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经验材料范文三篇
时间:2022-05-12 11:15:03 来源:网友投稿
百度经验是百度于2010年10月推出的一款生活知识系新产品。它主要解决用户“具体怎样做”,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在架构上,整合了百度知道的问题和百度百科的格式标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经验材料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3篇
第一篇: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某乡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发言材料
党的十九大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蓝图。这是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我乡牛、果产业发展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还存在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把产业开发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一是不断优化发展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的思路,坚定种果、养畜目标不动摇,从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经营入手,全力推进“果转型、牛扩量”。二是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现代苹果栽培技术,新建矮化密植示范园**x亩。鼓励农户分散养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饲料生产、杂粮加工、电子商务等配套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三是努力提升发展效益。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招商建办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协会、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二、着眼生态宜居,努力改善农村环境。十九大报告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我们今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南。一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任务,按照“绿化+景观”的思路,加快实施大地增绿工程,完成春季造林**x亩,积极开展“生态扶贫”,培植生态底色。二是大力实施基础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社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旧村改造等措施,努力实现宽带网络、安全住房全覆盖。三是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工程。以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为抓手,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逐步实现村庄环境保洁常态化、规范化。
三、着眼乡风文明,繁荣发展先进文化。**x乡历史文化深厚,村风民风淳朴。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着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一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二是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依托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充分挖掘**x红色文化,加快**民俗村建设进度,传承发展**x等民间传统文化,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持续促进乡风民风转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评活动,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
四、着眼治理有效,切实加强社会治理。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乡情实际,坚持自治、法制、德治并举,努力促使农村社会崇尚新风、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一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行产业发展“四链”模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选优配强乡村班子,着力培育一支扎根基层、创新创业、致富带富的农村带头人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学习宣传农村法律法规,规范落实“三务”公开等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对农村低保、扶贫资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镇村发展的重大事项,必须依法依规办理。三是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五、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我们将把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扶贫政策。重点聚焦“六个精准”,落实“七个一批”,乡村干部既要当政策的宣传员、讲解员,又要当脱贫的指挥员、战斗员,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全力落实到户帮扶措施。按照“一户一策”要求,研究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坚持把攻坚的重点群体放在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上,实现群众需求与政策帮扶的无缝对接。三是努力实现全镇脱贫目标。对标脱贫指标,紧盯短板弱项,大力弘扬埋头苦干精神,以敢死拼命、只争朝夕的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时不我待,迎难而上的“挑山工”姿态,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切实提高扶贫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研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补齐我镇农业农村短板,力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展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加快建设**x贡献新力量。
第二篇: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推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百业兴。近年来,嵊州市始终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绿色导向”三原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不断整合资源、集合技术、融合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9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4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57.7%、80.7%,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新路子。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资源,不断提升资源输出能力
嵊州市整合政策、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实现资源要素有机融合、有效激发,加快了产业兴旺的推进步伐。
(一)整合了政策资源。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组建嵊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积极开展融资开发,推进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农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以及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实施。近年来,立项1个现代农业园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三界镇长桥村、蒋镇村;实施2个省级试点项目——嵊州市蔬菜全程社会化服务、嵊州市车架湖畈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新开工1个“十大农业种植基地项目”——中茶所嵊州基地项目,2个“十大农产品加工农旅项目”——现代新有机农业基地项目、瑞丰农业食用菌生产线及加工项目。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市委、市政府每年出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意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农业品牌建设。同时充分整合项目资源,“筑巢引凤”,通过嵊籍同乡会等桥梁,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有实力的浙(嵊)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农业项目。2017年农业有效投资6.67亿元。
(二)整合了土地资源。一是进行土地区域化流转。推动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组建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土地向园区内项目规范有序流转,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集聚区、示范区。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3.8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62.8%。二是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开展国家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与人民银行、农办等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增加农村融资渠道,解决了多种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2017年,累计登记经营权抵押贷款191笔,金额34316.4万元。三是全面推进农村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我市共有13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3家;家庭农场108家,省级以上19家。
(三)整合了人力资源。一是加强科研合作。注重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科院、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茶叶实验基地”、“院士工作站”、“农业‘三新’技术试验园”、“林特产业外聘专家联络室”等,引进高科技、高效益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并着重在转化、示范、推广上下功夫。二是注重技术人才。聘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为产业技术顾问,使每一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有1-2个技术顾问,在市农林局建立“专家联络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在嵊州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三是挖掘民间人才。完善推行农技大师服务制度,结合现代农林产业的实际需求,组建了粮食、畜牧、蔬菜、茶叶、水果、香榧、竹笋、花木、蚕桑、生态文化等10个嵊州市农林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在田间地头建立“大师工坊”,着力提高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民间“草根人才”的作用,成为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
二、集合技术,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立足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种子工程、源头工程,创新理念,大胆开拓,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问题。
(一)推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提出“一多一少一恒定”的理论,即: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人工的干预,保持一定区域内某种物种总量的恒定。全面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现全行政区域、全主导产业“全覆盖”;试点并推广各种作物套种,充分利用光照和空间、时间资源,通过茶榧套种、榧稻套种、果草套种等,实现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与经济发展共赢的目标,形成了一批“一亩山万元钱”基地。全市推广种植山稻1万多亩,其中榧稻套种山稻属全国首创,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市。
(二)建设种子“源头工程”。一是建立优质长毛兔原种繁育中心。通过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和提升全国长毛兔生产向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浙系长毛兔种质提升,培育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国家品种——浙系长毛兔。目前全市长毛兔平均年产毛量达到1800g,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库。在中国茶叶研究所实施的第二期项目中,引种30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茶叶科学技术创新的“第一车间”和世界上茶树品种最丰富的“茶博园”。三是打造粮油新品种展示核心示范区。建设农田连片230亩的浙江省粮油作物新品种“看禾选种、稻穗争锋”展示核心示范区,集中展示示范水稻和玉米、大豆、油菜等品种,用于品种区试、新品种示范展示、科普实验等,以筛选出一批优质高产高效早稻推广新品种,推进全省水稻绿色发展。
(三)推广适用“三新”技术。一是推广优良新品种。围绕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基地,积极组织筛选,引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在99%以上。二是推广先进新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推进试点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快推广新型成熟技术。积极推广香榧嫁接、遮荫、雄榧培育等矮化优质早产实用技术;尝试香榧网收技术;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全域推广商品有机肥。三是推广高效新模式。通过推广新模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出率,提高农业效益。在崇仁赵马、甘霖马塘、长乐联塘、黄泽镇(甲青、灵溪、渔溪)建立了4个示范方近2000亩的水稻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基本实现水稻全生育期不适用杀虫剂,平均亩产达800斤,同时降低农药化肥成本和劳工成本,为农民增收450多万元。
三、融合产业,不断植厚资本盈利能力
着力做好农业园区“接二连三”文章,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在品质提升上下功夫,既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原料,又通过二、三产业发展提升资本盈利能力。
(一)做强种植业。该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农业“1150工程”,推进产业振兴先锋基地发展。“11”即“一区一镇”,推进以飞翼农业为核心的三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以越剧小镇蓝城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甘霖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创建。“50”即实施50个示范农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工作,突出“茶叶、花木、香榧、水果、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兼顾其他产业,加快对种养加一体、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合理组合应用,做到行业覆盖,示范引领,建设一批像飞翼、蓝城、华发、中茶所基地、明山茶厂等示范农业基地,将现代农业产业振兴先锋基地打造为高效生态农业的集聚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区、休闲农业的观光区和现代农业的先行区。
(二)做深加工业。一是做大集聚区。在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落户农业加工企业146家,年产值44.31亿元。二是做强区域品牌。制定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注册“越乡龙井”、“嵊州香榧”区域公共品牌,实行“母子双商标”运作,通过“引进来”举办和“做出去”参加有影响的展示展销会,不断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三是做精加工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如“百帆农业”对木本油料产品进行”冷压榨”技术攻关并初步成功;如“华发生态”建成年产10000吨生物基降解材料和5000吨绿色软体包装产品现代化生产线,都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三)做优服务业。一是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确定2017年为农业品牌提升年,出台《嵊州市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着力实施六大具体行动。经过近一年实施,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举办2017中国(嵊州)苗木采购大会,吸引了千余家苗木供应商参会,现场促成订单金额约2.35亿元,意向订单16亿元;举办2017年龙井茶品牌管理媒体通气会暨第十八届“华发杯”越乡龙井传统炒制技艺争霸赛活动。召开2017嵊州市‘嵊县桃形李’首届新闻发布会;与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2017年浙江农业之最“嵊县桃形李”擂台赛暨“羲之”品牌推介活动,使2017年桃形李销售单价每斤上涨2-3元,农民增收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二是以电商拓宽销售渠道。目前越乡龙井、嵊州香榧、嵊县桃形李、嵊州糟货、嵊州榨面、嵊州年糕等特色农产品都已进入网上销售,仿古家具网店达6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嵊州市四明山蜂业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在腾讯、京东、一号店开设分店。另外越乡龙井开设网上专卖店58家,还在福建东南大宗商品交易所、贵州西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进行网上现货交易,成为龙井茶类首个现货上市品牌。
第三篇: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推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推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经验材料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百业兴。近年来,嵊州市始终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绿色导向”三原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不断整合资源、集合技术、融合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0XX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4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新路子。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资源,不断提升资源输出能力
嵊州市整合政策、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实现资源要素有机融合、有效激发,加快了产业兴旺的推进步伐。
(一)整合了政策资源。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组建嵊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积极开展融资开发,推进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农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以及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实施。近年来,立项1个现代农业园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三界镇长桥村、蒋镇村;实施2个省级试点项目——嵊州市蔬菜全程社会化服务、嵊州市车架湖畈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新开工1个“十大农业种植基地项目”—— 中茶所嵊州基地项目,2个“十大农产品加工农旅项目”——现代新有机农业基地项目、瑞丰农业食用菌生产线及加工项目。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市委、市政府每年出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意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农业品牌建设。同时充分整合项目资源,“筑巢引凤”,通过嵊籍同乡会等桥梁,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有实力的浙(嵊)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农业项目。20XX年农业有效投资亿元。
(二)整合了土地资源。一是进行土地区域化流转。推动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组建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土地向园区内项目规范有序流转,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集聚区、示范区。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二是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开展国家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与人民银行、农办等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增加农村融资渠道,解决了多种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20XX年,累计登记经营权抵押贷款191 笔,金额万元。三是全面推进农村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我市共有13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3家;家庭农场108家,省级以上19家。
(三)整合了人力资源。一是加强科研合作。注重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科院、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茶叶实验基地”、“院士工作站”、“农业‘三新’技术试验园”、“林特产业外聘专家联络室”等,引进高科技、高效益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并着重在转化、示范、推广上下功夫。二是注重技术人才。聘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为产业技术顾问,使每一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有1-2个技术顾问,在市农林局建立“专家联络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在嵊州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三是挖掘民间人才。完善推行农技大师服务制度,结合现代农林产业的实际需求,组建了粮食、畜牧、蔬菜、茶叶、水果、香榧、竹笋、花木、蚕桑、生态文化等10个嵊州市农林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在田间地头建立“大师工坊”,着力提高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民间“草根人才”的作用,成为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
二、集合技术,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立足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种子工程、源头工程,创新理念,大胆开拓,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问题。
(一)推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提出“一多一少一恒定”的理论,即: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人工的干预,保持一定区域内某种物种总量的恒定。全面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现全行政区域、全主导产业“全覆盖”;试点并推广各种作物套种,充分利用光照和空间、时间资源,通过茶榧套种、榧稻套种、果草套种等,实现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与经济发展共赢的目标,形成了一批“一亩山万元钱”基地。全市推广种植山稻1万多亩,其中榧稻套种山稻属全国首创,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市。
(二)建设种子“源头工程”。一是建立优质长毛兔原种繁育中心。通过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和提升全国长毛兔生产向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浙系长毛兔种质提升,培育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国家品种——浙系长毛兔。目前全市长毛兔平均年产毛量达到1800g,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库。在中国茶叶研究所实施的第二期项目中,引种30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茶叶科学技术创新的“第一车间”和世界上茶树品种最丰富的“茶博园”。三是打造粮油新品种展示核心示范区。建设农田连片230亩的浙江省粮油作物新品种“看禾选种、稻穗争锋”展示核心示范区,集中展示示范水稻和玉米、大豆、油菜等品种,用于品种区试、新品种示范展示、科普实验等,以筛选出一批优质高产高效早稻推广新品种,推进全省水稻绿色发展。
(三)推广适用“三新”技术。一是推广优良新品种。围绕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基地,积极组织筛选,引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在99%以上。二是推广先进新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推进试点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快推广新型成熟技术。积极推广香榧嫁接、遮荫、雄榧培育等矮化优质早产实用技术;尝试香榧网收技术;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全域推广商品有机肥。三是推广高效新模式。通过推广新模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出率,提高农业效益。在崇仁赵马、甘霖马塘、长乐联塘、黄泽镇(甲青、灵溪、渔溪)建立了4个示范方近2000亩的水稻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基本实现水稻全生育期不适用杀虫剂,平均亩产达800斤,同时降低农药化肥成本和劳工成本,为农民增收450多万元。
三、融合产业,不断植厚资本盈利能力
着力做好农业园区“接二连三”文章,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在品质提升上下功夫,既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原料,又通过二、三产业发展提升资本盈利能力。
(一)做强种植业。该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农业“1150工程”,推进产业振兴先锋基地发展。“11”即“一区一镇”,推进以飞翼农业为核心的三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以越剧小镇蓝城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甘霖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创建。“50”即实施50个示范农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工作,突出“茶叶、花木、香榧、水果、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兼顾其他产业,加快对种养加一体、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合理组合应用,做到行业覆盖,示范引领,建设一批像飞翼、蓝城、华发、中茶所基地、明山茶厂等示范农业基地,将现代农业产业振兴先锋基地打造为高效生态农业的集聚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区、休闲农业的观光区和现代农业的先行区。
(二)做深加工业。一是做大集聚区。在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落户农业加工企业146家,年产值亿元。二是做强区域品牌。制定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注册“越乡龙井”、“嵊州香榧”区域公共品牌,实行“母子双商标”运作,通过“引进来”举办和“做出去”参加有影响的展示展销会,不断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三是做精加工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如“百帆农业”对木本油料产品进行“冷压榨”技术攻关并初步成功;如“华发生态”建成年产10000吨生物基降解材料和5000吨绿色软体包装产品现代化生产线,都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三)做优服务业。一是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确定20XX年为农业品牌提升年,出台,着力实施六大具体行动。经过近一年实施,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举办20XX中国(嵊州)苗木采购大会,吸引了千余家苗木供应商参会,现场促成订单金额约亿元,意向订单16亿元;举办20XX年龙井茶品牌管理媒体通气会暨第十八届“华发杯”越乡龙井传统炒制技艺争霸赛活动。召开20XX嵊州市‘嵊县桃形李’首届新闻发布会;与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20XX年浙江农业之最“嵊县桃形李”擂台赛暨“羲之”品牌推介活动,使20XX年桃形李销售单价每斤上涨2-3元,农民增收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二是以电商拓宽销售渠道。目前越乡龙井、嵊州香榧、嵊县桃形李、嵊州糟货、嵊州榨面、嵊州年糕等特色农产品都已进入网上销售,仿古家具网店达6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嵊州市四明山蜂业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在腾讯、京东、一号店开设分店。另外越乡龙井开设网上专卖店58家,还在福建东南大宗商品交易所、贵州西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进行网上现货交易,成为龙井茶类首个现货上市品牌。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范文三篇]相关文章
- XX县乡村振兴特色优势情况汇报
-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奖扶办法
- 镇(街道)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_2018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 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产业振兴验收申报表
- 建强战斗堡垒,提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治理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以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工作述职报告
- 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讲话材料
- 2篇,全市(县)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讲话
- 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 乡村教师国培培训总结
- 拓展乡村学校语文资源,建设活力语文课堂
- 乡村教师个人培训总结|乡村幼儿教师培训总结
- 贯彻《对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选优派强乡村振兴“领头雁”心得体会
- 学习《对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积极挺进乡村振兴“第一线”心得
- 学习贯彻《对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助力奉献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 贯彻《对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为乡村振兴添“砝码”心得
- 乡村振兴“星级乡村”创评行动实施方案
- 学习贯彻《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意见》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心得体会
- 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活动实施方案
- 对于以案促改主题发言三篇
- 中学教育考察报告三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 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三篇
- 雷锋精神讲话稿2022年范文三篇
- 2022会计实习报告范文三篇
- 2022年教师实习心得范文三篇
- 2022年消防知识讲话稿范文三篇
- 大学生自我检讨书范文三篇
- 2022数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