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拓展电子商业汇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深层次思考]

时间:2021-10-16 11:03:40  来源:网友投稿

票据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工具,长期以来传统纸质票据业务饱受遗失、损坏、抢劫、假票、克隆票等问题的困扰,是银行案件高发的业务品种之一。电子商业汇票,简称电票是出票人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电子商业汇票不但涵盖了纸质商业汇票的所有功能及特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具备了更多的功能性拓展。自2009年建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以来,央行2018年6月修订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数字证书管理办法》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危机处置预案》,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以上一系列文件措施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央行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子票据发展,作为成本低廉安全性级别更高的票据形态,面对疫情本文从电票业务的优势、短板,如何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电票的使用,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服务从深层次加以分析。

一、金融科技的提升、政策给力使电票业务的优势日趋凸显

电子商业汇票对短期商业贷款具有替代效应: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全球性难题。《支付结算办法》规定商业汇票的最长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银行承兑金额不得超过1亿元,央行出台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将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延长到了1年,银行承兑金额扩大到10亿元,这一特点为企业一年内的融资需求提供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电子商业汇票可以跨行、跨区域流通,且流通效率高,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的普及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利息支出。同样,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延长为一年,相应的贴现周期也将延长为一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持票企业可以直接将票据用于货款支付,也可向银行申请贴现融资,且央行224号文已经明确了电子商业汇票贴现环节可以不审查增值税发票等,电票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金融产品,可实现信贷资产的可进可退,目前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工具。

电子商业汇票的普及实现银企双赢:传统的银行承兑汇票基本流程,企业存入开票保证金,向银行提出开票申请,经银行审核、承兑、出票,到开票人取得纸票传递给供应商,一般需时3-5天。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短缺,服务半径受限,电票的开立企业不用跑银行,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即可快速开票,电票直联后,客户在银行一经开出电子汇票,瞬间便可到达交易企业银行账户。同时,票据付款期限从半年延长到1年,金额从1亿到10亿,可以免去企业间因交易金额过大需要到银行签发多张票据的困扰,无疑会吸引企业开具电票的积极性,加速资金流转,促进贸易往来,减少对现金流的依赖。电票与短期贷款相比,票据贴现的利率更低,企业还可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资金。票据除了作为支付结算手段,还具有融资和投资功能,票据业务既有利息收入又有非利息收入(票据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和手续费收入),还具有“创造存款”等功能,同时电票业务还节约了票据印制成本,降低票据保管成本,规避票据遗失风险,在一定程度提升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电子商业汇票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电子商业汇票比传统纸票有四大突出特点,以数据电文代替纸质凭证、以计算机设备录入代替手工书写、以电子签名代替实体签章、以网络传输代替人工传递,有效提高了商业汇票业务的透明度和时效性,节省了传递、查询成本,丰富了票据市场的业务形态,弥补了传统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以及电票需求的缺失,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也有助于打通线上线下、电票、纸票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形成。传统的纸质票据背书付款,需要票据加盖公章或票据专用章、邮寄需耗时2-3天,因背书不规范如票据盖章不清晰、操作人员将公章变成“营业用章”、“工程专用章”,单位名称填写不全或者简写、背书不连续等还有可能造成供应商退票。电子商业汇票背书仅需登录网上银行提交背书申请,经过银行处理后,接收票据的企业就可以即时登录网银签收电票,或继续背书给下一家企业,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电子票据有效克服了纸质票据的操作风险:票据业务一直是我国案件高发的金融产品,除了操作上内外勾结,随着造假技术的提升,纸质汇票在真伪辨识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容易发生伪造、变造和克隆票据。常见的“母票”进行变造,如小票变大票且纸票查询收到的回复均是真假自辩,甚至此票据已被多次查询等字样。电子商业汇票依托于央行电子商业票据系统平台,票据的每一笔转让系统都会在ECDS上实时更新记载,全流程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有效防范克隆票、变造票风险,有效解决了票据在流转过程中或保管过程中被挪用的问题,避免了资金损失。商业银行或企业在办理贴现转贴现业务时免去了审核票据要素、检验票据真伪、尽职调查等环节降低了相应的操作成本,杜绝了操作风险。电子商业汇票的风险基本上只与电脑系统运行有关,相对于纸票的易被仿制、变造等风险而言,各个环节的“电脑”监控比“人脑”更有保障,在疫情期间除了银行贷款,协同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等多元模式解决中小企业千差万别的需求和痛点。

电子商业汇票为支付结算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传统的纸票托收流程,需提前7天委托银行收款,银行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票面审核、邮寄托收、入库保管等一系列手续繁琐,如有票据书写和签章错误还需补充证明或退票,票据回笼主要通过邮寄,为防止丢失或损毁,大额票据一些企业还专人携带,一些票据经理也戏称自己为“票据的快递员”,不但成本高、速度慢,还要承担票据遗失、损坏、诈骗等风险,耗时耗力甚至无法及时回笼资金。电票省去了纸票的传递、保管等环节,可以在票据到期日当天通过银行票据系统完成线上提示付款,不存在瑕疵票据,无退票可能,当天款项即可到账,有效促进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往纸质票据居多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接受纸质票据作为支付工具,电票流转和资金划付就象是支付宝与余额宝的关系,即使是非工作日也可以通过网银客户端进行申请,其安全性、便捷性,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持有的电子票据支付给上下游企业,票据的支付功能更加突显。

二、制约电子商业汇票推广的深层次分析

缺乏法律规范,电子形态的证据如何被法庭所接受还存在许多短板:目前,电子商业汇票在《票据法》中尚未确立合法的地位,尽管央行2018年6月修订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管理办法》等,但为部门规章层级较低。与转账支付、代发工资等一般网上银行产品相比,电票业务涉及环节较多,(签发、承兑、贴现、转帖、再贴现等),操作更为复杂,现行的《票据法》未将电子票据纳入调整范畴,票据电子化交易的效力未在法律层面得到确认,一旦出现票据纠纷,对于电子证据如何采信、票据各方应承担何种举证责任不尽清晰,如电子交易的签章只通过电子签名的形式来实现,但我国现有的《票据法》尚未承认经过数字签章认证的非纸质的电子票据支付和结算方式。随着上海票据交易所上线,电子票据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从2010年至2017年全国电子商业汇票交易平均以每年60亿元的增长额稳步发展,由于具有法律效力的纸质票据已使用几十年了,交易流通渠道和贴现融资渠道均已成熟,加之,各家银行电票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对接,票据不能跨行流转,因此,加快票据业务电子化转型,尽快推动电票、纸票系统功能整合势在必行。

操作模块不统一,电票业务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由于各商业银行自身资源和科技实力、业务水平存在地域性差异,电票系统是基于各家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功能自行开发的个性化模块,客户端操作界面、录入要素、流程顺序、相差较大,客户体验较差。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客户端设计繁琐,客户登录系统操作步骤多、手续麻烦;
有的网上银行界面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流程操作提示、对于待处理业务缺乏提醒功能,甚至时有发生系统不通畅现象,尤其是各银行间不能实现已开通电票系统银行网点机构共享,跨行的银行网点在推广电票业务时不能自主查询其它银行哪些网点可以办理电票业务,当出票人使用不同网上银行签发电子商业汇票时无论是开立、签收、背书转让、贴现需要掌握不同的操作界面、录入要素,由此给出票人带来较多的困扰,互联网时代接触成本(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产品的选择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银行不同的模式,且相互独立,客户在短时间难以完全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使用电子商票的积极性。

票据的流通性是影响票据使用的一个关键因素:电子商业汇票推出,尚未形成有效的流通环境,对银行来说,电票系统升级改造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要求商业银行内部电子商票系统与人民银行电子商票系统对接科技水平要求更高。目前,经济不发达地区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尚未加入电票系统。对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业汇票开出后,伴随着交易的发生,常常需要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多个环节,经过多次转手才能最终解付。只有企业自身及其上下游客户同时具备使用电票的能力和意愿时,该企业才可能签发或接受电票,否则,票据就会在流转中受阻,影响电子商业汇票的正常使用。如出票人愿意使用电子商业汇票,而其交易对手作为不使用网上银行或即使使用网上银行但没有开通电子商业汇票功能,则出票人只能被迫放弃使用电子商业汇票而去选择纸质商业汇票。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开户行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企业网上银行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开通率低,同时,包括一些财务公司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是大额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还无法实现电子商票的线上清算,受中小银行和企业尚未完全开通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双重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票业务的拓展。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并未真正实现全部过程电子化:有些银行企业在申请办理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时,和办理纸质银行承兑汇票一样,需要向承兑银行机构提交向办理纸质票据需要的相关材料,如真实、有效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
申请贴现时,要提供证明其与前手真实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的合同等,且几乎全部是书面纸质的,这部分线下资料,不能实现利用电子设备无纸化传输和网上审核批准,导致电子票据与实物资料脱钩,企业没有感受到票据电子化所能带来的高效率。同时,与转账支付、代发工资等一般网上银行产品相比,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涉及环节众多,操作复杂,一旦填错,需联系贴入行退回。尤其是有的银行系统电票差错解决流程过长,需逐级向上反馈,得到省分行后台技术支持后才能查找原因,影响了客户的资金使用。电子商业汇票是无纸化的支付工具,部分企业对即看不见又摸不着没有实体介质的电子商业汇票其安全性存有疑虑,同时,电票系统的运行,使企业商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客户信息、企业财务信息等商业机密容易外泄。

票据定位缺乏差异性银企都缺乏积极性:电子商票为银行贡献的利润较少,除了手续费收入,短期贷款利息收入远高于票据贴现利息收入,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所以一些商业银行仅认可在已经其自身银行系统内建立信贷关系且信用评价等级较高的企业,在授权、授信方面设置较为严格的标准和条件,对于纸票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转贴现业务转移贷款规模等,激励机制不到位,客户经理受利益驱动,对推广电子商票的积极性不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电子商业汇票和纸质商业汇票的承兑申请人都需向承兑银行缴纳票面金额万分之五的承兑手续费,在承兑手续费上没有价格优势,不少银行对开通电子商业汇票功能还要收取一定的年费。与纸质商业汇票相比,电子商业汇票最长付款期限为一年,因此贴现率也相对较高,所以需要短期资金需求的出票人没有很强的动力去选择使用电子商业汇票。同时,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实现方式是通过企业网上银行操作,需要依靠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和认证证书完成相关操作,企业不掌握电子数据的管理权,对电子汇票的虚拟性信赖度不高。

三、推进中小企业电票业务发展的几点务实思考

加强电子商业汇票顶层制度设计,提升服务质效:电票业务是一个认知和实践循环推动的过程,立足我国的现有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一、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利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高效的票据交易平台,按照票据全生命周期统一业务流程和自动化服务界面,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网点电票业务机构的开通率。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扶植经济不发达地区和部分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尽快接入ECDS系统,帮助其开展电票业务,打破科技成果传化“最后一公里”,保障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办理电子商业汇票再贴现业务,满足不同客户的诉求与偏好。二、扶持和建立中小企业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基金,解决中小企业增信难,开辟中小企业电票业务绿色通道,中小企业要积极增强自身“体质”,对于无理拒付、拖延支付、超限额签票的企业,定期向社会通报,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和欺诈行为,加大企业失信成本。三、强化业务培训,完善客户经理业务考核体系,在日常营销中从客户开户时就引导客户开通网上银行并实现电子商票签约,对涉及电票业务较少,未开通电子渠道的客户,可考虑由柜台临时接收和代办电票业务,黏住用户连接,最后,依托票据交易所的大数据平台,加强各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互通,提升风险把控的主动性与前瞻性,不断降低电票业务的交易成本,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突破同质化竞争,强化业务创新:票据是商业信用规范化的表现形式,金融机构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推介和银企对接,如为重点客户组织专场推介会,通过现场操作答疑、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引导企业认识票据、熟悉票据,不断改进操作模式,按照先易后难,同时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特点,紧密依托核心客户或大中型企业集团的辐射作用,针对不同的客户、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客户群提供组合服务分类打包定价,降低承兑手续费率、优惠贴现利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在业务创新上,推动金融机构采用保函、保贴等方式,对优质中小企业签发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进行增信。通过票交所实现票据与信用证(银行保理等)的组合国际结算业务和“1+N”商业承兑汇票贸易融资组合业务,提高票据的应用领域。通过在线审查电子签名、电子订单、电子发票、合同、担保手续及保证金缴存等真正实现“一条龙”操作,电票全程电子化、易于嵌入到各类业务系统和交易系统中的特性,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跨境贸易等推动电子票据融资业务的融合发展,建立联盟平台进行优质资源共享,大力推动“电子商业汇票+应收账款+商业保理融资”业务创新,在线实现批量获客。与应收账款相比,票据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规范商业信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探索电子商业汇票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让产品和用户的需求对接得更为顺畅,进一步提升企业使用票据的意愿和能力。

把好电票系统的入口关强化风险控制: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复杂性和信息系统的脆弱性易受攻击,网络安全一直是金融系统面临的最大风险,比如说数据文件的丢失、系统运行的瘫痪、网络遭遇黑客攻击、各种病毒入侵等,将会造成债权债务的灭失,甚至引发大规模的连锁反应。大型银行业务品种丰富,系统支持力度相对较强,中小银行业务相对简单,系统管理手段也相对较弱。一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建立票据生命周期管理视图和风险监控排查机制,接入统一安全认证平台,开展指纹登录及统一认证服务,推动客户审核和风险防控由“人控”向“机控”,最终实现“智控”转变。同时,严格依据“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不断提高银行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不断优化票据联动受理、代理提示付款、自动售票、业务查询和下载、在线签署承兑和贴现协议、票据管理等全流程服务分析模型,准确计量各类业务带来的风险,从而推动风险穿透管理能力的提升。二是建立电子商票业务咨询、投诉整个过程快速处理应急方案,指定专人及时解决电子商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严厉打击利用电子票据进行金融犯罪的行为,严格执行增值税发票原件正面加注制度,有效杜绝以票据市场套利为目的,通过以贷转存,虚构交易背景,虚假承兑电子商票行为的发生,让客户真正体验到电子商票快捷、安全、便利的优势,以此推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全面、健康、稳步发展。

推荐访问:汇票 疫情 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