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
时间:2023-09-30 16:56: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供大家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遵循和方向。”乡村振兴是一片大文章,在这一热点背景下,乡村建设、基层治理越来越成为重点和难点工作,各地纷纷探索创新适应自身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县基层社会治理,就今后如何更好提炼已有成功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对于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各位读者商榷。
*县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综合治理,社会治理多元化
*县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制定《*县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日常性工作中,定期召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研判会、推进会,研究解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全县社会治理工作落实见效。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工作为契机,积极**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难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全县基层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了“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联合排查、定期研判、分析化解等工作举措,就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三重一大”工作事项,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评估,有效化解了社会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截止*年*月,全县累计调处化解生产经营、邻里关系、家庭婚姻、劳资纠纷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多件,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多件。
系统治理,社会治理立体化
*县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注重系统治理,全县社会治理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挂牌成立*个县级综治中心,建成了*个乡、镇(社区)综治中心。延伸到村一级,建立民政、社保、计生、综治、医保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建设符合标准的功能室,规范社会治理工作流程,做到了事儿有人管,矛盾有人化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建成*县“三台合一”*报警平台,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套、视频探头*个。构建覆盖城乡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新建公共安全视频*路,建成了安全视频点位*个。整合综治中心与“雪亮工程”建设资源,覆盖到*个乡镇、*个行政村、*个合作社,实现了县城内的重点路段、重点场所,以及乡镇街道及交通主干道路口全方位监控,侦破治安案件*起,侦破交通案件*起,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求助*起,全县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了全方位和立体化。
依法治理,社会治理法治化
众所周知,依法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在*县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牵头抓总,统揽全局,把党委领导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和制度基础。推进严格执法,强化依法行政,厘清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法律边界,在涉及基层治理的具体工作上,行使权力不越界。重视法治建设,把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农村基层出现的矛盾纠纷和各类问题,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形成尊法学法用法的法治习惯,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培育弘扬浓厚的法治环境,强化宪法、法律及法规宣传活动,加快建设平安*和法治*,弘扬法治文化,陪树法治理念,宣传*精神,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县创建行动,形成了农村基层治理的良好法治氛围。
源头治理,社会治理科学化
近年来,*县抓住源头治理这个关键点,开展基层社会治理,防范和化解矛盾隐患,狠抓责任落实,制定《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创建*县工作方案》等,强化跟踪问效,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基层社会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充分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划清了乡镇、部门的责任,就基层社会治理涉及的*个方面*项具体任务,纳入责任考评范围,明确牵头单位、牵头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原动力。注重防微杜渐,狠抓特殊人群治理,摸清底数、掌握动向,开展教育和疏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了治理全覆盖和事态全掌控。狠抓流动人口治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实现了由静态治理向动态治理的转变。发挥“两新组织”职能作用,对全县*个新社会组织和*个新经济组织,确定服务治理的重点,帮助建立党组织*个、工会组织*个、妇女组织*个、共青团组织*个。另外,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县*所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青少年教育形势良好。狠抓网络舆情监控,注重社情民意收集,基层治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
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理念落后
基层政府(社区)作为治理主体在应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变化,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挑战认识不足,在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开展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关爱服务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在具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信访不信法”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于受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群众不是采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宁愿选择成本相对较低、解决率高的信访途径,给基层社会治理带了诸多的不良导向,不利于弘扬法治理念,进而形成尊崇法律的良好氛围。
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不畅
伴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化,部分机构被整合或者撤销,社会治理的联动机制意识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基层社会治理重政府主导轻社会参与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化程度不够、整体联动性不足,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之间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现象,例如,在涉及民计民生的社保、公安、卫生、民政、教育、住建、水利等部门之间,群众因办理低保、临时救助、慢病报销、重大疾病救助等方面,信息数据共享不畅,大数据应用不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预判性不高,工作处理比较被动,事后处置多,事前的防范化解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没有根治。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因素的欠缺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予以改进和加强。
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加大
由于农村社会利益分化、群体分化、农民思想观念分化等因素,使得农村社会组织发生分化,这势必要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也要跟着相应变化,但是,在具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依然采取传统的单一主体治理模式,容易把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对立起来,被治理者的感受往往被忽视,在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方面方法比较欠缺,单一的治理主体难以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例如,农村基层建办的招商引资项目,个别小企业因经营不善,融资不畅,出现了资不抵债、拖欠农村土地流转费用问题,产生群体性上访、信访、涉法事件案件,致使基层政府包括村级组织在处理类似问题上常常陷于被动,干部群众关系不够融洽,内耗变大,基层社会治理成本变高、难度加大。
基层社会治理不确定性增多
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治理范围和内容相应增多,例如,新冠疫情给基层治理带来了长期考验,村级(社区)网格组织管控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增加了基层治理的难度和成本。这从另一角度而言,凸显出来的是今后基层治理中如何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如何形成更优方案和机制来应对此类事件。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摆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头等大事。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如何补齐短板,进而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措施,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治理
县级层面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规范和落实好党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制度,在牵扯到基层社会治理的“三重一大”事项上,采取民主协商等方式,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达成共识后,交给基层党组织研究决定再办理施行。完善党领导下的“三治”结合(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县、乡(镇)、村(社区)三方面力量,建强党在基层的组织体系。坚持向软弱涣散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利用好脱贫村第一书记及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建强村级党组织,发展好富民产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开展“六到村六到户”行动,坚持和完善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及脱贫村、乡镇领导分片包村联户、村干部常规性入户走访工作制度,着力**产业增收、隐患排查、疫情防控、矛盾化解、困难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建立经常性研究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和分析研判机制,妥善化解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疑难杂症。
以治理有效推进乡村建设
乡村作为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以创建乡村治理示范村为目标,带动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拓宽党员群众参政议事渠道,使基层民主深入人心。从涉及民计民生的社会问题着手,积极争取惠民工程,不断改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法,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洁动,结合“八五”普法活动,大力开展涉农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德治水平,认真履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主体责任。围绕“*”二字做文章,以崇明德,让“崇尚信义”的*精神代代相传。要扎实开展基层组织体准化建设和“四抓两整治”,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培养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的领路人。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加快构建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基层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整治“村霸”行动,时刻对危害性极大的“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崇德向善、遵纪守法的乡村建设环境。
以健全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五大体系,围绕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运行体系建设,以及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发挥好组织体系这个主体,聚焦制度体系这个依据、运行体系这个路径、评价体系这个标准、保障体系这个支撑等五大要素,通过构建这五大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取向,形成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紧密结合的“五治融合”新模式,共建起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教育引导基层群众信法守法、崇德向善、崇尚信义,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有秩序、有预见、管长远、规范化的良好局面。另外,开展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形成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的正面效应。
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民生保障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是民生和权益的保障问题。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就是要把服务群众、帮困解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民生福祉和基本权益得到保障,社会治理问题就能有效化解。紧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安全住房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特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紧扣已脱贫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社会治理基础。切实增强社会救助能力,持续跟踪解决好五保户、低保户、脱贫家庭学生的生活困难,提高“幸福大院”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改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捍卫法治权威,维护公序良俗,加大权益保障力度,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也要坚决打击制止上访、缠访、闹访行为,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与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总之,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篇大文章,加强农村基层的社会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到乡村振兴的成色,要立足乡村振兴这个大背景,切实把基层社会治理好发展好。
推荐访问:下基层 振兴 乡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
[2023年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相关文章
-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下基层走流程活动感悟心得
- 两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代表座谈会上发言、千名干部下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活动实施方案
- “下基层、解难题、心连心”活动开展情况汇报2021年
- 2022年下基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下基层一线心得体会3篇(范例推荐)
- 2023年国企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2023年)
- 2023政法干警下基层工作交流材料【完整版】
- 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心得体会13篇
- XX县乡村振兴特色优势情况汇报
- 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奖扶办法
- 镇(街道)2020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_2018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 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产业振兴验收申报表
- 建强战斗堡垒,提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治理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以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工作述职报告
- 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讲话材料
- 2篇,全市(县)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讲话
- 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 乡村教师国培培训总结
- 拓展乡村学校语文资源,建设活力语文课堂
- 乡村教师个人培训总结|乡村幼儿教师培训总结
- 贯彻《对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选优派强乡村振兴“领头雁”心得体会
- 学习《对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积极挺进乡村振兴“第一线”心得
- 学习贯彻《对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助力奉献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 贯彻《对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为乡村振兴添“砝码”心得
- 乡村振兴“星级乡村”创评行动实施方案
- 学习贯彻《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意见》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心得体会
- 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活动实施方案