儿童”改为“不准大人打小孩”,把“废除买卖婚姻”改为“讨老婆不要钱”,把“废除债务”改为“借了土豪的钱不用还”,达到了发动群众的效果。如果用冷僻和深奥的语言,群众听不懂,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二)总结经验
鲁迅的笔,是战斗的笔,承载着思想的锋芒,发出民族的呐喊,是投向敌人的一把尖刀,他说:“涵养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职与用也。”正是认识到了“”具有“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功用,所以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可以说,鲁迅作为时代文化闯将的“”发挥了巨大作用。总结经验,一要理从事出,片言成典。要使想法变成办法,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要立足当下、兼顾长远,概括经验、启示未来。二要注重反复琢磨修改,做到精益求精,增强文章的指导性。胡绳指出:“好文章是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踏踏实实的研究才能写出来。这种文章在义理、考据和辞章等方面,总是经过认真努力的。”三要摒弃长、假、空的坏文风,倡导短、实、新的好文风。“短”就是文章要短。写文章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实”就是说话要实。要用朴实的语言,用群众的语言,用身边的事例,一事一写,事理结合,少用空话套话,多说真话实话,讲管用的话,不要说虚话。“新”就是观点要新。每一份材料都要有新意,不能总惯用一种模式、一种套路,要以新思路、新观点、新语言去让人眼睛一亮。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善于拿起“”,坚持思想理论与工作实际的有效统一,注重把推动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始终作为拿起“”的主线不动摇,才能结出事业成功的“硕果”。写文章不是为了追求发表和名声,而在于能否不懈寻求真理“担道义”、能否真正推动工作“解难题”,写出革新除弊的诤言和实策,以坚强的决心和毅力,用好笔尖的力量,来坚守初心和践行使命。
推荐访问:笔杆子 党课 讲稿 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
[党课讲稿:年轻干部要勇于拿起“笔杆子”]相关文章
- 笔杆子荐存排比金句
- 笔杆子荐存排比句(摘录)
- 笔杆子珍藏有味道有亮点公文提纲
- 笔杆子推荐领导讲话金句
- 笔杆子收藏领导讲话句式、结束语和常引用名言警句docx
- 笔杆子推荐修辞类过渡句
- 笔杆子推荐总结讲话经典对仗式过渡句
- 笔杆子推荐万能小提和精彩过渡句
- 笔杆子推荐公文写作排比句
- 资深笔杆子收集总结精妙排比句
- 党课讲稿:忠于信仰 执着前行
-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党课讲稿
- 党课讲稿:《强化组织纪律 扎紧制度牢笼 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 村(社区)主职干部示范培训班上廉政辅导党课材料
-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经典四篇
- 某街道党工委书记主题党课讲稿: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斗力量
- 公司党委书记廉政党课讲稿2篇
- 党课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 党课讲稿2篇: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
- 党课讲稿:学党史,促工作,提价值
- 【2020端午节安全教育讲稿】端午节放假安全教育幼儿园
- 防洪安全知识教育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专题教育讲稿
- [中小学校园安全专题培训讲稿] 学校安全教育讲话
- 【交警在学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上讲稿】交通安全知识儿歌
- 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讲稿()
- 消防主题教育讲稿
- 寒假读书6-夸美纽斯讲课讲稿
- 工作收入证明备课讲稿
- 工程签证索赔范文讲课讲稿
- 学生转介绍话术备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